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之王 第二部 第四十章 報復10
    年近四十,在位已經快十四年的裕仁使得天皇在日本軍中和民間的威望達到了頂峰。早在在二十年代末到三十年代期間,裕仁與日本陸軍強硬派結盟,拚命削弱政府的黨派內閣制,正是在他的幫助下,日本軍方最終得以順利地擊倒了日本各民主政黨,走上了野心勃勃的軍國主義體制。緊接著,裕仁開始推行基於以天皇為核心的反民主思想,對反對派政治人士和任何敢對天皇權力提出質疑者進行無情的打擊。

    隨著日本本來就很脆弱的民主力量的削弱,裕仁自己的地位,特別是他在日本軍中的地位日益得到加強,裕仁因此成為至高無上的日本元首。他是日本人心目中活著的日照神,是日本政壇最傑出的領袖,是日本三軍最高統帥。他有任免日本陸海空三軍將帥、政府首相內閣大臣的權力。日本軍方將領可以繞開政府內閣,直接對天皇負責。裕仁和幾個少數的幕後權臣對日本國策的制定有決定性的權力。

    雖然表面上看日本也和英國一樣是個君主立憲的國家,但是日本的天皇卻和國家元首毫無區別,仍然是天皇來領導這個國家,整個戰爭過程正是天皇和軍隊強硬派一手策劃,民眾在天皇的鼓動和他們內心瘋狂的慾望下狂熱的著戰爭。接受了歐洲現代思想的日本皇室深刻認識到了工業對國家的重要,從明治維新開始就開始了大力發展工業。

    日本做為一個資源缺乏的海島國家,卻注定了無法獨立支撐工業的事實,在工業發展的過程中只能採購原材料運到日本加工然後加以銷售,這種現實迫使他們認識到了自己的不足,進一步催生了日本的近代國策「田中奏折」的出籠。在亞洲,沒有比軟弱戰亂不堪卻資源豐富的中國更適合做為侵略對象了,其中最富饒離自己殖民地朝鮮最近的東北是最好不過的目標了。

    原本對中國存在的畏懼,即使在大清帝國數次被外敵入侵,被太平天國起義大傷元氣的時候,也沒有指染中國領土的勇氣,只敢派出浪人到中國劫掠而已,日本的女子也以嫁已中國男人為榮。甲午海戰徹底打碎了中國的遮羞布,對中國數千年來一直敬畏的日本實實在在的發現了這個巨人的虛弱,貪婪的本性立刻暴露無疑。在滿清滅亡後,中國更是不堪,戰亂不止,更談不上國力,他們從此對中國再無一絲的顧及。

    在日本的軍人和政客眼睛中,中國這塊肥肉正好可以提供日本發展所必須的各種資源,只要佔領了中國,困擾日本發展的一切問題都可以解決。這也是為什麼天皇會和陸軍的強硬派結盟的主要原因,事實上無論是內閣還是軍隊中的強硬派和溫和派,都被天皇牢牢的掌握在手中。因為他們成功培養了一批經過軍國主義洗禮,立誓為天皇效忠的軍隊。

    已經換上了陸軍軍服的天皇,一絲疲憊爬上了臉頰,眼睛中少有的出現了血絲,「帝國與中國之爭已久,前線戰局卻無法好轉,一決勝負也非一時之力。帝國希望寄托在短期內解決滿洲之問題,實為不智!帝國處於多事之秋,必下決斷,扭轉此不利局面,但帝國已無國力和美國發生衝突,唯有占南亞以挽救帝國頹勢,對美國近期只可拖延,不可拖入戰爭。只待解決東南亞,再圖謀一舉解決滿洲問題,只有完全解決了滿洲問題,帝國才有和美國開戰之基礎!」

    裕仁說完,內閣立刻召集了軍方將領來參加御前會議,既然南下作戰的決定已下,剩下了只是來討論如何作戰。裕仁看著忠於自己的軍隊在眼睛下面策劃各種作戰方案,眼睛伸向了遠方。對南下作戰,他對帝國的海軍還是信心十足,美國人並沒有做好戰爭準備,他們更不可能直接來支援英國人。他想到的是滿洲,對於中國人,他是矛盾的,他清楚的知道中國已經開始落後於世界,可是沒有任何外國人比日本人更瞭解中國。

