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獅 第四章 南亞斗魔 第三節 天鷹出擊
    夜空霹靂5月2日702(這是北京時間,在藏南地區是凌晨時分)

    現代戰爭一定是以空軍作為前鋒攻擊力量的,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初,空戰理論的奠基人杜黑就斷言「空軍是一支進攻的力量。」首先,空軍具有「長於進攻」的本質,其作戰範圍大、突擊目標準、殺傷火力強、打撤轉換快。因此杜黑認為「空軍用00架飛機用於進攻,要比500架或000架用於防禦作用更大。」其次,空軍用於防禦有很大的局限性,空軍基地的生存能力弱;防禦不但浪費兵力,而且指揮複雜;防空作戰只能減輕敵機空襲的毀傷度,不能產生積極的效果。我軍統帥部為了確保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首戰的全面勝利,幾乎調集了空軍的全部精銳對入侵我國的印軍實施空中打擊,正所謂「善攻者動於九天之上」。

    空2師、空3師已經全部換裝了蘇-27、殲-(蘇-27的國產改進型)和蘇-30、殲-II(蘇-30的國產改進型),他們的蘇-30和殲-II主要是為了提高殲-的制空作戰的效率。空師裝備的是殲-0和殲-8M,他們有個團裝備殲-7M,實施近程防空任務。這些戰機的電氣設備均已改用金龍電池供電,有不少還改裝了新型的發動機,性能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第22強擊機師有個團裝備了強-,個團是「飛豹」殲轟-7,其餘均為殲-0的攻擊型和2架蘇-34。由於強-5的航程短、載彈量小,耗油大,根本不適合這裡作戰,統帥部調集了海航4師,他們裝備的是清一色的「飛豹」,可以明顯感到空軍對地攻擊力量太弱。海航的飛行員僅經過了3周的突擊演練以適應對地攻擊的技戰術。好在戰略空軍的情況已經有了改善,第0轟炸機師已有了2架H-M,那可是研製組奮力拚搏的結果,當然電動機驅動確實比渦扇發動機容易設計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其餘的H-丁已經金龍電池為核心的電氣改造,機翼下的掛架已增加到4個。第38轟炸機師也投入了戰鬥。他們總共有80架H-丁,加上H-M,一次出擊可以投射800多噸彈藥,它們可都裝載了「飛蛇」D-07滑翔炸彈,擁有強大的攻擊能力。

    曾友君司令員的作戰風格十分嚴謹,我軍已經又有將近20年沒有打仗了,尤其是空軍更是有40年沒有實戰的機會了,印軍卻在不斷與巴基斯坦打仗,這次更是與巴軍高強度作戰了一段時間,他們的空地協同作戰、步兵與坦克的協同作戰,甚至海軍也打得不可開交。因此他十分重視初戰,尤其是空軍的的突襲,他在戰前專門召集空軍師長和集團軍首長進行了最後一次空地協同作戰的圖上作業演示。對結果大家都很滿意,這些年來這些精銳的集團軍和空軍精英部隊已經多次展開過大規模的合成演練,尤其是最近的這一年,耗資巨大的合成演練幾乎是接連不斷。飛機都摔掉了好幾架,對部隊的震動很大。這才有了今天的結果。

    不過曾上將強調「空軍的參戰部隊絕對不能掉以輕心,初戰必須出動二波精銳部隊,而且第一波要更強一些。我更強調的是人,但導彈盡量用進口的,以保證攻擊的效率。戰鬥機部隊必須保證戰場的制空權,攻擊機的首要任務是打擊印軍的防空陣地,其次才是地面部隊的進攻。在山區武裝直升機的助攻效率可能更高些。轟炸機師航程遠,可以不佔用前線機場,載彈量大,可給印軍最猛烈的打擊,要以最大的出航率投入轟炸。必須始終關注空地協同,發現問題及時解決。…」上將的關注極大地感染了這批戰將。他們決心拿下初戰,不過這決不是空洞的決心能奏效的,策劃工作是極為艱苦的。

    這是一個晴朗的日子,高原上的夜空繁星顯得特別的亮,也特別的低,似乎伸手就可以摘取。根據位於太行山深處的國家戰略防空中心的測報,印度的間諜衛星,在440掃過這些地區後,要725才有另一顆間諜衛星光臨。在庫爾勒、格爾木和西昌這些第二線基地的40架重型戰機、4架空中加油機JY-4M(伊爾-78M)、2架預警機YJ-4M(-50U電動改進型)和2架地面作戰指揮機EY-4M(伊爾-7電動改進型)一過445就緊張地忙碌起來。這些戰機從520(必須注意印度新德里時間或者說當地實際時間要比北京時間晚2個半小時,例如,此時新德里時間是250)先後升空。首先起飛的是4架空中加油機,它們將與隨後起飛的2架殲-IIM(蘇-30戰鬥轟炸機的電氣改進型)在拉薩南部空域匯合後,進行空中加油。然後是2架預警機和2架指揮機升空。接著就是40架重型戰機依次升空,都是低高度的巡航飛行。

    在拉薩、喀什一線機場的戰機反而後一步起飛。在春天的這段日子裡,凌晨500-700,整個山區的氣流最為平穩,有利於戰機的鑽山溝的隱蔽飛行。5空師的張定國少校率領他的中隊的2架殲-0II躍入拉薩的清冷夜空裡,很快就向南鑽入了深山溝。他們的目標就是一架在天上,一架停在科希馬西邊空軍基地上的2架印軍的-50U預警機。同一時刻空3師的李向明少校率領的中隊也從喀什基地升空了,他的中隊由4架加強了機腹裝甲的殲-M(蘇-27)和8架殲-II(蘇-30)組成,任務更艱巨,目標是2架在空中,架停在久舒爾西邊基地上的3架印軍的-50預警機。這二個基地的其餘3架殲-0M的目標是分別位於廷蘇基亞、薩地亞、巴斯加裡西部和扎達的印軍的四個大型相控陣遠程警戒雷達站,及其周邊的8個防空導彈陣地。

    此時,張定國少校的戰機率先鑽出西巴霞曲(也稱蘇班西裡河)河谷,向基地發出「天鷹出擊!」的呼號。立即拉起機頭撲向前方的印軍的預警機。

    此時,基地接獲呼號,一片歡騰。設在拉薩的前指,向全體參戰單位發出指令「出擊!」的指令。

    這時,如果有人從高空向這片地區俯視,將會看到一幅壯觀的景象

    ——二架YJ-4預警機一下子升上了0000米的高空,以720公里的時速沿著一個8字形封閉的航線,開始分別擔負起東線和西線的空中警戒和指揮的任務。

    ——二架EY-4M配置了地面協調作戰(E)系統的地面指揮機同時升上了0000米的高空,位置比預警機更靠前,俯視著下面馬上就要火爆起來的戰場。向各突擊隊和攻擊部隊指示目標、傳送印軍的動態信息。

    ——4架「飛天」無人機迅速升空至25000米的高空,每架都可以在一個集團軍的範圍內2000路高速數據通路,2000台加密的軍用無線電話。

    ——我軍貼近邊境的#-4#基地,撤除了跑道上的掩蔽網,啟動了防空系統。不久跑道上就亮起了強烈的泛光燈,航空引導雷達也啟動了,準備迎接第二波攻擊戰機的到來。

    ——這4個基地上,運載著突擊部隊的直升機在大批攻擊直升機的掩護下直插印軍第三、第四(西線)和第七、第八整編山地師(東線)的側背後。…

    薩地亞北方上空

    自從印巴戰火再起,東線的印軍也曾經緊張過一陣。在軍用物資的儲運中心廷蘇基亞、薩地亞和利多增修了新的防空導彈陣地;在離拉薩更近的提斯浦爾、高哈蒂和隆丁的高炮和防空導彈陣地更是密集。科希馬基地上的二架預警機輪流升空警戒,但是十多天來毫無動靜,有些指揮官甚至覺得在浪費預警機的機時,要求減少巡邏時間呢。說實在的,92年時中國未曾出動過空軍,直到現在也從無空軍來前線活動過,難怪預警機上的監視人員精神鬆懈。這架龐大的-50U預警指揮機在薩地亞以北0公里處的0000米高空,正在執勤。突然考達爾中尉瞪大了他那雙疲憊的眼睛,注視監視器上出現的亮點,這些亮點正在急速攀升。再看顯示屏上標示的距離只有70公里,天哪!他一手按下警鈴,心中卻直呼「完了!」龐大的預警機還沒有向南轉過身來,2枚反輻射導彈導彈已經直撲而來。

    張定國少校以高速在低空向印-50U逼近,直到相距70公里時,預警機的雷達告警接收機才報警,此時龐大的預警機已經被殲-0的火控雷達鎖定,耳機裡傳來「嗶、嗶…」聲,平顯上目標已被框住,他立即按下R2反輻射導彈發射鈕,(這款導彈是R的後繼型號,二十世紀末期我國引進俄制X3D反輻射導彈的技術研製了R-反輻射導彈,其後我國的工程技術人員改進設計,加大了射程,加裝了末端紅外圖像跟蹤頭,主要用於攻擊預警機)導彈上的彈載控制電腦被啟動,開始接收火控系統傳來的目標信息三維坐標、運動矢量、紅外圖像庫、雷達反射特徵…,以及導彈自身的(也就是載機的)坐標、運動矢量,並調整彈上的光纖陀螺,這一切轉瞬間就完成了。張少校聽到了「噠、噠…」聲,平顯上框中的目標已轉為黃色,表示已完成發射準備,按下「確認」鍵,只感到一陣輕微的震動,2枚R2如同離弦勁箭直奔那架-50U而去。-50U發射了箔條彈和紅外干擾彈,甚至在危急時刻關閉了雷達,可是R2的紅外圖像跟蹤系統死死地咬住了它。不到2分鐘,這架昂貴的預警機化作了一團燦爛的禮花,在黎明前的夜空中放射出強烈的光芒。

