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 第三卷 國難 第八章浴火(四)
    四面楚歌,不知誰是霸王?布政使郭璞苦笑了一下,將凍得通紅的耳朵縮回

    貂皮大氅中,沿著冰冷的石階,慢慢走下宛平城頭。黑沉沉的盧溝河對面,討逆

    軍大營燈火閃爍,綿延十餘里。無衣之歌如同慢板長調,伴著雪花盤旋在宛平城

    周圍。

    半月前,林風火率領自衛軍在保定府大破李景隆,陣斬矍能父子,奪炮五百

    余門,將李景隆麾下二下萬討逆軍向南趕出數十里,取得了開戰以來自衛國第一

    場勝仗。大伙還沒來得及慶賀,東線討逆軍老將耿柄文突然發威,一舉突破霸州、

    固安一帶防線,將周衡和張玉所統帥的四個師打得落花流水。為防止林風火部成

    為孤軍,被人包了餃子,布政使郭璞無奈下令全線後撤,一敗不可收拾。自衛軍

    半個月內連失涿州老營,大小房山,一直被對手趕到宛平城下,憑借盧溝橋的洶

    湧水勢才勉強擋住手。

    下雪了,如果盧溝河雪後結冰,合兵一處的耿柄文與李景隆就會趁機從河面

    上殺過來,宛平城雖然城牆高大,也未必能在漫天炮火中屹立多久。對於燕王朱

    棣而言,丟了北平,他更深夜靜有遼東三省支撐,有割據的本錢和捲土重來的機

    會。對於持續了二十多年的北方新政,北平就是它的標誌,北平城被攻下了,也

    就意味著新政生命的終結。

    如果武安國在這裡。他會比我指揮得好,這一戰他需要他。走在北風裡,布

    政使郭璞鬱悶地想。但他也知道武安國不可能來。從郭楓與邵雲飛傳回來地支鱗

    片爪的消息中,郭璞分析出武安國已經處於被沐家監視或者軟禁狀態。朝廷和北

    方的衝突讓一向擅長把握機會地沐家看到了可乘之機,藉著在西南海域橫掃孟加

    拉諸國的聲望,沐家準備選擇恰當的機會宣佈獨立。如果沐家宣佈獨立時有武安

    國在場,就使這個獨立王國更名正言順,對天下英雄更有號召力。

    對此邵雲飛與郭楓束手無策,老沐冕很會把握時機。眼下阿拉伯艦隊大兵壓

    境,他們無法和沐家翻臉。只能向曹振與郭璞求援。四省半布政使郭璞已經以北

    平的名義給黔國公沐冕下了最後通牒,如果武安國在沐家領地內遭遇不測,內戰

    結束後,北六省將士將不會善罷甘休。但一封信能嚇住沐冕嗎?郭璞不敢指望。

    從當前局勢上來看。北方六省自衛軍在安東、近衛、靖遠三軍的聯合打擊下,節

    節敗退。打著清剿亂匪的威北軍提兵大同一線,隨時有再向北方六省插一刀的可

    能。這樣的危局面前,一紙通牒。到底還能剩多大力量?

