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之王 第二部 第七章 混亂6
    汗水沿著星野利元發亮的光頭流了下來,拒絕了山田撤退建議的他眼睛盯著地圖上犬牙交錯的軍隊分佈圖頭腦一陣眩暈。他也知道山田的建議並沒有錯,但是他卻無法感到認同。作為帝國裝甲部隊資歷最深的軍官來說,要放棄百經周折才成立的坦克部隊不僅無法對天皇對陸軍交代,更是無法從感情上接受這個現實。他清楚的知道裝甲部隊在戰爭的重要,經過軍內有識之士的四處奔走,才讓陸軍勉強同意成立獨立的坦克師團,如今如果就如此丟棄大部分的坦克部隊如喪家之犬逃了回去,那麼裝甲部隊就永無翻身之日了。

    陸軍內部對成立裝甲部隊本來就不抱什麼希望,畢竟作為一個海島國家,丘陵地帶並不十分適合坦克部隊的作戰。如果不是自己這些意識到坦克可能在戰爭中的發揮重要作用的軍官的竭力主張和中國人坦克部隊對帝國陸軍的刺激,這兩個坦克師團根本就沒有可能成立。丟棄這些部隊,就宣告了坦克部隊的失敗,剛剛成立不久的坦克師團很可能受到致命的打擊,這才是星野利元最為擔心的事情!

    在他內心,更是清楚的明白,如果這次撤退,不僅是坦克部隊,就連自己也很有可能再也沒有翻身的機會。和年輕的軍官不同的是,如果不是為了組建起第一支坦克部隊,以自己日益衰弱的身體根本不應該出現在戰場上,如果這次失敗了,將永遠無法洗刷自己身上的恥辱,所以才打定主意放棄撤退的主張。隨著關東軍和參謀部電報不段的傳來,各個部隊也開始行動起來,他內心甚至對這場戰鬥升起了一絲的希望。如果這次戰鬥中坦克部隊擊敗了這些中國軍隊,那麼此前的一切失利都是值得的,陸軍對坦克部隊的態度一定會有改觀,那時候即使這些坦克部隊都在戰鬥中損失也會得到更大規模的組建。

    「***,還要不要人活?這些***今天都發瘋了?」話還沒有說完,又猛的將戴著鋼盔的腦袋埋進掩體中,呼嘯而來的飛機又扔下了一長串的炸彈。張強有些擔心的望著陣地上空如蝗蟲一樣鋪天蓋地飛來犬牙交錯在一起的飛機,天空中幾乎每時每刻都有飛機被擊落下來,要說在戰場上看見如此密集的空戰景象也是極為罕見的,哪怕是和裝備遠優於日本的蘇聯軍隊作戰的時候也沒有達到如此高的密度!

    看見自己的航空兵並沒有佔到明顯的上風,他也知道這次***小鬼子是下了血本來拚命,完全是不計傷亡的使用他們的戰鬥機。在戰場附近幾乎他們所能調動的飛機都被調動起來,甚至將暫時無任務的海軍航空兵也調遣過來,在質量上的差距被他們以數量來彌補了,居然和比自己更優秀的戰鬥機打得難解難分,那些攻擊機和轟炸機乘機對地面進行了一波又一波的猛烈轟炸,連夜匆忙構築的簡易工事對地面進攻尚可,對這些來自空中的威脅根本不能提供有效的防禦。各個陣地中的防空部隊大多都被部署在重武器附近,即便是如此,這些重武器還是被那些日軍不要命的轟炸炸毀了不少!

    原本他們也無法佔據如此大的優勢,但是那些原本準備來援的航空部隊卻因為指揮部的臨時調動,只有部分趕赴了戰場,如此一來航空部隊能和如果大規模的日軍鬥得難解難分也屬難得了。作為中低指揮官,雖然抱怨沒有航空兵的掩護讓地面部隊損失了不少,但是長期以來對軍隊指揮部的信任也讓他們明白必定事出有因,更不要說這次直接指揮的是五虎之一范清平將軍,更不要說在長春直接指揮軍隊的……

    部隊開拔後,原本駐滿軍隊的城市也突然變得空曠起來,只有負責後勤的運輸車隊和向前開拔的的軍隊沿者公路和鐵路源源不斷的向前挺進。晚上日軍的突襲讓人吃了一驚,但是他們的好運也到此為止了。「看來,這麼多年日本人還是沒有能改變他們的固執的框框條條啊!多少年了還是和以前一模一樣,沒有絲毫的改變,如果不是國力的區別那能讓他們如此猖狂!」李成坤和參謀部一夜對戰局的思索後制定出了相應的對策,剛剛空閒下來卻對日本的作戰思想大發感慨。

    「我們當年訓練是這樣,和他們打了這麼久的交道。轉眼十多年過去了,他們還是這樣,我得到的情報,日本軍校內訓練幾乎和我們當時去的時候還是沒有什麼區別,他們可不是一點點的頑固而已!」正在整理情報的周正剛聽到李成坤的感歎後也有些感慨。「不可否認,這些軍校培養陸軍的低級軍官還是適合的,總的來說他們培養下層軍官的體系還是相當成功的。這和這些基層的部隊戰鬥方式多年並沒有什麼改進有很大的關係,但是他們培養的中高級的指揮官卻很是有些問題,不然以我們如此短時間和他們對抗,勝負還是很難預料的!」