    中國人曾經創造了世界上最璀璨的文明,一次次的擊敗外敵,將自己的領土不斷的擴張,千百年來一直讓人望而生畏,不敢直視。可是就是這麼一個擁有世界最先進的文明的國家卻一再的受到了外敵的入侵,外族用血腥的屠殺迫使他們的融合。中國人的統治者為了維護他們的統治,用儒學用倫理將一個充滿血性和創造的民族慢慢演化成如今只能在統治者的鐵蹄下苟喘。

    中華的文明在數次的外族入侵下出現了大的斷層,唐末戰亂,宋末的蒙古入侵,明末的滿清入侵,他們帶來的只是野蠻,毀滅的卻是中華民族數千年來的文明。面對那些被中國的統治者磨干了銳氣的龍的子孫,外族輕易的用他們眼睛中無比鄙視的野蠻戰勝了他們的文明,至從數千年來中華民族再也沒有創造過他們引以為自豪的漢唐盛世般的盛況。

    日本強盛原本可以依托資源豐富地產富饒的中國來實現的,見識了中國在外國入侵下毫無反抗之力,使得日本大為心動,但是滿清權威尚存,日本只得百般試探,占琉球,中國竟然置之不理。其後更是派遣數之不盡的人員收集中國情報,終於瞭解中國的軟弱可欺,傾全國海軍抱決一死戰的決心終於擊潰了滿清王朝傾二十年花費巨資建立的遠洋艦隊,徹底打開了中國的大門。

    從那時起,中國在日本眼中地位就一落千丈,數次對中國戰爭均以勝利,掠奪無數財富而告終。中國的軟弱進一步刺激了日本,才有田中奏折中對中國的建議被列為日本國策。但是裕仁卻從九年的滿洲事變後對中國有了種難言的感覺,近代的中國人是缺乏進取和血性的,這才讓他們更易被統治,正是看中了這點才下決心來佔領中國。三百年前僅僅百萬滿族人可以做到,面對如今懦弱的中國日本沒有理由做不到。

    千百年來在氣候和大自然百般刁難下艱難生存的大河民族,對陸地有種難以言述的感情,骨子裡都有種無法磨滅的登陸情結,工業化國家的需要更是把這種情結髮揮到了極至。然而對於那些高傲的民族,是沒有辦法征服的,正如明清兩代耗費無數國力也無法征服草原上的種族,面對那些民族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將他們滅絕,屠殺是不能讓他們屈服的。

    北方的中國人生活在比南方更為嚴酷的環境中,這種環境鑄造了他們剛強的性格。近幾年來在經歷了數次和他們大規模的交戰後,不得不承認,他們越打越狠,越打越瘋狂,原本在血液中已經冷卻的血性又開始了燃燒了起來。失敗並不可怕,若比肩國力,中國此時絕不是帝國的對手,但是這種血性才是最可怕的,如果讓他們燃燒起來,帝國即使打敗了他們,也無可能佔領,唯一的結果必是玉石俱焚。

    正如自己和自己的父親將國民和軍隊改造得完全服務於天皇,北方的中國人也在那個人的改造下有了顯著……雖然時間還不長,可是卻有了明顯的成效。他們變得更加自信而富有侵略性,變得更加唯利是圖,只要對他們更有利的事情,即使與魔鬼打交道他們也在所不惜。最明顯的還是他們思想的轉變,這才是最可怕的,以前總認為共產主義是最大的威脅,可是得到的關於教育和民眾的情報卻讓自己心冷了一截,這還僅僅是冰山一角。

    如果他們不是瘋子,那麼他們對帝國的威脅要遠比共產主義和中國國內那種簡單的反日情緒要大得多。僅僅看看他們毫不猶豫的和強大的蘇聯開戰,就知道他們不會畏懼任何敵人了。現在被蘇聯牽制了相當大的力量就知道他們行動的愚蠢,可是所取得政治上的影響卻是難以言述的,給民眾注入了強力的興奮劑一樣,讓他們對未來充滿了信心,對他們的政府再也不會動搖,即使以後再發生挫折,他們也會相信政府可以帶領他們走向輝煌。

