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 第三卷 國難 第十章碧血(五)
    身背後傳來一陣悉悉窣窣的腳步聲,空氣中飄蕩著股人參的味道。不用回頭,

    燕王朱棣也知道是自己的側妃陳青黛來了。受傷的這些日子裡,妻子陳青黛每天

    守候在病榻邊,整個人都瘦了兩圈。

    「殿下,喝碗熱湯暖暖身體吧。」陳青黛放下黑陶藥罐,輕手輕腳的倒了碗

    參湯,用嘴吹到半涼,端到了朱棣的身後。

    古人說舉案齊眉,就這樣子吧。燕王朱棣冰冷的心裡湧起一陣溫暖,轉過身,

    接過參湯放於桌子角,將妻子孱弱的身體攏入懷中輕咬著她的秀髮說道:「小蝶,

    這些天難為你了!」

    陳青黛的背硬了硬,身體盡力掙扎了幾下,無法掙脫,又軟軟的趴在丈夫的

    肩膀,低低的回答道:「哪的話,都老夫老妻了,我們不是同命鳥麼?」

    「是啊,我們是同命鴛鴦,我說過要保護你一輩子的。」燕王朱棣柔聲說道。

    努力把雄圖霸業放到腦後。他愛這個側妃,雖然隨著歲月的洗滌妻子臉上已經沒

    有了當年那分神采,但一些曾經的溫柔,卻點點滴滴銘刻於心。

    陳青黛輕輕的伏在丈夫的肩膀上,貪戀著著難以割捨的溫情。這份溫情她不

    知道能維持多久,洪流一般的變革時代,命運很容易將兩個人衝開,從此成為末

    路。升斗小民如此,王公貴族之家亦如此。一步始料不及的選擇後,夫妻就可能

    成為陌路,朋友就可能成為仇敵。就像現在的丈夫與郭璞。作為一個機靈的女人,

    陳青黛清楚的明白,《北平宣言》發表後,朱、郭二人再不可能像原來一樣配合

    默契。她清楚郭璞的性格,更清楚丈夫的手段。帶著淡淡的傷感,陳青黛低聲說

    道:「我父親從天津來信了,天津港的守軍和駐港水師五天前宣佈舉義,響應北

    平的宣言。他們驅逐了朝廷駐紮在那裡的討逆軍,並且推舉我父親做了天津總督。

    父親來信告訴逆,陳家永遠站在逆身後!」

    什麼!燕王朱棣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抱著妻子的手臂瞬間伸直,從緊

    抱變成了撅攏狀態。陳青黛看著丈夫的眼睛展顏一笑,笑容中帶著幾分淒涼與無

    奈。「父親當了天津總督,馬上要派人與布政使郭璞大人會師,共同抵抗討逆軍。

    他私下給我來了封信,告訴我陳家將來會唯燕王馬首是瞻。」

    這個消息對朱棣而言,簡直比喝了陳青黛端來的參湯還補。只見身體虛弱的

    燕王殿下臉上猛然冒出幾分潮紅,放開妻子,撮著手大踏步踱到掛在牆壁上的如

    畫江山圖前,歪著頭想了想,抓起筆在天津所轄地區重重的劃了一道紅色。眼下

    地圖上已經有數個區域被標成了紅色,每一道紅色即意味著一片土地脫離了朝廷。

    地圖上多一道紅色,即意味著建文皇朝少去了一個支撐點。同時,也意味著個別

    地方成為燕王的勢力範圍。眼下西涼地區歸藍玉控制、漠南和山西歸晉王朱輞,

    湖廣歸湘王、四川歸蜀王,雲貴歸沐家,兩廣和福建名義上還屬於朝廷,但誰斗

    知道靖海公曹振在那裡布下了重兵保衛水師的補給點,朝廷根本調不動兩廣和福

    建一兵一卒,也不敢再去捋曹振的虎威。建文能控制的地方,如今只剩下了直隸、

    江西、浙江、河南、山東五個省(注,當時沒有河北省這個行政區),而燕王控

    制地,出了東北三省外,又加上了一個天津。這些是他將來爭奪天下的資本,多

