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天地 正文 湊字數,勿進。
    采氣就是從天地宇宙空間、日月星辰及萬物之中,將各種不同能量流、信息采集體內。盜天地,奪造化,激發自身內在的潛能,補自身不足,培養充實自身元氣,加速天人合一最高妙境的早日實現。宇宙的正氣不同於五谷之氣,是人體生命活動的最大能源。學會廣泛吸取萬物之氣,才能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能量,以補充人體能量的消耗。

    采氣的機理是要通過練功者意念作用,使自己全身毛竅穴位自動打開,使自身封閉場向外開放。這時人體吸收體外各類能量流及信息的本領加強,使體內的能量流、信息進行交換,純化體內能量流,並獲得高能能量流,激發人體潛在能力,從而產生各種特異功能。

    一、采氣預備式——淨體功

    站立、坐在椅子上或平躺在床上均可。一般應取站立姿勢,兩腳分開與肩同寬,雙腳稍成外八字,膝微屈,兩臂自然下垂放於身體兩側,身體要正直,使百會與會陰穴成一直線,下頜微收,舌抵上顎,口唇輕閉,目視前方,微閉雙眼,面帶微笑,自然呼吸,排除雜念。

    2)想象自己在一處風景美麗的高山之上,意想全身膨脹變成無限大,意想身體向天上宇宙星際無限拉長,頭部伸向宇宙上空銀河系,雙腳伸入地球中心,穿過地球。周圍有霧狀的白色氣流在腳下飄飄游蕩,這時仿佛天底上只有我一人,周圍除日月星辰和光明外什麼都沒有了。我的身體充滿了整個宇宙空間,想象全身皮膚沒有了,關節也不存在了。然後觀想自身氣體從顱頂升起,與宇宙上空的太陽慧光能量流融通,想象頭頂上空的太陽、胸前方的月亮和腳下的地球,各慧光能量流放出的光芒將身體內外照得透亮,這時身體就像一個很亮的光體在整個宇宙空間放大光明。今後練功要保持這種境界,在這樣的意境下練功可使你長功很快。

    3)然後吸氣,意想全身皮膚。隨呼氣默念“松”字,要意想全身皮膚表層張力隨“松”字而逐漸消失,呼吸要深、長、勻、細。如此呼吸放松3遍後,再放松全身肌肉、筋膜、骨骼和關節、五髒六腑、大腦,每個部位各放松3遍,最後從上向下總體放松3遍。具體操作就是隨呼氣默念“松”字,意想從頭部松到腳下。這樣一個循環為放松功。如自我感覺放松不太理想,也可以再做一遍放松功。

    4)轉兩手掌心向外,兩手掌從兩側由下往上沿宇宙天邊畫弧。雙手掌隨吸氣向上緩緩上舉時,意想將宇宙間全部慧光能量流聚集在頭頂上方的宇宙星空。隨呼氣變掌心向下,意想慧光能量流順雙手掌流下,貫人頭頂“百會”穴,這時雙手指尖相對沿身體正前方下降。意想貫人頂的光能量流自頭、頸、胸、腹,沿兩大腿下至小腿、腳底“湧泉”穴和腳大拇趾尖出去人地心,穿過地球進入宇宙星際。同時兩手導引至下丹田位置後放回身體兩側。按上法連續做30分鍾左右。

    大多數采氣方法都要求將身體放到太空之中,意想所采之氣緩慢罩住自已形體。至於慧光色彩選取,一般開始時以金黃色、金白色為主。練功時間可在30分鍾以上,但是也可以十來分鍾,甚至幾分鍾。無論任何時候都可以練此功,如行走坐臥等均可。呼吸可采用自然呼吸或逆腹式呼吸。長期修煉後,念力增強,意念宇宙慧光能量流聚起來,貫入病人頭頂百會穴後直達病灶處,或直接進入病區,意想病氣散開,病情好轉。這樣就調節了病者生物場,使病者康復。同樣,這種方法也可以集體發功治病、帶功等。采氣方法十分多,練功者要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選擇一、二種方法長期修煉,這樣才能練出功夫來。

