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之王 第一部 第六十七章 暗流
    看著紅軍爬過了雪山走過草地,眼看就要進入甘肅了,大家對前途充滿了迷茫,戰勝了惡虐的自然環境今後方向在那裡,所以的人都沒有底。對外雖然宣稱抗日,但是紅軍的領導人對自己的情況心裡最清楚,就這幾千人真的上了抗日戰場估計連骨頭都剩不下,當前最緊迫的任務是立刻找到自己的棲息地,否則這支隊伍遲早要被脫垮,更不談抗日了。毛澤東等人開了會議討論了半天都沒有談出結果來,在根據地出發的時候說在陝甘寧地區建立根據地,這裡雖然蔣介石的軍事力量不大,地方武裝卻多如牛毛,對開展工作十分不易。

    在1935年9月紅軍長征到達甘肅的哈達鋪,在當地郵局得到不少報紙,主要是7、8月間的天津《大公報》。毛澤東、張聞天、周恩來、博古等人翻閱這些報紙,得知陝北有蘇區根據地、省紅軍、省游擊隊的消息。……長征以來,中央紅軍一直想找到一個落腳點,創立新的根據地。開頭想到湖南西部,沒有成功。後來想跟二、六軍團會合,又遭到重大挫折。黎平會議曾決定以黔北為中心,建立根據地,遵義會議根據當時的情況又予改變,有在川西發展的設想,在懋功與四方面軍會合,跟張國燾爭論,就是堅持北上向東,想在川陝甘創建根據地。現在得知陝北有一塊紅軍的根據地而且比以前有了比較大的發展,中央紅軍欣喜若狂,喜出望外。這對於經過千山萬水,最終從險境中衝出來的這支八千人的隊伍來說,其欣喜是無法用語言來形容的。「即使給敵人打散,我們也可以做白區工作」,毛澤東在俄界會議上所作的這種最壞的打算,是完全可以避免的了!原來就想在川陝甘創建根據地,因張國燾的延宕、動搖、反對、分裂而失良機,現在得知陝北有一塊紅軍的地盤,到陝北落腳成為紅軍最好的選擇。

    在我們回到黑龍江不久,經歷長達一年「戰略轉移」的共產黨領導的紅軍與陝北的紅軍劉志丹部會師。此時中央紅軍剩餘僅8000餘人,情況殘不忍睹,人數連陝北都不及,大批的人員對前途失去信心,離開了紅軍或逃回了家或參加了政府軍,這段時間是是紅軍歷史上最困難的時候。11月初中央紅軍到達陝北時紅軍陝北根據地的創始人劉志丹和原根據地近300名幹部卻被先期到達的紅軍「肅反」,劉志丹等大批的領導人差點活埋了,中央紅軍到達後出現了周恩來刀下留人的一幕,但是此時已經殺掉不少無辜的紅軍幹部,做出這一切的「保衛局」長只是「撤職並黨內嚴重警告處分」。此時在中國紅軍幾乎所有的根據地全部喪失,只有陝北根據地有擴大的趨勢占20餘縣6個縣城,創造這一切的領導人劉志丹卻被「戰略轉移」來的自己人「肅反」了,不能不說有些諷刺。

    我記得劉清的說他爸爸是紅軍也叫劉志丹,我便派人送信給他,問是不是這個孩子的家人,表明如果不是我們可以撫養,如果是我們可以商量,無論孩子到那裡去都無所謂。很快他就回信說,那去世的是他的一個親戚,他那邊情況不好,想我們代為照顧,並附上幾塊大洋以表心意。我看著信沉默了很久,這孩子很可能是他的,但是他的情況實在不妙,按理說現在他發展還可以,難道是他們自己內部……

