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天後,季凡終於盼來孫明學的答覆,「關於藝術瓷巡迴展一事,經過我們院裡研究,原則上同意你的這個計劃,不過還有一個附加條件。」
「別說一個條件,就是十個條件也沒問題,孫院長你說吧,到底是什麼條件,你老可別趁機獅子大開口啊!」
「臭小子,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我堂堂一院之長,有你說得那麼不堪嗎?」孫明學在電話裡笑罵道,「你也知道現在有大量的中國文物流散在海外,每年都有大量的中國文物出現在世界各地的拍賣會上,可是由於資金畢竟有限,導致重金搶購這些文物實在有心無力,因此不乏由企業出資拍賣,再捐贈給國家。」
「原來是讓我回購文物啊!這沒問題,不知是什麼文物啊?」
「下個月在紐約蘇富比拍賣會上,有一本《永樂大典》殘卷,希望你能幫著院裡拍下來。」
《永樂大典》!季凡不禁倒吸一口涼氣,對於這部中國古代最大的百科全書他並不陌生,英國人曾以號稱為世界上最著名的學術性百科全書——《不列顛百科全書》為榮,不過跟這部《永樂大典》比起來根本不值得一提,僅僅4400多萬字的字數,尚不及《永樂大典》3億7000千多萬字的八分之一。
《永樂大典》初名《文獻大成》。明永樂元年(1403年)七月,明成祖朱棣命解縉、姚廣孝、王景、鄒輯等人纂修大型類書,永樂二年(1404年)十一月編成《文獻大成》。
《永樂大典》是我國古代編纂的一部大型類書,是中華民族珍貴的文化遺產。尤為難得的是收錄入《永樂大典》的圖書均未刪未改,全書正文22877卷。凡例和目錄60卷,裝成11095冊,總字數約3.7億字。書中保存了我國上自先秦,宋元以後地佚文秘典,下迄明初的各種典籍資料達8000餘種,上至先秦,下達明初,這在當時真可以說是「包括宇宙之廣大,統會古今之異同」。宋元以前的佚文秘典。多得藉以保存流傳。收錄的內容包括:經、史、子、集、釋莊、道經、戲劇、平話、工技、農藝、醫卜、文學等,無所不包。
《明樂大典》分為兩個版本,原永樂皇帝下令編著的正本一直深藏於皇宮內院,卻不知何緣故,失傳已久,被一些學者稱為這是中國書籍史上最大的疑案。
而做為嘉靖皇帝重新抄錄的副本本來深鎖禁宮多年,按理說收藏環境不錯,但是由於疏於管理,少有問津。歷經火災毀壞、義和團起義、英國聯軍入侵等戰亂。以及人為偷竊等原因,直接導致數量劇減。自大清康熙年間始,一些官員偷偷地從皇史往外夾帶。到了清朝末年更是變本加厲,咸豐年間,每到冬季來臨時。看守紫禁城的官兵就會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以往非常注重禮儀形象地官員們怎麼突然之間一個個變得大腹便便呢?
原來這些人早上到翰林院時,帶著一件棉袍,包得如同兩本《永樂大典》大小,等到晚上離開時,再把棉袍穿在身上,將兩本《永樂大典》裝在包袱中,這樣將書神不知鬼不覺偷出宮中。
接下來這些大腹便便的官員鬼鬼祟祟出落於洋人使館前。從身上袍子裡面掏出整本黃皮封面的《永樂大典》賣給洋人。一本書獲利才不過十兩銀子。
光緒年間一位翰林侍讀文廷式,一人就盜走100多冊。文廷式死後。這些書又被其後人出售,賣給洋人或古董商。
1900年,隨著八國聯軍入侵北京,更給《永樂大典》帶來了毀滅性打擊,毗鄰東交民巷的翰林院成為戰場,藏書四散毀損,侵略者對《永樂大典》肆意搶掠,有的甚至將其代替磚塊,構築工事。這場災難過後,《永樂大典》喪失殆盡,僅存的數百冊也散落世界各地。
如今碩果僅存的《永樂大典》殘本星散於世界各地公私藏家之手,也不過400餘冊,800多卷而已,可謂彌足珍貴。
「孫院長,你可真瞧得起我,竟然讓我拍賣這種大部頭的東西,我恐怕能力有限,力所難及呀!」
「據我們院裡專家估計,這本殘卷大約在五百萬元人民幣左右,這點小錢對你這個暴發戶來說,那還不是毛毛雨啦!」
「才五百萬而已?」季凡在心裡不由大大畫了個問號,這種國寶級的文物不應該只值這點錢吧!