    二、采天陽之氣

    練功者雙腿開立與肩同寬,膝微曲,其它要領和前面練功一佯。雙臂曲肘上抬成120度,掌心朝上,內含,高於頭部,手指張開舒展,指向天空。

    2)意想天空宇宙慧光能量流源源不斷由手心勞宮穴吸入,經臂內流入下丹田。

    三、采地陰之氣

    姿勢和上式相同,不同之處就是將雙臂下落,掌心朝下,松肩空腋。

    2)意想地球慧光能量流,源源不斷由掌心勞宮穴和腳底湧泉穴吸入,經手臂內及腿內上來進入下丹田。

    3)采天陽之精華可以壯陽生陰,采地陰之精華可以滋陰補陽,以期陰平陽秘,經脈氣血暢達,強身健體,祛病延年。

    四、采金津玉液

    練功者無論用何種姿勢均可。閉唇用舌在口腔內上下左右正反攪轉18周而後舌抵上顎,抬起兩手,拇指腹點按大迎穴和頰車穴連線中點兩分鍾。這時可感覺口腔內唾液增多,爾後鼓漱36次,閉目內視,分3口咽下,意念送入下丹田部位。停留一會兒,再接著咽第二口及第三口,方法一樣。然後內視下丹田送人的金津玉液化為氣態,在全身上下各處運行,而後收功。

    2)此法可促進消化腺的分泌,使胃液分泌增多,改善消化功能,治療胃病、腹脹等,可以增進食欲,潤髒腑,降心火,促使營養吸收。唾液中含有消化酶及其它人體有用的酶,具有殺菌、助生長和提高免疫機能等作用。

    五、采太陽之氣

    形體采氣法。練功者采取站、坐、臥中的任一種形體,放松入靜,意想天上太陽慧光能量流從上而下進入人體。太陽能量流罩住自己整個形體。意想全身毛竅打開,參予呼吸。隨吸氣能量流入體內,呼氣時什麼都不想,只內視體察體內的變化。這時全身有一種沖脹感覺均為正常。待腦際一片空虛後,意想自己整個形體送入太陽之中,太陽和形體不分彼此,使身體進行熔煉。

    2)關竅采氣法。練功者采取站立姿勢,兩腳分開與肩同寬,兩手臂從身體斜方展開成120度,臂微曲,掌心與肚臍同高或高於頭頂,或平於會陰穴,主要由太陽的位置決定。掌心內含朝著太陽,意想上方太陽能量流隨吸氣吸入勞宮穴和百會穴,或吸入天目穴,或兩穴同時吸入,呼氣時內視直達下丹田。

    3)循環采氣法。方法及要領同前一樣,不同就是太陽能量流吸入後,沿中脈下達雙腳心,然後從湧泉穴和腳趾出來,進入地球,並穿透地球沿天體上升到太陽之中,這樣為一個循環,接著做下一個循環。

    六、采月亮之氣

    采月亮之氣同樣有三種方式。三種采氣方法和采太陽之氣的姿勢、意念相同,只是第一種方法無需將形體放入月亮之中。采月亮之氣最好在農歷12日至18日之間行功。

    七、五行采氣法

    五行采氣法是以金、木、水、火、土所組成,這樣就有五種采氣法。古人認為,人體五髒分為五行,其氣通於五方五時。肺屬庚辛金,其氣通於西方;腎屬壬癸水,其氣通於北方;肝屬甲乙木,其氣通於東方;心屬丙丁火,其氣通於南方;脾屬戊己土,其氣通於中央。另一方面根據五行相生、相克原理,就可以根據自身某個髒腑較弱而多采某方向的氣,使其強健。

    2)具體操作就是面向練功者所選的方向站立,掌心朝前,手臂與肩同高,意想前方所采之氣經人體各毛竅、穴道吸入體內,然後進入所選方向對應的腑髒。該腑髒有沖脹感均為正常,然後直至收功。

    3)中央采氣法就是意想上空之氣由上而下吸入體內,同時下方之氣由下而上吸入體內,然後進入脾髒。

    八、慧光采氣法

    練功者松靜站立,或坐式、臥式都可以。睜開雙目,看前方宇宙空間能全部收入的慧光,然後兩眼瞼緩慢地、輕微地閉合。同時,意念和慧光結合到一起而內收於上丹田,這時再內視下丹田。靜養一會兒後,接著采氣,要領同上。

    2)練功者可以對著太陽、月亮、星辰、花草樹木及萬物,采集它們各自的能量流和信息。

    3)長期修煉此法,可以很快掌握快速治病及遙感治病。慧光治病法一般地說幾秒鍾或者一剎那間就能起到療效,速度比任何方法都快。

    九、隨游采氣法

    如果你外出或旅游之時,可以廣泛采集名山大川、古寺廟及各種樹木花草之氣。這些地方都是歷代氣功前輩們的練功場所,氣場強度很大。這時進入氣功態,會感覺到氣感比平常強。

    2)練功者可用多種方式采集外空間氣場,一般意想全身毛竅、穴位全部打開,廣泛采吸各種慧光能量流,送入下丹田,時間越長越好。采過這種氣後,可使你在很長時間內感覺氣感很足。

