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第50特混編隊戰前吹風會的高級軍官們,聽到弗朗西斯准將如是說後,各人都打起精神來聽他接下來要講的下文。
「第二點,請各位指揮官及艦長注意海島潮汐起落及珊瑚焦的地形分別,注意不要進入過於狹窄的海域,避免戰艦擱淺或遭到敵潛艇攻擊。」弗朗西斯繼續不緊不慢地提醒參戰高級軍官應當注意的事項,「第三點,主要是針對航空母艦指揮官來說,由於我特混編隊還擔任著攔截日軍南下聯合艦隊的艱巨任務,雖然對方不一定會出現,但各航空母艦必須為此隨時保留艦載機預備隊。」因為這次美軍是全體出動,並沒有保留航空母艦作總預備隊,唯有要求各航空母艦在戰時保留一定數量的飛機作為應變兵力。
「第四點,從明天開始,停泊在珍珠港內的所有編隊所屬的戰艦都要展開為期一個星期的強化訓練,把艦載機分隊支援陸軍戰鬥和戰艦對岸炮擊作為重點訓練科目,力爭在短時間裡提升各艦隊的戰鬥力。」原第88特混艦隊的富有作戰經驗的軍官士兵,大部分被分散到第5艦隊的其他幾個編隊中,留在第50特混編隊中的不到二分之一。這就需要一個以老帶新的過程,才能讓那些沒上過戰場的新兵快速成長起來,發揮出艦隊應有的戰鬥力。(類似的把有實戰經驗的部分官兵與其他部隊沒有實戰經驗的部分官兵進行互換的大動作,二戰時美軍進行過多次大調整。這也是二戰中後期美國參戰兵力大幅增加所致。)
蒙特所主持的這次編隊級的會議,並沒有進行太長時間,在自己看來,有時間把精力花在會議上,還不如花在訓練上,能說還要會練,行動最實際,錘煉士兵不能靠嘴皮子,還得靠鐵碗手段。
美軍這邊密鑼緊鼓地進行著戰前準備,日軍那邊自從中途島之戰敗北及山本五十六大將遇襲身死後,為了抵抗美軍的進攻,依托太平洋上一系列的島嶼,花了近一年半的時間,組織起三條堅固的防禦線。這就是所謂的三大島鏈防禦陣式:第一條島鏈從南到北依次是吉爾伯特群島、馬紹爾群島、威克島、阿留申群島;第二條島鏈依次是新幾內亞群島、馬裡亞納群島、硫磺列島、小笠原群島;第三條島鏈依次是菲律賓群島、台灣島、琉球群島,再由東西向的加羅林群島連接,形成蛛蛛網狀的戰略防禦態勢,日軍企圖憑借這些島嶼消耗、疲憊美軍艦隊,並適時出動聯合艦隊,進行一場海上決戰,迫使美國承認日本在西太平洋上的霸主地位,取得體面的媾和。
日軍的想法和部署表面上看,三道島鏈防禦線貌似很周全,但實質上依然是建立在自認為聯合艦隊還是當初那樣強大的基礎上而實施佈置的。空中樓閣建得再華麗,無戰艦為根本,一切終歸是徒勞。太平洋戰區的美軍高層正是看出了海空優勢已經掌握在己方手裡,才對日軍島鏈式防禦,大膽採取連續「蛙跳」式進攻,只攻打具有戰略意思的島嶼,而對大部分島嶼實施切斷運輸補給線,孤立包圍不予理睬的應對方法。以點破面的戰略戰術思想,自始至終貫穿於太平洋進攻戰的每一次戰役中。
「是時候讓我們的士兵去見識一下大海的驚濤駭浪,讓他們體會一下真正戰鬥的驚險與刺激。」11月10日的早晨,蒙特在他的旗艦「約克城」號上的船艙中按時醒來。按照慣例,蒙特同編隊的參謀們一起共進早餐,一邊享受豐盛的早餐一邊同下屬商談。
「根據太平洋戰區司令部傳來的最新情報資料,所有參戰部隊都已經完成戰前集結和相關演習。我編隊中的第一、第二特混大隊也於昨天作了訓練評估總結,這是總結報告,請將軍過目。」晉陞為上校的佩斯特依舊擔任蒙特的情報官,利用早餐會議把整理出來的資料及報告呈給蒙特審閱。