    他們現在就好像當年和清帝國的北洋艦隊決戰時的日本,戰勝了北洋艦隊後,不僅得到了巨額的賠款,更是讓民眾看到了希望,鼓舞了他們的信心。日本也是借此和歐洲列強一同瓜分了中國,其後的對俄海戰的勝利也是順其自然了。正是對北洋艦隊決定性的勝利讓日本得以列入世界強國,深知歷史的裕仁正是如此才對中國人戰勝了蘇聯幾十萬大軍如此的忌憚,在他們戰勝蘇聯後歐洲列國和美國對他們反應無一不證明了他的想法。

    北平事變完全打亂了佈置的陣腳,一場小的爭端完全引爆了兩個國家潛伏已久的矛盾。更想不到蔣介石居然傾其精銳在淞滬開闢新戰場,正是他們的開戰很大程度的改變了軍隊乘機和蘇聯夾擊李成坤部的計劃。雖然李成坤部有所防備,即使不能給予他們毀滅性的打擊,取得決定性的勝利,讓他們同時面對兩場戰爭,即使他們取得最後的勝利,也必然是慘勝,絕不至現在這樣游刃有餘。

    「對昨夜的轟炸有何意見?應該有何對策?」裕仁突然對御座下的將軍問道。海軍和陸軍的將軍們一下安靜了下來,來參加會議的途中,他們看到了東京被轟炸後的淒慘景象,心中充滿了憤怒,可是天皇問起來的時候卻不知如何應答。對不明真相的老百姓和對外可以直接否認在中國的屠殺以及一系列的暴行,可是參加會議的每個人都清楚知道前線發生了些什麼。

    他們對田下的做法並不反感,相反他率全體將士完成了自己的職責,為天皇獻身,他們的做法在一定的程度上是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原本從左翼穿插的中國軍隊的攻勢一下就停頓了下來,就連他們主攻方向的進攻也有了減弱的跡象。這種做法卻是愚蠢的,外國記者和中國人拍攝的證據把所有的一切都公佈於世界,這對帝國政府形成了一些負面的影響。

    如果是在可以控制的範圍內,如果是在李成坤的勢力範圍內發生的事情,就要容易解決得多,可是事情卻發生在帝國「幫助」管理的「滿洲」境內,這對帝國在「滿洲」乃至中國計劃都產生了不良的影響。事實上,參謀本部在接到事件的詳細報告後,就向前線部隊下達了命令,如不是關係維繫「滿洲」統治的緊要時刻,此容易造成被動局面做法嚴禁實施。

    這並不是怕引起國際社會的關注而刻意下達的命令,這僅僅是為了進一步的維繫他們在「滿洲」已經搖搖欲墜的統治。如果再發生類似的事件,那麼即使李成坤不發動進攻,現在的「滿洲國」也將發生大規模的暴亂,現在帝國在「滿洲」利益甚大,在此關鍵的時刻,不可再刺激滿洲人。在他們眼裡,即使死傷了這些中國人也並無什麼不妥之處,中國人歷次在國內戰爭中死傷的老百姓遠遠不止此數,就是每年餓死的饑民都幾十倍於此,瞭解中國情況的人都非常清楚,在中國最不值錢最低賤的就是那些老百姓的性命。

    在旅順屠城後不僅沒有任何的報復措施,還威懾了其餘各城市,要塞,其後的進軍順利無比,戰爭最後同樣也贏得了巨額的賠款,那些被殺戮的中國人根本無人理會。這種殘暴的殺戮讓中國人害怕恐懼,也讓殺戮者更加的有恃無恐,因此對於這種屠殺,大部分的日本軍人並不反對,有的軍人甚至瘋狂。甚至軍隊禁止發生類似的情況也僅僅是因為害怕動搖了在「滿洲」統治基層,也僅此而已。

    對中國人的報復,關東軍和本土的守備部隊都做好了準備。參謀本部的意見中國人很可能將矛頭指向在「滿洲」的關東軍,因此關東軍已經高度戒備,嚴格監視起中國軍隊的情況。本土的守備部隊分析,中國人如果想對日本進行報復,必將使用轟炸機,為此航空兵做好了迎敵的準備。可是他們錯誤的估計了時間,認為要進行精確的轟炸,必須要在白晝實施,也沒有預想到會使用使用範圍非常大的燃燒彈來轟炸居民區而不是主要的工廠和軍事設施。航空兵和防空部隊夜戰設備和訓練的缺乏,似的夜晚的日本如同不設防的堡壘,只能看著中國人將整個東京點燃……