    十、意念采氣法

    練功者松靜站立,或采用坐式、臥式,要領同練功時一樣。該法原理就是廣泛采集宇宙天體之中的氣功信息、高能信息以及不同種類中藥材的各自信息。

    2)具體操作是,進入氣功態後,意想天空宇宙中有眾多高功夫的氣功師練功時放出的高能量信息,吸入體內,意想這些氣功師正在給你加功,給你推關開竅.要誠心誠意,有一種敬仰、崇敬的尊師之心。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接收到出山和未出山的高功夫氣功大師的信息。

    3)對於天外生物信息,接收原理相同。至於采吸中藥材原理是這樣的,人體有十二正經、奇經八脈,不同種類的中藥歸經不同。練功時意想某種中藥或者將中藥放在體旁,這時你自身所對應的經脈就有感覺,在你的周圍就有這種中藥的氣味,練功時間長了,該經脈就暢通了。如拿著中藥獲答,默念裁等,都會出現氣行任督二脈,督脈氣上升,任脈氣下降。

    十一、火神采氣法

    練功者每早清晨,旭日東升之時,雙目朝著太陽,意想兩眼球為一底邊向上的等邊三角形,天目穴正好為此三角形中心。再取腦內五枕穴為一點,作成三稜椎形,意想太陽慧光能量流射出一股能量,直達該三稜椎形內,並將該三稜椎形照得透亮。

    2)意想玉枕穴像一平面鏡反射向太陽,同時用意念將三稜椎形內的能量流不斷吸入下丹田,而三角形平面又不斷從太陽吸取能量流。雙眼直視太陽時,可以看到太陽變成一個發光玉盤,太陽周圍有一道光環。隨著功夫的提高,就可以看到太陽背面天體的形狀來。

    3)如果太陽周圍有雲層,可用雙手掌心朝著太陽,手臂抬起高於肩部,肘部回曲,使小臂向斜上方伸展。食指和拇指展開,兩拇指相對(相距2厘米左右)呈水平面,拇指和雙食指呈三角形,手掌背距前額一尺左右。目光從手的三角形內向外看太陽,隨呼氣沿水平線向左右拉開,意想將雲層扒開。長期修煉此法,即可達到拔雲見日之功。吸氣時雙掌回原位。

    4)修煉此法開始時,要觀看早晨的太陽,隨功夫逐漸上升可逐步將練功時間(一定要慢慢來)向後推移,最後能看平時太陽也不刺眼時,功夫就上去了。此法可以誘發透視功能。初習者切不可操之過急的推移觀看太陽時間,以防不測。

    十二、飛瀑采氣法

    練功者站立在流動的江河邊,身體迎著水流方向,也可面對著瀑布練功。掌心朝前內含,手臂和身體微微拉開上抬。如當地沒有河水,也可立於湖泊邊。

    2)意想水流源源不斷翻滾,就像條白龍進入勞宮穴或百會穴,觀想水流進入體內後上下滾動,同時手指不停的前後抖動,招引水流更多的吸入體內,直至收功。

    十三、神電采氣法

    此法和古代功法“五雷掌”略同。練該法時需要在打雷之時,練功者松靜站立在室外沒有雨的地方,面朝閃電方向,兩臂下垂展開,掌心內含。注意一定不能站在樹下及易遇雷擊處。

    2)隨閃電時,意想體內能量流被激發,使自身玄關竅穴沖開。這時候天空宇宙中各慧光能量流被電擊後,激發轉變成高能亞離子態,它們的能量十分巨大。這時我們意想天空中的高能量亞離子,全部從全身八萬四千毛竅孔充分吸入。

    3)練本功法要有一定功底才能修煉,且有第二人在場做監護,以防被雷擊。

    十四、二十四節氣采氣法

    在二十四節氣的那一時刻,就是天地交泰的一瞬間,宇宙中可發生多種奇妙變化。宇宙中的生物、植物及萬物,它們各自的慧光能量流都發生了由低能向高能的轉變,以及各自磁場方向的改變,而後逐漸消失,回到原來狀態。這時我們進入氣功態後,自有一種妙意。這時候采集天外宇宙之氣,可使功夫上長很快。