    一個天津財團,則意味著即使識趣遼蒙聯號的,他燕王依然有本錢與郭璞等

    人不動聲色的鬥下去。

    興奮了好一會兒,燕王朱棣突然想起妻子還站在自己身後。抱歉的回過頭,

    剛好看到側妃陳青黛那充滿失望的眼神。「傻蝶兒,」朱棣笑著走回到妻子身邊,

    撫摩著她的頭髮說道:「我這也是為了你和孩子,還有陳家。你知道,有些事情

    我是不能不做的。」

    「我怕。」陳青黛鼻子一酸,瑟縮在丈夫懷裡說道。

    「有什麼可怕的。」朱棣輕輕緊了緊手臂,讓妻子感受到自己的力量,「我

    和郭大人這麼多年的交情了,大家都是聰明人,知道對方實力強弱就行了,不會

    真的翻臉,也不會兵戎相見。這點,蝶兒,你放心好了!」

    如果不動刀兵可以解決爭鬥,燕王朱棣還是希望不動刀兵。雖然他喜歡率領

    千軍萬馬縱橫沙場的那份豪情,但經歷過一次生死,他不願意再次到鬼門關走一

    遭。眼前就有一個不動刀兵可以解決的麻煩,在寧王朱權的調解俠,靖遠軍不想

    打了。

    實際上,靖遠軍打不動了。當兩軍開始拉鋸的時候,靖遠大都督李增枝終於

    明白了當年在軍校時,老師徐達說過的一句話:「到了火器時代,戰爭在很大程

    度上打得是補給。」燕王朱棣受傷後,大寧城外的自衛軍再沒有主動向大寧方向

    發動過進攻。李增枝整頓兵馬組織了幾次大反攻,無奈副都督花鵬、大將軍季二

    等人寒了心,出工不出力。攻守雙方一時誰也奈何不了誰,就這樣不情願的進入

    了相持階段。零星的炮戰中,靖遠軍漸漸落到了下風。

    這一天李增枝正坐在軍帳中生悶氣,帳下大將陳亨壯著膽子前來通報,靖遠

    軍的彈藥快見底了。

    天下七軍中,靖遠軍是唯一一支沒有自家兵工廠的部隊。戰爭開始前,靖遠

    軍駐紮在大漠東北的靖遠省。這個苦寒之地的礦產不豐富,但也不是貧困之地。

    大鹽湖裡天然析出的純鹼和精鹽為這個省的官員們帶來了滾滾財富;每年和燕王

    治下的東北三省的貿易往來不絕,豐富的生活用品讓大伙沒心思去開辦武器工廠。

    貧瘠的礦山也吸引不到工廠主前來投資。最重要一點是,先皇朱標不放心在那麼

    遠的地方讓軍隊自己能籌備補給。戰爭開始後,靖遠軍一路高歌猛進。從燕王手

    下奪回了大寧,佔領了半個熱河省,這下李增枝手裡有了足夠的煤礦和鐵礦,但

    商路斷絕,北平的工廠主們不肯來了。所以每打一仗,靖遠軍的家底就空幾分,

    大批的礦石、精鹽和火鹼堆積在貨場無處輸送,整個熱河、靖遠二省的財政入不

    敷出。用大將陳亨的話總結就是:「再打下去,非但軍火接濟不上,官兵們的軍

    餉也發不下來了。」

    「荒謬!」靖遠大都督李增枝的手重重的拍在帥案上,將百年松製造的帥案

    拍的咯咯直響。無論內心多麼不情願,他心中清楚的明白:「靖遠軍完了,建文

    朝廷也快完了!」晉王朱輞起兵後,熱河、靖遠二省已經成為夾在自衛軍、威北

    軍和蘇策宇獨立師三支部隊中間的餃子餡。眼下雖然自衛軍沒大動作,但三家一

    同出手收拾掉靖遠軍是遲早的事。況且自己現在彈盡糧絕外加眾叛親離。

    父親李文忠在世時曾這樣評價兄弟二人。「景隆通權謀卻不知兵,可為布政

    卻不可為將;增枝知兵卻不通權謀,可為將卻不可主一方之政。」當時兄弟二人

    不服氣,現在看起來,父親的話一點兒也沒錯。李增枝陷在帥椅裡,鬱悶的想。

    哥哥率領五十萬兵馬數月沒拿下一座孤城,自己面對強敵卻將士離心。長生天,

    你待李家為何如此不公!

