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班排級的指揮屬於一流,日本士兵就個人而論,作強,富於攻擊精神,同世界上最優秀的士兵不相上下。但連營指揮就差勁了,越往上越糟。他們取得的勝利並不是他們有多高明高明,主要是他們攻擊的時候的對手缺乏準備,受到了奇襲。一旦當受到他們襲擊的軍隊反應過來的時候,就有他們好看的了。在淞滬會戰的時候他們已經清楚的表明了這點,他們的士兵作戰勇敢頑強,與他們作戰的華軍同樣頑強勇敢,他們擊敗華軍所依仗的不是這些原因,而是他們的海軍兩百條軍艦大口徑艦炮可以直接轟擊陸地上的華軍,他們的優勢空軍表現並不好,卻因為數量上大佔優勢,全面壓倒了華軍。最後決定勝負的還是靠他們在杭州灣迂迴到華軍側翼的奇襲。
但是英印軍隊的戰鬥力還是讓人失望無比,在日軍登陸的第二天,他們就沿著西海岸向南開始了撤退。估計整個馬來亞他們能支撐兩個月就算得上不錯了,只能盼望他們在緬甸可以支撐久點,畢竟這個地方對中國還是能起到一定的作用的。丘吉爾堅持不放棄海外的任何殖民地,但是在大英帝國風雨飄搖、搖搖欲墜之時,他對遠東發生的一切都愛莫能助,在日本全面的佔據了制海權的時候,將他們的陸軍源源不斷的運送到了馬來亞,在馬來亞和新加坡所有能飛起來的飛機只有一百六十架,在經歷日軍的突襲轟炸後,這支航空部隊已經名存實亡了。丟失了海軍和航空兵。陸軍地抵抗是極其無力地。
李成坤對英隊也從未抱有太大的希望,可是從馬來亞傳來的戰報還是讓他見識了英國陸軍地無能,就這種表現。也難怪他們的陸軍會被德國人從歐洲大陸趕下海去,日軍部隊是很龐大,但是做為防守的一方,無論地利、人和都要遠比登陸的日軍強,加上他們的陸軍人數也要比登陸的日軍要多,這種防守戰已經對他們最有利地作戰了。然而他們稍做抵抗就開始了潰敗。想中隊在淞滬作戰,條件那麼艱苦,武器裝備差得多的情況下還能抵抗這麼長的時間,英國人應該無地自容。更不要說日軍在上海原本就有駐軍,根本不需要登陸,更是有龐大的艦隊火力支援,而中國有些軍隊連一人一支槍都配不齊,有的部隊整師沒有一挺機槍。有的部隊被還沒有上戰場就被日軍飛機給炸了大半,相比英國人應該感到羞愧。
「一旦與日本交戰,應集中力量對付德國,同時在德國失敗之前。對日本採取牽制性的消耗戰。」這是英美私下對東南亞戰局的策略。英國在東南業地戰略,仍想借他人之仗。以保住自己的利益。對它在亞洲的前哨陣地——香港,採取了「保住面子」的戰略,認為堅守再失守會影響國威,不如冒失守地風險。在作戰計劃中雖將馬來半島作為防禦重點,但也沒有全面的防禦部隊,而把主要精力放在新加坡,在新加坡又是重點加強對海上地方向的防禦,而未組織強有力的環形要塞。正是看到了他們這般做法,王必成才認為英荷澳大聯軍必敗,也不願意在這裡無辜的為這些外國佬賣命,直接將部隊撤退到了緬甸地區。在荷屬東印度的部隊武器裝備陳舊、訓練差、軍紀渙散、士氣不高,從上到下毫無作戰的思想準備,更無有效的防禦措施。
日軍經過周密詳盡的準備而且發起攻擊非常具有突然性,他們的部隊不僅按照收集的情報展開了數次演習,最為關鍵的是日軍在戰前的準備工作,他們完全抄襲了希特勒閃電戰的理論原則,把兵力的戰略集中、展開等措施都放在戰前實施。由於預先展開重兵集團,增大了戰略進攻的突然性,縮短了戰爭初期的進程。另外他們收集關於英荷澳大的情報非常準確,他們的飛機按照情報轟炸精度十分高,首次轟炸就炸毀了在機場上的所有戰鬥機,要不是錢科他們去的時候,英國佬的飛機大搖大擺的飛出了機場,而錢科命令部隊秘密進入,就將機場嚴格的封鎖起來,日本的情報人員知道這裡又出現了一些飛機,卻不清楚數量,讓他們航空兵在攻擊機場的時候吃了一個不大不小的虧。
