奴隸帝國 第四卷 第五十五章 亡國之危
    「啪!啪!啪!……」

    玉龍王司馬遠將幾封十萬火急的軍報扔到地,白玉般的臉變得更形蒼白,白得嚇人!顯然是怒氣攻心,氣得已經失去自控之力!

    在文武百官齊至的早朝,玉龍王司馬遠已經多少年沒有發過如此大的火氣,直令群臣面面相覷——不管知道內情的、還是不知道內情的,都不敢冒然開口。

    等了片刻,司馬遠終於開口了——

    「前往珍寶島剿滅自由匪軍的大軍剛出發,基隆城就告失陷;大梁軍在順德府集結大軍,水師也有異動,趁火打劫之心昭然若揭;後唐軍江陰城水師和西南軍團異動,伺機渡江;倭寇浪人居然敢派四百戰船侵襲東港……眾位卿家,今日早朝還有沒有更『好』的消息報啊?」司馬遠特地將那個「好」字加重了語氣。

    在如此重大的消息面前,沒有人敢隨便開口,殿內的氣氛死一般沉寂。「護國公」司馬成輕咳一聲,正待出言打破僵局——

    「軍情急報!十萬火急!」彷彿要回應玉龍王司馬遠的問話,殿外傳來兵部的特急報告求見聲。

    依玉龍王國之例:軍情分為四級,其中三級由兵部尚酌情處置,未能決斷者再呈報玉龍王決策或提請朝議。而「十萬火急」級軍情,必須是事態十分嚴重,危及王國安全的重大軍情,哪怕在床、在宴樂、甚至在如廁,必須第一時間內同時急報玉龍王和兵部尚知曉,以免貽誤戰機——一次十萬火急的軍情,是西涼郡李氏家族鎮守的玉龍關被草原聯軍短暫攻破,已是五年前的事了。

    「嘿!還不快快報來!」玉龍王司馬遠不怒反笑,「本王倒要看看,是否天要塌下來了!」

    「啟稟王爺,草原聯軍趁夜奇襲各處烽火台,五十萬大軍進攻玉龍關!五萬草原步兵翻越長城,明倫城已失陷!還有——」兵部左侍郎屬下專司軍情處理的官員,因品級不夠,無資格進殿,此時在殿門外便跪倒稟報。

    「什麼!」玉龍王司馬遠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草原諸族進犯,歷來是騎在馬背,下了馬幾乎不會打仗,根本不是相鄰的金龍王國、玉龍王國軍隊的對手。玉龍王國在最西面的西涼郡依托山勢,自漢、唐以來陸續建了南至玉龍山脈、北抵玉龍江邊蜿蜒長達八百多里的城牆,玉龍關外建了烽火台,便是防止草原諸族鐵騎長驅直入玉龍國腹地。誰會想到草原人也會改了性子,訓練出了步兵,還一舉佔領了玉龍山脈下的邊陲小城——明倫城?

    「難道還有什麼?」司馬遠霍地從寶座站起,一雙銳目直盯著那名小官,那情形似是恨不得立即一刀殺了他——難道還有比這更壞的消息?

    「金龍王國……金龍王國的安慶水師昨夜順流突襲常陰府九江港,我九江水師被焚燬戰船一百艘……兩個聯隊全軍覆沒,另兩個聯隊激戰後損失戰船四十艘,向下游敗退。九江港失守,金龍軍正不斷增兵!還有——」

    「劉師兄,你好狠!」真正的危機當前,司馬遠反而突然冷靜下來。當今金龍王劉操曾與他少年時同拜道宗玉龍老人門下學藝,師兄弟感情尚可。後雖各掌一國,相互間或有小小的摩擦,但為抵抗最為強大的後唐帝國的強大軍力威脅,兩國仍時時守望相助。故昨日雖得大梁王國、後唐帝國異常集結兵力的軍情,但對金龍王國仍未提升警戒等級以免落其口實。誰會料到異動的後唐帝國、大梁王國未先動手,原為兄弟之邦的金龍王國倒是搶先發難!

