明 第三卷 國難 第十一章天問(三)
    如煙細雨,瀟瀟灑灑清洗江山。幽幽的春綠伴著雨水從樹梢、田野裡吐出來,

    染遍群山南北。草色只可遙看,走近了,你就會發現樹還是原來那棵樹,山還是

    原來那座山,根本沒有新芽冒出。打馬遠去,驀然回首,讓你失望的地方偏偏又

    現一抹新綠。

    這就山中春色,來得比平原晚,卻總在若有若無之間,驅散冬的嚴寒,帶來

    生命與希望。晉王朱棡站在五台山的黛羅頂上,憑欄遠眺,無限江山,盡收眼底。

    他現在是眼前這片土地的名謄首領,但他自己也不知道還能悠閒地看幾回風景。

    朝廷的使者在山下已經守候了一個月了,燕王的使者在館驛裡等了也不下十天。

    朱棡不知道自己該接見誰,也不知該怎麼做。

    起兵了,自治了。可現在首倡自治的老四準備當皇帝了。燕王使者開出的條

    件是,只要出兵相助,就允許晉地自治。侄兒朱允文這個在任皇帝也給了相同的

    承諾,並且答應將屬於朱棣的東北三省也劃歸晉王管轄。

    他們誰都想當皇帝,他們奪了江山後我的結果都難免兔死狗烹。自古以來,

    哪個裂土封王的承諾兌現過?晉王朱棡不會傻到幫人家打江山,但南北雙方如果

    再次打起來,他又很難袖手旁觀。眼下最難保證的是,如果這樣拖延下去,燕王

    會不會先轉過頭來,將成北軍先收拾掉。

    「難啊,」晉王朱棡歎著氣,修剪得整齊地指甲在亭柱子上不知不覺抓出一

    塊油漆。「這亂局究竟該如何應對,真讓人無從下手……」他沒有當皇市的野心,

    也知道自己沒割據的本錢。治下無論是山西一部,還是蒙古河套,都不是糧食主

    產區。這些年的繁榮憑借的是貨物交換,用豐富的礦產交換北方六省的器物和南

    方的糧食布匹。如果真的將山西北部和河套地區隔離在帝國之外,朱棡很請楚,

    不到三年,這兩個地方就會比元朝統治時還窮。到時候甭說關起門來做皇帝,連

    自家性命能不能保住都不好說。

    這就是武安國那廝的厲害之處,他在不知不覺間將全國各地用道路和貿易聯

    結在一起,讓各省彼此相依存,從而徹底打碎了諸侯割據的希望。或者說,他在

    二十多年裡改變了帝國的基礎,讓割據的難度與風險大大增加。晉王朱棡沉思著,

    眼神如雨幕一樣迷茫。

    「王爺,朝廷的使者又來求見了。」王府長史林仲達手裡拿著份拜貼,氣喘

    吁吁地從半山腰爬上來,邊走邊喊。

    「我知道了,告訴他本王病了,沒法見他,」晉王朱棡沒好氣地說。朝廷的

    使者拿出了當年申包胥哭秦庭的功夫,在晉王的臨時駐地前聲聲血淚,以大義相

    責。可那些大義說起來好聽,背後隱藏的還不一樣是利害。明知晉王自治還請晉

    王出兵相助,這不明擺著想讓威北軍和北方六省自衛軍打得兩敗俱傷麼?你朝廷

    真的有本事,自己去打啊,耿炳文手中的三十萬大軍修整好幾個月了,難道還沒

    修整夠麼?