李成坤接到的報告是,在馬來亞的航空部隊,需要的物資都已經先運送到緬甸去了,這兩天最後一批部隊也即將最後撤離。在這個地區唯一留下的部隊就是潛艇部隊和少量的海軍陸戰隊。為了銷毀那些日本緊缺的物資,他們甚至和荷蘭軍隊以及本地的民兵武裝發生了衝突,好在雖然開了槍,但是沒有出現傷亡。這事還是美國總統的干涉下才得到妥善解決,美國同樣不希望看到這些資源為日本所用,對楊震南他們的行為表示了。可是這樣一來,荷蘭方面在提供資料方面表現得有些傲慢和無禮,對楊震南他們需要收集的關於東南亞附近的資料地圖並不配合,導致了少量的部隊滯留在荷屬東印度,他們將最遲將在兩個月內全部撤離乾淨。
在木村兵太郎焦頭亂額的時候,李成坤卻悠閒的靠在椅子上,聽著原版德語的《德國裝甲兵之歌》,李成坤手指跟隨雄壯的軍歌微微敲擊桌面,緊閉的雙眸中還是能看出他的心情非常好。事實上,在戰役開始後,他已經只讀戰報和關注日軍的異常行動。這次作戰家底都拿出來了,行動都經過了周詳的計劃和演練,一切都按照計劃順利的實施。即使出現了問題,計劃中也有相應的解決方法,這個計劃制定修改反覆修訂了數十次才最後發放到部隊手中。行動計劃相當的完備,加上前線步兵有范清平指揮,鄧熙帶領裝甲部隊突擊。黃漢祥負責後勤調動支援。在長春更是有周正剛主持協調工作,在北平和綏遠有郝永良和謝晉元負責策應,牽制敵人。仗已經打到了這個份上。其餘的就該他們自己發揮了,還有什麼不放心地呢?
這歌碟還是從鄧熙那裡繳獲地,這小子在自己建立坦克學校的時候,因為坦克是個新兵種,對於如何運用各個國家都沒有太深的研究,或者研究了也沒有能真正運用於軍隊中來。只有德隊在這方面走在了前面。坦克對中國人來說還是個新奇地玩意,所有的東西都得從頭學起,而世界上水平最高的德隊也理所當然的成為了他們的學習對象。別的倒好,他們學習起來,連德國坦克部隊地歌也被盜他們學了過來,雖然李成坤也認為這首歌曲寫得極其雄壯,唱起來很能振奮士氣
甲兵部隊不畏寒暑、視死如歸。只為殺進敵人的後無疑。
李成坤去那裡視察的時候,那些學院在水泥地面上跺腳唱了起來,李成坤這些年對德語學習,雖不是非常熟練。但是還是很容易聽出這歌曲的意思,歌詞寫得非常棒。唱起來讓人熱血沸騰。他很喜歡,可是在會後他還是開始埋怨起鄧熙起來,嘮叨了半天,鄧熙總算明白了他想說什麼,大意就是,看人家的歌寫得多棒,你們怎麼不自己也寫點呢?還有就是,咱們中隊軍官們唱的卻是德國的軍歌,這算是那門子事?鄧熙被他說得不行,找了人寫了幾首國語地裝甲兵之歌,感覺馬馬虎虎也能對付了,可是還是沒有德語的那種感覺。他後來看到中國流傳比較廣的《國際歌》,想出了個辦法。《國際歌》被世界各國用不同的語言傳唱,他們就是用各自國家地語言翻譯過來,配合上原歌的調子唱出來地。他讓人把這些德語的歌曲翻譯過來,順著德語的調子唱,經過了一番鼓搗,唱起來還真是那麼回事。
即使是如此,可是很多軍官還是很喜歡德語的《德國裝甲兵之歌》,因為很多軍官都需要從德國翻譯很多資料,加上裝甲部隊是和德國合作最多的一個兵種。德國在參戰前,很多的戰場試驗都是在中國這裡進行的,裝甲部隊和德隊和科研部門的交流都非常廣,因此這些軍官不少都掌握了德語,所以對德語的歌曲接受能力也比較強。他們到了部隊,除了教國語的唱法外還向戰士傳授了德語原版的唱法。
鄧熙他們在坦克學校高歌這首《德國裝甲兵之歌》的時候,沒有想到的事情是,當幾年後他們踏上德國的國土唱起這首歌曲的時候,見到的卻是怎麼樣的一番光景。已經戰敗投降被解除了武裝的德國裝甲部隊士兵,低著頭、鬆鬆垮垮的從他們的坦克旁走過。當初來過德國裝甲部隊留學並參加過德隊實習的一個高級指揮官,看見了自己的德國的好友滿臉的鬍渣、毫無生氣的眼睛、衣著糟蹋無比的時候,根本無法和當初那個意氣風發、才華橫溢、衣著講究的好友印象重合起來。他很清楚的知道自己的好友曾經在波蘭、法國、蘇聯都英勇戰鬥過,如今卻因為德國的無條件投降被被迫低下自己高昂的頭顱。
—