    張定國少校率領4架戰機繼續向前撲去,目標是4架在高空為預警機警戒的印軍L戰機。賴玉成大尉則率領8架戰機毫不停歇地在低空飛速撲向下一個目標--停在科希馬基地上的另一架預警機。賴大尉命令個小隊的4架攻擊型殲-0直撲基地外圍的防空導彈陣地,自己率領4架戰機攻擊預警機,不久前偵察衛星傳來的圖像顯示,它仍在機場的停機坪上。為了搶時間,他們打開了加力,80公里的距離,3分鐘就趕到了。這時科希馬基地周圍的防空導彈陣地剛啟動了探測雷達,可是出現在雷達顯示屏上的卻是反輻射導彈的光點,嚇得操作員趕緊關閉發射波,啟動干擾器,但那些導彈已經「記憶」了雷達的位置,直奔目標而來。隨著連串的爆炸聲,一座座防空雷達煙飛灰滅。失去了雷達的防空導彈,對襲來的戰機毫無辦法,在接踵而來的機炮掃射下,又是一連串的爆轟聲。等到高射炮在雷達和探照燈的指示下發出連串火舌時,賴玉成他們已經完成任務急速升空返航了,那些炮彈在曙光中爆成朵朵禮花,就像是為他們送行。機場的停機坪上,那架滿載燃油的預警機還在不斷爆燃。

    印軍在東線的二架預警機在十分鐘內就全部報銷了。再說張少校率領4機直迫L,L(先進輕型戰鬥機)可是印度航空工業的驕傲,從983年開始研製直到2004年經過2年的磨難才得以投入現役,原來期望以之替代過時的米格-2和美洲虎攻擊機,無奈它的單機價格已從當初預定的230萬美元升至2000萬美元,印度空軍只得要了200架。單發單座的L有三個主要的技術特點:線傳飛控系統,發動機和電子綜合系統。最大起飛重量2500千克,正常起飛重量為8500千克。最大外掛重量(包括副油箱)約4000千克。飛機升限5000米,最大速度2.0馬赫。航程3700公里。固定武器為一門俄式GSH-23雙管23毫米口徑航炮,備彈220發。機翼下有個掛架,最外側掛架可掛兩枚格鬥導彈,原來它只能制導格鬥導彈,現在掛載了蘇制-3的印度仿製品。後來印度為L研製了一種中距空空導彈「阿斯特拉」,該型導彈採用雷達主動制導,可「發射後不管」。

    今天遭到了我國殲-0的挑戰,殲-0是我國繼殲-8後研製的一款輕型多用途戰機,在俄國和以色列專家的幫助下,當然也得力於我國強大的航空工業和科技力量,於200年早於L投入現役。殲-0雖稱輕型,但最大起飛重量接近8噸,最大載彈量達8噸都比L大得多,火控系統和搭載的空戰導彈都比L強,掛載了R-27、R-77中程空空導彈,射程超過80公里,近程格鬥導彈則用巨蟒4型格鬥導彈。這可是中印兩軍的首次空戰,也是新一代中國飛行員的首次實戰。

    空戰絕對不僅僅是戰機的比拚,它也是整個作戰系統和戰術的較量。張少校他們自從接收到這款新型的國產戰機(那可是經過激烈的競爭才能首先裝備的),就不斷在為奪取空戰勝利而練。在苦練飛行技術時,為了充分挖掘殲-0的潛力,甚至摔掉過飛機。他們又苦練協同作戰,適應在預警機的指揮下,進行超視距空戰。近年來隨著軍費的急速增加,他們的訓練強度大幅度提高,要知道在接近實戰的演練中每發射一枚新型導彈都意味著大筆金錢化為煙塵。現在這一切都將在實戰中得到檢驗。

    印軍的4架L是在預警機北部20公里的000米上空作警戒飛行的。張少校發射反輻射導彈時,他的3名戰友已經同時向它們發射了枚R77空空導彈,他們並未開啟機載火控雷達,而是接收我軍預警機通過數據鏈傳送來的敵機信息,灌入R77,然後發射。他們也未去搶佔高度,而是繼續在5000多米的高度(請注意這裡的地面高度就在3-4000米)逼近印機,只是每隔0向導彈發出控制指令。他們發射導彈時與印機的距離是50公里,R77的速度是4馬赫。可是印機已經從-50U傳輸來的信息發現了張少校他們,按照條令他們立即開加力把L加速到2馬赫進行攔截,連預警機也未能發現自下而上急速飛來的這枚R77,在這種崎嶇的山地,機載雷達的地面雜波非常強烈,對低空小目標的搜索距離大幅度降低。如此一來,R77與L的相對速度達馬赫,8秒鐘後就可以到達8公里的彈上主動雷達導引的距離。

    印軍的小隊長是薩裡姆上尉,他是個狂熱的印度教徒,非常喜歡國產的L,在技術上可是下了苦功的,得到過總統的嘉獎。他們的戰機上掛載了2枚印製的-3格鬥導彈,由於長時間巡航的需要掛載了2個副油箱,因此只能再掛載2枚國產的「阿斯特拉」中程空空導彈。雖說是中程可只有40公里的射程,而且不能根據預警機的信息來控制。薩裡姆一接到預警機的報警,立即命令扔掉副油箱,根據預警機的信息,轉向來襲的敵機,並立即開加力從高空壓下來。L的火控雷達對殲-0的探測距離本來有20公里,可是在藏南山區下視時,急速地降到40公里,而要鎖定目標則還得往前5公里。一開始雙方相距50公里,由於我機未開加力,速度在高亞音速,相對速度是3馬赫,約需要7秒才能接近到35公里。一到35公里處,他們立即減速到0.9馬赫,準備發射「阿斯特拉」,一聲令下他們以交叉攻擊的方式每人發射了2枚,向敵機飛馳而去。看著導彈後面羽狀尾焰,薩裡姆露出了得意的微笑,對方似乎並未檢測到他們的鎖定雷達波仍在直線向他們逼近,於是指揮隊員認真地導引導彈,因為「阿斯特拉」的主動雷達的作用距離受地面雜波的影響,至多只有5公里。導彈的速度是4馬赫,敵機的速度約馬赫,因此接近的速度約為500米/秒,要引導它們飛行20公里需要3-4秒。可惜他們沒有這麼多時間了。

    當他們一啟動火控雷達,殲-0上的「天眼通」雷達告警接收機就開始源源不絕地得到L的信息,「天眼通」已經具有EMS(電子支援系統)的功能,不但能從接收到的雷達波中分辨出是對方是在搜索,還是已被對方跟蹤、鎖定,並且能同時跟蹤8個輻射源,分析得出對方的三維坐標、運動矢量。因此張少校已經不需要預警機的跟蹤信息,自己向R77發送制導指令。薩裡姆他們發射導彈的那一刻,那枚R77已與L接近到20公里,2秒後張少校他們發出啟動彈上雷達的指令。剎那間薩裡姆上尉的4架L上雷達告警接收機的警報聲大作,薩裡姆和另一架長機各受到2枚導彈的追蹤,後方的2架僚機各被枚導彈追殺。他們大吃一驚,2秒後他們的機載雷達終於從地面雜波中檢測出枚來追命的導彈,距離已接近到5公里以內。他們深知進入了導彈的主動追蹤距離,現在已極難擺脫導彈的追殺,戰機的機動性根本無法與導彈的機動性相比。薩裡姆想破腦袋也不明白這些導彈是從哪裡鑽出來的,不過他再也沒有功夫去想了,他知道,不等他們把「阿斯特拉」引導到主動段,自己就會被擊落。於是立即指令啟動導彈的主動雷達,讓它們去碰運氣,自己實施機動以擺脫導彈的追擊,居然會4機一起向左急轉,薩裡姆更是不顧同伴的死活把戰機飛到僚機的側後面,把追殺自己的2枚導彈引向了僚機。

    張少校他們一見印機急速機動,根據敵方導彈的搜索雷達波輕鬆地擺脫了它們。立即開加力追殺過去,誰也不能絕對依靠中程導彈的攔截。不過他們的戰術得當,枚導彈幹掉了3架L,只有薩裡姆拚死機動,並以犧牲僚機為代價才得以活命。可是驚魂未定之際,雷達告警接收機又尖叫起來,顯示有2架敵機的雷達鎖定信號,2枚R27導彈交叉撲來。這回他只能靠自己了,他做起了蛇行機動,可是對張少校這一招並不管用,他和僚機引導導彈切半徑,一下子逼近到4公里才啟動導彈的主動雷達。這時他們已經聽到指揮機的呼叫「洞ど5(05),洞ど5,5點種方向有4架敵機剛起飛,立即前往攻擊。注意敵軍防空陣地。」

    看著平顯上顯示的攻擊目標和已知的敵防空陣地標誌,張少校回答「洞ど5明白。」此時中印邊界全線的上空和地面都已展開了激戰。

    中印的第一次空戰,也是四十年來的我國空軍的第一次實戰,竟然以5比0告終,其中有架是無比珍貴的預警指揮機,這是包括前指和空師的首長都沒有想到的。張少校他們來不及高興就投入了另一場戰鬥。空師黨委立即上報了請獎報告。當張少校他們還在空中作戰時,前指批准的張少校榮立一等功等一系列的嘉獎令就頒布下來,基地上一片歡呼。

    西線禮花

    在西線,空3師的李向明少校親自率領的是4架殲-M(蘇-27)小隊,緊跟在雷紅大尉的小隊後面,在704鑽出了加勒萬河谷,同樣向基地發回「天鷹出擊!」的呼號。高天凌大尉的小隊最後出山谷。與東線不同的是,這裡緊靠印巴戰爭的前線。