    「可那您也不能躲在山中不出來啊,難道您在這裡還能躲一輩子?」王府長

    史向上快走了幾步,大聲喊道。他是服了這個王爺,遇到困難就罷工。若不是此

    人待屬下還算寬厚,彼此相交多年,林仲達真想自己躲回河套的地區的工廠裡,

    任由事態發展。可眼前的事還是要管的,誰讓自己是王府長史呢,況且收到了鄧

    個人的信,不好不按照他的安排去做。要知道那個人可是人中俊傑,他如果想登

    高一呼,天下響應者肯定不計其數。

    「仲達,你別逼我,讓我,讓我過幾天順心日子吧!」晉王的哀求般的口氣

    從如煙細雨傳來,說不出的淒涼。

    王府長史笑了笑,手一鬆,拜貼被山風裹進雨裡,翻了幾個跟頭,落進了幽

    幽深谷。「好,好,我不煩你,咱們且看風景,山中無甲子,寒盡不知年。」說

    話間,他走進山亭,將身上的油布雨衣脫下來,交給旁邊的侍衛,趴在圍欄上和

    晉王朱棡一塊賞雨。

    山風裹著細雨,打在叢林間發出沙沙的響聲。淡綠色的樹枝搖擺著,攪動重

    重水氣。有化了凍的春泉從不遠處的岩石上奔流而過,留下一路歡歌。連綿春色,

    在不同人眼中卻是截然相反兩個世界。林仲達看到的是希望,晉王朱棡看到的卻

    全是危機。

    「哎——」晉王朱棡長歎一聲。

    「哎——」長史林仲達回以一聲長歎。

    「你歎什麼?」晉王朱棡回過頭,不滿地問。

    「我是王府長史,王爺歎什麼,我當然歎什麼。」林仲達一臉玄機,笑著答

    道。

    「仲達啊,勸我起兵響應北平的是你,眼下天下亂局,勸我按兵不動的也是

    你。夾在朝廷和北平之間,如果你再拿不出主意來,孤王也只好在這百十個山寺

    中尋一個剃度之所,脫離這紅塵苦海了。」

    「王爺這就想退了,眼下群雄逐鹿,王爺難道不想分上他一匙鹿羹?」林仲

    達不理會朱棡的抱怨,輕聲問道。

    晉王朱棡掃了自己的長史一眼,無奈地說道:「分一匙羹,不被人家燉了已

    經是萬幸了,分羹,咱威北軍有多大斤兩,難道你還不請楚麼?」

    「威北軍實力不足以三分天下,這點我當然請楚。可王爺想過沒有,如果我

    們示求裂土,天下有何人能奈何得了我們威北軍?」林仲達手指輕扣圍欄,問話

    像霹靂一樣敲進晉王心裡。

    晉王朱棡身體猛然一凜,沉聲問道:「仲達,你這話什麼意思?」

    「王爺,你可知道為什麼當年安泰皇帝讓您主持威北軍,而讓秦王主持定西

    軍?」王府長史沒有回答晉王問話,而是反問了一句。

    「皇兄,」晉王朱棡鼻子裡冷哼了一聲,「皇兄還不是借我二人之手看著老

    四。結果,老四反了,秦王也讓藍玉給跺了!」奪位分封,大哥朱標幾曾安過什

    麼好心思。可有他在,天下混而不亂。北方六省自顧自發展,南方百官自顧自貪

    污,晉王朱棡的日子反而好過。他治下的官員沒有朝廷的官員那麼貪,前來封地

    發展的商人為了行走順利也不斷地給王府許以好處。這種坐地收錢,卻不用強取

    豪奪的好日子讓人留戀。如果不是允文非要削番,怎麼會將大家逼得走上如僅這

    一步。世事難料,總是面臨這麼多選擇。朱家子孫想當個開心王爺都不容易,何

    況尋常百姓呢。

    「這就是先皇的高明之處。」長史林仲達點點頭,低聲分析:「他知道秦王

    和燕王都有野心,而您只不過求做一個安穩王爺,所以才讓秦王去柱制藍玉,您

    守在燕王身側。這陽,秦王與藍玉必將為了定西軍的控制權鬥個兩敗俱傷,而只

    要朝廷不露出完敗之勢,您也絕對不會追隨燕王造反。可惜先帝什麼都算到了,

    卻沒算到自己有個不套做皇帝的兒子。」