    2)從人體解剖學得知,頸椎骨七塊,胸椎骨十二塊、腰椎骨五塊,合起來共二十四塊,它正好和二十四節氣相對應。這種巧合正是體現了人為小宇宙、天地為大宇宙之觀點。每一塊脊椎骨都對應著一個節氣。人體椎骨是從上向下數,而節氣則是由下往上數。這樣第一個節氣是冬至測對應的是第五腰椎,四腰椎對應小寒,三腰椎對應大寒,二腰椎對應立春,一腰椎對應雨水;十二胸椎對應驚蜇,十一胸准對應春分,十胸椎對應清明,九胸椎對應谷雨,八胸椎對應立夏,七胸椎對應小滿,六胸椎對應芒種,五胸椎對應夏至,四胸椎對應小暑,三胸椎對應大暑,二胸椎對應立秋,一胸椎對應處暑;七頸椎對應白露,六頸椎對應秋分,五頸椎對應寒露,四頸椎對應霜降,三頸椎對應立冬,二頸椎對應小雪,一頸椎對應大雪。

    3)練功者在節氣前15分鍾,采取任何姿勢練功均可,放松入靜進入氣功態。內視該節氣所對應的椎骨。廣采宇宙之氣,從身體八萬四千毛竅吸入體內,進入該椎骨處。有內視功能的人可以看到該椎骨突然發很亮的白光(這時假如睜目,看時間正好是該節氣時間,相差正負2分鍾左右,但是我們最好不要看表,只安心練功),1分鍾左右後白亮光消失。繼續練功廣吸天外之氣,15分鍾後收功。

    虛靜修真功

    大道日生,天地同始。養生之道,以靜為先。靜為道之本,靜為動之體,若能動靜俱靜,則道可成。如能做到“虛極、靜篤”,謂之性空。性空而後體能虛,體虛而後氣能靈。空、虛、靈三者結合,成為一體,是養生的上乘功夫。空到極時,謂之“太空”。太空者,無古無今,無物無我,一片混沌,宛如洪蒙。能識得太空之理,則返樸歸真有望矣!是以此靜功又名之曰《虛靜修真》也。

    歌曰:心住靈台意念誠,周天運轉自流通,有無、無有、有無有,學到無時盡是空。

    此《虛靜修真》功法,來源於武當形意拳之《內功經》,又謂之形意靜功。亦即經之所雲之“每日清晨,靜坐盤膝,閉目緘口,細調呼吸”者也。然則,何為形意?形意者,乃天地生化萬物之形,五行生克之意也。形意乃陰陽之理,養生之術,運動之道,動靜之功。人生於天地之間,為萬物之一,故人體須合於天地之體,合於天地運化之自然。人體可與天地相配應,故人有小天地之稱。人生須潛心修養,攬陰陽而奪造化,使人體生命運動如同天地之生生不息,運化無窮,此即形意之大旨,也是人生須臾不可離者也。

    形意並非只是拳腳功夫,其內涵豐富而且深奧。形意前輩郭雲深先生雲:“形意拳之道,乃是練之以變化人之精神、氣質、復其本然之真面目者也。”《丹經》有雲:“靜為本體,動為作用,不見而章,無為而成,寂然不住,感而遂通”是練神通虛之用也。又雲:“靜坐功夫是以呼吸調息,神氣相合,一氣流行,循環無端,無有停滯,是靜中求動功夫。此與武術動作之動中求靜,二者似乎不同,其實內中之道理則一也”。靜功是祛病健身、延年養生的最上乘、最根本功夫,是真正的“道”,非一般“術”之可比。

    一、功理

    從中國傳統哲學和傳統醫學角度來講,練功主要是“習靜”,靜是氣功的主要功夫,不入靜不能見本性。何謂本性?本性即元性,乃無性之性。元性為先天五元之一。根據古《洛書》所示,人欲修練返還之道,須在性、命根本上落腳。此性命之根本即天地之根。若將人身比喻為天地,此即人身之根本,名曰“天地根”,“天地心”,或簡稱“天心”。,儒曰“太極”亦即人身之太極是也。此性命之根無方位,無定所,內有先天之信息,其中含有元性,元精,元氣,元情,元神,謂之五元。此五元者為先天所具有。人降生之後謂之後天,後天生五物,即魂,魄,妄想,濁精,識神是也。此五物亦謂之後天五行。人生之後,後天五行與先天五行,合二為一,五物為五元所統攝。平時之一舉一動最好全由先天所主宰。平時要能作好,練靜功時更應該由先天統攝後天。為此,在練功時要做到以下幾點:

    、誠一不二。即專心誠意別無二心地練功,能使後天妄意歸於寧靜,而恢復先天之元氣。此元氣不是呼吸之氣,名為無氣之氣。

    2、聲色不迷。即要使迷人之聲色與濁精一起歸於寧靜,如此則能恢復先天之元精。元精者乃不精之精,為人生命之本。

    3、心平氣和。如此可使後天識神歸於寧靜,而恢復先天之元神。也就是說要排除思慮之神,歸於不神之神,即不用神之神。

    4、人我兩忘。如此則能使後天之魄歸於寧靜,而恢復先天無情之情,即不帶任何感情。

    5、至善無惡。即在練功時要有善良之心,而無邪惡之念。如此則能使神志意識活動之魂,歸於寧靜,而恢復先天之元性。

    練功時應進入以上境界,才算入門。為此,在練功中必須重視涵養道德,運用意識,這樣才能有效地排除雜念,尋求真意以保證更好更深地入靜。用神的活動以影響氣的運行,神氣的統一又可以制約生理的穩態,其目的是維持心、身統一。前面所講的以先天五元為主宰的統攝後天五物,其目的是為了維持神、氣、形的穩態,排除七情之干擾,增強自我控制的能務,以達到祛病養生的目的。

    用功之時,處於靜室,坐則忘形,靜則忘心,返觀內照。勿追求,勿助長,順其自然。呼吸要靜、細,不可稍粗,不可聞聲。聞聲則神氣皆散。練功以平和中庸為好,要按老子所指出的“虛心絕慮,保氣養精,不為外境愛欲所牽,恬淡以養神氣,即為長生之道”,還要按功法的規定返觀,做到“有欲觀竅,無欲觀妙”。即是剛練時對竅位可以靜觀寂照,再逐步進入無欲觀妙。所謂無欲觀妙,就是進入虛極靜篤無為之妙。也就是進入人天合一無物狀態之妙。返觀內照是練本功法的要訣,靜時觀照,重要的是隨時運用雙眼,眼到哪裡,心到哪裡。在寂照時注意到神和眼的結合,結合得好,呼吸就能安定以至於入大定。將氣息定於中,就是進入伏氣狀態了。達摩祖師《胎息經》雲:“服氣不長生,長生須伏氣”,對於呼吸之平定,是自然而然的,不可稍有勉強。強制呼吸則息不能定,氣不能伏。要做到心息相依,神氣相抱,才能做到呼吸平定,心自然靜下來。如果在練功時精神不能與呼吸結合,神必外馳。呼吸不能依附於神,則氣難自伏。必須神依息而定,息依神而安,互相依附,才能進入虛極靜篤。息定後,更須繼續寂照,不驚不喜,不急躁,等待氣機之自動。若氣機動得慢,來得晚,切不可追求,只要保持虛靈不昧之神,、內照氣機動處,就是配合陰陽。陰陽自然相合,我之氣也就隨之自然伏下來。練功即久,神氣亦逐漸充足。至於何時真氣自然發動,如何沖關蕩竅,都是自然之機,如有一絲勉強或追求,助長,都將妨礙真氣之自然運動而導致身體不適。如練功時反復不能入靜,可用眼內視功法中所規定的部位。但如用力視,處,會有眼睛疲勞之感,故宜似視而視。可以用眼看體內天體根即守中,守天地之正中,也要似守非守,若有若無,不即不離,不可執著。這樣可幫助入靜。如果練功既久,靜極生動,真氣必會逐步發動。真氣之發動常在恍惚杳冥之中,此為先天重氣與後天氣相結合之時,如果感到氣動,可以用自己的感覺去應合內功,這就是“感而道通”。使真氣發動與自我感覺融化於一處,就是水火相濟,陰陽相合,做功時,常會覺得內氣有所發動,而根據感覺又發現歸於不動了,此時切不可追求,應照常繼續練下去,以後神氣進一步充足,會有再動。再動則神再覺應。這就是《丹經》上所說的“時至神知,即此時也”。而後則神與發動之元氣相凝合。如此常練,可使精神充足,智慧叢生,一切舊病,恍然若失,渾身舒暢,個中滋味,非言語之所能形容也。再者,練功中的“伏氣”,絕不是勉強閉氣或屏息不呼吸,也並非口鼻不息,而是靜細自然,息息歸根,外呼吸與內呼吸相接合的狀態。是以練功昔要順樂自然,即所謂“大道不繁,道法自然”《丹經》中有一段話是值得參考的:“小周天行於真氣,陽火發生之時,順其發生之機,以神而引,以息而吹,自然上升,不限時刻,有上行之機,則引上行,有定靜之機,則聽其定靜,總是動而後引,靜而後定,不動引之天益,不靜定之有損。無論動靜,均順其機而為之,主合爾自然。雖用神引,亦不可著,雖以息吹,亦不可滯,當升機發動之時,元神仍凝玄關,稍分神以引上升之陽火,不過稍著意於呼機,呼時聽其自然。用神用息不過如此,余則聽其自升自降而已”大意是:靜至於極,逐漸會生動機,即真氣發動亦即陽火發生之時,應順其機以神意領之入尾閭之穴,氣足者自然一直上入頭頂。然後化為甘露,入住脈,此時口津甜滿,真氣直達丹田。氣不足者,不能一次直上頭頂,中間有定靜之機,須聽其定靜,氣再動再引,再靜再定,無論動靜均須順其自然之氣機,萬不可氣不足而強以意領之上升也。須待氣機再動時,再以神引之過玉枕,上泥丸,須臾化為甘露降至丹田。其原則是:我主靜,我主於靜,氣必越動;氣越動,而我越靜。待氣緩緩上行時,我配合神以引之,息以吹之,但神息不可執著,不可停滯。

