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傾大明(起點) 第一卷《大風起兮》 第十六章 徐皇后崩(下)
    陳祖義押回南京,下場只有一個,那就是死!永樂帝在各國使者的面殺掉了陳祖義,將其斬首示眾,警示他人。陳祖義有這個下場,也是咎由自取。

    由於陳祖義海盜團的橫行,大明與南洋諸國的貿易和來往受到了嚴重的阻礙,大明的商船也是損失慘重。更糟糕的是,陳祖義做了一個很壞的榜樣,沿海的很多民眾都有樣學樣,不是去投靠陳祖義就是自己做海盜,鬧得南洋很不安寧。

    其實,陳祖義之前也不是沒有求得大明皇帝寬恕的機會。當陳祖義成為渤林邦國國王的時,只要他肯向大明認罪,並不再劫掠過往船隻,攻陷沿海城鎮,大明按照慣例就會封他一個官職,承認他在南洋的地位與領土。鄭和一開始也有招安之意,不管怎麼說,陳祖義也是大明人,成為番邦小國之主,也算為大明爭光。

    這樣的事也是有先例的,同在蘇門答臘島三佛齊王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洪武三十年,爪哇滿者伯夷國王滅三佛齊舊王朝,國中大亂;當時旅居三佛齊的漢人一千多人擁戴廣東南海人梁道明為三佛齊王。梁道明王領兵守衛三佛齊北方疆土,對抗滿者伯夷。十年間有幾萬軍民從廣東渡海投奔梁道明王。永樂三年,永樂帝派梁道明國王的同鄉監察御史譚勝受和千戶楊信帶敕前往招安;梁道明國王和臣子鄭伯可一同入朝貢方物,留下副手施進卿帶領眾軍民。梁道明受招安後回到了老家,得到了永樂帝豐厚的賞賜,而他的副手施進卿則成了舊港漢人的首領。

    如果陳祖義真的接受招安,那他也不是有現在這個下場。可偏偏陳祖義吃了熊心豹子膽,也可能是在南洋橫行慣了,誰都不放在眼裡,所以陳祖義才趁鄭和第一次下西洋回航時打算動手,利用詐降來偷襲鄭和的船隊,打算打撈一筆。而他最後的結果當然是失敗了,就這麼被帶回大明斬首。

    而在大敗陳祖義的過程中,三佛齊的施進卿不僅協助鄭和大敗陳祖義,更派女婿到南京朝貢,為了獎勵施進卿的忠心與功勞,永樂帝昭命施進卿為舊港宣慰使,正式施進卿在舊港的地位,還有漢人在三佛齊的權益。

    陳祖義被殺,處理完了所有公事,鄭和終於是有時間來處理自己的私事,帶著禮物先來見他的佛家師父道衍,王千軍此時也在道衍的身邊,剛好把王千軍要的東西交給王千軍。鄭和當然也給道衍準備了禮物,南洋等的檀香,還有用檀香木做的佛珠。檀香木可是佛家一向提倡的至寶,道衍對這兩樣禮物很是滿意。

    「千軍,你要的瓊州府野稻子我已經讓人送到了府,如果新的發現,瓊州府那邊自然會有人送來。至於其他的,都沒有新的發現,很多都是香料一類的,市場也都有。千軍,萬分感謝你,柑橘與豆芽的確可以治療出血病,你這一法救活了無數人,我實在不知道該如何謝你。皇已經批准了在他國建立使館的建議,但還要經過廷議。這次出航,船工中有很多是福建、浙江人士,有了領航的船工,地方的海商自然會聞風而動。」

    鄭和比一次見面瘦了很多,也黑了很多,臉的皮膚很乾燥,這就是在外跑船的代價。即便是統帥船隊的鄭和也免不了日曬、雨淋、風吹,長時間待在海,淡水也不是想喝就可以喝的。但鄭和的努力並沒有白廢,他讓南洋諸蠻夷瞭解了大明的強大,同時也維護了海貿易的重要航線。

    「以皇之威嚴,廷議應該不是問題,是我要感謝鄭叔叔才對。使館一旦設立,大開我大明海貿易之門,大大減少了海貿易的風險,日後也是我大明之福。只是,這條路還很長,呵呵。」

    王千軍的意思,鄭和當然明白。鄭和也是海貿易的支持者,不然他不會跟王千軍討論這些。可真要大力發展海貿易,這種事鄭和還真沒辦法明說,王千軍也是一樣。此話倘若傳出去,朝廷的文官還不抱成團地往死裡彈劾。