    想到大哥朱標的統治手腕,晉王朱棡忍不住又歎了口氣,心頭湧起一絲哀傷,

    幾分無奈。如果大哥還活著,時局也不會如此難以收拾吧?搖搖頭,他低聲問道

    :「可這與眼下局勢有什麼關係,這仗如果再打下去,咱們也難免要捲進其中。」

    「那要看晉王殿下的想法了,我這些天反覆思量,終於想到了一個兩全之策。」

    長史林仲達老臉紅了紅,這個計策不是他自己想出來的,但對解決目前的難題十

    分有效。「如果王爺想爭奪這如畫江山呢,在下不才,絕對無力輔佐。要是王爺

    只想過太平日子,享受富貴,這個計策倒可以保王爺平安,並且可以讓朝廷和燕

    王都沒話說。」

    「孤王要這天下何用,守不住的。縱使孤王守住了,等孤王一見,兒孫們不

    是還得打起來。」晉王朱棡仰天長嘯,家族的悲劇他看得太清楚了,吧希望在自

    己身上重演。威北軍的實力,也沒法讓他將悲劇重演。

    「那就好辦了,王爺可以立刻下山,招集兩方的使者,面對面交待請楚。王

    爺起兵,不是為了裂土,而是為了響應北平圍城時的號召,分權立憲。如果建文

    皇帝盡快立憲,王爺會根據各方協議交出軍權,建文做一個立憲皇帝。如果

    皇帝不肯立憲,威北軍一定起兵幫肋燕王,為立憲而戰。無論誰當皇帝,若他不

    肯立憲,咱們則為分權和立憲血戰到底。」

    「為分權立憲而戰,就咱們?」津王朱棡顯然沒能理解林仲達的意思,遲疑

    地問。

    「對,不過我們只喊一句口號,不著急打頭陣。反正燕王和今上誰坐穩了皇

    位,騰出手來第一件事情肯定就是削番。我們不如讓他們都坐不安穩,反而能通

    過立憲保住自己的富貴。王爺您想,燕王想當皇帝,南邊的曹振,西邊的藍玉,

    哪個會輕易答應。到時候,分權立憲肯定是他們起兵的借口。與其讓他們去喊,

    不如我們先喊出來。這樣,不立憲者當不了皇帝,立憲之後,我們就有首義之功,

    在民間的威望不亞於北平郭璞,哪個不好意思虧待我們太多……」

    「你說什麼,威北軍要為分權立憲而戰!」燕王朱棣忽地一下從座位上站起

    來,走到了使節的身邊。他的身材高大魁梧,登時便遮住了使者的視線。王府的

    秘密使者嚇得小腿微顫,低著頭回答道:「是的,晉王殿下和威北軍幾個主要將

    領當著我和朝廷使者的面這樣回答,他們說晉王無意江山,也不在乎誰當皇帝,

    但如果不能實在當初起兵的目標。他們寧願血戰到底。」

    「混蛋,」燕王朱棣的手指握得咯咯直響,又一夥人受了郭璞的迷惑。他恨

    不得現在就將那個矮子殺掉。面前替他傳話的心腹使者更加害怕,哆哆嗦嗦地說

    道:「屬下,屬下有辱使命。請殿下治罪。」

    燕王朱棣揮了揮手,語氣瞬間轉為正常:「你下去吧,到內庫那領一百個金

    幣,算你這次的車馬費用。注意保守秘密,不要讓人知道」。

    「是,屬性誓死守密。」信使躬了躬身,倒退著走了出去。與燕王只相處了

    一會兒功夫,汗水已經濕透了他的脊背。「何苦呢,伴君如伴虎。博得一世富貴,

    也容易送掉小命兒。自己好好的不跟著郭大人,偏偏跟燕王身後。一念之差。咳

    ……?」

    郭矮子並不矮,雖然好友們習慣戲稱其矮子。特別是見識和手段,當世少有

    人能在其右。可惜這人最終走到了自己的對立面。燕王踱著步,在房間中慢慢思

    考對策。晉王這個答覆並不算新鮮。在此之前,北平春秋上已經提出了這個口號,

    「不立完,血戰到底」,還有一群年青軍官在聲明下面簽了字。不用想,朱棣也

    知道這些軍官身後站著誰。雖然和郭璞等人一直保持著團結奮作,但兩派爭執已

    經緊鑼密鼓。不到萬不得已,朱棣不想流血,一旦內部打起來,自衛軍肯定大傷

