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過渡章,一半是講述歷史,不喜歡的可以跳過。
少昊是羲和部落的後裔,東夷人的首領,在少昊誕生的時候,天空有五隻鳳凰,顏色各異,是按五方的顏色紅、黃、青、白、玄而生成的,飛落在少昊氏的院裡,因此他又稱為鳳鳥氏,少昊在父母精心培育下,具有神奇的稟賦和超凡的本領。少昊長大後,成為本氏族的首領,後又成為整個東夷部落的首領。後被軒轅選中傳位與他,為五帝之一。少昊在位期間,修太昊之法。設工正、農正,分別管理手工業和農業,以發展生產。同時還「正度量」,即訂立度量標準,並觀測天象,制定曆法,發明樂器,創作樂曲,以鳥命官(其實是用不同的鳥作各少昊部落的圖騰),少昊的圖騰可能是燕子(嬴)。
少昊在位100年後傳位與顓頊,被老子大弟子玄都**師接至火雲宮。顓頊、帝嚳、堯、各自在位百年後功德圓滿皆被玄都**師接至火雲宮。期間青蓮也不在接五帝到無爭天,一是無爭天有三位人皇足矣,再者青蓮也不好過多干預天道運轉。
在堯為帝期間,東海蓬萊仙島,青蓮盤坐於後殿密室,頂上慶雲翻騰,一個不知名花朵不斷的綻放,而又收攏,詭異萬分,正是青蓮在參悟時間法則,突然青蓮收起慶雲,雙手掐動演算一番後,苦笑道:「原來如此,洪荒水患竟是如此起因。」也不在參悟時間法則,取出乾坤鼎,開始煉製法寶。
而洪荒大地,由於原本鎮守東海的龍族突然之間消失,僅剩寥寥幾隻新生龍族,卻是實力不足,被水妖趁機搶佔大半海域,在洪荒大地掀起水患,群妖做法令海平面上升,頓時大地洪水成災,天下百姓深陷愁苦之中。由於青蓮正在煉製法寶,洪荒水患發生之際他已知曉,卻是天道運轉,大禹即將應劫出世,青蓮也不好干預,只是一邊煉製法寶,一邊吩咐孔宣到人族去尋找收大禹為徒,孔宣領命,隨後在崇(今河南登封附近)的地方找到了大禹,此時大禹的父親鯀已受堯帝命令前去治水,孔宣找到正在玩水的大禹,說要收他為徒,大禹正在玩水突然一個身著道袍,傲然聳立的英氣男子說要收他做徒弟,大禹看著孔宣十分面熟,苦苦思索終於想起面前之人正與聖殿之內人族護法一般模樣,忙上前跪拜,口稱:「弟子大禹拜見師尊。」孔宣待得大禹三拜之後,取出玉簡道:「此時洪荒水患,我要前去救助人族,卻是不能時刻教導與你,這是青蓮九轉,待我為你築基之後你且自行修煉。」說完將玉簡遞與大禹,逆運青蓮九轉,逼出一點本命精氣點入大禹眉心。然後道:「我以為你種下青蓮精氣,你可按照玉簡上青蓮九轉修煉。為師救助人族去也。」說完正要轉身離去,卻被大禹拉住衣角。孔宣停下身子看到大禹期盼的看著自己道:「師尊,我要跟你一起去。」孔宣一愣,接著大笑道:「好,不愧是我孔宣的弟子,既然你不畏奔波艱辛,為師就帶你一道上路。」孔宣同大禹一道回家告知大禹母親之後,便帶上大禹一路奔波在人族各大部落。
禹的父親鯀受堯帝命令去治理洪水。他採取圍堵之法,率眾築壩修堰,費了九年功夫,也沒把大水治伏,因而受到流放羽山(今山東蓬萊東南)的處罰。
舜繼帝位後,洪水仍然是天下大患,聽說鯀的兒子大禹,為人族護法之徒,數年來跟隨孔宣奔波救助人族,便派人請來大禹,讓他接任其父治水,大禹來告知孔宣,孔宣得知大禹受命治水之後,取出一斧一棒兩件靈寶交給大禹道:「你已經有天仙道行,這開山斧和定海神針乃是你師祖所煉先天靈寶,有助你治理水患,你且拿去護身。有事且去蓬萊島尋我。」然後將蓬萊島進出之法印入大禹元神,轉身離去。大禹接過靈寶,向著東海蓬萊島方向三跪九叩之後,起身向舜帝覆命。