    在內戰開始地時候,大家都將戰爭想得太簡單,低估了朝廷的號召力。震北

    軍,天下第一軍,實力雖然強大,畢竟是雙拳難敵四手。特別是建文皇帝允諾誰

    「攻下北方六省之地,則以所下之地封之,工廠、礦山俱歸其所有」的旨意後,

    安東、近衛、靖遠三軍的攻勢更加瘋狂,恨不得一日將六省吞下。吞下六省百姓

    二十餘年積累地財富。

    武安國回不來,燕王朱棣被靖遠軍拖在大寧。現在只能*自己。布政使郭璞

    暗自慶幸當年同意了給關外百姓手中分發武器的建議。武安國當年的策略很有遠

    見,今天,那些從關外起來支援北平的義勇個個都是用火銃地好手,除了協同作

    戰能力較差外,單兵作戰能力不亞於普通士兵。有他們在,從前線撤回的主力部

    隊才能得到及時補充,不至於出現連防禦北平都沒人可派的局面。

    「督師大人,愁什麼呢,當心影響士氣哦」,一個蒼老的聲音從對面傳來,

    打斷了布政使郭璞的思緒。抬起頭,老夫子白正白德馨那彷彿是全天下人債主般

    的晦氣神色出現在他面前。

    「師兄,你這麼來了」,布政使郭璞感到有些奇怪,對這個死板、僵化、關

    鍵時刻卻講良心的「腐儒」他實在生不出太多好感,唯恐關鍵時刻他又來給自己

    講什麼君臣大義,勸自己率部投降。

    「怎麼,我不能來麼。」老白正沾滿了雪花的鬍子迎風飛揚。「我全家在北

    平,眼看著自己的家就要被人砸了,我就不能來阻擋阻擋。嫌你師兄沒本事是不,

    告訴你,當年師兄可是號稱射、御雙絕!」

    「射御雙絕」,跟在郭璞身後的士兵小聲議論,「沒看出來啊,這老書獃還

    會騎馬,以前真小瞧了他」。

    這老傢伙,又犯神經了。郭璞被白正氣得哭笑不得,打著哈哈敷衍道:「師

    兄,這天氣冷,你這麼大年紀了,還是回報館寫寫文章,鼓舞鼓舞士氣為好。戰

    場上哪裡能用您啊,您上了戰場,那年青人們地臉向哪放」?