    以上是練靜功的重要原則,切切不可違犯,違之則出偏。初學者應由老師指導修練為宜,不可妄自作為。

    靜功之理,概如上述,為了使學者深理解,再從現代醫學的角度,略加陳述。

    練習此功,必須在入靜後,用眼返觀內照,配合調整姿勢、呼吸,持續一定的時間,才能收到效果。為何要強調寂靜觀照?因為大腦在全身整個生命運動中,起著控制中心的作用,必須充分發揮其核心作用。要想使大腦充分發揮作用,必須先充分入靜,通過自我意識作用,把意念由散亂變成規律,使大腦細胞活動有序化,整個生命運動的效率乃得以提高。這時人的意識是清醒的,但代謝水平變低,人體內消耗減少,內部噪聲降低,自由能相對提高,效率變高,這對於祛病強身,延年養生是十分有利的。

    在靜寂的條件下,由大腦意念,支配雙眼想到竅位,觀照到竅位,由雙眼放射出大腦的生物電,持續地送到竅位並影響到竅位周圍的組織器官。內照一定的時間,就會產生較好的效果。

    從解剖生理機能的角度看,丹田是膀胱,腎,大腸,小腸,泌尿生殖系統各器官的部位所在。大,小腸的作用是促使飲食消化,吸收和排洩,腎的功能主要是生成尿以消除代謝廢物和過剩物資,並保持血漿和組織液的滲透壓以及人體酸鹼的平衡。腎的上面罩著腎上腺,此腺體為生命之所必須,它所產生的激素具有多種維持人生命的功能,如皮質激素有抗感染,抗體克,抗寒冷,抗疼痛等功能,而髓質激素的一部分有時作為急救激素使用,它們可使機體准備“奮斗或煥發”。官具有再生殖能力,還具有內分泌即性腺功能,分泌性激素以保證完成生殖功能,並可延緩人的衰老。

    鼻根周圍是中樞神經系統的主要器官——腦之部位的所在,腦不僅在解剖位置上居於上面,而且在機能方面也占支配地位。腦超越於神經系統的其它部位,並控制其它各部分。腦整合區的性能很復雜,如創造能力,預見能力和抽象的推理能力等,它接受生物電刺激後,可使周圍組織器官功能加強。在鼻根之後,有腦的主要感覺中樞之一——丘腦,由鼻根部,視網膜,鼻側來的纖維,在丘腦下部交叉,丘腦下部具有各種重要功能,它是植物神經系統的皮質下中樞,故而做此靜功可以調節植物神經功能。它還與腦干網狀結構皮質邊緣系統密切相關,共同調節機體和內腦活動。丘腦下部有體溫調節中樞,如出汗中樞位於前區,保溫和增加產熱中樞位於後部,故而在做靜功中有身體發熱和出汗現象。人體全身水,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代謝的調節,由丘腦下部和垂體後葉共同完成。該區域的活動可影響睡眠,覺醒與血壓的調節,性活動和內分泌活動以及情緒控制等。由此可見,決守鼻根,使生物電的運行與腦的功能活動出現最直接,最密切的關系,對人體健康,有其特殊重要的意義。因此,內照的時間應適當的長一些,否則生物電產生不足,則效果稍差,每次做功時內照應達到40分鍾到1小時左右,並且要持之以恆。

    二、功法

    歌曰:松靜坐臥一心專,閒是閒非拋一邊,若到恍惚杳冥時,後天氣自接先天。

    練法:

    、准備活動。從開始准備入坐時,就要先強調心靈上的“靜”字,心若不靜,則氣無所歸。

    1、踝部運動:坐於床上,兩腿伸直,先按順時針方向旋轉兩腳5圈,再按逆時針方向旋轉兩腳5圈。

    2、膝、髖運動:接上式,彎起右膝,將右足放到左大腿上邊,足心朝內上。左手抓住右腳,右手抓住右膝,按順時針方向轉動右膝5圈,再按逆時針方向轉右膝5圈。然後右腿伸直,左膝彎曲,同以上方法旋轉左膝,順時針,逆時針各5圈。