    「記得很早時候看過國內的一個到日本留學的軍官說過一段話:由於日本國土和自然資源很匱乏。他們為了生存就必須與大自然抗爭,久而久之就養成了堅韌!勇敢的性格,而這正是下級軍官和士兵所必須擁有的必要條件!日本同樣由於國土狹小,四周又都是海洋,由於環境的影響,是他們的高級指揮官缺乏遠大的戰略眼光!雖然很有可能不是那麼回事,但是從我們所見所聞見過的日本軍人來說似乎也有一定的道理!」

    周正剛也點頭說:「的確是這樣,我們在那裡只是生活了三年而已,就已經感受了他們這種思想。他們武士道精神也是把雙刃劍,武士道在人格上表現出極端的兩重性:自狂而自卑,信佛而好殺,注重禮儀而野蠻殘暴,追求科學而堅持迷信,欺壓弱者而順從強者。首先作為軍人,悍勇不畏死是很好的一種品質,但是走了極端就十分不智了,而日本軍隊正是走了這個極端中去了,讓戰爭由軍事轉向了精神戰爭就是十分不理智了!

    日本陸軍的作戰指導思過份誇大人的體力、精神力在戰爭中的作用,迷戀於用士兵的近身接戰和白刃格鬥戰勝對手,但同時卻漠視軍事技術的更新和戰備物資的保障,刻意貶低武器因素,試圖以精神力量彌補物質不足,以拚命主義代替科學指導。我現在還記得我們在那時候軍事理論課上居然講解的是緒方勝一大將的:吾人縱使不幸未得精良之兵器以供使用,日本軍隊以前所成就之勝利乃成就於吾人精神上之道德力量,吾人對於天王之忠誠,吾人之愛國心及高尚紀律。和荒木貞夫大將的:真正使命系弘布和宣揚皇道以達於四海。力量不足非我等介意之事,吾人何必憂慮物質之事。」

    周正剛突然感歎道:「從這次戰役來看,他們在戰術上尚可,戰略卻全無,他們的作戰思想可見一斑!日軍高級指揮官要麼莽撞要麼優柔寡斷,少有局有全局觀念的傑出人物出現,相比他們優秀的低級軍官體系不止遜了一籌!」李成坤盯著地圖說:「現在下判斷還為時過早,這次戰鬥還沒有打響,什麼事情都有可能發生。戰爭沒有真正的結束我們就不可能真正的來評價他們,畢竟戰場上任何事情都有可能發生。」

    話風又突然一轉說:「要論凶狠無情,我們無法與那些禽獸相比。就是論基本的訓練戰術,雖然我們自認尚可,在國內也屬強悍,但是我們要看到大部分的部隊還是要比日本常備軍遜色,但也足以和那些二三類師團一決高下了。戰爭不是和人比凶狠來的,關鍵是消滅敵人保全自己,我們無法做到讓我們的部下和日本軍人一樣天生就具有團隊精神,對上級的指揮無條件服從。但是我們這些都可以用指揮員和士兵們的機動靈活的戰術來與之抗衡,這方面日軍是極為缺乏的,他們很缺乏獨立性和獨立思考能力……只要我們掌握了自己的優點對準日本人的死穴,那麼我相信勝利也將不會太遙遠了……」

    他們一邊吃飯一邊交換對目前的戰局的看法,兩個人極有默契的談話讓旁人羨慕不已,他們這次感覺到什麼叫做知己兄弟。日軍善偷襲夜戰,這是日軍多年來潛移默化的結果,這些戰術也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功,反過來也推動了日本軍部對這一戰鬥方式的推崇。日本軍隊的老伎倆作為在日本留學又和日本人鬥了十多年的李成坤來是最熟悉不過了的。因此部隊在防止偷襲和反夜襲方面也下足了功夫,日軍在全面開戰以來發動了數次大規模的夜間偷襲均未果,其中雖有前線指揮官的正確指揮,更重要的是軍隊對此早有防範,並在平時已經有嚴格的訓練才不至於讓日軍得手。

    就日軍的這次偷襲來說,面對咄咄逼人的中國軍隊逼進,突然來這麼一下可以對人數不佔據優勢,並在最近一系列戰鬥中屢次失利的官兵中有效的鼓舞起士氣,更重要的是可以打亂中國軍隊的陣腳,為後續的部隊贏得必要的時間。但是一旦由偷襲不成轉為明攻後問題就逐漸的暴露了出來。首先他們遭遇到了一個大的難題,中國軍隊不按常規出牌讓坦克部隊陷入了混亂中,各個部隊無法有效的整合在一起,只能各自為戰。最糟糕的莫過於,打了半天他們才發現,越來越多的部隊陷入其中,欲進不能,欲退也不能,與戰前制定的一擊就退的計劃南轅北轍!