    「我這麼大年紀,人家老將黃忠七十歲仍然上馬掄刀,我比他老嗎」?白正

    白德馨最煩人家說他老,脾氣一上來,嗓門也跟著提高,「我老,你比我年青多

    少。我還真不信這個邪。我問你,我是北平人不,是,我就有資格在城頭上站。

    今晚,我就在城頭站上一晚,看誰還敢笑老夫年齡大」!說罷,繞過郭璞,挑著

    燈籠就向城頭走。

    「得了,得,師兄,我錯了,我認錯還不行嗎」,郭璞還真拿白老夫子沒辦

    法,一邊打躬作揖陪不是,一邊低聲勸道:「師兄,掄刀動槍的,哪裡用得著您

    地大駕。您既然來了,就跟我到中軍大殿去,憑您的大筆幫我鼓舞鼓舞士氣。您

    聽聽,這四面的歌聲……」。

    白正摘下斗篷上的帽子,凝神細聽。時斷時續的歌聲飄進他地耳朵。「豈曰

    無衣,與子同袍……」。歌聲沒有震北軍當年唱出的雄壯,在雪夜中聽起來卻別

    俱一番淒涼。讓人心裡冷冷的,鼻子跟著發酸。

    「這是韓信當年亥下戰項羽之計啊,怪不得咱自衛軍士氣低落。當年天下七

    軍地軍歌,聽著這歌聲,誰忍心對自己的袍澤下手。李景隆,夠毒,想得出用這

    一招來瓦解你的軍心。當時南北對峙時,他們怎麼就不想想用戰爭之外的方法解

    決。打起來了,軍歌就唱上了。郭大人,你是得跟將士們說說為何而戰了,人家

    站了大義的名分。咱們怎麼看說都像叛軍。清君側,這理由鬼才信……」。老白

    正憂心忡忡地說。

    「是啊,這些年,北方各地對皇權本來就看得極淡。無論燕王稱帝,還是清

    君側,恐怕都不能讓人心服。所以我才打出自衛的旗號,但自衛,僅僅對北方六

    省有號召力,對其餘各地,恐怕沒什麼影響。打到最後,還是我們北六省以一隅

    敵全國。師兄,你讀了那麼多書,是不是出面寫份檄文什麼的。駁一駁方孝儒那

    支巨筆。他在討逆檄文上那麼一忽悠,彷彿搶了我們的家產。朝廷也站理。再加

    上李景隆這四面軍歌,真……」。

    「這事兒,我幫不上忙。我能想到最好地旗號,就是一個國家之內的矛盾沖

    突,再談不攏也不能*戰爭來解決。談不攏就打,那幾十年後哪個封疆大吏手中

    兵強了,找個由頭,是不是要再打一次。這麼打下去,隨便從聖人經典裡挑出句

    話來,也可以成為開戰的理由。我看,咱們這次要是想與南方在法理上掰出個是

    非對錯來,你還是找老吳思焓去。這傢伙研究了一輩子律法,如果他從律法上否

    決了朝廷的作為,我們起兵也就名正言順了,對天下英雄也更有號召力。像曹振

    和徐輝祖這些舉棋不定者,才會真心我們」!老夫子白正難得謙虛一次,推

    薦前前前大理寺正卿吳思焓來解決這個難題。

    「吳思焓,我怎麼把這個老傢伙給忘了」,聽到吳思焓地名字,布政使郭璞

    眼前猛然一亮,對了,有這個打官司的老手坐鎮,還愁找不出個合適的道理來嗎。

    「郭大人,我看眼下還是不要主動出擊,拖住李景隆為妙。副帥耿柄文每戰

    必勝,李景隆卻喪師辱國,時間長了,他們將帥未必不生嫌隙。」老白正從胸口

    中鄭重其事地掏出一份帶著體溫的策書,放到郭璞手裡。「我不懂兵,卻也學著

    當年地郭奉孝,寫了份十勝十敗之策,說得是李景隆必敗,自衛軍必勝,你拿去

    給將士們看看,也許能鼓舞一下士氣」!

    「景隆為將政令不修,紀律不整,上下異心,死生離志,敗一也;今北地早

    寒,南卒衣褐者少,披觸霜雪,手足皸瘃,甚有墮指之患,況馬無宿稿,士無贏

    糧,敗二也;不量險易,深入趨利,敗三也;貪而不止,智信不足,氣盈而愎,

    仁勇俱無,威令不行,三軍易撓,敗四也;部曲喧嘩,金鼓無節,好諛喜佞,專

    任小人,敗五也……」布政使郭璞洪鐘般的聲音在中軍殿內迴盪。白正這篇策寫

    得好,極大地鼓舞了將領們的士氣,可現實真的如此麼?同樣寒冷的天氣裡,燕

    王朱棣率部去爭奪大寧,不一樣面臨著馬無宿稿,士無贏糧的狀態?