「…hn……」他咬緊牙,忍)的知道這些攻無不克的裝甲部隊的漢子脊樑有多麼硬,他們如今看到了德國人的樣子不免有些兔死狐悲的感覺,那首德語的《德國裝甲兵之歌》不由從口中唱了出來。這些裝甲部隊的軍官和士兵都和德國有很深刻的感情,當有人開口歌唱的時候,先是周圍的人,很快整個戰場上的裝甲部隊的士兵都開始唱了起來,一遍又一遍。德國人有些驚訝的抬起了頭,熟悉的戰歌在他們周圍響起,他們不記得這兩個月來有多少人唱起這首歌曲,軍隊不斷的潰敗……德國也最後被迫投降……
那些德國士兵抬起了頭,驚訝的看著那些黃皮膚黑頭髮地傢伙嘴裡唱出地是真真正正的《德國裝甲兵之歌》。要是一兩個人唱決不是什麼稀罕的事情。可是整個戰場上這支部隊都在唱,最關鍵地是,他們是盟軍部隊。這不由得讓他們感到奇怪萬分。那些德國的老兵和軍官們看了周圍一眼,很快就找到了他們要找的東西,在他們的那些坦克中有相當數量的四號坦克。他們原本看的時候以為那只是繳獲地坦克,加之德國戰敗投降的消息讓他們無暇也沒有想去注意其他的東西,現在看來這一切卻如此的親切。
在連番的戰爭過後,德中的老兵和軍官消耗很大。補充進來的很多都是新兵。他們有的是上了年紀地中年人,有的還是些孩子,他們並不瞭解負責押解、繳械的這支部隊和他們裝甲部隊到底有什麼瓜葛。可是剩餘的那些老兵和軍官們卻很清楚,他們立刻知道了是怎麼回事,雖然疲憊、雖然飢餓……但是,他們抬起了頭,用盡全身全部地力量唱了起來rSinn;;了起來……讓人驚奇的一幕出現了,所有唱歌的盟軍士兵都放下了自己手中的武器,進入了俘虜的隊列中,和那些德國士兵擁抱了起來。不少的德國新兵不明白發生了什麼事情。可是手中的糖果、巧克力、罐頭和香煙都在向他們訴說,「夥計。你們倒霉的日子快要到頭了!」
戰場另一頭的美隊本來是饒有興趣的看著,他們並不瞭解這裡到底發生了些什麼事情,不過他們看到那些德國的士兵和黃皮膚的傢伙擁抱起來的時候,張大的口中能塞進去一個雞蛋,他媽的,這些狗娘養的到底是站在那邊的?戰場上的消息傳開了後,大量的德國士兵蜂擁向了中國派遣軍的駐地投降,雖然有《日內瓦公約》,但是經歷過多年戰爭熏陶的他們很清楚,這狗日的條約,無論是那個國家都從未認真的執行後。這個時候突然有一個親近德國的軍隊出現,不要求有過分的
只要他們遵守《日內瓦公約》,過一段時間就能夠平要是落到了那些對德隊有深仇大恨的國家,命運就很難預測了。
中隊對那些參與屠殺的德國國防軍並未加以偏袒,他們都按照公平的審批被指控加以判刑。事實上,中隊對這些並不感興趣,死在他們手上的也並非中國人,審判他們也不過是正常的程序。更何況偏袒這些子手並無任何的好處,反而會影響到和猶太締結的深厚感情,十分不智。而大多數的德國戰俘卻大多被他們劃分為投降而並非俘虜,這讓他們很多人逃脫了多年的牢獄之災。
那些被中國扣押的戰俘,在比較輕鬆的環境中度過了他們的監牢歲月,很多人多年以後想起的時候,還深感幸運。在看押之初,他們就被分類,掌握有技能的人,無論是那方面的,他們都會被登記在冊。經過考核後。他們就會被告知。他們有兩個選擇,一個就是以技術人員地身份到中國去,幫助中國培訓這方面地人才和從事這方面的工作和研究。這樣會得到額外的補償,比如在中國完全地自由,並享受一定的工資補帖,甚至可以讓家人也到中國去,只要工作一定的時間後可以選擇回國或者繼續留在中國;至於另一個就是有相當的一部分將被送往美國和英國的戰俘營。
英國和美國對中國如此大規模的違反協議接收如此大批地戰俘感到不滿,要求他們必須按照戰前的協議來管理這些戰俘。這樣一來,大批的戰俘就必須要移交給英美。德國戰俘也知道這是他們唯一可以逃脫戰爭懲罰的機會,幾乎每個人都願意到中國去,雖然有相當不少的人此前連中國在那裡都沒有聽說過。德國戰俘中稍有年紀的人,很多都從事過是各行各業的工作,他們是屬於德國最後動員的一批人,這些人中擁有各種技能地人不在少數。唯一麻煩的是那些孩子兵,他們幾乎都是從學校中直接參軍的。