    記得去年來投靠我們的一些人反應1933年初,汪清抗日游擊隊內發現了兩個日本奸細,經審明,得知他們原是「民生團」的人。這一來,中共東滿特委便將日本奸細的個人活動,都錯誤地歸結於是「民生團」有組織對抗日游擊隊的滲透。於是,便在東滿地區黨與抗日游擊隊中開展了一場聲勢浩大的反「民生團」鬥爭,結。一時,在共產黨內、游擊隊內,風聲鶴唳,草木皆兵;每個人都在懷疑別人,每個人自已也都被別人懷疑;昨天你還曾在氣勢洶洶審訊與逼供別人,今天卻可能又被定為「民生團」分子而被予以處決;任何一件本來風牛馬不相及的事,都可能被說成是「民生團」分子的陰謀;如炊事員做的飯恰好有些沙子,會馬上被認為是「民生團」分子的故意陷害;吃飯時掉了飯在地上,則被認為是「民生團」分子為敵人留暗號;等等。在很短的一段時間內,這個反「民生團」鬥爭,竟一下子殺掉了東滿地區的2000近名共產黨團員與游擊隊員。

    我知道歷史又開始重演了,在原來的他們「蘇區」根據地殺了自己人不下五萬,我不知道他們是怎麼下的起手,都是中國人,要是所謂的「叛徒」也不可能這麼多,自己還沒有壯大就開始內鬥,實在是太幼稚了。這是權力放縱沒有監督的結果,我們雖然對日本人、漢奸非常的殘酷無情,可是對自己人總是認真調查取得證據後才給以處罰,從來沒有如此的屠殺自己人。我們在部隊、機關、工廠等成立了大量的鋤奸隊和反間部門,對那些有異心的分子實行嚴格的監控同時對有這種想法的人實行震懾,老百姓和軍隊各個部門都非常他們的工作,他們對自己人的態度也非常的好,在各方的配合下各種敵對分子都被他們抓了起來。我就想不通為什麼他們非要對自己人這樣,想了半天也想不明白,原本對他們有些興趣準備去看看的,現在也索然無味了做罷了。

    我們部隊在戰鬥中大量生產衝鋒鎗和各種機槍、高射機槍和迫擊炮等等,而步槍生產放緩,戰士普遍反應仿德國KAR98步槍威力不錯,但是和衝鋒鎗和機槍的火力差距較大,主要填裝子彈比較麻煩,希望有和衝鋒鎗內似的彈夾。兵工廠很重視這個問題,早在30年就研究過在三八式上實驗過十發的彈夾,這方面的經驗還是比較多的,在參考M18改進型彈夾和德國專家的聯合公關在短時間內就研製出十發、二十發和三十發三種彈夾,他們可以互相通用。裝備部隊後深受部隊的好評,子彈更多了反應時間也加快了,威力卻沒有任何減弱。

    鑒於航空部隊在戰爭中將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我們特地建立起了高射炮和高射機槍廠。生產的高射機槍和20CM的高射炮大量裝備野戰部隊,37CM的高射炮和57CM的師級防空火炮,引進的88CM火炮負責軍級和重要地區的防空形成全面的防空火力網。這只是被動防空,只能被動挨打,要建設自己強大的空軍才可以和他們相抗衡。我們制定了雄心勃勃的整軍計劃,在我們取得經濟建設的成果後我們將把炮兵部隊擴大到我們部隊編制的1/4,以龐大的火力來支援以後殘酷的戰爭,盡量減少我們人員的傷亡,我們在陸軍學校專門開設了防空專業的課程,培養這方面的指揮和技術人員。

    我們在戰爭前期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後勤在戰場上還是不暢通,有幾次甚至延誤了我們進攻造成比較大的麻煩,這讓我們下定決心建立一直專業的後勤保障隊伍,而且很有必要成立專門的後勤學校來統一的培訓他們,否則以我們現在的補給水平不可能應付以後的戰鬥。不僅可以負責各種物資的運輸、保存,還包括戰場的維修、補給和偽裝、修路架橋甚至醫療等等。我深受日本和德國軍事思想的影響,部隊中基本上沒有什麼女人,她們基本上是代替男人上前線後的生產力的空缺,支援我們的後方建設。極為少量的女醫護人員也是讓她們呆在了戰場後方,戰場醫護都是男兵負責,我們不是小看女人,只是覺得戰爭應該讓女人走開。