    元氣,反而給朝廷留下了機會。但讓郭璞等人知難而放棄平等訴求,也不容易。

    畢竟眼下天下群雄打的都是這個旗號。無論他們是否真心。

    「難!」燕王朱棣眉頭緊鎖,拿不定主意。自從朝廷採取守勢後,自衛軍就

    沒和討逆軍打過一場像樣的戰役。分界線上,雙方之間零星交火時有發生,但那

    都是試探性交火。彼此尋找對方破綻的試探。耿炳文不敢北上,自衛軍內部矛盾

    重重,無力南下。只能維持著一個不尷不尬的局面。

    晉王要護憲。如果自己和允文都被推翻了,他就順理成章成為立憲皇帝了。

    好一個如意算盤。恐怕他這一鬧,南邊的蜀王,湘王,和西北的藍玉都會響應吧。

    武安國呢,他和曹振想做什麼?把爵士會分為兩級了,改名叫國士院和平民院,

    什麼意思?自己的實力,諸侯的作為,武安國和曹振的新鮮舉措,一件件徘徊在

    朱棣腦海,讓他心情煩躁。

    「王爺好像很愁啊,能不能讓小僧幫忙參詳參詳。」門口響起一聲不明不陽

    的問候,讓人聽了直起雞皮疙瘩。不用抬頭,朱棣也知道誰來了,如果此人算天

    下第二厚臉皮,還真沒人敢當第一。將燕王賣給了靖遠軍,過後卻像沒事人一樣,

    三天兩頭往朱棣的臨時居所裡跑。這事兒全天下除了他姚光孝,沒人好意思這麼

    干。

    「大師前來,不知道是來幫我看風水,還是看數?」燕王朱棣沒好氣的回答

    了一句,姚廣孝私下發起的造神運動曾徑蒙蔽了一批軍官,但隨著北平的《平等

    宣言》發佈,燕王的天命論越來越沒市場,這讓朱棣對他十分失望。

    「看時局。」姚廣孝嘻嘻哈哈地湊上前,順手抓起書架上的一支毛筆,擎在

    於裡,遙遙地指點江山。

    「行了,大師。看完了時局,然後再賣我一次,不知道這次大師準備把我賣

    給誰啊!」

    聽了此言,姚廣孝臉皮再厚,也不由自主地紅了紅。聲音轉低,有氣無力的

    強辯道:「殿下,小僧幾曾賣過殿下,那次是敵人湊巧,小僧策劃失誤。殿下怎

    能和他人一樣懷疑小僧的忠貞。不信您可以修書給李增枝,他如果回信說內奸是

    我,小僧立刻自盡在殿下面前」!

    「行了,李增枝出了家,不問世事。可比你這個口念佛經,眼睛卻死盯著滾

    滾紅塵的花和尚高尚得多。兩軍之間的舊事,他當然不會說。」燕王朱棣冷笑一

    聲,打斷了姚和尚的辯解,口氣慢慢轉硬,「當年曹袁相爭,巍武帝也將通敵密

    信全部焚了,永不追究。可日後有人不知道好

    屋子內的氣氛登時凝重,燕王朱棣滿臉陰雲,目光如電。姚廣孝不再敢說笑,

    伸出僧袍,不住地擦光頭上的冷汗。後退幾步,躲到廊柱的陰影裡,聲音猶如鬼

    魅低吟:「小僧怎敢對燕王不忠,燕王的前途,即是我佛的前途。了郭大人,

    小僧能得到什麼好處?」

    「你明白就好。」燕王朱棣轉回自己的座位上,危襟正座。「說吧,你給孤

    王帶來了什麼

    有些人,天生喜歡當奴才。給他些好哦啊,反而會失去他的忠心,認為你沒

    威懾力。姚廣孝顯然就是這種人,見燕王在位置上坐好了,輕手輕腳從柱子後的

    陰影裡走出來,在桌案前恭恭敬敬站直了,低聲說道:「小僧有一計策,卻不知

    主上下不下得這份狠心……」

    燕王朱棣長身而起。抬手,利劍出鞘,寒光四射,姚廣孝的禿頭和三角眼都

    映在劍身上,說不出的陰冷。「王者乃取人之道,若無法收其心,不若先收了他

    的屍體……」

    「喀嚓」,半空中響起一個焦雷,閃電照亮燕王朱棣陰森的雙眼。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