據說解放前地一天,有一個喜歡收藏地老先生在北京琉璃廠閒逛,他無意之中在一個舊書攤上發現了一本破舊的大書,書皮是黃色的,他翻開裡面地內容一看,卻不由大吃一驚,這書雖然外表破爛不堪,品相極差,但裡面的內容明明白白地告訴他,這是一冊流失的《永樂大典》。老先生裝著毫不在意地樣子,不露聲色悶地問攤主,這本破書賣多少錢。
攤主臉上露出詭異的笑容,伸出食指,「這是從皇宮內院流出來的東西,珍貴得很呢!一克書,一克金,您拿一塊金磚我才能賣給您這一本。」
季凡心裡不太踏實,總感覺孫明學有些言不由衷,「孫院長,你也知道我們公司剛剛走上正軌,我還有一大攤子事要去處理,要不你看現在成不?我直接給你們院裡打過去八百萬當做贊助費,拍賣的事情由你們直接處理好啦?」
「那可不成,我們院裡只接受企業和個人捐贈的文物,從來不收錢的,你小子不想讓我壞了規矩吧!」
「看來我別無選擇,那好吧!我答應接受你這個條件。」季凡說道。
回到景德鎮,季凡立即把唐俊叫到自已辦公室,「老唐,瓷器專拍之事,我與嘉德拍賣公司杜總已敲定了,不過杜總提出,我們再好能提供一件寶石藍人物青花瓷做為壓軸的拍品,這樣效果更好些。」
「人物紋飾的青花瓷,這可比燒製青花大器還要難啊!」唐俊苦著臉說道,「季總,你也知道去年我們就曾經嘗試著燒製人物題材地,可是由於暈散現象,直接導致瓷器上面地人物都成了大花臉,在先後燒製幾十件廢品後,我認為把珍貴的寶石藍青料大量花費在這種難度極高地人物瓷上有些得不償失,於是就下令停了下來。」
「老唐,青料消耗量大這沒什麼,如果人物題材的元青花如果那麼容易燒製的話,它也不會達到幾千萬,甚至是上億元的天價啦!」季凡平靜地說道,「現在你要不惜一切代價,抓緊時間把它燒製出來。」
「我盡量爭取吧!什麼時候要貨?」唐俊明顯有些底氣不足地說道。
「拍賣會雖然在六月下旬才舉行,但是在此之前舉行的藝術瓷巡迴展,當然也少不了這件重量級展品,這樣算起來還有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季凡站起身拍了拍唐俊的肩膀鼓勵道,「老唐,拜託你啦!拍賣會效果好壞,關鍵就在你這件壓軸拍品啦!」
「那成,我馬上抽調幾個專精人物繪畫的組成人物瓷研發小組,負責全力攻關人物瓷。」唐俊說道。
由於寶石藍青花瓷風格極其接近元青花,因此在繪製人物瓷之前,唐俊花了大量精力對元青花,尤其是元青花人物瓷進行了深入研究。
元青花做為典型的牆內牆外香的瓷器,國外對於元青花的認知和研究水平也要遠遠領先於國內,而且西方收藏家對於元青花的興趣超過任何一種中國古瓷,現在元青花的拍賣高價都是由西方創造的就是最好的證明,而做為元青花瓷器極品的人物紋也幾乎被外國人所壟斷。
畫有人物紋的元代青花罐非常罕見,全世界不足十個,分別藏在博物館和私人手裡。主要有東京出光美術館藏的「昭君出塞」青花罐、美國波士頓美術館藏的「尉遲恭救主」青花罐、日本大阪萬野美術館藏的「百花亭」青花罐、英國鐵路基金會藏的「錦香亭」青花罐、蘇富比在1996年拍賣的「三顧茅廬」青花罐,還有「西廂記」、「細柳營」兩個青花罐,都為私人收藏唐俊還發現這些圖案裝飾,幾乎全是人們所熟知的家喻戶曉的元代話本故事題材,帝王將相、才子佳人、仙道高僧,都是故事中人物。
既然青花大罐如此受歡迎,沒理由不採納這種器形啊!至於這人物故事題材,當然要選取富有代表性的,唐俊為此絞盡腦汁,翻閱了大量資料,最後決定採用鴻門宴這一中國歷史上耳熟能詳的一幕做為此次繪製的題材,在花了大量時間,並進行了無數次修改後,終於繪製出令人滿意的底稿,接下來就正式進入到具體的燒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