「那些航空新兵的素質普遍來說還是不錯的,在那些老兵的幫助下進步很快,應該能經受得住實戰的考驗。」由於第50特混編隊的航空母艦數量達到11艘,航空兵的總數大幅增加,威廉上校現在全職擔任第50特混編隊的航空兵參謀長,不再擔任「約克城」號航空聯隊隊長,這些天來一直負責航空兵的訓練工作。
「航空新兵素質好,證明將軍當時在全國航空學校推廣的那套教學方法行之有校。」弗朗西斯准將附和著說。雖然蒙特當時負責籌組飛行軍事學院的時間並不長,但由他提倡推行的那一整套改革教學方案,卻一直被沿用。
「把特混編隊的訓練報告分別上呈給斯普魯恩斯將軍和尼米茲將軍,下令各特混大隊作好出航前的準備。」蒙特審閱了一下訓練報告後,也沒多作修改,遞回給佩斯特處理。
下午2時左右,尼米茲上將向第5艦隊下達了出戰命令,第50特混編隊的第1及第2特混大隊,作為第5艦隊的先鋒,率先起錨啟程離開珍珠港基地,浩浩蕩蕩地向西南方向航行,朝吉爾伯特群島進發。隨後斯普魯恩斯中將也乘坐他的旗艦「印第安納波利斯」號巡洋艦,隨第52特混編隊即北部登陸編隊,向吉爾伯特群島航行。
駛離珍珠港後,依照慣例,在大型戰役打響前,各主力戰艦上都舉行了集體祈禱的儀式,希望上帝能給艦隊帶來好運。隨後便由各級指揮官向下層官兵們召開戰前例會,分發作戰目標手冊。可以這麼說,美軍對軍事行動的保密工作還是做得相當好的,每次大的戰役都只有為數不多的高級將領才知道,戰艦的官兵不到出征時都一無所知。再加上美軍情報部門的出色工作,日軍能搜集到美軍軍事情報的渠道十分有限。這就使到日本軍部長久以來所圖謀的以聯合艦隊主力同美海軍主力決戰的戰略意圖難以實施,隨著時間的推延,美海軍戰艦數量越來越多,日海軍的優勢不復存在。
「報告將軍,各特混大隊已經到達指定作戰海域。」18日下午,佩斯特上校把剛收到的各特混大隊每小時一次的例行匯報整理後交給蒙特。經過一個星期的隱蔽航行,第50特混編隊的四個大隊陸續到達吉爾伯特群島附近海域,第1大隊在北面展開,負責攔截日軍從馬紹爾群島南下的海空支援;第2大隊在馬金島附近展開,負責奪取馬金島地區的制空權;第3大隊在塔拉瓦島附近展開,奪取塔拉瓦島地區的制空權;第4大隊在西面展開,以阻截日軍從瑙魯島的海空支援。
「命令各特混大隊原地待命,加派偵察機監視作戰海域情況。」蒙特拿著各特混大隊的情況匯報,走到「約克城」號艦橋指揮室正中的一張2米×2米的特製大桌子前。
桌子上是一個根據作戰海域及海島的最新航拍照片,在出發前一周按照蒙特的命令,編隊參謀部花了三天時間日夜趕工製造出來的沙盤模型。由於指揮的特混編隊規模龐大,蒙特深感在軍事海圖上的標圖式參謀作業不能滿足指揮要求,為了及時全面的體現戰時情況,以利於作出適時有效的決策,遂命令製作了這個小型的軍事沙盤。(想做大一點都沒地方擺啊,別看航空母艦那麼大,其實艦橋指揮室並不寬敞,和戰列艦的指揮室沒得比。)
「命令各大隊的戰艦官兵抓緊時間休息,盡快適應氣候的變化和時間的更替。」戰役總攻的時間定在11月20日,提前到達戰區海域的第50特混編隊並不需要急於戰鬥。考慮到特混編隊的四個大隊的戰艦大多數都部署在赤道和國際日期變更線交匯處附近,這是一個十分特別的地理位置,人體內的生物鐘多少都會出現不適應的現象。蒙特遂命令第50特混編隊,用半天的時間暫作臨時適應性調整,打算到明天日出時才實施戰役戰前壓制性轟炸。
