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時,要保持團結並不太難,因為有一個打敗共同敵人的共同目標,這一點誰都清楚。艱難的工作在戰後,那時,各種不同的利害關係往往會使同盟國分裂。歷史上,斯大林在雅爾塔會議上說過這樣一段話,而在這個時空當中,斯大林也說了這樣的話。
nsp;nsp;在戰爭年代中,西方列強和蘇聯不得不結成統一戰線,以反對不共戴天的敵人的威脅。最後連中國人也加了進來,儘管中國已經成為了紅色中國。就在希特勒入侵蘇聯的那一天,甚至一貫反蘇反共的丘吉爾也宣佈;「蘇聯的危險就是…我們的危險,也是美國的危險,正如蘇聯人為保家而戰的事業是全世界自由的人們和自由的民族的事業一樣。」
nsp;nsp;但是就在這場戰爭臨近結束時,這種由共同的危險促成的合作開始動搖。合作者們為了各自心目中的戰後的國家利益寧願犧牲團結。因此,隨著和平的到來,大同盟因內部不和而分裂了,可以預見,未來兩、三年內便為時常像要變成熱戰的冷戰所取代。當然,無論是穿越者,還是高層,都很清楚這一點,因此,這一次雅爾塔會議就要商量這一點。p;nsp;既然政治上的爭端已不再能避免,那有的時候就得要靠實力來說話了。蘇中蘇聯軍向多瑙河流域上游的推進早就已經迫使德國人撤離巴爾幹半島,共產黨領導的抵抗陣線的戰士已經填補了這一真空。很顯然,這一帶將來就是共產黨人的範圍了。而在雅爾塔會議上,對於這裡,所有人都沒有太多的意見,幾位巨頭很快就對在這一有爭議的半島上劃分的勢力範圍達成一致意見——當然,Mao老大照樣打醬油。南斯拉夫、保加利亞和羅馬尼亞屬於蘇聯地勢力範圍,而原來屬於英國勢力範圍的希臘。則成了蘇聯和英國共同爭奪的焦點——蘇聯人認為,那裡的共產黨游擊隊已經有了很強大的力量,所以,那裡理所當然的是自己的勢力範圍,而英國人則針鋒相對,畢竟,英國人在那裡,有著傳統實力。PaoShu8雙方為了希臘的問題連連吵架。最後還是羅斯福跳出來打圓場,商量決定,既然爭執不下,那不如將那裡作為是英蘇共同勢力範圍內地緩衝地帶。而且羅斯福也想通了,犯不著為這麼一個英國表哥在歐洲大陸捲入太深。沒有了美國人的無條件,廣憑英國的實力,很顯然,沒有辦法和蘇聯這個龐然大物來進行對抗。這樣,丘吉爾為了應付戰略形勢不利這一燃眉之急,不得不和蘇聯人達成了這麼一個協議。那就是,在戰後,希臘政府將在各國的聯合監督下選舉產生。
商討完巴爾幹的利益劃分,接下來就是德國問題了。關於德國,這次會議推遲了對包括賠款和邊境問題在內的大多數問題作出決定的時間。不過,在會議上。各國領導人一致爭吵的議題就是戰後德國的劃分問題,按照英國和美國的觀點,德國應劃分成四個佔領區(其中一個屬法國),由盟國對德管制委員會管轄。PaoShu8但是接著斯大林也針鋒相對地提出來,既然是這樣,那麼也應該遵循蘇聯佔領之下的其他國家的訴求——比方說奧地利,比方說一直叫嚷著要獨立的瓦隆人。爭吵的結果。就是整個德國,將由蘇聯人完全佔領。而作為對英美的讓步,位於蘇聯佔領區內地柏林應由四國共同佔領和管理。
當然,在雅爾塔會議進行的大多數談判都與東歐新解放的國家有關。斯大林在這一地區處於強有力的地位,因為他的軍隊和中國人一起,已解放並實際佔領了這一地區。並且作為交換的一個方面,中國人已經將在歐洲所爭取到的利益全都轉讓給了蘇聯人,並且以此換回了中國人所最需要地東西——比方說技術援助,比方說工廠設備等等。從西方的觀點看。就東歐問題達成的種種協議在紙面上是十分令人滿意的。關於邊界,蘇聯將得到經過修訂的寇松線以東的波蘭領土;寇松線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故後劃定的,但隨後被忽視了。PaoShu8作為補償,波蘭將得到東德的領土;對於這一點,雅爾塔會議原則上一致同意,但推遲了作出最後的、明確地決定的時間。