    窗外北風呼嘯的刮著,沒有人能回答他的質問。大寧的冬天長而寒冷,春天

    不來,雪不會化。而陽光北返之時,冰消雪盡的趨勢不可逆轉。這就是長生天的

    力量,非人力可以抗衡。

    「不能再堅持下去了,希望燕王朱棣是個有心胸的人。」靖遠大都督李增枝

    歎息著站了起來,他終於想明白了一個問題,在這場爭奪天下的遊戲中,父親看

    問題透徹,卻沒看到最終結局。哥哥玩權謀精熟,自己打仗機智,卻都沒看清天

    下大勢。在這個如車輪一樣向前滾動的天下大勢面前,權謀也罷,機智也好,都

    難擋住它前進的方向。而當初第一個將沉睡的車輪撥轉的人是誰,李增枝覺得自

    己此刻已經看清楚了。那個執著,倔強的傢伙,幾十年好像什麼也沒做,其實他

    關鍵時刻那一推,已經足夠了。一推之下,天下大勢從此不可逆轉。

    「來人!」靖遠大都督李增枝振作精神,衝著營帳外大聲喊道。

    「屬下在,大帥有何吩咐。」帳前侍衛走進來,躬身施禮。

    「去,將副都督花鵬,大將軍季倉浪、劉真他們都找來,到中軍議事。順便

    將寧王也找來。」李增枝強大精神吩咐。看看侍衛們迷惑的眼睛,苦笑了一下,

    補充道:「對了,是請,就說我請他們來帥帳議事,去吧。」

    衛們敬了個禮,迷茫的走了。

    「李家忠義之名盡毀於我手。」看著侍衛們領命出帳,大都督李增枝歎息著

    跌坐會帥椅,自言自語的說:「李家名聲完了,哥哥的前程也完了。也許,這是

    對李家最好的結果。」

    「大帥,燕王殿下雄才大略,素有容人之量。」站在帥案旁被李增枝反常的

    舉止嚇得直冒冷汗的大將陳亨湊過來,趁著將士們沒到達之前建議:「以大帥之

    才,在燕王麾下更容易建功立業。就好比漢之岑鵬,宋之石守義……」

    「你不懂,世道變了,再不是良臣擇明主而侍的年代了。」李增枝苦笑著搖

    搖頭,摘下頭上的帥盔,輕輕的放到了桌案上,就像菩提樹下頓悟了的老僧般說

    道,「那個年代,一去不復返了!」

    建文三年春初,倒春寒,討逆軍無冬衣,士兵多病。二月,自衛軍大將林風

    火、王浩趁夜襲景隆大營,陣斬上將二十餘人,宋忠,張保,陳輝戰沒。諸軍聞

    林風火之名而色變,兵無戰心。景隆不得已,率軍退守保定府。天津自衛隊趁機

    收復永清、固安、涿州、定興等地。同月,靖遠軍大都督李增枝率靖遠軍於大寧

    降燕。寧王朱權領熱河、靖遠二省自治。燕王朱棣以花鵬率靖遠軍大部戍邊。親

    率自衛軍及朵顏三衛鐵騎自喜峰口回援北平,三家合兵一處,連克紫荊關、易州、

    定興,兵鋒直指安肅。建文帝聞此事,嘔血愈升,下旨抄李景隆之家。博士方孝

    儒固止之。(酒徒註:內戰,已經寫得夠多,以上戰役一筆帶過,勿怪。)

