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戰學院 第一卷妻妾成群 第四十五章太極之丹田
    丹田,人體部位之一。丹田共有三處:兩眉之間的印堂穴為上丹田,兩乳之間的膻中穴為中丹田,臍下一寸三分處為下丹田。丹田是元陽之本,真氣生發之處,人體生命動力之源泉。能鼓舞臟腑經絡氣血的新陳代謝,使之流轉循環自動不息,生活因此得以保持,生命亦賴以相繼。故丹田有「性命之祖」之稱,也稱之「十二經之根」、「五臟六腑之本」。又因為丹田是「呼吸之門」,又是任、督、沖三脈所起之處,全身氣血彙集之所,故此又稱為氣海。古代醫家十分重視丹田的作用,「陰陽闔辟存乎此,呼吸出入繫乎此,無火而能令百體皆溫,無水而能令五臟皆潤。此中一線不絕,則生氣一線未亡。武術家認為:「練成丹田混元氣,走遍天下無人敵。」丹田之氣由精產生,氣又生神,神又統攝精與氣。精是本源,氣是動力,神是主宰。丹田內氣的強弱,是決定人的盛衰存亡的關鍵。一旦內功練成,內氣可收可發,收時內氣堅凝於腹臍之間,發則氣隨意轉,力從氣均無所不至。用之於技擊之中,隨意運行發放至身體所需要的部位,其威力甚大。在武俠小說中,形容武功大成者每每氣海(即丹田)湧動,力量忽如排山倒海般而出,系誇張之語。

    練太極必須要「虛領頂勁、氣沉丹田」,互相照應、上下一致、不可偏廢。並要練習好特殊的姿勢要求。如:懸頂豎項、兩眼平正、面部自然、唇貼齒合、舌舐上顎、用鼻呼吸,鬆肩垂肘、涵胸拔背、鬆腰疊胯、溜臀裹襠,屈膝折踝,展指(趾)舒掌。

    這些要求都是為了讓週身的關節和肌肉放鬆,不能使關節用力合攏和肌肉緊張僵直。同樣,精神、情緒、心境、意念也都要放鬆,平靜、安舒、專注。呼吸更要均勻、輕鬆、緩細、深長。內部因素也是促使人體重心升降的條件。以上所述亦適用於調息、意守的氣功功法。氣功家講究前通「三田——玄竅、膻中、氣海」,後過「三關——尾閭、夾脊、玉枕」的小周天和通達四肢八脈的大周天。再進一步做到意氣「如九曲珠,無往不利」。如此種種涉及到較高的功夫,都必須先由身形姿勢做起,如果不能使身體重心下降到小腹之中的「氣沉丹田」之處,其他功夫皆等於白練。或許有的人還沒有在主觀上意識到要這樣做,但功夫深厚者,確能自然達到水到渠成。如果我們在普及、推廣太極拳之時,在開始學太極拳之時或將入門之時,就懂得這個道理,學會這種鍛煉要領,完全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最後談談練太極拳為什麼要「氣沉丹田」。人們通常把形意、八卦、太極稱為內家拳。主要是它們與其它武術拳種的區別在於屈膝降低重心。太極拳不僅只是屈膝運動,而且還要求從始至終都要貫注「松淨、用意」以求在體內的重心下降到小腹之中(丹田處),在動作時不發生驟然的變動。這就是內家拳最主要的特點。根據太極拳的特殊性質所決定,要求做到「氣沉丹田」有如下理由:

    氣沉丹田,是人在地面上站立或活動時,重心已降到盡可能的低處。我們都知道人體站立時穩固與否,是決定重垂線是否在支撐底面積之內。如在其內時則穩定,如垂點是在支撐底面積的中心最佳位置上,則是最穩固。如靠近邊緣時,則有傾斜的危險。移出支撐面積以外,就會傾倒。此既是「立身須中正安舒,支撐八面」之實意。同樣大的支撐底面積,重心愈低,穩定角愈大,則站立得愈穩定,愈容易掌握自已的平衡。當然降低重心的高度,是以有利於運動為原則。

    人體在站立或活動時,如降到適當的低度,則肢體能伸屈得更長,有利於進退舒展。另外,按照力的平行四邊形圖解法則,人體站立向前推力時與地面形成的角度愈小,其所成的合力愈大。比如:某人靠在不大於其體重的一物體上,只要身體做出一定的傾斜角度,就能推動該物。雖然他本人沒有任何從主觀上想用力去推。事實上,他自身體重傾斜後所產生的力足以推動該物體。

