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傾大明(起點) 第一卷《大風起兮》 第十三章 東宮談兵(上)
    「大明乃是大國,傾國之力攻打安南,安南無力發起決戰,只能以天險來逐步消耗大明軍隊之鋒芒,死守不出等待明軍疲勞——只要能夠支撐到明軍疲憊,無力再戰,安南胡氏便可發起反擊。最終擊敗明軍,換取大明的妥協。為防止內部不穩,胡氏父子依舊堅守安南都城,安定人心。同時命各地安南軍隊依靠天險防禦,逐步消耗大明軍之銳氣,傾全國之力依宣江、洮江、沱江、富良江四個天險,伐木築寨,形成巨大防線。又沿江置木樁,征發國內所有船隻,排列在樁內,所有江口,概置橫木,嚴防明軍攻擊。最終將大部兵力集中於多邦城內,形成安南東西二都的最後防線!」

    一個個代表安南軍隊的木雕被擺放在王千軍所說的位置,形成了一道巨大的防線,等待著明軍的進攻。如此被動防禦的方式,雖然看起來安南軍人馬眾多,傾國之力也有兩百萬大軍,但實際這兩百萬大軍中只有十幾萬人的正規軍,其他都是臨時拼湊起來的壯丁。

    「孫子兵法九地篇。孫子曰:用兵之法,有散地,有輕地,有爭地,有交地,有衢地,有重地,有泛地,有圍地,有死地。諸侯自戰其地者,為散地;入人之地不深者,為輕地;我得則利,彼得亦利者,為爭地;我可以往,彼可以來者,為交地;諸侯之地三屬,先至而得天下眾者,為衢地;入人之地深,背城邑多者,為重地;山林,險阻,沮澤,凡難行之道者,為泛地;所由入者隘,所從歸者迂,彼寡可以擊吾之眾者,為圍地;疾戰則存,不疾戰則亡者,為死地.是故散地則無戰,輕地則無止,爭地則無攻,交地則無絕,衢地則合交,重地則掠,泛地則行,圍地則謀,死地則戰。」

    演兵,不僅要將自己當成是統帥三軍之人,更要引用兵之經典說服對方。而說到兵的經典,當然是孫子兵法十三篇為兵家至寶。朱瞻基一下就將九地篇的開頭什麼叫九地背了出來,馬引來一群小太監的鼓掌叫好,這種時候不拍馬屁還好等到什麼時候。只是,一口氣背下這麼長的一段話朱瞻基累了,他一累自然有機靈的小太監將一杯茶遞到朱瞻基的手。

    喝一口溫茶,朱瞻基繼續說道:「安南以傾國之力拒我大明軍,人數眾多,聲勢浩大。但安南內部穩,陳氏舊臣猶在。民眾多在本土作戰,正處於孫子所說的散地,士卒思戀家中親人不思作戰,擊則必潰!我大明軍雖然只有三十萬,但主力是跟隨皇爺爺擊敗過百萬敵兵的靖難精銳,統帥者又多是靖難功臣,再加西南各省衛所精銳將士,可謂是兵精將勇!出征大軍深入安南,遠離家鄉入境作戰,有進無退,正是孫子口中之死地!死地則戰,大明將士無不以一當百,以安南之兵豈能阻擋我大明軍會師於白鶴江。」

    模擬地圖的木偶再次被移動,大明軍兩路兵馬在白鶴江勝利會師,安南第一道防線被明軍完全突破,第一道防線的軍隊完全被擊潰。但安南軍的主力並為受損,依宣江、洮江、沱江、富良江四個天險組成第二道防線,安南與大明軍隊隔江對峙。

    「前線失利,後方人心動盪,陳氏餘孽蠢蠢欲動。然安南百萬大軍主力未損,胡氏父子繼續坐鎮後方,安定人心。孫子曰:『用兵之法,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敵則能戰之,少則能逃之,不若則能避之。』南安還有大軍兩百萬,是明軍之十倍,依天險死守不出,怎麼看都不會敗。無論明軍從何攻打,安南大軍都能依靠人數的優勢擋下明軍的進攻!死守,不出!」

    兩百萬大軍就這麼依靠宣江、洮江、沱江、富良江四個天險死守不出,靜待明軍的進攻。面對安南人數的優勢,朱瞻基沉默了。人數的優勢不是輕易可以抵消的,計謀再多,將士再勇猛,面對殺不完的敵人,也會累,也會洩氣,所以朱瞻基一時想不出下一步。

    主子想不出來,身邊一群不認識字的小太監乾著急。這群小太監可不是跟隨在永樂帝身邊出生入死,無論是行軍打仗還是出使諸國的太監,他們也稱不太監,太監是宦官的最高稱呼,他們只是一群身份中等的宦官而已。這些宦官大多是家中貧苦子弟,家裡窮、孩子多,快要養不活了。靠著認識宮裡的一些老宦官,將家中的幼子送入宮中閹割成小宦官,在宮中混口飯吃。大部分的宦官因為從小閹割,又居住在深宮之內,既不識字,也沒有什麼見識,長大了正事百姓認識的那些聲音尖銳,不男不女,陰陽怪氣的宮裡太監。