    「還有什麼,一併報。」司馬遠坐回龍椅,越發平靜。

    「……昨日黃昏,自由匪軍突襲搶佔靈寶關,奪取靈寶鎮之後,兵困……兵困日月城。」那名小官好容易才說完,早已被玉龍王的威勢嚇得半死。

    「嗯!軍報及時,做得很好。著兵部升一級,賞十金幣。今後緊急軍情要隨時稟報。」司馬遠冷靜下來後,處理事情賞罰分明,不失一國之主的風範。有了前面重量級的兩條消息,司馬遠對珍寶島的局勢已不如先前那般關切。導火索一旦引燃,自身價值便會降低。況且,最應該擔心珍寶島的是地頭蛇秋氏家族——玉龍王國最大的危機,已不在珍寶島一隅,而是如何應對周邊各國顯而易見想聯手企圖瓜分玉龍王國的陰謀。

    那名小官喜出望外,叩謝退去。

    從華龍大陸地圖可以看到:自玉龍山脈西端發源的玉龍江流過千里草原之後,自西向東貫穿了整個大陸西部、南部。其沿途流經之地,自西向東,南岸為玉龍王國的西涼郡、羅蘭郡、武陵郡、江漢郡,在江漢郡折向東南方向,再經大梁王國的韻原郡、南海郡注入魔鬼海。玉龍江北岸流經之地則依次是金龍王國的黑水郡、江安郡、後唐帝國西南郡、南湖郡、大梁王國的東海郡。整條玉龍江在崇山峻嶺之間狹窄處不過數十丈,越到東面逐漸低平之處,江面越寬,至東海郡與南海郡中間的地方,最寬處已達四五十里。沿途大小支流無數,端得是一條滋養華龍大陸的大動脈。

    玉龍王國地勢西高東低,佔據了華龍大陸西南、正南方玉龍江和玉龍山脈之間廣闊的土地,共六郡,自西向東分別為:西涼郡西鄰草原王國,北與金龍王國隔江相望;羅蘭郡北與金龍王國的江安郡隔江相望,南鄰玉龍山脈;武陵郡北與後唐帝國西南郡隔江相望,南面是玉龍郡;江漢郡北望後唐帝國西南郡、東北望後唐帝國南湖郡;百羊郡位於最南端,東面與大梁王國的韻原郡和南海郡相鄰。王都玉龍城位於武陵郡與玉龍山脈之間的玉龍郡中心腹地。

    司馬氏的王權建立在對中心地域廣闊的羅蘭郡、武陵郡和玉龍郡絕對控制的基礎之。這三郡的人口和地域面積、經濟實力遠遠超過其餘三大家族控制的另外三郡的總和。玉龍山脈南邊的百夷王國,作為玉龍王國的臣屬國,每年為玉龍王提供大量貢物和財富,也支撐了司馬氏的王權基礎。

    玉龍王國陸軍共設四大主力軍團,每個軍團十六萬人。西涼郡的西部軍團為李氏家族控制;北部軍團為丁氏控制;東部軍團為秋氏控制;中央軍團為王族司馬氏控制。在四大軍團之外,司馬氏還控制有近衛軍團十六萬人、御林軍十六萬人,禁軍四萬人,專司衛護王國重地玉龍郡及王都。在百夷王國,司馬氏設置有特編師團八萬人,既為威懾百夷王國,也為防止與百夷王國相鄰的秋氏家族染指。

    陸軍之外,玉龍王國還有三個水師師團:其一是司馬氏設在武陵郡常陰府九江港的九江水師;其二是丁氏家族為抵禦後唐帝國,在江漢郡北江府設置的淮陰水師;其三是秋氏家族為應付大梁水師,保障珍寶海峽安全,在騰龍港和珍寶島所設的騰龍水師。

    玉龍王國常備正規軍高達一百二十萬人,還不算玉龍密諜、大內侍衛和地方警備隊——但就以這樣的實力,若要同時面對東面大梁軍、北面後唐軍和金龍軍、西面草原軍的巨大壓力,仍然顯得力量單薄。因此多年來,玉龍王國與金龍王國總是相互聲援,甚至與遠數千里之外華龍大陸東北角的新宋國交好,才能維持局勢微妙的平衡。

    珍寶島自由軍和魔教發動的內亂,正好打破了這種平衡……

    「稟王兄,此事需慎重處理。」兵部尚、「護國公」司馬成在瞬間理清了思路,出列稟道:「當前局勢,我玉龍國已處亡國危機之中,臣弟以為應傳令舉國進入一級戰備,傳令西部軍團李玄機全力守住玉龍關,著其派一個師團封鎖住明倫城草原聯軍出山區東進之路;令中央軍團派第一、第二師團前往九江港,務必擋金龍軍於常陰府內,尋機殲滅。中央軍團直屬師團派兩個聯隊機動至原一、二師團防區;令江漢郡丁自行北部軍團、淮陰水師嚴密監視後唐帝國江陰水師、西南軍團及南湖水師、南湖軍團動向,務必阻止後唐軍渡江;令東部軍團秋浩宇收縮防線,加強戒備,對大梁軍暫以防守為主,不得主動求戰,秋水波剿匪大軍先解日月城之圍,再盡快平定珍寶魔教和自由匪軍;騰龍水師第一聯隊護航後與北港第三聯隊增援東港;令百夷特編師團、王都近衛軍隨時待命增援各部。四大軍團各徵募一個預備師團,加緊訓練,以備隨時補充損耗兵力……」

    司馬成不愧見慣大風大浪之人,在極快的時間內便拿出了應對計劃。軍機大事,容不得草率,更容不得半點拖延貽誤!