    在我們向德國和美國政府邀請後他們派出了一批經驗豐富的特工協助我們訓練情報人員。我們成立了三所大的秘密情報學校,分別是負責對外情報的外事情報學校,對內反間安全方面的內務學校和情報技術學校。對外情報學校招收的大多為外地或者外國學員和一些有各種身份掩護的本地學員,專門負責對周邊國家和地區進行滲透工作。對內的內務學校負責招收各地負責各地反間除諜工作的人員和加強對國內審查以及外來人員的監控工作。情報技術學校下屬有各種秘密的情報設備的研發機構,負責各種密碼的破譯並完善自己密碼系統,培訓大量的情報分析人員,對我們關注的國家地區進行長期的情報收集分析找出我們需要的東西。我們的目的是把我們的眼線布到我們所以可以達到的地方,形成嚴密的情報網的同時剷除我們內部的各種間諜漢奸等隱藏的敵對份子。

    我們成立的幾百個各種研究機構和實驗室迅速的把自己的科研成果應用在各行各業,我們軍隊是最先受益的單位。在佳木斯的一座深山裡有個戒備森嚴的秘密研究所,沒有幾個人知道這個地方到底是幹什麼的。張志如博士帶著上百個研究人員,穿著厚厚的隔離服小心翼翼的看著實驗場。實驗場中只有一門極為普通的步兵炮,旁邊擺著幾發與普通炮彈決然不同的炮彈,當炮手小心翼翼的裝上炮彈射擊後前方出現了一團團黃色的「霧」,當做實驗的那些動物馬上出現抽搐、燒傷等各種症狀並在幾分鐘內死亡。這是我們仿造日本填裝有芥子氣和路易斯劑毒劑的混合型毒氣彈,這種毒氣彈屬於破壞性極強的糜爛性毒氣彈,觸的部位會發生糜爛,吸入肺部會使人立即死亡。本來《禁止在戰爭中使用窒息性、毒性或其他氣體和細菌作戰方法的議定書》1925年已在日內瓦通過,但是日軍明目張膽的大規模使用毒氣,並在1929年就開始大規模的研究毒氣戰。在侵略東北後從日本本土廣島縣境內的大久野島大規模製造化學武器,這些化學武器先海運到大連再交給部隊對我們使用。日軍為了檢驗毒氣彈對人的反應,運用了大批的活人做實驗,我們佔領長春附近的一個日軍軍營後被他們驚呆了,很多因為毒氣實驗死亡的人作為標本存儲起來,沒有來得及銷毀,他們大量的皮膚被腐蝕,死狀極慘,我們在他們的倉庫找到了上千枚的毒氣彈和大量的毒氣罐,這一切讓我憤怒了,日本人如此不把我們當人看,我們何必當他們是人,必須以其人之道還制其人之身。

    在長春的日軍基地找到不少的研究資料,我們製造不成問題,要絕對的保證我們自己的安全是重點,所以我們必須做好各種實驗才行。張志如看了那些動物有些不忍心,想開始軍方研究負責人找到自己的時候,自己當場拒絕了他們的邀請,自己學習化學是為了工業服務,不是用來殘忍的殺人,這是國際上所不允許的,自己的良心也會過不去。當他們拿出我們的戰士在他們的毒氣彈下損失慘重的照片,那些死去的戰士讓自己開始動搖,看到在長春日本人自己拍攝的拿中國人當活體實驗的圖片,自己憤怒了,毫不猶豫的答應了他們的邀請進行這方面的研究,但是提出不要用於和自己人的內戰中,他們很快的答應了,說他們最是反對內戰,是內戰讓日本人才有機可乘,研究的目的是對付日本人,否則我們的老百姓也不會原諒我們。