    細雨殘燈,建文帝朱允文怒氣沖沖的拍打著面前龍案,聲色俱厲:「你說,

    朕為什麼不能抄他李家!他們兄弟二人一個臨陣投敵,一個喪師辱國。朕,朕難

    道就縱容他們這樣做?如果諸將皆效仿他們兄弟二人,朝廷威望何在,朕之江山

    何在?」

    「江山,你現在才記得起江山麼?」代理戶部尚書卓敬低下頭,不滿的想。

    原戶部尚書齊秦被帖木兒扣在西域,生死不明,這為國理財的擔子就挑到了卓敬

    頭上。將戶部帳目仔細過了一遍後,代理尚書卓敬哀歎著推測,建文皇朝的壽命

    到頭了。安泰帝在位十七年高薪養貪,本來給朝廷留下的就是個爛攤子。建文皇

    帝繼位後,又對周崇文等天下聞名的貪官既往不咎,更助長了各地官員貪污的風

    氣。兩年多來,沿江大量工廠破產,大量百姓產業被官員強行參股吞併,能給朝

    廷按時繳稅的工廠已經沒剩下幾個。南北戰爭爆發後,工部下屬的軍火製造廠高

    速運轉,吞沒了戶部最後一點存款。這仗再打下去,就只能讓士兵們拿著傢伙,

    挨家挨戶去抄那些錢莊了。

    「萬歲,萬歲息怒。增枝投敵,景隆兵敗,的確具有不得已之處啊!」把臉

    愁成了苦瓜模樣的博士方孝儒連連施禮,「萬歲,如果此時抄了李家,恐怕將士

    們不服,寒了天下忠義之士的心……」

    「寒了天下忠義之士的心?」建文皇帝從御案後繞出來,圍著博士方孝儒來

    回打量,就像他的脖子上長了花一般。「如此不忠不義之人,你還不允許朕降罪

    於他,方先生,恐怕這裡邊不止一句『寒天下忠義之心』這麼簡單吧?朕一向待

    你不薄,你可別先寒了朕的心才好!」

    「微臣不敢!」方孝儒額頭上冷汗直冒,手不聽使喚的跟著哆嗦。「若陛下

    懷疑臣的忠心,臣自請就湯劐,絕不敢心存怨念。」方李兩家算是世交,李文忠

    當年在空印案李堆方家有回護之恩,方孝儒的父親被處死後,李文忠曾派人接濟

    方孝儒,並不顧他犯官之子的身份將他推薦給了安泰帝。所以方孝儒在皇帝面前

    的確給李家兄弟說過很多好話。(酒徒註:空印案,空白帳本蓋公章偽造數據,

    方便貪污。洪武八年發生,史載處死了數百人,另一說數萬,不可信。)