    3、髖部運動:接上式,兩腿伸直。先把右腿朝身體內側彎曲過來,左手抓住右腳背,右手抓住右膝。輕輕地把右小腿從左到右再從右到左,來回搖擺。放松髖關節,共搖5個來回。然後將右腿伸直,彎曲左腿,同以上方法搖擺5個來回。

    以上運動之目的,是放松和活動踝、膝、髖關節的組織,為靜坐盤膝做好准備。做以上動作的同時,也可輕柔地按摩骨盆區域。

    2、心火下降

    端坐,自然盤膝。雙手放於膝上,內勞宮對准臏骨。雙目垂簾,內視臍下一寸三分處。呼吸要靜細。少時氣定後,上、下唇微張,以鼻吸口呼。吸無意,任大氣自然流入;呼氣時,氣從口出,要均細無聲。此時寂而照,照而寂,入靜觀看丹田。做功十幾分鍾後,便覺上虛下實,臍下溫暖。這乃是內氣逐漸充實之兆。不要追求。如無任何感覺,可再繼續坐片刻,同時檢查自己是否靜下來了?呼吸是否已調勻?待有氣機欲動之感覺後,即可轉入下一步功夫。

    3、還精補腦

    仍保持端坐,自然盤膝,雙手握固。右手在下左手在上,左手握住右手拇指,右手握住左手四指。手心朝上置於恥骨之上,小腹之下。雙目垂簾,閉口合齒,舌抵上顎,眼觀鼻根處。以眼觀鼻,以鼻觀臍,以神泛控,勿忘勿助。意念不可過重。細調呼吸,鼻吸鼻呼。開始時吸有意呼無意,思想入靜,萬念俱寂。起處是四周空空,達到物我兩忘之際。頭空腦靜,漸入於恍恍惚惚混沌狀態。此時則呼吸勻細,已不知吸之為吸,呼之為呼。但要清醒寂照,防止昏沉。真元自然上升,還補於腦,全身溫暖舒適。口中津液增多,要隨時吞入腹中。坐40分鍾或更長些,待感覺適度時,即可轉入下一步。

    4、氣息歸元

    目光離開鼻根,將神注於丹田,將舌放平,上下方稍稍分開,但仍要閉口,勿洩元氣。握固之手慢慢松開,平放於兩膝上,掌心對准臏骨。雙腿緩緩舒展伸開,足跟相碰。仍用鼻吸鼻呼,吸無意,呼有意,將氣慢慢降至丹田。此時丹田仍有溫暖之感。如丹田熱甚,可減輕意念,待氣機完全不動之後,逐漸恢復正常,方可收功下坐。下坐時,先慢慢睜開眼,然後雙手互相搓熱,沿頭、面、胸、腹、腿、足,依次向下按摩,全身輕松舒暢,再活動腿、足、起身慢慢走動片刻,使一切恢復正常。

    三、注意事項及治病效果舉例

    為了防止功中昏睡,應選在精神充沛時練,勿在飽餐後或疲倦時練。練功時間,因人而異。平時應注意函養道德,去私心,不動怒,經常保持太和之氣,精神內函。夫妻性生活要有所節制。

    學此靜功,務必持之以恆,身體力行,注重實踐,自能身體舒暢,祛病延年。倘若一曝十寒,時練時修,將會白白浪費時間,無所成效。練此靜功時,適當配以動功為好。此功不但可以強身,且可自醫自身之疾病,如臨時患腹痛者,練功片刻,即可痊愈。人腹痛大多因寒氣所致,可入坐靜照,以神照腹部。神為一身之主宰,在五行屬火,神火下降入腹以溫暖之,寒不勝熱,腹痛自愈。再如遺精患者,如能嚴格按規定做功,數日可愈。因凡遺精之病,常由情欲及精寒而得,應當立即猛醒,做到聲色不迷,放下濁精,常以元神之光煦照寒精,使精盡化為氣,其病必愈。若腹中神氣充足,溫溫暖暖,自有不可思議之真樂也。如能經常做功且保持自身和順,則耳能返聰,目能返明,長生久視,實為養生之大道。然而行此內功萬不可過分著意於死守穴竅,應做到存想內部,似守非守,虛而又虛,空而又空,我與虛空打成一片,此即練神還虛。做到我與太虛同體,即達到人天合一矣。有些年輕人練功易急躁,死守局部,強行引氣,這樣易於出現偏差,影響健康。《醫學入門》指出:“導引是為虛損及氣血不周而設,應該運用得當,有節有常而不勞,則氣血從軌而無俟於搬運之煩。如今之靜功,內動運任督者,久則生癰;運脾土者,久則腹脹;運丹田者,久則尿血;運頂脈者,久則洩腦……”以上便是死守、強行領氣而違反自然的結果。練功者只要注意嚴格按規定練靜功,做到松、靜、自然,是會大有裨益而無害的。