    「這是海圖的手抄本,此次出航只是試航,皇命我今年年底再下西洋,出使更遠的國家。如果一切順利,回來時我會再帶來新的海圖。千軍,我只是一個宦官,有些事是我無法做到的,因為我不是讀人,更不是文官。但是,我希望有一天,在大明的史可以記錄我等遠洋者的名字,記載著西洋之行的艱苦與眾人的努力。茫茫大海,光是這一次遠航就付出了眾多將士與船工的生命。在海,因為害怕瘟疫,很多人的屍體都無法帶回大明,不是遠葬他鄉之土,就是沉入茫茫大海之中。我希望史能夠記下這一切,但我知道這並不是我能夠辦到的。所以,千軍,這件事,只能拜託你了。」

    鄭和的擔憂並不是沒有道理,雖然後世的確有記錄下鄭和的壯舉,可那些鄭和看不到。鄭和現在所看到的只有他宦官的身份,在史被稱讚的宦官只有極少數人,絕大多數對宦官的描寫都是壞的,都是誤國誤民的奸臣。而且在這個年代,知識是掌握在少數人手,也就是文人這一階級。文官一向就敵視宦官,鄭和的這一次遠洋從開始到結束就沒少受到文官的議論與反對。

    「這件事,我一定會辦到!」王千軍給出了他的承諾。即便歷史之後會仔細記載鄭和的一切,王千軍也還是要盡自己的一份力,讓史記載得更加清楚。

    其實鄭和說這些,也是有感而發。這一路的航行的確有很多病死的人,如果不是王千軍之前的建議,死的人只會更多。可讓鄭和更傷心的事,當船隊順風南下,到達爪哇島的麻喏八歇國時,卻發生了意外。當時這個國家的東王、西王正在打內戰。東王戰敗,其屬地被西王的軍隊佔領。鄭和船隊的人員岸到集市做生意,被佔領軍誤認為是來援助東王的,被西王麻喏八歇王誤殺,計一百七十人。鄭和部下的軍官紛紛請戰,說將士的血不能白流,急於向麻喏八歇國進行宣戰,給以報復。

    在海,一起跑船的就是一家人,一家人互相照顧,互相幫助才能夠平安回航。可現在有人動了自己的家人,那肯定要復仇,不能寒了將士的心。可這位西王在鄭和下令復仇反擊前卻主動派使者謝罪,要賠償六萬兩黃金以贖罪,為了西洋之行能夠順利,也為了安撫南洋諸國之心,鄭和只能承認這是一場誤殺,又鑒於西王誠惶誠恐,請罪受罰,於是稟明朝廷,由朝廷做主。

    此事就這麼結束了,朝廷得到了應有的體面,鄭和船隊的航行也繼續順利進行。可對被殺的一百七十人,鄭和的內心是愧疚的,所以他才希望,西洋之行的一切能夠清楚地記錄在史中,不要被後世人忘卻。

    「多謝了。我相信我一定看得到那一天。對了,這是之前我所承諾的,都是些南洋得來的小玩意,現在送給你,千軍你自己去分配。我也該告辭了,下一次,我將率領船隊到達更遠的地方去!」

    鄭和離開了,第二次下西洋走得更遠,也就需要做更多的準備。打開鄭和送的包袱,裡面有兩串珍珠手鏈,一對珍珠耳環,外加一個玳瑁甲做成的髮釵,面鑲嵌有琥珀。珍珠、琥珀、玳瑁甲,這些都是南洋輸入大明的貴重品,說便宜也算便宜,說昂貴也算昂貴,手的珍珠粒粒圓潤,但也只算是中等大小,進貢的南海貢珠可比這些大多了。

    珍珠手鏈和耳環當然是送給燕梓跟劉雪沁的了,至於這玳瑁甲做的髮釵,王千軍將一旁的李虎涵抱在懷裡,親自幫她插。但任由王千軍欣賞了一陣,李虎涵又將髮釵拿了下來,搖著頭說道:「少爺,這對我來說還不是什麼,最起碼現在不是。」

    李虎涵並沒有拒絕王千軍的好意,只是現在還不是什麼,她帶不起這麼貴重的禮物,只能先收起來,忍耐到適合的一天。李虎涵在忍耐,王千軍又何嘗不是在忍耐。他此時多麼想大聲喊出,大明應該修改賦稅的徵收方式,利用海強大的軍事力量大規模發展海貿易,以海富國,賺盡四海的財富,以此彌補大明賦稅的不足。更重要的是,比歐洲更早的發起大航海運動,領先世界。

    只是,王千軍現在還不能這麼做,因為他這一套現在還實行不起來。皇帝不會同意,文官們也不會同意,功勳們也沒有真正看到這裡面的利益。所以王千軍只能忍耐,等待著時機的到來。那一天一定會來臨的,大明將比歐洲更早的稱霸海洋!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