    東條英機從心裡痛恨鄙視那些中國人,卻不得不承認,這次東京被炸的苦果很可能要自己嚥下去。大規模的報復措施在短期內都是不現實,也是不切實際的,必畢竟前線的局勢還是十分危機,南下作戰也迫在眉睫,根本抽調不出更多的力量出來。短期內不可能實施大規模報復但是決不可就此罷休,天皇也正是如此考慮,才會如此發問的。

    作為內閣首相,陸軍大臣,他不得不站出來說話,「鑒於陛下已經決定發起南下作戰,這個期間必須要派遣一部分的部隊奔赴東南亞戰場。滿洲地區兵力非但不能有所減少,還需有略微有所加強。所幸中國並無海軍,除了部分封鎖中國港口外,其餘都可調遣至東南亞戰場,兵力並無問題,唯一的問題是需要調遣的相當數量的航空兵去支援東南亞戰場,這樣會削弱滿洲和本土的防衛力量。

    目前帝國對中國報復措施也十分有限,如依照他們轟炸東京還以轟炸他們的工業軍事以及民用設施。如果那樣就需要大量的轟炸機和戰鬥機護航。最麻煩的事情是,如果要實施,必將導致他們的又一次報復性轟炸,將會把帝國航空部隊拖入和他們一場長時間的空戰中,大大的延緩發起南下作戰的時間,這是我們所不願看到的。即使我對中國人在東京的暴行如此的憤怒,卻不得不暫時壓下憤怒,等到平定東南亞後再將今日之恥全部奉還……」

    對於目前的窘況,國家和軍隊是沒有做好準備的,現在飛機使用的全部都是保存的原油儲備,鋼鐵廠很多因為無材料已經開始了停工,導致了製造業也開始了蕭條。正是這種局面迫使軍隊必須先要取得必要的戰爭資源,而後才有和中國決戰勝利的資本。所以即使面對東京轟炸這空前的浩劫,以陸軍為首的軍隊仍然發揮了日本隱忍的性格,把它埋藏在心裡,準備等到時機成熟以便秋後算帳。

    永野聽了,搖搖頭,帝國皇軍暫時無能力發起大規模發起反擊,卻必須要糾纏住中國軍隊,甚至發起反擊,至少是讓他們騰不出多的兵力來轟炸本土。我清楚這對於前線的將士來說是很艱難的,但必須這樣做。依我看來中國人的轟炸不會就此罷休,必須極力加強國土防空力量,配備更多的高射炮,以及更多可以在夜間攔截轟炸機的戰鬥機。問題在於這些應變的措施短期內不會對局勢有大的改觀,我們僅僅能做的是加強在空襲後的搶救和滅火準備,教育國民正確的躲避轟炸的知識。

    「帝國依靠海軍戰勝大清的北洋艦隊,隨後又戰勝了沙俄艦隊,樹立了在亞洲海上霸主的地位。正是因為我們的海軍,為帝國牟取了巨額的財富,也拱衛了四面環海的帝國的安全。海軍一直以來是帝國生存最可靠的保障,也正是如此以我們遠為落後歐美的國力卻建設了可以與他們比肩的強大海軍。長期以來我們卻忽視了對陸軍和航空兵的發展,他們的作戰手冊甚至還有不少是沿用日俄戰爭時期編寫的,作戰的武器和思想已經落在了經歷一戰的歐洲諸國之後。

    帝國皇軍數次被中國人擊敗,並非中國軍人強於帝國將士,而是他們學習了歐洲現代的戰爭思想,裝備了比帝國陸軍更為先進的武器。他們借鑒的德國在波蘭戰役中對武器裝備落後的波蘭的巨大成功,都說明了先進的武器和戰術對戰爭結果的非凡的影響。做為帝國海軍將領,對陸軍在滿洲事變中幾乎不能起到任何作用,我等深以為憾。因此我希望可以在國力允許之範圍內加強陸軍和航空兵,依靠帝國遠比中國強大的國力,戰勝中國並非難事情。」

