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了王氏三兄弟以後,范無病開始審視他們送來的東西,一件一件地歸類,貼好標籤,根據價值的高低放到合適的位置上。
范無病在後世的時候,曾經為了單位迎接上級驗收的事情,專門瞭解過圖書館的管理制度,在自己的收藏上,他採取了與之類似的方法,將各種東西按照年代、收購價格、未來價值分門別類地擺放,以便自己隨時可以找到需要的東西,為此,他專門弄了一個筆記本,用來進行詳細的記錄。
這次收購來的東西之中,范無病最關心的,就是那個宣德爐。
明代宣德皇帝在位時,為滿足玩賞香爐的嗜好,特下令從暹邏國進口一批紅銅,責成宮廷御匠呂震和工部侍郎吳邦佐,參照皇府內藏的柴窯、汝窯、官窯、哥窯、鈞窯、定窯名瓷器的款式,及《宣和博古圖錄》、《考古圖》等史籍,設計和監製香爐。
為保證香爐的質量,工藝師挑選了金、銀等幾十種貴重金屬,與紅銅一起經過十多次的精心鑄煉。成品後的銅香爐色澤晶瑩而溫潤,實在是明代工藝品中的珍品,宣德爐的鑄造成功,開了後世銅爐的先河,在很長一段歷史中,宣德爐成為銅香爐的通稱。
宣德三年利用這批紅銅開爐共鑄造出三千座香爐,以後再也沒有出品,這些宣德爐都深藏禁宮之內,普通百姓只知其名未見其形。經過數百年的風風雨雨,真正宣德三年鑄造的銅香爐極為罕見。
為了牟取暴利,從明代宣德年間到民國時期,古玩商仿製宣德爐活動從未間斷。就在宣德爐停止製造後,部分主管「司鑄之事」的官員,召集原來鑄爐工匠,依照宣德爐的圖紙和工藝程序進行仿造。
這些經過精心鑄造的仿品可與真品媲美,專家權威也無法辨別,至今國內各大博物館內收藏的許許多多宣德爐,沒有一件能被眾多鑒定家公認為是真正的宣德爐。
後世的時候,范無病也曾經搞到過一件宣德爐,結果被鑒定為是贗品,為此他還懊惱了許久,今日不經意間收到了一件,自然要多關心一下。
據說宣德爐是用暹邏國(泰國)進貢的「風磨銅」,另外加金、銀、錫、寶石等三十多種原料製成,宣德爐配料嚴格,冶煉尤精,一般須經過六至十二煉。
宣德銅爐款式典雅精美,大多在宮中使用,只有一小部分賞賜給皇親國戚或者有名望的文武大臣及全國著名的各大寺院、宗祠、廟宇。其用料考究,製作極其精良。在民國初年,一尊精美的宣德爐,索價往往高達數十萬,可謂無價之寶。只是越到後來,真正的宣德爐已經難以見到。
宣德爐最妙在色,其色內融,從黯淡中發奇光。史料記載有四十多種色澤,為世人鍾愛,其色的名稱很多。例如,紫帶青黑似茄皮的,叫茄皮色;黑黃象藏經紙的,叫藏經色;黑白帶紅淡黃色的,叫褐色;如舊玉之土沁色的,叫土古色;白黃帶紅似棠梨之色的,叫棠梨色,還有黃紅色的地、套上五彩斑點的,叫仿宋燒斑色;比珠砂還鮮紅的斑,叫朱紅斑;輕及豬肝色、棗紅色、琥珀色、茶葉末、蟹殼青等等。
明朝萬曆年間大鑒賞家、收藏家、畫家項元汴說,「宣爐之妙,在寶色內涵珠光,外現澹澹穆穆。」
眼前這座宣德爐,樣式奇古,整個爐身如同一隻盤繞在雲霧之中的蛟龍,線條流暢優美,色澤黯淡中透著微微的清光,托在手中溫潤如玉,份量卻是奇重,范無病雖然不能確定這是不是真品,但是直覺告訴他,這東西絕對不是市面上到處流傳的那些仿冒品。
更令范無病心動的是,爐身上有耳,卻又不是簡單的樣式,仍是獸頭形狀,設計的非常巧妙,爐上有錯金工藝,爐足規整,下面的印記清晰精緻,重量更是達到了十幾斤,若不是范無病的力氣不能以常理來推斷,他還真拿不起來這香爐。
「紅袖添香夜讀書,只是不知道這香爐究竟是熏香用的,還是祭祀用的,若是皇家祭祀所用,那價值可就不可估量了。」范無病看了許久也無法推斷出個究竟來,摩梭了一陣子後,才戀戀不捨地將香爐收了起來,轉過頭來仔細檢視別的物件。
「呃,這是個什麼東西?」范無病忽然在大堆的文革用品中,發現了一個木頭殼子相框,只是這相框看起來非常厚,顯得有些笨重,裡面的畫像自然是領袖的標準像,表面的玻璃早就沒有了。
范無病看到這東西不由得楞了一下,拿在手裡面掂量了掂量,覺得很有份量,由於他現在的身形實在有點兒小,這相框捧在手上倒像是舉了個天大的東西一般,上下晃了晃,覺得裡面似乎有東西在動。
看來真的是有東西在裡面啊!范無病意識到這相框裡面一定有個夾層,不由得有些期待起來,於是將相框翻過來放平,然後將背面嵌著的小鞋釘給起出來。
揭開背面的纖維板後,果然有一個比較厚大的空間,裡面放著一個油布包裹,看上去厚厚的,約莫有兩斤重的樣子。
「會是什麼寶貝呢?」范無病有些激動,小心翼翼地將油布包拆開,平攤在地上,只見裡面露出一大堆花花綠綠的東西來。
「哦,天啊!果然是好東西!」范無病一見之下,眼睛立刻亮了起來,連帶著呼吸都暫時停頓下來了,如果屋子裡面還有別人的話,一定能夠聽到他的心臟在砰砰地跳動著。
能夠令范無病感到如此心動的東西,會是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