    極為巧合的是印軍正在全力以赴地準備525分(北京時間755),向巴基斯坦發動「最終解決」的攻擊。這個時刻,正好太陽升起,斜照在巴軍的陣地上,對印軍的空中攻擊和地面部隊的衝擊都極為有利。印軍的陸軍總參謀部為此制訂了「陽光」作戰計劃。中國軍方只能估計「最近」印軍要發動對巴基斯坦的攻擊戰役,是不可能知道攻擊發起的確切時刻的。那裡知道雙方的計劃正好「碰頭」了。此後只能靠現場指揮員的臨場發揮了。

    印軍為了確保對巴軍的「殲滅性的打擊」,考拉爾德中將的司令部命令北部上空的預警機,「除了監視中國方向的空域,還應對巴基斯坦方向的監視」。

    然而,在實際執行時,一方面因為中國方面根本沒有動靜,另一方面又快臨近發起攻擊的時刻了,監視人員把監視方向轉向了西方。這是個致命的決定。

    雷紅率領的小隊,一鑽出加勒萬河谷拉起機頭,從東北方向直撲這架預警機。一直接近到25公里處,二架戰機從下方向它發射了4枚導彈。直到-50U的報警裝置響起了刺耳的尖叫聲,才引起監視人員的警覺,剛剛來得及向基地發回「發現敵機2架,方位…」已經在空中化為一團火球。在空中警戒的只有2架L戰機,剛反應過來,就被這4架中國戰機盯上了,這時已不是保護預警機而是逃命要緊了。一架經驗豐富點的受了點輕傷總算逃走了,一架卻被打了個空中開花。

    李向明少校率領的小隊,一出山谷,立即打開加力,急速升空,向久舒爾西邊的印軍基地撲去。很快就接近了目標區域,發現印軍的防空系統已經嚴陣以待,他並不知道,印軍是為對巴軍的攻擊做準備。他立即改變計劃,命令小隊迅速降低高度,從低空突防,其他3人攻擊防空導彈陣地,他單獨掠地從印軍防空陣地的空隙插入機場,攻擊停機坪上的那架預警機。他們早就反覆演練過各種攻擊方案,對印軍的防空陣地的位置、武器種類瞭解得一清二楚。這樣的超音速掠地飛行真是駭人聽聞,地面的印軍只見黑影一閃而過,接著就是一連串的震耳欲聾的音爆,高炮和防空導彈根本無法瞄準。也只有殲-M重型戰機有這樣巨大的動力和強固的結構能做這種飛行。

    李向明的三位部下,直撲機場邊上的防空導彈陣地,以反雷達導彈攻擊雷達系統,又以機炮猛烈掃射導彈發射架。打得陣地上一片火海。可憐那些亡魂根本不相信「巴基斯坦的空軍」能突破他們的防空網呢。

    而李向明少校獨自駕機闖入機場,只見機場的泛光燈把跑道照得通亮,二架蘇-27正在滑行起飛,同時把停機坪上的一架-50預警機照得清清楚楚。他壓住心頭的狂喜,知道只有一次成功的機會了,冷靜地減速轉向瞄準它龐大的機身,一按炮鈕,一串炮彈準確地命中目標,立即騰起巨大的火球,要知它的肚子裡足足裝了0噸的優質燃油啊。李向明一拉機頭急速升空,就像是火球把他推上去的一樣。他立即發出「返航。」的命令。

    在空中他把戰機拉平後,轉向了北方,只見三位戰友從右下方靠了過來,知道大家都安全脫身心中十分欣慰。正準備再次爬升後返航時,只見機載雷達的屏幕上顯示有2架敵機正在爬升,李向明立即想起這就是剛才從機場起飛的2架蘇-27。立即命令「我攻前,03攻後;02號、04號掩護!」一壓機頭直撲前面的一架印機。那二架印機剛離開跑道在爬升,根本沒有招架之功。李向明一個點射就報銷了前面的那一架。另一架也被幹掉了。李向明命令立即返航,深知在這裡得不到我方預警機的,不能貪功再戰了。

    再說高天凌大尉率領的小隊撲向南部空域的另一架預警機時,印軍的預警機雖然已經捕捉到東北方向來犯的4架敵機,要求增加戰機掩護,並且向南方防空導彈陣地轉向。印軍指揮部卻為難了,因為向巴軍發起總攻擊的時間還未到,如果戰機提前升空必然打亂原定計劃,引起各方的混亂。可是戰機不升空,預警機依賴2架L與地面的防空導彈的保護那簡直是開玩笑。考拉爾德中將最後決定,戰機立即起飛,以8架戰機增援那2架L迎戰來犯的敵機,其餘按原定計劃執行,總攻擊提前立即展開,參謀部立即據此調整其他各方的行動計劃,並陷入了狂熱的忙亂之中。為此耽誤了3分鐘的時間,應該說考拉爾德已經是夠果斷的了,但是高天凌他們又向預警機逼近了0公里。

    按預定計劃高天凌小隊升空到000米,再以最高速度逼近預警機,對它發動攻擊。因為天上只有2架印機,預警機又是毫無攻擊力的。他命令另3架戰機貼近那2架L戰機格鬥,迫使預警機下方的防空導彈陣地不能任意發射防空導彈。一些升空的防空導彈既既受到我機載干擾機的干擾,我戰機又以機動飛行和貼近敵機一一擺脫了。印軍的高炮則根本就夠不上000米高空的飛機。

    高天凌在毫無敵機阻擋的情況下,迅速接近預警機,他已經看到地面各處亮起了泛光燈,在為起飛的戰機照明,知道時間已經不多了。雖然有些導彈升空,但在制導雷達受到干擾的情況下,對他並未造成威脅。預警機上的印軍已經驚慌起來,發覺防空導彈根本沒有作用,增援戰機恐怕也趕不及了,司令部又不准他們降低高度,因為還要監視巴軍的動態,只是同意他們向南方高速移動,以爭取時間,讓護航戰機趕到。印軍司令部的人完全錯誤地低估了殲-0II的速度。接近到50公里時,高天凌向它發射了2枚R2反輻射導彈,導彈飛速撲向預警機。龐大的預警機的機動能力怎麼能逃得掉呢,緊急關閉雷達,又發射紅外干擾彈和干擾箔條。然而一切都晚了。這二枚新型空空導彈有雙重導引頭,又在高天凌的雷達波束的導引下準確地命中了目標,天空上又爆起了一朵巨大的火球。其實高天凌已經下定決心,撞也要把它撞掉,它是絕對逃不掉毀滅的命運的。他一見任務完成,立即轉身增援戰友,他們也擊落擊傷各一架L。

    高天凌意識到他們的位置已經太靠南了,為了不介入印巴衝突,他們不能右轉飛往印軍力量薄弱的巴基斯坦方向。毅然一個左轉爬升,利用高度和速度的優勢,高速返航。那8架被指定攻擊他們的印軍蘇-27戰機,原以為他們肯定向巴方「逃竄」,見此只好轉向朝他們追擊。儘管有那麼多的印軍戰機升空,但他們的目標早就被鎖定是在巴基斯坦的陣地上,所以根本不理這4架中國飛機。然而,這248架印軍的精銳空中打擊力量,由於中國戰機一舉殲滅了他們在戰區上空的預警機,憑什麼去同巴軍的戰機格鬥呢。這就是狂妄的印度政治家,把印軍拖入二線作戰所造成的悲劇。

    中國空軍二個中隊的戰機,佔了突然襲擊的先手優勢,一下子就幹掉了5架印軍的預警機和一批蘇-27、L戰機。消息傳到拉薩的前指,引起了極大的轟動。年立青命令立即把戰果傳達到各參戰單位,包括正在空中的戰機,要求大家再創佳績。

    北京西山戰略指揮中心5月2日745

    從出擊部隊一出發,指揮中心大廳裡的參謀們的工作就緊張了,他們收集各處的情況。並及時地把最新情報發送給有關部隊。由於最近發射的2顆偵察衛星和原來的4顆,每隔個半小時就可以對戰區掃瞄一遍。

    王剛和劉全政部長以及空軍司令員等人為了不影響參謀們的工作,就坐到邊上的一個小會議廳中。雖然王剛一再勸說,劉部長也不肯去休息,和大家一樣徹夜不眠。他們注視著牆上的大屏幕,似乎看到了指戰員們在前線的移動。王剛作為最高統帥儘管表面上十分平靜,內心還是相當緊張。一場大戰中的變數真是太多了。我軍已經有20多年沒有打仗了,印軍這個對手是決不能小視的。他們不斷地與巴基斯坦發生大小衝突,實戰經驗相當豐富。前蘇聯和俄國,還有西方國家給他們提供了不少先進武器,他們的實際運用可能比我們更熟練。

    當「天鷹出擊」的呼號同步傳到指揮中心時,指揮大廳和會議廳都一片寂靜。直到0分鐘後前指報告張定國少校的中隊首開記錄打下了架預警機。大廳裡甚至傳來了一位年青軍官的歡呼聲,不過給制止了,大概旁邊的人怕影響會議廳的最高首長。王剛鬆了一口氣,他起身風趣地對劉部長說道「我們走吧,否則人家連歡呼都要受限制呢。」

    劉部長也長長地舒了口氣站了起來,說道「好,小伙子們打得好。」

    這時又傳來前指的報告「西線的李向明中隊也幹掉了架預警機。」

    王剛走到空軍司令員連祁星面前,說道「請代我謝謝他們。」

    「是。」

    王剛和劉全政是從邊門離開的,為的是不影響參謀們的工作。

    新德里陸軍參謀部戰略指揮中心545

    印度的陸軍參謀部就是總參謀部,為了策劃和指揮對巴「最後決戰」的「太陽」行動,指揮部的主要官員幾乎都是徹夜未眠。不但陸軍參謀長達維爾多上將,而且空軍參謀長拉邁蒂上將和海軍參謀長薩賴達斯上將都在場注視著各方的準備工作,這裡與西部前線的西部戰區司令部和北部戰區司令部有寬帶網絡連接,西部戰區司令官考拉爾德中將-這位達維爾多最寵信的虎將,不少人甚至預言他將是下一任的陸軍參謀長-發來了最後的報告「請等待下一次發送的結束戰爭的報告。」雖然有點狂妄,但在座的都認為這是必然的結果,巴方已經沒有抵抗的力量了,主要是「抵抗的意志已經被摧毀。」