此時第50特混編隊的四個大隊分散開來,呈各據守一方的戰略態勢。蒙特親自率領的第1特混大隊所在的位置最為關鍵,位於吉爾伯特群島西北,馬紹爾群島以南的海域。這是一處扼守著日軍聯合艦隊南下的水道,並攔截日軍陸基艦載機的重要海域。把第1特混大隊部署在這裡,能給攻擊吉爾伯特群島的全體美軍,起到一個安全屏障的作用。
第1特混大隊現時的兵力,除了蒙特的旗艦「約克城」號外,還又另外一艘埃塞克斯級重型航空母艦「列剋星敦號」,輕型航空母艦「考佩斯號」,「北卡羅來納號」戰列艦,「麻薩諸塞號」戰列艦,「巴爾的摩號」重巡洋艦及7艘弗萊徹級驅逐艦。鑒於這時的美航空母艦上已經裝配了強大的對空炮火,遠征地中海的幾艘克利夫蘭級輕巡洋艦大多已被調往麥克阿瑟所指揮的南太平洋戰區,劃歸哈爾西將軍指揮。
如果你想問曾在戰場上出生入死的士兵,最難忍受的是什麼,那你將會得到一個你大感意外的答案,不是流血,不是死亡,而是戰場上的等待。沒錯,答案就是等待,等待命令、等待戰鬥、等待救援、等待死亡、等待勝利。軍人最希望把命運掌握在自己的手裡,而等待的時候卻往往是自己不能把握的時候。
為了避免在等待進攻時刻到來時出現不受控制的意外,各特混大隊都加派了艦載偵察機監視作戰海域,以保證隨時瞭解情況。幸好從14日起第57特混編隊即岸基航空兵部隊,對吉爾伯特群島和馬紹爾群島日軍機場進行了連續七天的空襲,雖然由於天氣原因所取得的轟炸效果不如理想,但也起到壓制日軍陸基航空兵力,保障各參戰編隊的航渡安全的作用。作為率先進入戰場的第50特混編隊,因此在適應性休整中並沒有受到來自日軍的威脅,安然度過了夜晚。
不知道是心理還是大自然的原因,在赤道和日期變更線的交匯處附近觀開日出,總有點怪怪的說不出來的感覺。不過美第50特混艦隊的官兵們,已經沒時間和精力去欣賞理會那個剛從海平線升上來的紅日了。早在黎明時的黑暗,全艦隊的官兵都提前起床,吃了頓標準的一腸雙蛋牛柳漢堡,外加牛奶麥片的早餐後,便投入到緊張的戰鬥中。
「報告將軍,各特混大隊的艦載航空兵,起飛準備就緒,請指示。」身為編隊航空兵參謀長的威廉上校按照蒙特的指示,要求各特混大隊的指揮官做好大規模轟炸日軍海島各大小機場的戰鬥準備,一切就緒後向穩坐在指揮桌前的蒙特報告。
「命令各特混大隊於六時十分起飛第一波攻擊機群。」這是自己擔任第50特混編隊的第一場戰鬥,怎麼也要打得漂亮些,不然對不起這些戰艦啊,蒙特腦中的靈魂此時此刻閃動著一絲複雜的腦電波,自己不露痕跡一步一步努力經營,等的就是痛擊日軍的這一刻。
11月19日清晨,美軍第50特混編隊的艦載機大舉出動,對馬紹爾群島、吉爾伯特群島和瑙魯島的機場進行了全面的航空火力打擊。第1特混大隊主要攻擊馬紹爾群島,第2第3大隊主要攻擊吉爾伯特群島,第4大隊主要攻擊瑙魯島。世界上自有航空母艦以來,第一次從四個方向上同時動用雙位數量的航空母艦,的集群式攻擊大範圍攻擊如期打響,這是一種大膽的戰術嘗試。戰鬥海域之廣,轟炸島嶼之多,都是有史以來的第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