    遙望北方,大寧之戰勝負如何,郭璞的心被遙遙地揪著。

    大寧乃關外重鎮,位於北平正北偏東九百里處,曾為大遼龍興之所。得此地,

    南下可從喜峰,古北二口入關,東進可奪遼陽。最後一次明蒙戰爭中,大寧都督

    璞英率領一支孤旅牢牢地扼守在此地,將東線蒙古十萬大軍拖垮於長城外。明蒙

    戰爭結束後,燕王朱棣費盡心思從寧王手中攝取此城,為得就是關牢北方六省之

    門戶。這種行為讓曾在大寧浴血奮戰的璞英舊部極其不滿,內戰伊始,靖遠大都

    督李增枝立刻率領原璞英舊部組成的靖遠軍重奪大寧,硬生生切走半個熱河省。

    燕王朱棣當然不能坐視鋼刀在背,親率主力來奪,兩支聲震草原的雄師就在血色

    大山下不期而遇。

    雙方在草原上數場血戰殺得日月無光。靖遠軍漸漸不敵,收縮防線,依仗河

    流山川防守。燕王朱棣硬攻幾次不下,雙方兵馬進入僵持狀態。

    「燕王殿下,依老衲之見,此地只能智取。靖遠軍本來就以擅守聞名,當年

    璞英帶著數千人馬就守了大寧半年。如今李增枝率靖遠軍和前來混水摸魚地朵顏

    三衛蒙古騎兵,號稱兵力十萬,少說也有六萬餘,硬攻。咱們可是得不償失啊。」

    光頭上纏滿紗布,被流彈打掉了一支耳朵的大和尚姚廣孝低聲獻策,塞外天冷,

    他地聲音聽了更讓人心頭發寒。

    「是啊。這李增枝還真不能小瞧,比他哥哥強多了。前幾天李景隆二十萬大

    軍,居然讓林風火帶著幾萬人攆著滿山遍野跑。」燕王朱棣巡視著前線軍隊部屬,

    有些心不再焉。原震北軍老將都不喜歡姚廣孝。戰火起後,姚大師前竄後跳,四

    處宣揚自己料事如神,詆毀布政使郭璞短視誤國,更惹大家不痛快。如今正是需

    要將士用命之際,朱棣不想因為對姚廣孝過於信任而惹得麾下將士不滿。

    「殿下,那李增枝是朝適安插下來地,靖遠軍原班人馬未必服他。他的三個

    嫡系將領中,劉真年老力衰,又缺乏智謀。不足為慮;陳亨是您的老部下,此時

    李增枝對他不敢倚重。如此算來。李增枝麾下人馬雖眾,可真正嫡系,只有守在

    馬家豁子的卜萬部,我們將這裡拔了,……」。姚廣孝絲毫不在乎燕王朱棣的冷

    遇,盡職盡責地提出破敵之策。

    這的確是條妙計,燕王朱棣陣前鋪開地圖,找到馬家豁子一帶。現實的確如

    姚廣孝所言,李增枝掌兵親疏有別,擋在燕王朱棣正前方的大將花鵬是故都督璞

    英地義子,所在之地前後都是一馬平川,易攻難守。而李增枝的嫡系卜萬,帶著

    兩個師人馬守在馬家豁子這個大山崖上,易守難攻,即使打了敗仗,向後收縮都

    比花金亮收得容易。靖遠軍中攻擊力最強大的蒙古朵顏三衛騎兵,則被李增枝布

    置在西偏北方,隨時增援大寧城。

    「就這麼辦,正心,通知參謀部做個計劃出來,以彰武軍為主力,明天一早,

    咱們就啃了李增枝的嫡系,讓他知道知道震北軍地厲害。」燕王朱棣果決地用紅

    鉛筆在馬家豁子上打了個叉,命令張正心通知參謀部準備。回頭對彰武自衛軍軍

    長,原震北軍戰車師長季滄海說道:「季將軍,明天我和你一塊去打馬家豁子,

    親自給你助威」。

    「是,屬下這就去準備」,季滄海感激地給燕王朱棣行了個軍禮。他弟弟季

    滄浪就在靖遠軍中,節制蒙古朵顏三衛兵馬,如果燕王朱棣派他去攻打正西的花

    鵬部,很有可能他要承受來自西北方的蒙古騎兵攻擊,到時候與自己的兄弟季滄

    浪手足相殘,兩軍陣前,情以何堪。

    「李堯,明天你地騎兵負責盯緊了東北方向的朵顏三衛,他們膽敢趁火打劫,

    你就帶著弟兄們刀下和蒙古漢子見個真章。十幾年咱震北軍沒光臨草原,還真反

    了他們」!燕王朱棣對著悍將李堯吼道。這傢伙與姚廣孝不睦,剛才聽了姚大師

    的計策就在旁邊嘟囔,不給他找點兒事幹,說不定一會兒他又要找老和尚的麻煩。

    「末將遵命」!李堯上前兩步,大聲答應。嗓門像個霹靂,剛巧在姚大師頭

    上炸開,嚇得姚廣孝一哆嗦差點兒沒坐到地上。悍將李堯用白眼球看了大師一眼,

    鼻孔裡重重哼了一聲,轉身離去。

    「既然做了,殿下不妨做得徹底些。」姚廣孝看著季滄海與李堯走遠,湊近