    北部戰區司令官帕利德斯中將的報告「『阿瓊』站在我們這一邊。」這是一句在座的都能聽懂的雙關語,「阿瓊」是印度神話中的戰神,也是印度主戰坦克的名字。

    誰知在這關鍵時刻中國人在毫無先兆的情況下突然發起了攻擊,薩地亞上空預警機的警報僅延遲了3分鐘,即在指揮中心響起。不久隨著預警機的信息不斷傳送到總部,大屏幕上代表敵機的光點越來越多,空軍參謀長拉邁蒂額頭上冒出了冷汗,達維爾多則是臉色鐵青,三天前他剛向總理保證過中國人不會參戰的,從中國出動如此多的戰機,可以斷言不會是一般性的「騷擾」行動。0分鐘後,當一線的5架預警機全部被摧毀的信息顯示在大屏幕上時,大廳中紛紛響起了歎惜聲。中國人太狠了!印度總共只有7架預警指揮機,還有2架是首都新德里的空中衛士,是不能隨便動用的。因此前線已無預警機了。

    「立即出動米格-3小隊,把中國人的預警機給我幹掉!」達維爾多站起來大聲地命令道。

    拉邁蒂立即會同參謀人員下達具體的指令。印度從俄國引進了8架米格-3M重型截擊機,是由印軍總部掌握的戰略打擊力量。米格-3是大名鼎鼎的米格-25的後繼機型,性能非同小可雙座雙發的米格-3,空重2噸,完全帶內部燃油時起飛重量為4噸!顯然她並不是機動性很好的飛機。但它航程遠,有卓越的高超音速飛行性能,具有的超音速巡航能力,沒有人能從後部向它發起攻擊。結合編隊實施發射後不管戰術,將會在超視距空戰中佔絕對優勢;經一次空中加油,作戰半徑可達2000千米,能執行多種戰鬥任務。由4架米格-3組成的編隊,可控制前方800-900千米長的空域。她優異的截擊能力主要來自她攜帶的電子火控和武器系統它的S-800SLO相控陣雷達在下視下射狀態下有高達200公里的搜索距離,20公里的跟蹤/打擊距離,可同時跟蹤0個目標,自動選出4個最危險的鎖定並發射遠距空空導彈消滅之。可掛裝4枚R-33遠距空空導彈(射程0公里)於機身下,同時再掛2枚蘇聯的「先進中距空空導彈」(R27或R77)或用復合掛架掛4枚短距導彈(R73)於翼下,機內還裝有一門管23毫米炮。

    不久新德里西南的空軍基地4架米格-3呼嘯而起,他們在謝勞其少校的率領下升空到20000米的高空,立即加速到2.2馬赫的超音速巡航速度。目標是班公湖南岸巴裡加斯附近,上空0000米處的中國的架-50U預警機,直線距離僅00公里。謝勞其少校坐在武器系統操作員的位置,他控制著機身下的2枚俄制重型反輻射導彈H72,其最大射程竟達400公里,重達.2噸,每枚的售價高達0萬美元!不過相對於它的目標-預警機的2-4億美元又算不了什麼啦。為了保險另一對米格-3的長機也掛載了2枚。空軍參謀部指令他們逼近到340公里處發射2枚H72,以加大命中率,然後繼續以0.9馬赫的速度跟進,如果導彈沒有命中目標,他們再補射2枚,務必把這架-50U擊落。他們要接近到發射位置必須飛行20公里赫的速度約需30秒,即分鐘。謝勞其少校也知道-50U至少在550公里處就能發現他們,因為米格-3的RS太大,而且又是在2萬米以上的高空,但他認為中國人不可能有攔截的準備時間,蘇-27的實用升限是8500米,米格-3可以升到24000米呢。這4架飛機只有他的這一架是打開機載雷達的,其餘3架可以通過數據鏈得到圖像,這樣可以進一步降低被對方攔截的可能性。

    這位少校只是一廂情願,當他們一升到2萬米的高空,我軍的偵察衛星已經把他們的動態映射到拉薩前指的大屏幕上了,印度人動用米格-3的目的太明顯了。前指的空軍參謀部立即指令空2師的8架已在空中的殲-8M前往攔截,並在預警機的南方20公里處設置了第二道「軟性」防線,以防不測。先說龐玉昆少校率領的2個殲-8M小隊。

    殲-8是我軍脫離米格模式自行研究的單座雙發高空高速戰鬥機,原來是為了對付美軍的U-2高空偵察機的,它的最高速度2.2馬赫,升限達20000米,是我軍飛得最高的戰機。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美關係比較「熱乎」的時候,簽約準備對殲-8改進的美國格魯曼公司的專家對它的評價是,這是一架有個性的戰機,動力十分強勁,飛機的衝勁很足。它的2台渦噴發動機在採用微波助燃、等離子發電、電磁射流矢量推力的技術改造後稱為W-3M,推力提高了20%,節油率達30%。整機的供電系統改造又減重370公斤,升限提高到24000米。改造後定型為殲-8M,最大速度也由2.2馬赫提高到2.4馬赫;最大航程將近3200公里,還加裝了空中加油的受油裝置,以執行特殊的空勤任務。由於採用隨控佈局,裝備新型的火控/飛行/推力綜合控制系統,具備直接力控制能力,又有了電磁TV,與蘇-27一樣也能作普加喬夫眼鏡蛇等高難動作等。裝備了俄羅斯引進的「甲蟲」雷達的改進型,金龍電池的優質電源對雷達性能的提高作用很大,它對F-的探測距離是20千米,還裝有新型頭盔瞄準具,改進型的G805機載主動干擾機,在金龍電池的下大幅度提高了干擾功率,並整合干擾絲/熱焰彈形成主被動自衛系統。它還裝備了功能很強的數據鏈,可以從預警機、友機或地面雷達接收信息。其突出的優點是高空高速性能。

    龐少校他們先是按偵察衛星的信息打開加力以2.2馬赫的速度前往截擊米格-3,當它們進入預警機的550公里處,龐少校已經可以從預警機得到它們的動態信息,此時雙方相距是440公里。他們各掛載了4枚R77增程導彈,射程20公里,龐少校命令第2小隊在後方20公里處構築第2道防線,務必不讓米格-3有發射反輻射導彈的條件。不久,他們發現印機又開始爬升,他們也跟著爬升直到24000米的高空。

    謝勞其驚吒莫名,明明地面雷達告訴他,對方是落後的殲-8,怎麼能升到24000米高空呢?不過俄國教官告訴他們,架米格-3足可抵0架殲-8,得知中國的指揮官把區區8架殲-8還要分成2道截擊線來截擊4架米格-3,他認為這個指揮官簡直是白癡。他命令部下相距殲-8到00公里時立即減速到0.9馬赫,以交叉攻擊方式各發射2枚R-33改進型來超度這幫「白癡」。(他知道R33改進型的最大射程是20公里,不過在邊界射程時命中率太低,只要目標多做幾個機動,射程就不夠了)那時,他們距預警機將是377公里,然後再飛行37公里就可以發射2枚H72導彈了。在他們的精心導引下,中國的「土」戰機絕對難逃被殲滅的命運。

    龐少校可比他大膽多了,他決定在相距30公里時即減速到0.9馬赫,交叉發射8枚增程R77夾擊4架米格-3,他們也是不開火控雷達,從預警機接收敵機信息後,以加密方式向R77發送導引指令。印軍的地面雷達或米格機的機載雷達都無法發現這些小小的導彈,要近到40公里時米格機的雷達才能發現它們。現在R77與米格機的相對速度是.2馬赫(約850米/秒),殲-8與米格機的則是3.馬赫。因此,米格機向殲-8逼近到00公里時,同時也逼近到距R77導彈70公里處。

    謝勞其少校發現了殲-8的減速,但他認為那是殲-8無法再開加力了,一般噴氣機持續加力的時間受到很大的限制。現在已如願以償地與殲-8接近到了00公里,中國人連機載雷達都不開,僅靠預警機來導引,大概殲-8的雷達只能短時間開機、探測距離也不足00公里的緣故(以前確實是這樣)。中國人竟然想逼近我們搞近距離格鬥,真是做夢。他一聲令下,全隊減速到0.9馬赫,並立即發射了8枚R33,他還惡狠狠地罵了一句「去死吧!」

    不過他不知道已有8枚R77已追蹤到70公里處了。4架米格機全部打開了火控雷達以引導各自的導彈,這一來龐少校他們就不必靠預警機追蹤了,只要利用「天眼通」的信息就可以發送制導指令了。現在24000米的高空有8枚R33和8枚R77都以4馬赫的速度在對進,它們都是俄羅斯製造的,不久將擦肩而過奔襲各自的目標。不過20秒後,謝勞其他們8人先後在雷達屏幕上看到有8枚導彈在40公里的位置向他們殺奔而來,由於這些導彈和它們的載機都沒有發射追蹤的雷達波,過了一會兒導彈告警機才尖叫起來。噢,一定是反輻射導彈,是跟著他們機載雷達的波束來的。可是另3架米格機剛開了20秒的機啊,過了3秒鐘,根據導彈的飛行特徵已經可以肯定是他們熟悉的R77導彈,這一發現把他們驚出一身冷汗。不過少校已經沒有時間來推測了它們是如何突然冒出來的,他知道一旦進入R77的主動跟蹤段,笨重的米格-3絕對沒有逃脫的機會,還有8公里的距離,或者說2秒。他們絕對不能按命令再前進到距預警機340公里處發射H72,好在預警機已經在它400公里的最大射程內了。他命令立即發射H72,作決定和行動又化了4秒鐘。只好立即急轉彎返航,問題是龐大的米格-3即使在亞音速時轉半圈,其半徑也大到7公里,要耗時70秒;要是只轉90度,轉到與戰線平行的方向再加速也要花費35秒。他們能逃脫R77的追蹤嗎?