    因為不認識字,也沒什麼見識,一群小太監交頭接耳可就是不敢亂說話,怕出錯主意讓朱瞻基生氣。如果出錯主意害小主子在對戰中輸了,那亂說話的小太監可就要倒霉了,承受小主子的所有怒火。可什麼都不說,也不行!因為這樣就不能顯現自己的忠心,得不到小主子的好感。思來想去,兩個朱瞻基最信任的小太監前一陣小聲建議,但結果都被朱瞻基瞪了回去,因為這兩人出的主意實在不怎麼樣。

    王千軍手的茶已經喝完了,伺候的小太監將茶杯再次倒滿,偷偷地給王千軍打眼色,那意思當然是讓王千軍讓著點。王千軍只是輕輕地點了點頭,算是一種表示。不過這都是用來應付小太監的,他衣袖裡可是藏著準備給朱瞻基致命一擊的小東西。

    第二茶喝了一半,朱瞻基終於是做出了決定,大聲地說道:「『左傳曰: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大明軍銳氣不可失!分兵兩路,一路進入富良江,先攻嘉林江口,再進至多邦隘;一路沿洮江北岸鼓行而進,與主軍呈南北夾擊之勢,互為聲援。我大明開國以來,與陳諒數次水師大戰,鄱陽湖之戰更是血染鄱陽湖,太祖洪武皇帝九死一生!以我大明水師之銳,絕對可以突破宣江、洮江、沱江、富良江,直逼多邦城下!」

    模擬地圖的明軍木偶開始進攻,正是分兵。然後小太監們紛紛看著王千軍,等待王千軍下一步的判斷。在很多人眼中,太監都是奸臣,是小人,不男不女的變態,可對皇室中人來說,沒有比太監更忠心的人了。這些從小在身邊長大的太監,伺候你吃,伺候你睡,伺候你玩,任打任罵沒有半句怨言,還要笑臉相迎。在宮中親情冷漠的環境下,這些小太監成為朱瞻基身邊最親近的人。

    「防線過長,兵力過於分散。明軍裝備之精銳,將士之善戰,士氣之高昂都在安南軍之。依我估計,一名盔甲齊備的明軍可以對付三個安南士兵,明軍只需集中力量攻其一點,破一處則可令全線潰敗。但明軍依舊在兵力處於劣勢,安南潮濕炎熱的天氣也會對明軍造成影響。明軍只能擊潰安南軍卻無法全殲其潰兵,安南大軍雲集多邦城下,死守!」

    安南軍的第二道防線被攻破,這並不是紙談兵,歷史正是如此。安南雖有兩百萬之眾,但老弱病殘居多,很多都是臨時拼湊起來的壯丁,根本就沒有作戰經驗。安南多年的內亂也令其民生凋敝,兵器盔甲極度缺乏。而三十萬明軍主力則是靖難之役的精銳,再加地方各衛所的精兵,全都是擁有作戰經驗的老兵,職業軍隊。明軍在這個時期的裝備也是成建制,有配套的,又有專門的戰法。將在謀而不在勇,兵在精而不在多,要以三十萬精銳職業軍人去對抗兩百萬民兵,正面作戰的勝利也算不什麼奇跡。

    安南殘軍大部退入多邦城內,大明的兩支軍隊也再次會師,以多邦城為中心點再次對峙。戰爭到了這一步,已經成為五五開的局面。明軍一旦攻破多邦城,則胡氏父子大勢已去,接下去就看明軍要花多少時間抓住這對父子了。可如果大明軍隊被阻於多邦城下,攻勢被阻,那大明就有可能陷入長久戰的泥潭之中。

    「多邦城是安南東西二都的最後防線,一旦大明軍隊兵臨安南都城,那胡氏父子也就完了,這一點相信胡氏父子也很清楚,所以多邦城絕不可失,胡氏父子必定會集中所有的精銳死守多邦城。我相信,多邦城一定是一座城堅而高峻,城下設有重濠,濠內密置竹刺,濠外多掘坎地,守衛嚴密的堅城。胡氏父子寄望多邦城能夠阻擋住明軍的腳步,甚至是在守城戰中擊潰明軍,反敗為勝!而且安南的天氣潮濕炎熱,明軍主力,也就是跟隨皇靖難的精銳大多是北方人,不習慣安南那種潮濕炎熱的天氣,曠日持久的消耗戰對明軍不利。那麼,請問皇太孫,你現在準備怎麼辦?!」

    戰事僵持,王千軍讓朱瞻基先動,遠方的戰場,明軍雖然擁有戰場的主動權,可也是身處敵境作戰,一著不慎,滿盤皆輸!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