    燕王朱棣耳朵邊輕聲嘀咕,「今晚殿下到戰俘營走走,將那些屬於季滄浪、花鵬

    等璞英舊部的麾下人馬挑出來,好酒好肉招待,說佩服他們當年死守大寧,拖垮

    東路蒙古大軍的不世奇功。對卜萬、陳亨還有李增枝等人的部下,就狠一點,餓

    他們一頓兩頓,明天兩軍交戰時,故意在戰俘營製造混亂,放跑幾百個戰俘。等

    他們回去後,……」

    「那就得看李增枝這個大都師是否有督師的心胸了,沒了璞英舊部,我看他

    拿什麼和我耗」!燕王朱棣放聲大笑,用力拍打著姚廣孝的肩膀,將姚大師的骨

    頭都拍輕了三分。

    「哈哈哈,我倒要看看,席捲天下地震北軍,到底有多少斤兩」!大寧城內,

    靖遠大都督李增枝發出一陣得意的狂笑。三天前再次小敗於燕王朱棣之手,反而

    加強了這位大都督地取勝決心。發揮家傳學問,在大寧周圍步下數道防線,誓將

    燕王朱棣拖垮拖死。

    當前局勢很明顯,一天拿不回大寧,燕王朱棣所率領的十萬大軍就一天不能

    回援北平。郭璞麾下臨時湊出來的兵馬絕對抵擋不住大哥李景隆和老將耿柄文的

    聯合進攻。北平一丟,討逆軍即可從山海衛出關,繞到燕王朱棣的身後,構成前

    後夾擊之勢,分治了數十年的天下將平定於李氏弟兄之手,這份功績,足以向九

    泉之下的老爸炫耀。

    「大都督家傳絕學,神機妙算,燕王朱棣哪裡是您的對手」。大將劉真老眼

    昏花,捋著花白鬍子在一邊湊熱鬧。當了一輩子軍官,憑資格熬到目前這個位置,

    劉老將軍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凡事皆睜一隻眼睛閉一隻眼睛,主帥發話即鼓掌

    叫好。雖然這些行為讓一些將領不齒,卻在軍中落了個好名聲,大事小情都有列

    席的份兒。

    靖遠大都督李增枝搖搖頭,打斷了劉真的奉承,將沙盤地圖推到坐在他一邊

    悶聲不響的寧王面前,恭敬地問道:「李都督認為,燕王朱棣下一步必然進攻馬

    家豁子,殿下以為如何」。

    寧王朱權抬起惺忪的眼皮看了看沙盤,滿臉茫然:「都督說他打哪裡,四哥

    就打哪裡唄。行軍打仗的事情,我哪裡懂,都督看著安排就是」。

    窩囊廢,李增枝囁斜著眼睛瞪了寧王一眼,心中暗罵。寧王朱權是這枝兵馬

    的名義主人,但朱權本人對戰爭並不熱衷。當年他父親朱元璋將他封為寧王,本

    來就是拿他當做牽制燕王朱棣的棋子。大哥朱標當了皇帝,問都不問就將熱河省

    大空劃給了四哥朱棣,作為小不點兒,寧王朱權只能搬到天寒地凍的靖遠省去打

    黃羊。現在侄子當皇帝了,李增枝帶兵將大寧奪了回來,皇叔朱權才暫時在大寧

    的王府內住下。進了闊別十七、八年的寧王府後,朱權連行李都懶得全部打開。

    天知道哪天還得搬家,無論燕王打贏了還是朝廷打贏了,寧王朱權都是一個

    棋子。這就是當皇子的命運,多年來,寧王習慣了,也不願意和命運抗爭。

    「來人,扶寧王殿下回去休息,注意王府內保暖」,靖遠大都督李增枝拿昏

    昏欲睡的寧王朱權沒辦法,大聲向手下吩咐。

    「喔」,寧王朱權又抬了下眼皮,伸出胖胖的小手扣了扣眼屎,打著哈欠站

    起身來,邊向外走邊叮囑:「大都督,仗怎麼打你看著辦就行。我不懂,不用問

    我。但讓弟兄們小心點兒,戰場上刀槍無眼,傷了痛了就不好辦了」!

    「噗」,坐在帥殿一角喫茶的朵顏三衛蒙古總兵官保圖差點沒被茶水嗆死,

    趴在桌子角上不住地咳嗽。

    靖遠大都督李增枝衝著朱權的背影搖搖頭,點手叫過卜萬叮囑道,「我估計

    今晚,最遲超不過明天,燕王朱棣肯定拿你部下手。馬家豁子方向你給我頂住了,

    我今晚就將朵顏三衛悄悄調動一半到山背後的樹林裡埋伏。明天讓神箭季二帶著

    他們直衝對方中軍。明天你負責拖住對方,把頭功讓給季二。燕王朱棣喜歡親臨

    前線鼓舞士氣,明天無論誰傷了誰,都可以斷了他們彼此勾結的念頭。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