    米格機一減速,龐少校就知道它們要發射空空導彈了,米格-3也不能在超音速狀態下發射導彈的。雖然預警機也不能探測到它們發射的導彈,但4架米格機突然一起打開火控雷達,並且發射密集的鎖定脈衝,當然是為那些看不見的導彈在制導。不過自己率先發射的導彈一定能阻止米格機的導引。果然,30秒鐘後,他的「天眼通」突然接收到到了8枚導彈的主動雷達波束的搜索信號,印度人竟然在導彈離目標55公里處啟動導彈的主動雷達,這是幹什麼?而米格機鎖定他們的雷達波卻消失了。預警機傳來的信息顯示米格機在急速轉向,他們肯定發現了R77,現在要逃命了。不過此時預警機肯定已經落在H72反輻射導彈的最大射程內,米格機一定發射了。龐少校向預警機通報了這一推斷,並命令後面的小隊,在躲開那些攻擊導彈的搜索後,去搜索那些H72。躲開沒有載機引導的遠在75公里外的導彈是很容易的,H72也不難找,它們的發射點是知道的,方向肯定是指向預警機,速度也是知道的是4馬赫。果然不一會他們就用機載雷達搜索到它們,把這4枚H72導彈的坐標和運動矢量發給了預警機。

    龐少校率領的4架殲-8M全部打開了機載雷達對正在機動的米格-3實施追蹤,引導R77死死地咬住了米格機。8秒鐘後R77就進入了主動跟蹤段,龐少校他們啟動了彈上的主動雷達。

    謝勞其少校頭上冒汗了,每架飛機都受到2枚導彈的主動跟蹤。他知道再在平面轉向是無論如何也擺脫不了導彈的追蹤的,本來以高速逃逸是很有用的,米格-3可加速到3馬赫,與導彈的相對速度只有馬赫之差,將大大延長導彈的追蹤時間,屆時導彈會因為射程不夠而自毀。可是他必須完成轉向,以這類龐大的戰機用垂直滾轉可以快速完成轉向,這不失為一個好辦法,但一般來說須採用向上躍升滾轉為好,此時重力能為它減速。問題是謝勞其已經把米格機升到了最大升限,此時要在升限以上完成複雜的機動動作,也許他的教官俄羅斯的特級飛行員能辦到。他可不敢冒此風險,於是他們一面拋射熱焰干擾彈,一面急速下降,收油門操縱機身滾轉。可是以米格-3巨大的RS根本無法以這種辦法擺脫抗干擾性能優良的R77的追蹤,反而讓它們切半徑向下追殺,又省燃料,又省時間。當4架米格-3剛完成轉向把機身拉平開始加速的時候,8枚R77已經追上了它們。在一連串的爆轟中,米格機悉數機毀人亡。

    再說4枚H72脫離米格機後立即加速到4馬赫的高速,並沿著我預警機的波束指示的方向飛駛。不久,它的探測系統發現輻射源強度增加,向東南方向以500公里的速度直線飛行,它當然繼續轉向追蹤啦。2秒後,它又探測到原來追蹤的方向有另一個輻射源在工作,不過頻率變掉了,控制系統不再理睬它。H72並不怕預警機跳頻工作,它的檢測系統始終在全頻搜索,可是碰上現在的情況,它當然選擇追蹤原來頻率的輻射源,把新出現的輻射源作為干擾體不予理睬。它不斷地向東方偏轉牢牢地盯著目標。

    這些H72的控制電腦實際上是在追蹤一架模擬預警機-我軍偽裝部隊的又一傑作。這是一架螺旋槳的小飛機,頭部很大,裝備了一台大功率的相控陣雷達,機翼上有2台電動螺旋槳在推進,最大速度可達550公里/小時。它們就在預警機的前方游弋。接到殲-8的報告,確定了H72的坐標和運動方向後,小飛機立即飛到預警機和H72的連線上。然後預警機停止發射雷達波,而小飛機則以預警機同樣的頻率向H72的方向發射雷達波,並向東南方飛行。預警機則向西北飛行飛行,秒鐘後預警機改換到另一頻道開機工作。小飛機不斷增強的雷達波當然更能吸引H72。當追蹤H72的殲-8發回確認導彈已轉向的信息後,預警機上的指揮員放心了。H72追蹤小飛機到0公里時,小飛機的機載雷達已經可以跟蹤它們了,4枚巨大的H72死死地追蹤著它們的目標-「預警機」。直到它們相距40公里時,小飛機才關閉雷達,並一下子向下俯衝鑽到喜馬拉雅山的群山之中。H72失去了目標,頓時不知所措,系統立即啟動了紅外跟蹤探頭和彈上主動雷達,可是在它們的視野裡什麼也沒有。在燃料耗盡時H72啟動了自毀裝置,在喜馬拉雅山脈的上空亮起了4朵美麗的禮花,可惜沒有什麼觀眾。

    東、西線的制空權

    在東線,從拉薩起飛的另一個中隊2架殲-0IIM也緊跟著張定國他們的中隊高速掠過了蘇班西裡河谷。2架EQ-電子戰機幾乎是緊跟著他們出擊的,在低空這2型飛機的速度相差並不大。他們二個小隊和架EQ-在低空左轉直撲薩地亞附近的印軍大型相控陣遠程雷達基地。他們接近時,基地的防空系統已經紛紛啟動,他們按照預定計劃EQ-電子戰機一方面向防空導彈陣地發射反輻射導彈,一下子打亂了印軍的陣腳,接著以大功率的干擾電波壓制印軍的雷達系統。戰機則以導彈、火箭彈進行攻擊,接著就是狂猛的機炮掃射。中隊長率領的小隊和架EQ-從側面的一個被炸成一片火海的防空導彈陣地上掠過,出其不意地向相控陣雷達發起攻擊,一下子摧毀了基地的全部設施。另一個小隊的戰機右轉直撲位於提斯浦爾附近的大型相控陣遠程雷達基地,同樣取得了預定的戰果。

    從二線基地趕到戰區的戰機,是直接飛越喜馬拉雅山,對預定目標實施攻擊的。印軍的一個個防空導彈陣地、野戰機場、直升機停機點,逐一被摧毀。那些陣地上的印軍初次領略了Q-的威力,起先他們還看不起這些螺旋槳的飛機。可是這些可怕的「空中坦克」毫無聲息地就飛到了他們的頭頂,狂暴的火箭彈和炮彈一下子傾瀉下來。那些紅外尋的的導彈根本就找不到它,機槍和短身管的23毫米高炮打中了也不起作用。這些龐大的攻擊機卻十分靈活,轉彎半徑出奇的小,飛得又低,在山區複雜地形的對地攻擊中大顯神威。有些匆忙起飛的印軍戰機簡直成了最好的「靶機」,紛紛被擊中起火墜毀。印軍部署在一線的22架戰機、8架直升機,和一大批防空導彈陣地悉數被毀或繳獲,也有的被封鎖在山洞裡不能出來了。

    直到45分鐘後,才有48架印軍二線的戰機,其中有24架蘇-27、蘇-35,另外是24架印度國產的L-II型戰機趕過來,向我戰機發起攻擊。我們的第一波戰機已有3架返回前進基地去補充燃料和彈藥了,在高度機動的作戰中戰機的耗油量是很大的,空中還有0架戰機。當我預警機一發現敵機,就命令8架戰機返航到預警機和地面指揮機附近,加強護航。其餘戰機也後撤。印機以為我戰機燃料不夠要返航,根據他們掌握的蘇-27、蘇-35的性能,我戰機必須要回拉薩了。一下子打開加力直撲過來,而且派了4架蘇-35從側面繞過來企圖偷襲我預警機。這一切都在我預警機的監視下,等印機鑽進了我們的「口袋陣」,一聲令下全部戰機一個漂亮『普加喬夫』眼鏡蛇,接著轉身與印機展開了激烈的空戰。印軍根本就沒有預警機提供信息和指揮,更要命的是對我機的性能完全理解錯誤,我方有不少戰機已經改裝了新型發動機有了電磁矢量推力控制裝置,在轉彎半徑、速度、加速度、控制性能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雖然外形基本相同,可是內涵卻變了不少。我軍的EQ-電子戰機大顯神威,由於蘇-27、蘇-35的電子設備的特性雙方都是清楚的,因此它的干擾效率很高,印軍飛行員反覆採用跳頻也不頂用,迫使他們無法發射遠程空空導彈。

    而我方的飛行員在迫近到80公里時就在預警機的指揮下紛紛發射R-77、R-27導彈,仍然採用指令制導的方式迷惑對方,等它們接近到8公里時再啟動導彈的主動雷達。那些印軍飛行員遭此突然襲擊頓時陣腳大亂,那4架蘇-35是由亞達夫少校率領的,全都屬於「精英」飛行員。名為小隊卻是由東北戰區直接掌握的,為了穩住陣腳戰區司令官普拉德爾中將只好動用這支精英部隊了。