    那些恪守僵化的戰爭思想的日本軍官根本沒能理解中國軍隊在他們如此短的時間內居然想出了對應的策略,將坦克部隊死死的拖在了這裡。情報顯示,中國軍隊的後續部隊已經開始行動起來,中國軍隊方面這些交戰的部隊和預備隊也有數十萬之眾,在他們有戒心防備的情況下,進攻短時間是難以做到了。如果要退,那麼必須要丟棄大部分陷入膠著狀態的坦克部隊和步兵,剩下的部隊即使回去也必定元氣大傷對防守根本無任何好處。

    當然李成坤有些話沒有說出來,光只有這些,怕是無法與日軍相抗衡的,人固然重要,武器裝備也是無法缺少的。尤其手上具有能給以敵人致命殺傷的武器加上靈活使用這些武器的軍人,這才是他最求的最高的目標,達到了這一步,那麼面前就沒有什麼可以難倒中國人的了!李成坤和周正剛的談話卻在參謀中引起了極大的震動。

    由於指揮部在制定計劃後所有的指示都傳達到了前線,具體的指揮都由前線指揮官負責,長春指揮部只是負責大的戰略方向的決定和各個方面的協調以及後勤等任務。這也是多年以來北方軍隊的一大特色,完全放權給前線指揮官讓他們可以靈活的發揮,一旦計劃制定後指揮部就游離戰場外負責監控和協調,只有出現大的失誤的時候才會直接參與前線指揮。

    這也是多年的戰鬥中總結出來的,戰場上瞬息萬變,遠在後方的指揮部對小部分時局把握遠不如處於最前線的指揮官來得深刻。一方面可以鍛煉這些指揮官的指揮能力,防止指揮官成為和日本軍官一樣不知變通的軍官。另一方面也防止了越權指揮給軍隊調度帶來的極大不便。蔣介石就是極喜越權指揮,雖有成功之例,但是大多為不切實際導致貽誤戰機。

    參謀部在制定計劃後,剩下的就是負責調動和總結各個方面傳來的情報,做出正確的判斷。經過了一夜的忙亂,在作戰計劃下達給各個部隊後終於鬆了一口氣,除了留守的部分人員,大多人都到了食堂進餐。參謀部只有一個大食堂,所有的官員都是一起進餐的,高級軍官的特權就是可以要勤務兵直接將食物送過來。但是大多數的軍官除了十分繁忙外都是喜歡自己去食堂進餐。

    李成坤和周正剛也是將計劃下達後,渾身感到一陣輕鬆,其他的就看前線部隊的了,所以也有空來到了食堂,在他們來了以後,參謀人員說話的聲音小了許多。聽見李成坤和周正剛的談話,他們這才感覺到了和這些高級指揮官的差距所在。打仗不僅僅是要靠人,也要靠腦子,對日本人有足夠的瞭解才能對他們的行動做出正確的判斷,給以他們致命的打擊,毫無疑問,這些指揮官都對日本有深刻的瞭解,對他們頭疼的應該是那些侵略者。

    當然李成坤和周正剛在這個地方談論重要機密也並不擔心洩漏出去,因為這是個內部食堂,除了參謀人員和高級指揮官其他人是不允許進入的,參謀人員在執行命令的時候已經知道了計劃內容,根本不用擔心所謂的洩漏的問題。對於日軍的武士道精神,軍內將士均不已為然,作為戰士,這是他們的職責,他們的工作就是戰鬥。戰士勇敢的面對死亡戰死沙場沒什麼好吹噓的,就像工人工作農民種地一樣沒什麼好吹噓的。日軍只不過將這種東西頂禮膜拜加以神話而已!

    如果用這些虛偽的東西來掩蓋失敗的原因才是真正的可恥,戰爭中,人們都只不過是龐大戰爭機器的一個零件而已。在槍林彈雨之中人們都是身不由己的,每個人所能做的只是盡到自己的職責罷了,個人的勇敢精神和英雄主義在這個時候都顯的蒼白無力,有時能用於體現一下個人價值,其它就起不了什麼作用了。在漫長而艱苦的國家機器的角逐中,起決定性作用的人力因素是高超的戰爭指揮技巧和堅韌不拔的戰鬥意志。在戰場上要想能活下來,要靠冷靜的頭腦還要握緊手中的槍。

    置生死於度外的戰鬥精神並不是某些人或某個民族的專利,世界上所有訓練有素的軍隊,生死問題都早已解決,沒人會為此大驚小怪。漢朝實施了嚴酷的法制治國,觸犯刑律者無論職位高低一律嚴懲不怠。漢帝國軍隊更是軍律如鐵,在戰鬥中沒有命令無人敢退,漢軍生還率只有十分之一二,漢與匈奴的戰鬥異常慘烈。後來,匈奴人稱漢軍為「好漢」意為強悍善戰的漢人。可是沒有人像日本人把這種精神上升到頂禮膜拜的地步,因為這不過是軍人應有的基本素質。日本軍隊唯一做的比較好的是對軍隊的洗腦,讓那些軍人從人變成了禽獸,只知血腥屠殺忘卻投降,直至戰死方為解脫。但是正是因為如此,才使得軍隊上下對他們所謂武士道精神蔑視無比。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