    此《虛靜修真功》之適應症較廣。如能每天練兩次,每次40分鍾以上,堅持練半個月時間,則會感覺全身發熱,有慢性病者,其病灶也會有不舒服感覺,麻、脹、癰,時隱時現。這時需要堅持練功,百日至半年左右,就會發生較大變化,頑疾可痊愈,身體可轉弱為強。

    守氣養神健身法

    守氣養神健身法,是嶗山道長匡長修在一次訪談中說的。他說:“我年近八十,精神很好,我的經驗是:時守浩然之氣,常養虛靈之神,無事少說,閉目養神”

    先采守宇宙浩然之氣。每天早晨,特別是每月的初一,初二,初三,十四,十五,十六這六天,選擇空氣新鮮的地方,面向南方或面向東方,站式或坐式均可,全身放松,靜下心來;兩臂兩手從體側向前方捧宇宙之清氣入肺腑。兩手捧氣到頭頂上方,轉掌心對准百會穴,意想宇宙浩然清氣,從百會貫入中脈,使大腦得到洗刷,增強活力,使胸,腹腔,心肝脾肺腎得到滋養。然後兩手緩慢下落同時呼出體內之濁氣,開始做3——9次,慢慢增加到21、36、49次。

    在捧貫氣時面帶微笑,閉目內視,感到頭腦清涼、胸腹內髒異常通暢,體內有一種清涼舒暢感。

    其次:靜坐觀想虛靈之神。每天清靜時,或晚上睡眠前,靜坐用雙盤,單盤,散坐均可,兩手放在膝蓋上,掌心朝上或兩手小指交叉內外勞宮相合,按在小腹前,兩眼微閉,意想:肚臍後面有一光點,由紅變白,慢慢形成一個氣球,在腹在輕微轉動,先從左向右轉21圈,再從右向左轉21圈。然後向命門靠近,氣光向兩腎放射,使兩腎感到溫暖舒適通暢。然後又向肝區滾動,敢同時變成青色,在肝區向肝細胞,膽囊放射,使肝膽得到修復溫養。然後又向心區滾動,青氣變做一朵紅雲,罩住心區,雲中似有金光向心肌、心血管放射,使心肌感到溫暖舒暢,似乎吃了清涼藥那樣通暢;然後向脾區滾動,紅雲變成金黃色的彩氣,向脾,胃,胰,十二指腸放射,脾區似有按摩時的感覺。使上腹部都感到舒暢;然後金黃色的彩氣變成數朵白雲,向肺區飄去,籠罩住兩肺區,白雲似乎有萬道霞光,射向兩肺的肺泡,氣管,支氣管,使氣管內的濁氣和異物,似乎在清洗,化解,排除體外,感到胸腔,兩肺特別舒暢,然後白雲變成蘭色氣球,沿著脊椎慢慢向命門滾動,使脊椎兩旁溫暖如春特別舒暢;氣在命門和兩腎區溫養後,又向腹腔滾動,氣變成白色,向下到會陰部滾動21次,使會陰部發熱,氣分兩段,沿大腿內側,到兩膝氣向關節放射,沿小腿內踝關節,氣向腳趾每個關節放射,使兩腳感到輕松,兩股氣在湧泉穴,似是而有一股濁氣排出體外。然後,又有一股清氣從湧泉穴向體內吸入,吸入的氣在踝部分兩股,一股從內踝的太溪穴沿小,大腿內側入腹腔下丹田溫養,一股從外踝的昆侖穴,沿小,大腿外側入腹,胸,頸直走頭部的顳颥部入頭,感到頭部有清涼感。

    第三激發聖水,灌溉五髒。每日靜坐,舌抵上顎,舌體在口腔中不斷攪動,激發聖水,從人體生理上講,口腔內有三對腺體,舌下腺,頜下腺和腮腺,它是分泌唾液的主要源泉,一晝夜能分泌1000至1500毫升。《內功圖》說:“以候神水至,再漱再吞津,如此三度畢,神水九次吞,咽下汩汩響,百脈自調勻”聖水滿口,用意念法,咽下以達保養五髒的目的。首先一口意想兩腎,滋陰補腎,其次一口意想肝區,平肝陽,肝膽正常,再次一口,意想心區,降心火,心髒正常,第四口,意想脾區,養胃補脾,腸胃正常,第五口,意想肺區,清肺祛濁,兩肺正常,舌體激發出的神水,在口味上是甘甜的,它可以消炎治病健身。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