大禹跟隨孔宣近十年不停奔波救助人族,不但修煉至天仙境界,更是對水性有深刻的理解,孔宣身負五行法則,有意的將水、土法則的特性向大禹演示,大禹悟性甚高對水、土法則也漸漸有些入門之感,接任治水之後沒有貿然行事,而是首先認真總結前輩治水的教訓,尋找治水失敗的原因。然後,率領伯益、後稷等一批忠實助手,跋山涉水,頂風冒雨到洪災嚴重地區進行勘察,瞭解各地山川地貌,摸清洪水流向和走勢,制定統一的治水規劃,在此基礎上才展開大規模的治水工作。他並未採取前輩「墮高堰庫」築堤截堵的辦法,一旦洪水沖垮堤壩便前功盡棄的教訓,根據領悟水之法則理解所知,改用疏導和堰塞相結合的新辦法。就是順天地自然,高的培土,低的疏浚,成溝河,除壅塞,開山鑿渠,疏通水道。
大禹帶領眾人用定海神針測量水位深淺,並用開山斧開通了九條山脈的道路:一條從汧山和岐山開始一直開到荊山,越過黃河;一條從壺口山、雷首山一直開到太岳山;一條從砥柱山、析城山一直開到王屋山;一條從太行山、常山一直開到碣石山,進入海中與水路接通;一條從西傾山、朱圉山,鳥鼠山一直開到太華山;一條從熊耳山、外方山、桐柏山一直開到負尾山;一條從嶓塚山一直開到荊山;一條從內方山一直開到大別山;一條從汶山的南面開到衡山,越過九江,最後到達敷淺原山。
大禹還疏導了九條大河:把弱水疏導至合黎,使弱水的下游注入流沙(沙漠)。疏導了黑水,經過三危山,流入南海(青海)。疏導黃河,從積石山開始,到龍門山,向南到華陰,然後東折經過砥柱山,繼續向東到孟津,再向東經過洛水入河口,直到大邳;轉而向北經過降水,到大陸澤,再向北分為九條河,這九條河到下游又匯合為一條,叫做逆河,最後流入大海。從嶓塚山開始疏導漾水,向東流就是漢水,再向東流就是蒼浪水,經過三澨(shi,誓)水,到大別山,南折注入長江,再向東與彭蠡澤之水會合,繼續向東就是北江,流入大海。從汶山開始疏導長江,向東分出支流就是沱水,再往東到達醴水,經過九江,到達東陵,向東斜行北流,與彭蠡澤之水會合,繼續向東就是中江,最後流入大海。疏導沇水,向東流就是濟水,注入黃河,兩水相遇,溢為滎澤,向東經過陶丘北面,繼續向東到達菏澤,向東北與汶水會合,再向北流入大海。從桐柏山開始疏導淮水,向東與泗水、沂水會合,再向東流入大海。疏導渭水,從鳥鼠同穴山開始,往東與灃水會合,又向東與涇水會合,再往東經過漆水、沮水,流入黃河。疏導洛水,從熊耳山開始,向東北與澗水、瀍水會合,又向東與伊水會合,再向東北流入黃河。
所有的山川河流都治理好了,從此九州統一,四境之內都可以居住了,九條山脈開出了道路,九條大河疏通了水源,九個大湖築起了堤防,四海之內的諸侯都可以來京城會盟和朝覲了。金、木、水、火、土、谷六庫的物資治理得很好,各方的土地美惡高下都評定出等級,能按照規定認真進貢納稅,賦稅的等級都是根據三種不同的土壤等級來確定。還在華夏境內九州之中分封諸侯,賜給土地,賜給姓氏,並說:「要恭敬地把德行放在第一位,不要違背我天子的各種措施。」大禹治水完成天將功德,大禹十數年治水,對水之法則領悟異常迅速,在功德推動之下,境界漲到大羅金仙初期,青蓮九轉也道了第五層,而水之法則領悟也有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