唯一能對他們做的就是將他們被俘地經歷改成投降。盡量減輕他們的服刑期。並且把他們向英美移交地日期一再推遲,在這段時間內讓他們有足夠的時間來調養身體,並將他們中的傷員盡量醫治好了之後才送往英美的戰俘營。事實證明,這些措施幾乎拯救了這些戰俘的命。在英美戰俘營中缺醫少糧,在扣押的頭年中。就有超過一百萬的德國戰俘因為種種原因死亡,而盟軍唯一採取的措施是銷毀了所有這些戰俘的資料。從中國戰俘營轉移過去的德國戰俘,因為調養過後,健康狀況比較良好,大多也為年青人,抵抗力強,加上他們的資料在中國方面也存檔,並沒有太多的虐待事件。即使有因為條件艱苦,醫藥缺乏也被他們咬牙挺了過來,加上他們的刑期普遍比較短,大多都平安的回到了國內。他們這批人後來很多都成為了德國舉重輕重的人物,對戰後中德兩國的幾乎盟友般的關係起到了難以估量的作用。
戰後德國,議論猜測最多的事情是德國納粹黃金的下落。很多專家學者,為了探討這個問題的答案,走遍了整個德國,卻仍然只能得出猜測的結論,這批價值五十億美元的黃金和外匯都被中國秘密的運送回國,只有這樣才能解釋國際市場上神秘出現的那些黃金和中國在經歷了十多年的戰亂後,仍然擁有如此多的資金來供他們建立強大的工業,在戰後經歷了長達三十年的黃金發展時期,成為了世界第二的經濟強國,世界上也僅有一個國家在經濟上可以與之抗衡。
誰都清楚的知道,日本那些沒有被轟炸完的機器設備連同他們國庫中所有的黃金白銀以及外匯都被中國佔領軍搬運一空。在日本的頭上,壓著為期六十八年的分期債務,不說每年要償還的債務,就是那些巨額的利息就足以讓日本人感到恐懼。然而那些外國的專家們經過了詳盡的計算後,發覺日本在東南亞地區獲取的「戰利品」達數百億美元,還有許多無法估價的鑽石、翡翠、玉器、寶石、佛像、字畫、古書、古玩等奇珍異寶,這些財產全部被中國從日本繳獲,從未有一分歸還給東南亞國家。而從日本獲取的那些財富更是毫無記載,中國官方對此從未發表過任何的評價,這些財產並未充當日本的債務償還給中國,而是做為戰爭物資沒收,根據有關統計,這筆財富在當時至少價值五百億美元,日本也從此失去了穩定的基礎,沒有了資金,沒有了機器設備,沒有資源……什麼都沒有了。物價飛快的上漲,大量的人口失業,飢餓、疾病、貧困也困擾了日本二十年,曾經在戰爭中不可一世的日本人,所有的信心全部被打得粉碎,人們也變得卑微無比,在此後近一百多年的時間內,他們始終沒有能夠找回自信……
感覺有些像當初學蘇聯學俄語的感覺。不過現在學英文,這是落後的代價,你要想有點發展就得學習人家,要學習人家起碼得會和人家交流吧。
這本來想以後再寫的,突然不知怎麼就一下想到這裡就順手寫了出來。如果有可能,不佔領德國分杯羹那是傻瓜。德國擁有世界第一流的軍事科技,他們的民用工業和科技也是相當的發達。戰後缺少了利用價值,再如同戰爭期間一樣從那些列強手中獲得利益就是奢望,所以德國就是最好的目標。有什麼比從被炸成廢墟的德國吸收大量的工程師和獲取技術來得興奮的事情。
因為德國人沒有在中國的領土上屠殺,沒有切身之痛。正如戰後,審判日本戰犯的時候,美國除了對發動珍珠港戰役和佔領菲律賓的日軍恨之入骨外,對其餘的日軍審判都有敷設中國甚至偏袒日本,因為他們沒有那種切膚之痛,中國未大力堅持和拿出有效的證據也是一個原因。
如果我們索要賠款,僅僅是我們的損失就最少可以讓我們每家每戶可以擁有一輛不錯的轎車。要如同以前日本對中索賠時候那麼獅子大開口在損失後添上個把零,再要求中國賠償,那根本就不用計算了,不過現在算來這些都是毫無意義的事情了。
他奶奶的,寫著寫著,怎麼感覺有點像中國人在鴉片戰爭後的情形,打住得了。不過說實在話,日本骨子裡的確是很有些自卑的心裡,雖然咱們中國人也有不少。
Ps:不好意思,停電了。刪了不少好歹減少到了六千九,廢話多了點,臉皮再厚也不好意思湊字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