    蘇-35戰機可是一款非同小可的凶狠空中殺手,它是鼎鼎大名的俄羅斯「蘇霍伊實驗設計局」聯合股份公司在蘇-27基礎上發展的單座全天候戰鬥/攻擊機,主要用於制空,也可對地攻擊。該機為蘇-27的高級發展型,改進了機體、發動機、機載設備和武器系統,可以根據攻擊目標的不同完全自動地進行飛行模式和武器的控制,電傳操縱系統由模擬式換成數字式,增加了一對小的全動鴨翼和推力矢量控制系統,提高了機動性。可作「超眼鏡蛇」動作,即水平方向的「眼鏡蛇」動作。重新設計了前機身,加大了雷達天線,搜索距離可達200千米,可以同時跟蹤0個目標,並可對其中的4個目標進行攻擊。更絕的是增大了尾錐以安放一部後視雷達,並有一個可以80度轉向的導彈發射架,可以向後發射導彈。有多功能低空地形跟蹤雷達。有頭盔瞄準具、熱成像機載激光指標器、紅外搜索/跟蹤傳感器、雷達告警接受機。翼尖有電子干擾吊艙等。武器有門30毫米機炮,備彈5掛架,可以掛裝8噸各種導彈、炸彈和火箭等,包括R-27、R-40、R-0、R-73和R-77空空導彈。這款空優戰機俄國自己也是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末才裝備的,為了獲取緊缺的外匯他們向印度出口了2架。我國也引進了2架,也許是俄國人搞平衡吧。

    亞達夫他們在俄國教官的帶教下,可以作出「尾沖」、「眼鏡蛇」、「超眼鏡蛇」等特技飛行。當進行短時間的「眼鏡蛇」和「超眼鏡蛇」機動,使飛行豎起90∼20度,這時雷達和光電瞄準系統就能自動截獲目標,同時系統發出指令,可發射出兩枚導彈。蘇—35飛機不僅用於奪取制空優勢,而且還可用於對地面、海上目標實施遠距離、高精度的有效打擊。自然要被視為「精英」飛行員了。可是空戰絕對不是表演「作秀」,光有高超的技能是不夠的,還必須有系統的,有指揮的謀略。亞達夫們缺少的就是後二項,他們沒有了預警機和地面雷達系統的,印度空軍又從來沒有同強勁的對手較量過,即使在與巴基斯坦空軍的較量中表現也令人不敢恭維。95年印巴戰爭中,由於印度空軍的戰術錯誤,竟然發生了巴基斯坦空軍的一架F-8在極短時間內連續擊落印軍5架獵人式飛機的悲劇。(這絕對不是飛機性能差異造成的,人們普遍認為英國製造的獵人式比較好些,這種飛機的問世要比F-8晚4年之久,是與F00同檔次的)最可笑的是,第一架被「擊落」的獵人式飛行員是位少校中隊長,竟然在導彈並未擊中飛機的情況下,倉皇跳傘。更有甚者,在另一次空戰中一位印軍蚊納式飛機駕駛員,在兩次遇見巴空軍一架F-04戰鬥機後,便認為自己已被兩架F-04包圍,竟然放下起落架要求投降,也是開了殲擊機飛行員空中抓俘虜的先例。

    而我國空軍一誕生就與世界級的強敵美國空軍交手,其空戰經驗、戰術都是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現在又有偵察衛星、預警機和地面雷達系統的,戰鬥的結果可想而知。亞達夫小隊的對手是秦毅仁上尉率領的蘇-35小隊,他們在前階段的對地攻擊中已經各自掛載的8枚空地導彈發射掉了,只剩下4枚空空導彈。雙方接近到00公里時,印軍蘇-35的機載雷達受到我EQ-的超大功率的電磁干擾始終無法鎖定目標,而秦毅仁上尉他們並未打開雷達,而是從預警機得到敵機的信息,然後輸入到各自的2枚增程R77,以交叉攻擊的方式飛撲各自的目標,並採用指令制導。亞達夫他們絲毫不知道危險臨近,看到我軍的4架蘇-35照直向他們飛去(蘇-35的高性能雷達雖然不能鎖定目標,但能搜索到)連機載雷達也不開,還以為是在強烈的干擾大家都不能使用雷達。當雙方接近到0公里時,印軍的火控雷達終於可以鎖定目標了,可是就在此時他們的雷達告警接收機響起了尖叫聲,雷達屏幕上清晰地顯示各自受到2枚R77的主動跟蹤。他們雖然不明白它們是怎麼突然冒出來的,但十分清楚R77進入主動跟蹤段的威力,3名「精英」立即採取了標準的「眼鏡蛇」動作,把速度降到幾乎為零,這樣R77的小多普勒雷達就會探測不到目標,然後可以轉向逃命。問題是它們滿載著8噸的導彈還一彈未發呢,可不像在表演時候那麼輕鬆了,等他們好不容易完成轉向時,發現導彈已經逼近到公里了,嚇得他們魂飛魄散。蘇-35並未作隱形設計,雷達反射截面RS很大,當然雖能躲開R77的雷達,但躲不了我軍蘇-35機載雷達的追蹤,它們向導彈指示了目標。這3架飛機加速不久即被導彈追上擊落。

    亞達夫比較狡猾,他仍然發射了4枚R27遠程導彈,同時攻擊我方的4架戰機(蘇-35甚至可以同時攻擊個目標呢),並對它們進行被動制導。直到追殺他的導彈到達相距公里時,儘管他的R27還沒有到主動制導段(相距還有40多公里呢),他也啟動了它們的主動雷達。然後等導彈接近到700米時立即一個「眼鏡蛇」動作,一般來說是能夠擺脫R77追殺的。不過他的運氣不好。

    追蹤他的是秦毅仁上尉的僚機武永清中尉,也是位優秀的飛行員,在我軍能飛上蘇-35這種頂級戰機的絕對不會是庸手。印軍的R27並未造成威脅,他全神貫注於對手,知道在40公里開外的對手只能依靠著名的「眼鏡蛇」動作才能讓龐大的蘇-35擺脫R77的追殺,因此已經事先準備好讓導彈仰攻的指令,雷達一顯示目標的異動,立即發出了指令。二枚導彈雖然未能命中敵機,但近炸引信還是及時引爆,炸壞了它的尾噴管。引起的大火雖然被滅火裝置撲滅,但加速已很困難了,隨即被躲開R27繞過來的武永清中尉再次發射的2枚R73格鬥導彈擊落了。

    這場空戰總共有29架印機被擊落,4架被擊傷,剩下的印機慌忙逃竄。我機並不進行遠程追擊,始終在預警機的控制範圍內作戰。在空戰中我軍損失了5架殲-M,對地攻擊中又損失了架「飛豹」、2架殲-II,飛行員都由突擊隊順利營救回來;另3架受傷的殲-IIM(蘇-30)和2架Q-是被印軍防空導彈擊傷的,架Q-的機翼都被打掉了四分之一,仍能安全地降落在4#基地。

    這一場空戰震驚了印軍東線司令部,使他們明白,在我預警機的監視範圍內的整個東線戰區的制空權,已由中國空軍掌握。在沒有預警機和遠程雷達的的情況下要奪取制空權是不可能的。

    西線制空權的奪取,更富於戲劇性。當時印軍在整個西部戰區,配有452架戰機在中印邊界的一線配置72架戰機,另有8架各型直升機,這是因為他們能得到印巴戰線戰機的就近,所以比東線少得多。印巴戰線的一線配置248架戰機,已經全部出擊巴方陣地;二線的32架戰機,有8架奉命追擊擊落印巴戰線的預警機的4架中國戰機。考拉爾德中將的計劃中,印中戰線的72架戰機,怎麼也能抵擋一陣。他那裡知道一線的戰機和直升機,連同扎達西北部的遠程雷達基地和一大批防空導彈陣地都在我第一波空中打擊中被摧毀了。

    這8架追擊我機的印軍戰機是4架蘇-27、4架印度國產的L戰機,還沒有等他們明白過來,就落入了我機的包圍圈,在預警機的指揮下,一下子被密集的導彈悉數殲滅。

    我軍第一波的空中打擊完全達成了戰役的設想,奪取了戰區的制空權。損失之小則出乎意料。

    而印軍則第一次償到了二線作戰的苦果。完全打亂了他們的如意算盤先打敗巴軍,再「收拾」中國,最終稱霸南亞。面臨如何調整戰略的痛苦抉擇。

    鯤鵬搏擊再立新功

    當第一波的戰機在按照「天鷹計劃」逐一攻擊電子地圖標定的目標時,從成都基地起飛的2架H-M和28架改進型H-丁已經抵達了東線的前沿,他們是第0轟炸機師的主力。這些重型轟炸機最大的好處是不佔用前線的基地,而且載彈量極大。帶隊的是副師長辛劍平上校,他此刻的心情好不容易平靜下來。

    同是空軍,轟炸機與殲擊機相比可差得遠了,國人從空軍建軍以來聽到的空中英雄幾乎都是戰鬥機飛行員,轟炸機的豐功偉績只聽說過二回,第一回是在朝鮮戰爭初期轟炸大和島。在美國空軍大學出版的《朝鮮戰爭中的美國空軍》一書中,有這樣一段記載「95年月日,一隊雙發動機的圖-2螺旋槳式輕型轟炸機對大和島進行了成功的轟炸。」這次「成功的轟炸」在當時曾震驚了美國朝野內外,是組建才年多的中國人民志願軍空軍某師第22團的勇士們幹下的傑作。當時美軍為了癱瘓志願軍後方,在發動夏季攻勢的同時,集中其空軍力量,對中朝人民軍隊發動了「空中絞殺戰」,依仗著空中優勢在朝鮮上空肆虐,到處狂轟爛炸。美軍在大、小和島建立的情報機構對我軍威脅極大。