    誰也沒有想到,帝國正耗費巨資為海軍打造世界上最大,火力最強的戰列艦,身為海軍軍令總長的永野大將居然發出了這樣的言論。東條英機詢問道:「難道削弱海軍的軍費來支援陸軍嗎?難道要削減海軍正在建設的兩艘戰列艦所用的軍費麼?」米內海軍大臣雖有對陸軍有所妥協,但也不會輕易放棄海軍的建造計劃,更何況是海軍已經耗費了絕大多數軍費開支建造中的戰列艦。

    僅僅只是兩艘戰列艦已經讓海軍的每年的軍費十分緊張,在建的軍艦是世界上前所未有的巨型戰艦,目前已知的戰列艦僅僅為它設計排水量的一半,這不僅是日本,也是世界造船業上的巨大成功。當時無論是強硬派還是溫和派都對造艦計劃十分的重視,意見也異常統一,這才讓國家傾國之力大力主張建造。這和當初為打敗滿清海軍所做的完全一樣。

    不管是日俄海戰,還是一戰中的日德蘭海戰,都無一例外的說明了戰列艦的重要性,其後的裁軍協議中也將戰列艦列為重中之重,就是看到了戰列艦在海戰中舉足輕重的作用。身為海洋國家,海軍就是國家之命脈所在,故無論耗資多少,對於海軍要求,總是有求必應。無論在中國陸軍遭受何種失利,只要還有這支強大的海軍,任何人都無法入侵帝國本土。

    「第一艘戰列艦已經快要下水了,兩艘戰列艦已經耗費了巨額的軍費,如果建成將會對海軍的實力有質的飛躍,如現在停工,不僅對海軍是巨大的損失,已經投入的開支也將付之東流!這是我們都不願看到的,永野大將的建議也並非毫無道理,但海軍是帝國的基石,只能加強,決不可有所減弱。所以我建議,削減其它部門的開支,加大對軍事的投入,目前正是危機關頭,在一定時間內加大軍事投入並不會對國家產生非常大的影響,只要贏得了戰爭,我們所有付出的代價都會得到高額的回報。」

    永野也接口說:「海軍建造的兩艘戰列艦是日本造船工業乃至整個國家工業水平的最高結晶,為了建造這兩艘戰艦,多年來耗費了巨額軍費,為確保帝國海軍對世界強國未來海戰中佔據優勢地位是非常有必要的。我認為此刻不僅海軍的軍費不能得到削減,也應該有所加強,特別是東京灣還炸沉的軍艦要盡快打撈起來修復,新艦的建造也要加快,南下戰役海軍的責任重大。我們不希望此時與美國交戰,卻也不得不防和他們發生衝突,最好的辦法就是盡量加強海軍力量,以應付未來的戰爭需要。」

    被裕仁召集來的重臣,不久前從首相位置上退下來的近衛想了想:「如果如海軍方面的說法,就是全面的傾向戰爭,讓全國的工業開始向戰爭轉變,這未嘗不是緩解目前帝國矛盾和前線頹局的好辦法。唯一的不足就是對國家經濟會產生嚴重的打擊,要防止過度的軍事開支導致國民經濟的崩潰。在目前情況下,這也是必須的,日本是一個面積狹小的島國,軍事迴旋餘地很小,只有發展強大的帝國艦隊才能確保帝國利益,海軍是帝國的根本,不容動搖。陸軍卻必須得到進一步的加強。」

    「大島在德國已經和他們談判得到了相當的德國武器資料的設計圖紙,我們可以依據此對帝國的武器加以改良。我們首要的目標就是加強帝國的航空兵力量,生產更多,更先進的戰鬥機來應付中國的戰鬥機和轟炸機,不僅要取得戰場上空的優勢,也要擔負起國土防空的重任。這些生產任務可以交付給大量原本生產民用產品的工廠來生產,各種物資必須絕對優先的供給給生產軍事物資的工廠……」

    ………………

    當東條英機說完,懇求裕仁天皇的意見的時候,裕仁毫不猶豫的點了點頭,他的心早已遠離了日本列島。他知道島國的命運最終將會覆滅於海底,匱乏的資源將會導致民族前進動力的絕斷。唯一的出路就是軍事擴張,運用大和民族的勇武、智慧與精神去征服亞洲乃至世界。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