    「護國公之策,為目前唯一之法,臣請龍王陛下照準。唯中央軍團與久經戰陣的金龍軍正面交鋒,損失定會較大,臣以為中央軍團的預備師團以兩個為宜。九江水師損失戰船和兵力也應及時補充和擴編,若不控制江面,便無法阻止金龍國增兵,戰局若持久,對我國將極為不利。」左相慕容明出列言道。

    「這隻老狐狸!」吏部尚丁自力、工部尚秋浩蒼都在心中暗罵。司馬氏王族控制著中央軍團、近衛軍團、御林軍團和禁軍,還有九江水師和百夷特編師團,正規軍高達六十四萬人,還加勢力龐大、無孔不入的玉龍密諜組織,才能勢壓丁氏、秋氏和李氏稱王建國。

    而丁氏、秋氏各控制一個軍團加水師師團,各有正規軍二十萬人,李氏西部軍團十六萬人,加起來五十六萬人。司馬氏因自身有背叛前唐、脫離帝國控制的記錄,故對丁、李、秋三大家族並非毫無戒心,對於正規軍的編制控制十分嚴格,稍有逾越,便會想法壓制。無孔不入的玉龍密諜對三大家族想要對警衛隊加強訓練和控制都會有密諜報告玉龍王進行干預,這也是地方警衛隊一直以來戰力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

    幾月前,秋氏家族現任家主、東部軍團長秋浩宇便以珍寶官奴眾多、有高山族和釋奴者活動、駐守的重要奴隸礦營、工場需分兵等為由,報請王廷特別增加珍寶島兩個聯隊正規軍編制,或是特許訓練兩萬預備隊以備急用,被玉龍王司馬遠嚴辭申斥一頓,語鋒暗指秋氏是否有不臣之心,令秋浩宇不敢再提起增加編制之事——若是落了口實,司馬氏調動中央軍團、王都近衛軍、百夷特編師團,就算不動用丁氏的北部軍團,秋氏以一郡一島之力,絕對無力抵擋。

    當然司馬氏也不敢隨心所欲地擴編軍隊,生怕引起三大家族危機感,不顧一切地擴編甚至聯手與王族對抗。故司馬氏與手握重兵的三大家族之間,也是處於一種十分微妙的平衡狀態。珍寶島之變前,玉龍王司馬遠原本準備進行一項削減其中兵力最少的李氏家族力量的計劃,卻因珍寶島的突變未敢施行。

    左相慕容明借抵抗強大的金龍王國進攻、且九江水師嚴重受損為名,提出中央軍多訓練一個預備師團和擴編水師,時機恰到好處——丁氏和秋氏與後唐戰事未起、秋氏在珍寶島雖連連失利,但秋水波六萬大軍已出發平亂,加補編後的秋浩然珍寶師團,對付戰陣訓練未精的魔教教眾和自由匪軍完全足夠,沒有理由再要求擴編。不經意間將司馬氏掌握的兵力與三大家族又拉開至少一個多、兩個師團的距離,且令丁氏、秋氏找不到反對的理由。

    慕容明這些年能安居玉龍王左相,於政治權術之道,早已爐火純青。此提議正合司馬遠心意,故未待其他人開口,司馬遠已出言道:「軍情急迫,護國公和左相之言均為策,眾卿還有何補充?」

    丁自力、秋浩蒼和李氏家族在朝中的代表、刑部尚李玄智都不敢再多言,玉龍王司馬遠主意既定,若再多說又無充分理由,便顯得真有異心。好在幾家各得增加一個師團的編制,對司馬氏總體的均衡態勢並未打破。

    戶部尚林坦之道:「啟稟陛下,我國近年多有小規模戰鬥,軍隊擴編迅速,戰備金、戰備糧並不充足,宜速戰速決。若時間一長,只恐財力不足。」

    「戰爭就是資源的比拚,孤王自然明白。各部密切配合,共度危難。若有怠誤軍機、離心背德者,護國公可先斬後奏!」司馬遠目光殺氣騰騰,冷森森掃過群臣,殿內突地變得幽冷起來。

    面對亡國的巨大危機,沒有任何人會懷疑玉龍王會毫不猶豫舉起屠刀……

    請看下章《圍而不攻》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