    無數個這樣的研究所都根據我們的建設和軍隊要求行動起來……在遙遠的太平洋中的遠洋船隊上,李成看著手下的14艘遠洋貨輪,想起出黑龍江的時候司令員的囑托:你們不僅要成立我們的遠洋船隊,訓練經驗豐富的水手,而且要定期去美國在菲律賓的海軍基地受訓,不管吃多少苦,受多大的罪一定要把東西學到手,為了能讓你們去他們那裡實習我們是費了很大的代價的。我們現在沒有海軍,打跑了日本人沒有海軍對他們是取得不了最後的勝利。這些船員可以在南方多招些,他們的家人如果願意一起遷移到我們這裡來最好。你們不是船員,是軍人,是未來的海軍,所有的要求都必須按照條令來訓練。平時為民,戰時既為兵,要盡量大批的培養起各種海戰必須的專業人才來。還有部分的人員我們派到政府的海軍中去了,但是他們的規模實在是有限,未來還是要靠你們,海軍不是一兩天就可以建立起來的,他最需要的是時間和人才,所以必須大量的培養能立刻作戰的海軍人才,你們任重而道遠啊!

    在德國第一批最先到達的80名飛行員經過刻苦的訓練以優良的成績畢業,他們帶著我們新訂購的一批老式的容克飛機和一些高級教練機回國。他們和原來的東北軍航空兵飛行員組成了5個飛行大隊,擁有飛機216架,飛行員240人。航校已經大規模的擴建,第一批100名學員明年就可以畢業,第二批招收了近400名學員,後年才可以派上用場,在德國的第二批人員在德國軍隊實習,等待新的飛機投產後回國,第三批也就是最近的一批200人需要2-3年的學習才可以回國。我們加強了飛行員的基本訓練的培養,在戰時可以迅速的補充新的飛行員。我們在各地興建了大批的秘密機場配備了基本的物資倉庫,飛機可以隨時轉場進行機動作戰,在全境設立了大批的預警電台和對空觀察所。

    在部隊戰爭的要求下,我們通信和後勤要求越來越高,我們部隊的機動作戰的範圍越來越大,推進的速度越來越快,要掌握部隊必須有良好的通信系統。我們推崇的火力支援中,各個兵種的配合也對我們的通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們要求做到前方的步兵連隊甚至排都可以直接呼叫地面的火炮支援或者飛機支援。我們的通行設備全部是引進德國軍用設備,在國內當然沒有太大的問題,要是和日本人作戰難保不被他們從別的途徑找到破解的方法,很有必要研製出我們自己的優質的通訊設備。為此我們成立了重點攻關項目,為大批培養軍民兩用通信人才成立了通信學院。後勤的重要和我們水平的急待提高的情況下我們成立了後勤學院,按照軍隊的要求參加規劃所有的交通建設情況,設立了各種戰備倉庫和物資補給站,以及培養專業的後勤技術人員和指揮人員。針對戰爭中醫護人員的缺少的情況,成立了軍醫大學培養大批的軍醫和醫護人員,建立後方、軍屬野戰醫院、師屬野戰醫院和戰場野戰臨時醫院等幾級醫療系統……

    沒有戰鬥的情況下所有軍官都必須經過嚴格的培訓,連士官都成立了專門的學校對他們進行短期的培訓提高他們的戰術和技術水平。為了提高他們的訓練水平,我們提議下舉行了大練兵活動,對全軍的軍事水平進行考核,在這場活動中各個部隊不甘落後,不斷打破了軍事教科書上一系列的記錄,對提高部隊是各種軍事素質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沒有取得勝利的部隊都憋了口氣想在下次把榮譽奪回來,在部隊中旋起了練兵熱潮。大批的武器不停的換裝部隊,炮兵在部隊中的比例越來越高,黑龍江陸軍大學的炮兵系已經擔負不起越來越多的人員進入培訓,我們為此成立了專門的炮兵學校負責中低級指揮技術人員的培訓才解決掉這個問題,陸軍大學負責高級指揮和技術人員的培訓。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