關於波蘭和南斯拉夫政府,斯大林同意,已在蘇聯下建立的各共產黨政權應通過接受面向西方的流亡政府的代表來加以擴大。雖然流亡政府的代表對這種安排感到憂慮,這是可以理解的。因為這種安排使蘇聯紅軍和共產黨政府實際上合法地控制了國家。一種明白的政策聲明即《關於已被解放的歐洲地雅爾塔宣言》在理論上駁斥了流亡政府代表地疑慮。這一宣言使三大強國承諾幫助已被解放的歐洲諸民族「建立能廣泛代表所有民主人士、能保證通過自由選舉盡快成立關心人民意願地政府的臨時政府機構。」當然。理論就是理論,事實證明。光有理論而沒有實力,那些流亡政府的意見,在大國博弈當中連個屁都不頂。
nsp;nsp;從表面上看,這一《宣言》意味著斯大林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讓步。PaoShu8儘管斯大林控制了東歐,但他已同意進行有可能使反蘇政府執政的自由選舉。不過,這一讓步實質上是不重要的。事實證明,《宣言》是毫無意義的,是經常發生摩擦的根源,因為各簽字國對它作了極為不同的解釋。美國照字義解釋了這一宣言——即可以進行自由選舉,在東歐沒有勢力範圍。美國可以自由接受這種主張,但是,英國對《宣言》有矛盾情緒,原因是莫斯科協定使它能確保它在希臘的地位——最起碼還給留了一條褲衩,而不是將他們完全趕出去,雖然可以預見,戰後的希臘將會是共產黨人的天下,因為蘇聯紅軍和中國人也已經進駐了那個地方。不過,《宣言》是誘人的,因為如果照字義去實施這一宣言,那就會使英國有機會去重新獲得它在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已放棄的地位。
當這些問題商討完,有些問題就要解決一下了,那就是,在戰爭當中,那些雖然嚴守中立,但是卻給德國人以大量幫助的所謂「中立國家」——很顯然,對於這些國家的處理,是蘇聯的那位副統帥安德烈提出來的,你的大炮礦石可不能白賣給人家,是時候讓你們付出代價了。為了爭取這些國家的處理權,幾個國家在一次的爭吵了起來,一輪討價還價之後,最後集體決定,這些國家,誰離的近就歸誰收拾。這一下子,瑞士人第一個倒了霉,挨著強大的盟軍、蘇聯紅軍和中國人民志願軍的他們,很快就受到了戰爭的威脅,最後通牒下達,要麼,答應俺們的條件,要不然的話,俺們就自己殺過去!這一下子,在整個二戰當中賺的缽滿盆滿的瑞士人當時就哭了:看來咪下的那些猶太人存款是非要吐出來不可了……國的成立而再次表現出來。就在這次雅爾塔會議上,四大巨頭成了聯合國的「發起國」——美國、蘇聯、英國和中國在分贓之後,一起擬定了聯合國憲章的最初草案。同以前國際聯盟一樣,聯合國的建立是為了完成兩大任務:維護和平與安全,妥善處理國際的經濟、社會和文化問題。同國際聯盟一樣,聯合國也是作為各主權國家的聯盟而建立的,它的憲章明確一規定,這個組織不得「干預基本上屬於任何國家國內管轄範圍內的事項」。維護和平的任務主要交給安全理事會執行。安理會由11個理事國組成。其中5個是常任理事國:美國、蘇聯、英國、法國和中國。其他6個是非常任理事國,經理事會推薦,由大會選出,任期兩年。所有實質性問題的決議必須以5個常任理事國的同意票(和兩個非常任理事國的同意票)通過,因為人們已認識到,只有大國意見一致時和平才能得到維護。安理會擁有解決國際爭端的廣泛權力。它可以採用諸如調解或仲裁之類的和平方式,也可以強行實施經濟或政治制裁。如果這些措施解決不了問題,安理會還有權「通過海、陸、空部隊來採取維護或恢復國際和平所必需的行動」。而這個主意也得到了中國人的贊同,作為戰後崛起的新興大國,和歷史上的那個中國民國不同,中國人可是憑藉著自己的真實實力,在國際社會上發揮著他的影響,尤其是在爭取隨後進行的亞洲問題商討當中,在談判桌上,中國人就爭奪到了屬於自己的不少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