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宮字公台,東郡人。性格剛直烈壯,海內聞名。
陳宮其人,史書記載雖多,卻語焉不詳,只知道他是先跟了曹操,後不知何故(《三國誌》裡說他「自疑」,多麼牽強的一條理由!)投了呂布,並策反了當時曹操的好友張邈,一起在曹操的兗州後院放火,迫使曹操中止了對徐州的瘋狂報復。陳宮自跟隨呂布後,為布劃策,曾一度大敗曹操,令曹操對其恨之入骨。但無奈呂布「每不從其計」,最終和呂布一起身死國滅。
很奇怪的是,曹操破了下邳後,活捉了陳宮,對他依舊十分器重,問他今後有何打算(《魚氏典略》中寫道:「太祖笑曰:『今日之事當雲何?』」)。那就是一個讓他活下來繼續做曹操的謀士的信號了,但陳宮斷然拒絕,慷慨就義(「遂趨出,不可止」)。曹操「泣而送之,宮不還顧」,陳宮死後,曹操「召養其母終其身,嫁其女」。
現在普遍有一種看法,就是陳宮並非羅貫中大大在《三國演義》裡面寫的那樣是個正人君子,相反,是一個朝三暮四、反覆無常更兼卑鄙無恥的「小人」。原因總歸是:
叛曹。陳宮的第一任主子是曹操,並屢次為曹操出謀劃策為其順利佔領充州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並深受曹操器重,待之若「赤子」。但後來隨著曹操佔了兗州後人氣陡升,什麼戲志才、荀彧、程昱、郭嘉等頂尖級人才紛紛彙集門下,使曹操慢慢地不再對陳宮有依賴感,陳宮於是心生怨恨(搞得陳宮好像是曹操的第幾房小妾一樣……),終於瞅準機會乘曹操發誓要為父報仇盡屠徐州百姓的時候勾結呂布、張邈,在曹操的後院鬧事,結果最終還是才不及曹操眾謀士,被曹操大破。(廢話!實力擺在那裡,更何況呂布這混人還不聽話,怎麼可能打得過?!換誰來也是一樣。)張邈被殺,他與呂布淒淒慘慘地逃到徐州投靠了劉備。
過不了多久,陳宮又做了一件不大光彩的事:奪徐州。乘劉備奉旨(傳說是荀彧之計),與袁術交戰之時(劉備當時的實力和袁紹簡直沒法比,卻因皇旨一道,便毅然前往討賊,連徐州城都沒怎麼駐守。這種心地,居然還有人說劉備陰險狡詐,心懷不軌,我真無語了……),唆使呂布奪了徐州,導致劉備的大敗(袁術給呂布的書信中說:「術生年已來,不聞天下有劉備,備乃舉兵與術對戰;術憑將軍威靈,得以破備,其功三也。」)。(這件事中陳宮是否有參與我沒有找到史料,只能憑《三國演義》中獲知是陳宮的主謀。姑且算是陳宮做的吧。)
然後,根據《三國演義》裡的記載(這個真實性嘛……),陳宮三番五次設計加害劉備,包括支持呂、袁聯姻等。這時連羅貫中大大也不為陳宮說好話了,直把陳宮寫成一個既自私又無遠見之人。
這期間還有一個郝萌造反一事,《三國演義》中並未提及。郝萌造反,被高順所破,郝萌部將曹性反郝,言郝萌受袁術所謀,而陳宮為其同謀。《三國誌》中說:「時宮在坐上,面赤,傍人悉覺之。布以宮大將,不問也。」陳宮是否真如曹性所說與郝萌同謀我不清楚,但事後陳宮以性命證實了他的忠誠。
關於陳宮,史書上的描述大概也就這麼多。《三國演義》裡又多加了一段,說陳宮與曹操一同逃難,曹操斬殺呂伯奢一家九口,陳宮見其非仁主,便不告而辭的情節。歷史上曹操殺呂伯奢一家之事或許真有,卻跟陳宮沒多少關係。
於是有人下結論說:陳宮是個小人,而且是個不折不扣的小人中的小人,不仁不義不忠不孝,末了,還加上一句:不智。
可這裡頭總有矛盾。
陳宮的智商就是一個很大的矛盾。陳宮的謀略連曹操都認可,可是卻非常不識時務的去投什麼呂布,還跟袁術關係曖昧,陳宮認人的水平,真就這麼糟糕嗎?可他一開始又投奔了曹操?
陳宮的忠誠度更是一個很大的矛盾。別人說陳宮不忠,無非是他辜負了曹操的厚愛,後期在呂布手下時又老跟袁術眉來眼去(還是那句話,我沒找到史料來證明,只能通過《三國演義》得知。)。照呂布老婆大人的一句話:「昔曹氏待公台如赤子,猶捨而來。今將軍厚公台不過於曹公,而欲委全城,捐妻子,孤軍遠出,若一旦有變,妾豈得為將軍妻哉?」
從呂夫人和以前曹性的攀詞可以看出,陳宮的忠心連自己內部的人都無法肯定,但曹操將他俘虜,問他投不投降時,他卻大義凜然,慷慨就義。和他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他的同事張遼,不但乖乖地投降了曹操,還成了曹操手下的頂級大將。
也許有人說,那是陳宮沒臉再在曹操手底下辦事。
他反曹操投呂布拉張邈通袁術騙徐州,什麼無恥的事沒做過?而且都做得光明正大,一點也不懼外人的非議,臨到要死了,臉皮卻突然被薄了?
另外,當呂布勢孤之時,他為何沒投對他頗有好感的袁術,可當時比曹操還要強大的袁紹,而選擇與呂布、高順一起堅守下邳孤城等死?若對呂布不忠,他會這樣?
話說到這個份上,又有疑點了:陳宮能對呂布盡忠,為何不能對強大的曹操盡忠?難道真是如眾人所說,是對郭嘉等人心懷妒嫉?可他在呂布手下得到重用了嗎?他的忠心不為人知,而他的地位……說句不好聽的話,呂布的首席謀士始終是他老婆,而不是陳宮。
這裡面一定還有別的原因。是令陳宮不得不與曹操反目的原因。而且,從曹操後來對陳宮的待遇來看,是曹操無理在先。
羅貫中大大定是看到了這點,所以在對陳宮的定義上有點犯迷糊。最終加入了陳宮與曹操一同逃難這一段情節。陳宮認定曹操「不仁」,故捨之。曹操內心有愧,所以對陳宮的死非常地傷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