    重心低,站立穩固,則上體愈能舒松、輕靈、敏捷、運動自如,呼吸也能平穩、均勻、深長。重心低能使精神、思想、情緒達到安舒、集中、平靜。才能更好的用意識引導動作。

    《十三勢行功心解》中說:「以心行氣」,「先在心,後在身」。楊禹廷宗師也說:「以意導體,以體導氣」,「意識是第一主導」。所以在塑造各種姿勢或完成要求的動作之時,皆首先要有意念的引導。要使自已達到「氣沉丹田」,意念的先驅作用也是不可缺少的內在因素。

    綜合以上的例證和觀點,可以總結出「太極拳要求的氣沉丹田」,就是在練拳和推手時,無論在定勢剎那之間的「靜」和在動作不斷進行時的「動」,都要運用「意識引導動作」和「體神的徹底松淨」。尤其是腰部的舒松(使脊椎上最大的向前彎曲的腰弓往後垂直)能讓自己的重心沉降到中軸線與小腹下部的交叉處。這樣就真正做到了氣沉丹田。

    如何「沉」法

    有的練功家所謂的「氣貫丹田」(主要是指下丹田、小腹部位),亦稱「氣沉丹田」或「丹田注氣法」等。即是:當吸氣時自感有氣下行至小腹。呼氣時此「氣」由小腹徐徐吐出,並有意下沉,小腹使之產生感覺,此即稱「氣貫丹田」。當深吸氣時橫膈下降幅度增大,可以直接壓擠肝、脾、胃、腸等臟器,而產生下行之力。另外通過以意領氣,日久自然意到氣到而呈現氣貫之感,與力感合而為一,便形成氣貫丹田。

    氣貫丹田,可以行氣往下,能促使腹式呼吸的形成。另外氣貫丹田時,小腹確有吸氣時凸出,呼氣時回縮的動作。

    還有不少練功家,把「氣沉丹田」只解釋為:「在練功時盡量加深呼吸、加長頻率,把呼吸氣向下引到丹田處」。

    分析這些解釋,不難看出,講說這種道理的人是富有想像力的。稍有生理知識的人都知道,人體與外界的空氣進行氣體交換主要是依靠肺部。空氣能出入的內臟只是肺臟。外界的空氣不可能穿透肺底、膈肌到達腹中,更何況深在小腹的丹田呢?應該說是:在進行「腹式深呼吸」有了腹部肌肉的收縮、擴張配合了胸廓的呼吸運動,加大了吸氣量而矣。

    還有人把「意守丹田」當成「氣沉丹田」。他們說,在練功時把精神、思想、意念集中在丹田處。由於長時間意領、意守就能意到氣到,此即為「氣沉丹田」。「意守丹田」是氣功鍛煉的方法之一。氣功中的「導引術」就是在練功時把意念集中守於「玄竅」上丹田印堂穴、中丹田膻中穴、下丹田小腹部等部位。進而把「意念」緣任、督脈循環運轉成為「小周天」。功深後還能擴展到上、下肢的「陰維、陽維、陰蹺、陽蹺」等八脈進行運轉,成為「大周天」。太極拳只能把「意念」顯示在應用的軀體的部位上。不能把「意念」用到丹田、腳下或其他的部位上去。太極拳與氣功有很多共同、相似或接近之處,但絕不能就說成太極拳等於氣功。所以「氣沉丹田」絕不是「意守丹田」。

    可能裡面有很多的術語大家有點聽不懂,但是知道你認真聽了,回去好好的想一想,你就一定能領悟到一些提高自己的方法。不光是太極,其他的武學都是一樣的,萬物歸宗說的就是這個!」講了能有1個小時的時間天剎才停下來,看見下面還在沉醉的眾人,天剎真是不忍心就這樣停下來,但是就這樣一直講下去的話,可能一天也不能講完,所以天剎只講了一些基礎的知識!

    聽見天剎的結尾,眾人也終於從自己的思想中走出來,看著站在中央的天剎學長,心理充滿了無比的敬佩和前所未有的瘋狂崇拜,接著,雷霆般的掌聲開始響起,眾人既是高興又是興奮。今天果然沒有白來,不僅見到了天剎學長,還看見一場精彩的比武,更從學長的口中學到了不少的東西,知道仔細的回去研究一下,自己的武功一定能提升一個層次!

    「老大,你真是太厲害了,以前只知道你對漂亮女人的時候口才才是最好的,沒有想到你今天竟然能說出這樣的話,太詳細了,太精彩了!」許諸一跨來到天剎的身邊,憨厚的眼睛中充滿了崇拜!「老大,你比兩年前更厲害了!」

    「好了,你也別多說了,你看今天怎麼樣,沒有讓你這個部長受到下屬『責備』吧?」天剎看見許諸後說道。

    「他們那裡敢呢,嘿嘿!」

    「那我就走了,時間不早了!」天剎說道。

    許諸聽見天剎的話一愣,然後緊緊的抓住天剎的手焦急的說道:「老大,那我呢?我還想讓你指導一下呢!」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