    我軍剛組建不久的空軍,毅然使用二戰時期的圖-2輕型轟炸機(活塞式螺旋槳飛機,3名乘員,可裝載9枚00公斤的炸彈)9架,在95年月日第一次成功地轟炸了美軍的大和島基地,炸死炸傷敵少將作戰科長、海軍情報隊長等0多人。在月30日的第二次轟炸中,由於種種偏差導致米格-5護航機群未能與轟炸機群回合,我軍的9架圖-2輕型轟炸機和架拉-活塞式戰鬥機組成的混合機群,遭到了美軍30多架當時最新式的F-8噴氣式戰機的攔截。發生了近代空戰史上一幕悲壯的戰鬥,在這場力量懸殊的搏殺中,架圖-2居然擊落了架F-8,拉-也擊落2架F-8,擊傷5架,創造了世界空戰史上的奇跡。當然損失也很慘重,4架圖-2被擊落。我空中勇士竟然繼續完成轟炸任務後返航,地面部隊不久就攻佔了大和島和小和島。

    第二回是在955年初解放一江山島的戰役中,月0日中午我軍出動了28架圖-2越過一江山島轟炸了結集在大陳島的國民黨海軍的艦艇,一舉擊沉了4000噸級的「中權」號坦克登陸艦(是美國杜魯門總統送給蔣介石的,可搭載20多輛坦克),重創了「中和」號護衛驅逐艦(它裝備了4門7毫米艦炮和十多門40毫米和20毫米的高炮),在當年這些都算是重型艦艇了。在其後的攻佔一江山島的戰鬥中,轟炸機部隊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在以後的年代裡,人們不再聽到轟炸機部隊的戰鬥消息了。戰鬥機部隊倒是在與美、蔣空軍的空戰中屢建奇功。即使在近些年來也經常出擊,攔截企圖闖入我國領海的外國戰機。他們的這些威猛的「巨鳥」幾乎被人們遺忘了。

    這次是我軍半個多世紀來第一次出動重型轟炸機實施空中打擊,在第一次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中越邊境自衛反擊戰、兩山輪戰、西沙海戰、南海海戰,我軍根本沒有出動空軍,就更不用說重型轟炸機了,辛上校十分感歎。他指揮機群越過了在下弦月照耀下的喜馬拉雅山脈的雪峰,十分感佩我軍的新一代高層領導,為了取得戰爭的勝利敢於出動自己的精銳。他們手中的可不再是那種只能載彈900公斤炸彈的輕型轟炸機了,現在架「飛豹」或者殲-0攻擊型都可以搭載幾噸的導彈、火箭彈和炸彈了。他座下的H-M可以搭載2噸的彈藥,飛行9000公里,那些改進過的H-丁也可以搭載9噸彈藥飛行000公里呢。當然他們也不再搭載那些非制導的00公斤炸彈了,都是500公斤級的「飛蛇」滑翔炸彈、「紅鳥」中程巡航導彈和「鑽天鼠」遠程巡航導彈,足以在敵軍的防區外實施精確攻擊。

    他們一到預定空域,就看到有8架殲-7M在周邊空域警戒,還有4架殲-8M在2萬米高空巡邏呢。完全不同以往,轟炸機飛到目標上空,用轟炸儀瞄準目標,然後扔下炸彈,甚至實施「地毯式轟炸」進行狂轟爛炸。他們是在2000米的高空按目標表實施防區外遠程打擊。那些滑翔炸彈無聲無息,體積又小,威力可不小;巡航導彈則攻擊遠處的目標,主要是印軍的戰略防空系統。在山區印軍的防空雷達死角很大,對這些低空飛行的小目標預警時間太短,難以作出反應。強-、「飛豹」和W-2等攻擊機不斷清除近處的印軍防空系統,讓轟炸機可以更接近戰線。就這樣他們在交替向前推進。

    不過他們還承擔直接空中打擊,以地面步兵的攻擊作戰。怎麼會用戰略轟炸機去幹這種戰術轟炸作業呢?這就是我軍靈活運用空軍的策略,首先是有這個需要,我軍的攻擊機不敷使用,他們大多數用於打擊印軍的防空系統去了。轟炸機已經貼近戰線,完全可以掃除步兵進攻道路上的障礙。其次,這些新型的炸彈和導彈都有被動導引頭,可以在步兵分隊中的引導員或目標指引車的指示下精確地打擊目標。這次空地協同攻擊還有我軍剛研製成功的EY-4空地協同指揮機的協同指揮呢。

    早在二十一世紀初,我軍的高層就十分關注多次空地協同作戰演練中出現的種種問題,除了指揮上和戰士動作上的不熟練外,缺乏技術手段也是一個重要原因。美軍在海灣戰爭、波黑衝突和科索沃戰爭中成功地使用的E—8「聯合星系統」(注),當然也引起了他們的極大興趣。E-8的全稱應為「聯合監視目標攻擊雷達系統」(JSTRS或JoitSTRS)。這是一種先進的遠距空地監視飛機,雖然它也像E—3預警機那樣裝有高性能雷達及其它先進設備,但該機所監控的對象並不是空中目標,而主要用於對付地面目標。E—8可在任何氣象條件下對地面目標進行定位、探測與跟蹤。當它在空中飛行時,無論在前方、後方或側面,都可對地面靜止或移動目標進行探測與跟蹤,其探測縱深距離可達到250公里左右。由此可見,E—8「聯合星系統」是現代空地一體戰的重要裝備,對監視軍事衝突和突發事件中的地面情況,控制空地聯合作戰都具有重要作用。

    軍委指示成立了空地協同指揮機研製項目組,當時我軍已引進了俄制-50U預警指揮機,它是以伊爾-7運輸機作載機的。一開始,項目組專家也想以它作為指揮機的載機,所以取了名字EY-4(我軍將伊爾-7的國產改進型命名為Y-4)。但是-50U在改造機艙氣密加壓時遇到很大困難。而EY-4的工作人員更多,而且工作更緊張時間更長,必須有更好的工作環境。美國人沒有選擇運輸機而是用波音707客機來作E-8的載機是有道理的。於是項目組毅然決定改用伊爾-8寬體客機作載機,它是俄國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推出的第一款寬體客機,參數為翼展長最大起飛總重87.噸,最大速度924千米/小時,實用升限9450米,商載350人,裝4台渦扇發動機。不過受波音和空客公司的排擠,在俄國和國際市場上銷路一直不佳。我國決定引進4架,並請俄國專家協助改造研製空地協同指揮機,俄國政府極為,他們自己在車臣戰爭中也深感缺乏E-8類型的協同指揮機是一個問題。

    不過研製一款技術複雜的指揮機絕非易事,在雷達方面倒是取得了進展,決定採用主動相控陣雷達,二塊平面天線為0×2米以「V」形貼在機腹下,每塊天線有5000個主動發射元件和移相器,外面罩以一個獨木舟形的天線罩,當飛機在0000米上空沿戰線飛行時,朝向敵機的一面天線工作,探測的縱深達250公里以上,優於E-8。兩邊的機翼在2台發動機之間的下表面是透射雷達波的雷達罩,裡面是一台側視雷達,它們專門用於探測地面的固定目標。機頭的雷達罩下也是一台大功率相控陣雷達,既用於探測前方的地面目標,也用於飛機的起降和敵我識別;垂直尾翼的兩面也有相控陣雷達;尾錐也是一具護尾雷達,兼具雷達告警接收機的功能。這架指揮機可以說渾身是雷達,對地面運動和靜止目標的探測比探測空中目標可困難多了,這些相控陣雷達都採用全固態電路,可靠性高,可維護性好,抗干擾能力強,自動化程度高。

    EY-4的探測設備還有大型熱成象儀、夜視儀和光電探測儀等。它還裝備了寬帶數據鏈,可以接收/轉發偵察衛星、前線偵察機的信息。機載電腦的功能也遠勝於E-8,這是電腦工業飛速發展的結果。不過工作量最大,控制著項目進度的是編製主控電腦的應用軟件,要控制這麼多雷達的工作,處理海量的雷達信號以識別目標,系統要能接收和綜合各台雷達的數字信息,還要把目標分配給複雜的空地攻擊力量實施打擊…。在中俄雙方專家的努力下,終於在200年初完成了編製,程序十分龐大,其中凝聚了中俄兩國軍事專家的心血。

    對伊爾-8機體改造的工作量也不小,加大了翼展,也加大了翼面積,還修改翼形提高了升阻比。這樣既可以縮短起降時滑行的距離,還可以提高昇限。它的機艙容積比波音707可大多了,佈置機載設備不成問題,除了盥洗室,還佈置了多間休息室可供乘員輪流休息,當然有小巧的餐廳。整機不設自衛武器,但除了雷達告警接收機還有激光告警器、欺騙式干擾機、紅外干擾彈和箔條彈的拋射裝置這些軟自衛智能裝置。

    到200年底,第一架樣機升空試飛,探測目標的功能基本達到了設計要求,全面超越了當年的E-8,8名操作指揮人員加4名機組人員,工作環境遠勝於-50U,休息室內有3張多功能小床可供乘員平躺休息,盥洗室和小餐廳也能滿足需要。可是也暴露了二個大問題。第一是主控電腦的芯片是商用的,系統與外界的信息通道又多,難以抵擋電腦病毒的侵襲。其次是機載電子、電氣設備大都採用現成的,對電源的要求五花八門,而且耗電量巨大,原來的伊爾-8的供配電系統根本無法,只得增加了一台專用的發電機,加強了供配電設備,這又導致空調系統負荷猛增。載機無法滿載燃油升空,留空時間和升限都達不到設計要求。當年E-8也是無法達到000米的工作高度,更不用說到達波音707的200米的升限。項目組遇到了難題。

    金龍電池的發明為項目組送來了一柄攻關的利器,然而,這是國家的最高機密不能與俄國人共同繼續開發了。為此與俄國達成協議,雙方各自繼續去改進這套系統,由於是我國承擔了研製的主要費用,俄方是很滿意的。後來俄國的項目組由於缺乏經費並沒有取得進展。我國出資買斷了伊爾-8的生產許可證,並繼續聘請俄國的機體結構方面的專家為項目組工作。