    聽方孝儒如此解釋,建文帝朱允文心頭的火氣更不打一處來,哼了一聲,冷

    笑道:「殺你,如殺了你可挽回當前局勢,朕還殺不得你這個侍講博士不成。你

    且說說,自從你入閣之後,朕如何待你,你又給朕出過什麼好主意。哪件事朕依

    了你不是大錯特錯!」

    「這……」方孝儒無言自辯,撲通一聲跪倒在地上。建文帝的抱怨沒錯,如

    果當時聽卓敬的話分番而不是削番,南北之間未必會打起來。聽齊泰的建議一邊

    落實物權法案一邊懲治貪官,國庫也不至於如此空虛。現在可好,各地紛紛舉義,

    原來養在各地準備當豬來殺的貪官污吏們搖身一變成了社會名流,過去的骯髒發

    家史在響應舉義的時候全部洗刷得乾乾淨淨。眼下朝廷即使想殺了他們沒收家產

    充軍資,也鞭長莫及了。

    「萬歲,這李家的確抄不得。」站在一邊看熱鬧的太輔黃子澄見事不妙,趕

    緊上前相勸,「李增枝投敵實屬無奈,靖遠軍夾在三路叛賊中間,無糧無援,為

    了留得有用之身以侍陛下,他不得不和燕逆虛與委蛇。臣聞其入敵營後不任一職,

    如今已經在普濟寺中剃度修行。萬歲此時抄了他的家,恐怕反而惱了他,給敵營

    再添一員上將。至於景隆,其手中殘兵還剩近四十萬,萬歲如果不隱忍,恐怕打

    虎不成,反受其害!」

    這幾句話可比方孝儒的一味求情有效得多,狂怒中的建文皇帝停住腳步,無

    可奈何的走回御案後,瞪了方孝儒一眼,恨恨的說道:「你起來吧,別動不動就

    下跪,朕讓你跪得頭疼。你們說一說,如今朕怎麼辦才好?」

    「這……」幾個輔政大臣面面相覷。原來大家以為討逆軍大軍所至,必將勢

    如破竹。朝廷收復了北方等地,也就是找到了新的錢罐子,再支撐些年沒什麼問

    題。樂觀如方孝儒者,甚至認為王師所至,百姓必贏糧景從。誰料到打了幾個月,

    仗打成了這副樣子。非但北平的財產沒搶到,連京師都得賠進去。大伙都不知兵,

    關鍵時刻不敢再亂出主意,一個個低著頭,各自打著小算盤。簾外的春雨淅淅瀝

    瀝,點點滴滴打在芭蕉葉上,聲聲催人老。

    「陛下,依臣之見,而今上策是議和!」見沒有人說話,代理戶部尚書卓敬

    上前一步,躬身說出了自己的想法。「如今朝廷所轄之地,還有山東、河南、浙

    江、江西、直隸五省。此外,兩廣和福建尚未從賊,曹大帥忙於在海上與外寇交

    戰,態度不明。水師之力,燕王素忌憚之。如果此刻萬歲下旨議和,允了郭璞等

    人的《平等宣言》和《分權制衡方案》,再擇一二個貪官佞臣斬之,以平天下之

    怒。則燕王師出無名,其他各番必左右觀望。朝廷趁機立憲,重組內閣,萬歲順

    利成章成為新政元首。失權而不失位,天下可安!」

    這是卓敬目前唯一能想到的主意,安泰皇帝曾說過這樣一句話:「養士二十

    年,唯得一卓敬」,中肯的評價了卓敬的謀劃能力。以卓敬的眼光看來,郭璞等

    人只要求推廣新政,以「復興儒學」所倡導的平等之宗旨約束天下人,並不強求

    一定是燕王當皇帝。而燕王朱棣當初打的旗號是自衛,並沒說要奪取帝位。為了

    允文著想,現在最好的辦法是將朝廷的貪官污吏如周崇文之流和主張強力削番的

    黃子澄、方孝儒等人交出去由郭璞等人審判。戰爭才有可能平息,允文還可以做

    一個率先立憲的皇帝。過去種種,可以推到臣子身上,將來大明帝國果真因立憲

    而成為世界的霸主,允文甚至可名垂青史,成為泰穆公一樣的千古明君。

    此言一出,全體內閣大臣均被嚇出了一身冷汗。「住口,萬歲乃一國之主,

    豈能向反賊低頭!」兵部尚書周崇文跳出來,衝著卓敬大聲喊道。轉身對著建文

    皇帝躬身施禮,氣急敗壞的建議:「萬歲,出此策者,其心可誅,請萬歲速斬之!」

    「殺了卓敬,恐怕也抄不出多餘的銀兩來,倒是周大人身家千萬,隨便抄上

    一抄,足夠給討逆軍添置冬裝!」戶部代理尚書卓敬不理會周崇文的叫囂,冷冷

    的說道。

    「你!」兵部尚書周崇文氣得臉色黑中帶綠,手指著卓敬,說不出話來。對

    於時局實在是絕望,戶部代理尚書卓敬也豁了出去,向前走了幾步,怒視著周崇

    文,冷笑著罵道:「我,我怎麼了?卓某雖然職位低微,卻沒貪過一文不義之財,

    縱遭橫死,放到哪朝史官筆下,也少不得清廉二字。倒是周大人要小心了,恐怕

    千年之後,貪官在歷史上亦是臭的,任誰都翻不得案。」

    這就是朕的肱骨之臣麼?朱允文苦笑著坐在龍案後,懶得裁斷。簾外細雨聲

    更急,如千軍萬馬一般在廝殺,寥寥一瞬間,地面上已經成河。不知流淌的是血,

    還是水。

    眼看御書房成了角鬥場,黃子澄趕緊側身於周、卓二人中間,低聲勸解:

    「二位大人,二位大人,此乃皇上的御書房,不是尋常百姓家,國難當頭,二位

    卻爭吵不休,對得起先帝的栽培麼?周大人當年所犯之錯,萬歲已經說過既往不

    咎,卓大人何必翻他老底。卓大人之策雖然把大家的性命都搭了進去,也算對萬

    歲盡了心。為萬歲盡忠,本來就是我們當臣子的分內之事……」

    「好了,好了,你們下去吧。朕,要好好想一想。子澄,你留下,替朕擬一

    道旨意,讓耿老將軍統領討逆軍,把李景隆調回來。朕不降罪於他,讓他閉門思

    過吧。至於如何應對當前局勢,明日早朝,朕再問群臣主意!」建文皇帝揮揮手,

    打斷了黃子澄和稀泥。是該想個辦法了,形勢不容拖延。聽著簾外的雨聲和群臣

    的告辭聲,朱允文慢慢有了計較。

    「子澄,擬旨!」御書房,建文皇帝計算著群臣已經走遠,低聲吩咐。

    子澄答應著,在桌案上鋪開了黃綢。幾句措詞嚴厲的話清晰的傳

    入了他的耳朵,嚇得黃子澄手一抖,一團濃墨落到了聖旨上。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