    項目組的總設計師謝拓飛得知H-8項目組正在研製電力驅動的B—0H型反轉可逆槳距螺旋槳(圖-95重型轟炸機用的),決定採用電動螺旋槳系統作為推進器。因為圖-95的主要參數最大起飛重量、最大速度、翼展和機長等都與伊爾-8相近。加厚以後的機翼基本上可以放下細長的變頻電機,略微向翼面上隆起一些,下翼面成為一個平面,有利於翼面下的側視雷達的探測。由於飛機上沒有了複雜的渦軸發動機、螺旋槳變槳距裝置、燃油管路、滑油管路、發電機、備用電池等設備,只需2名機組人員。

    當然採用金龍電池最大的好處是大大地簡化了供配電系統,去掉了全部的發電設備,並換裝了半導體空調系統。大幅度減輕了設備重量,以80噸的最高級金龍電池,足以取代84噸的燃油,還把巡航時間延長到4小時。由於設備減重,而且螺旋槳有助於提高昇力,滿載的EY-4輕而易舉地飛到了3000米的上空,優質電源還提高了雷達的探測能力。

    到2008年2月試飛時,號樣機上的主控電腦已經全部採用國產的「飛龍I型」芯片和我國標準的網絡設備,徹底杜絕了電腦病毒的攻擊,在軟件人員夜以繼日的苦幹下終於如期把控制軟件全部移植到新的電腦中。試飛極為成功,順利地在3000米的高空巡航,雷達系統的探測距離超出了設計師的估計,可以探測280公里的縱深。還初步測試了我軍早已研製成功的探地雷達,能探測縱深20公里內敵軍2米深處的地下工事。

    軍委極為重視這款飛機的生產,它不但戰時可以發揮巨大的作用,而且在救災時能指揮大範圍內的各路救災大軍,提高救災效率。在中央的下,西安飛機廠全力拚搏,終於在5月中旬完成了3架EY-4的生產和調試任務,及時投入了中印邊境反擊戰。電池充足電能後,搭載2名機組人員,名操作指揮人員可以在空中工作4小時。機艙內還余留了相當的空間,今後一旦解決了空中充電的問題,可容納更多的乘員,在空中工作更長的時間。這也是寬體客機的好處。

    以強龍I型越野車為載體的地面站也同時研製成功,裝備了前線的集團軍。

    「大鳥號,大鳥號,天鷹3號呼叫。」在東線的3號空地協同指揮機向辛劍平上校發出呼叫。

    「我是大鳥號,請指示目標。」

    「號目標,0-72方格,枚爆破榴彈。」指揮機發來了指令,同時把目標參數通過數據鏈發給了辛上校。

    辛上校立即下達命令「03,03,號目標。」

    同時把目標參數傳輸過去。03號是一架H-D改進型,機翼內側是2枚「紅鳥」,外側是2枚「飛蛇」滑翔炸彈。「飛蛇」有3種戰鬥部殺傷榴彈、爆破榴彈和穿甲彈。這次的目標是門隱藏在堅固工事內的榴彈炮。轟炸儀立即把目標參數輸送到一枚飛蛇的控制器中,啟動脫離裝置,炸彈下降後,立即彈開了折疊式彈翼,開始滑向目標。為了防止彈翼發生故障打不開,領航員始終關注飛機下面不能有我軍的人員和設施,好在這裡十分荒涼,不難做到。

    轟炸員張勁松中尉同時向辛上校和3號指揮機報告「對號目標發射成功,控制編碼時把一串用於操縱這枚飛蛇的控制編碼發往指揮機,轉瞬間編碼又被轉送到對應的地面引導車。在前線一輛由「電甲蟲」改裝的地面引導車上的引導員得到了信息,在屏幕上看到了飛奔而來的飛蛇,不久耳機中傳來「噠、噠…」聲,他啟動了車頂的激光照射器,一束帶有編碼脈衝的激光照在了一門工事中的榴彈炮,轉瞬間500公斤的高爆炸藥鑽入工事,巨大的爆轟聲後,榴彈炮和炮兵全部灰飛煙滅。正在攻擊的步兵看到這一奇景,大聲歡呼「空軍萬歲!」

    「號目標被摧毀。步兵同志感謝你們。」

    信息很快返回辛上校這裡。大批目標又陸續送到,他首先讓H-D先發射掉彈藥,因為它們的航程要短得多,可以先返航。

    「47號目標,一枚『鑽天鼠』,快,快!」指揮機的呼叫十分急迫。

    3秒鐘後,辛上校座機下的一枚「鑽天鼠」遠程巡航導彈被投擲下去,在急驟下滑中很快被加速到超音速,在8000米的高度沖壓式發動機點火啟動,隨即在彈翼的作用下改平加速,很快達到4馬赫的高速,如同離弦怒箭直奔220公里外的一輛印軍的『普裡特維『導彈(射程50--350公里)的機動發射車。

    原來EY-4的一個很重要任務是搜索印軍的近程導彈發射車,印度為了實現擴張的野心,在中印邊界除了佈署高性能火炮以外,還佈署了射程在50公里以上的「普裡特維」近程戰術導彈群,同時也加強了系統通信和監視能力,包括情報收集和判讀等。剛才EY-4的側視雷達探測到在科希馬附近有一輛導彈發射車已機動到發射陣地,在24000米上空偵察的殲-8M證實了此事,「鑽天鼠」也許來不及阻止導彈的發射,它的準備時間只要5分鐘,但導彈發射車必須摧毀。果然一枚「普裡特維」沖天而起,發射車至少要-8分鐘才能重新移動,可是分鐘後它就被「鑽天鼠」摧毀,240公斤的高爆炸藥還造成了很大的傷亡。那枚導彈本來是對準我軍前沿公路的險段,可是由於剛發射即被EY-4測定了彈道的參數,並立即傳遞到那一區域的紅旗-20(俄制「灰熊」S-7國產改進型)野戰防空導彈系統的指揮車的主控電腦。由於普裡特維的速度低,而且這次發射是射程的高端,預警時間有8分鐘,這枚彈道導彈簡直成了最好的靶彈。當它接近到2公里,高度2萬米時,被搜索雷達追蹤鎖定,2枚導彈先後騰空而起,實際上第枚就擊中了這枚普裡特維。

    「灰熊」系統的各類履帶式導彈車戰鬥全重都在三十四噸左右,本來是無法通過那些橋樑行駛到接近前線的地域的。但是經過金龍電池的改造,減重到29噸,而且可以採用拿出電池等設備,由後面的電池車通過電纜供電來進一步減重,終於部署到各要害部位,擔負防空任務。

    在第一天我軍通過偵察衛星、高空偵察機和EY-4總共發現和摧毀了2輛普裡特維導彈發射車,因為它們體積龐大電磁特徵明顯,又依靠發動機的動力來驅動設備,紅外特徵很強烈,有輛根本沒有來得及發射導彈就被摧毀。

    我軍也還以顏色,對印軍遠處防禦嚴密的空軍基地、防空導彈陣地以東風-5近程導彈實施打擊,為攻擊機打開了前進道路。東風5(M-9)是射程00m的固態燃料導彈,經GS的中途導引修正彈道,命中精度達到40米。

    注E-8,波音707-300為載機;長×高為4.翼展最大燃油量70噸,最大起飛重量升限200米;最大速度0.84馬赫;續航時間小時,採用空中加油則是20小時;3名機組人員,8名操作員;在執行長時間飛行任務時則配28名操作員,名機組人員。

    從遠在西寧、西安、昆明出發的第二波攻擊戰機總計220架,兼程趕往喀什、拉薩的基地,當他們加注了燃油,重新升空時,第一波戰機基本上都已經完成任務返航,在#-4#前進基地降落。第二波戰機中除了24架殲-7M、殲-8M負責預警機和地面指揮機和#-4#前進基地的護航警戒外,其餘都參與對尚未徹底摧毀的印軍一線機場和防空設施再次發動空中打擊。由於印軍的二線戰機不敢再次前來迎戰,一部分殲-IIM(蘇-30,對地攻擊型)開始在EY-4指揮機的指揮下,與Q-攻擊機一起撲向指定的地面目標。印軍的第八整編山地師等地面部隊遭受了更沉重的打擊。

    有一次一架返航的Q-飛越一個印軍陣地後,突然聽到了地面的呼叫「天上是那位兄弟,我是連連長。」

    飛行員立即回答「我是37號攻擊機,請聯繫。」

    「在你的左下方有一架印軍的無人機,很討厭。請把它幹掉。」

    「可是我們已經沒有炮彈了。」

    「它那麼小,你能不能把它撞下來?」這位連長也真想得出來的。

    「對,對一位更狠。飛行員被連長一提醒,馬上想到用自己堅固的機腹裝甲去撞擊。Q-的火控雷達有很強的俯視能力,一下子就找到了那架在000米高空的小小的無人機。飛行員一個左轉下壓撞上了它,空中冒出了一團火,無人機一下子粉身碎骨。

    「兄弟,謝謝了。」

    「小事一樁,回見。」

    我軍在中印邊界全線部署了500多架戰機,第一天就這樣展開了對印軍輪番的猛烈打擊,牢牢地掌握了戰區的制空權。按照天鷹計劃,Q-、EQ-、殲-M(蘇-27)、殲-4M(蘇-35)和殲-5M(蘇-37)使用喀什和拉薩的基地,殲-7、殲-8、殲-0和殲-II(蘇-30)等航程較短的戰機則使用前進基地。而80架H-D和H-M則利用後方基地實施遠程出擊。它們輪番出擊,有力地地面部隊的攻勢作戰,打得印軍毫無招架之力。

    空軍是最著重主動攻擊,並全程參加戰爭的軍種。我空軍部隊始終把握了主動這一原則。儘管後來印軍也採取隱蔽出擊,尤其是夜晚利用山區的複雜地形攻擊我後方基地、公路和交通樞紐,造成了相當的損失。但我軍毫不動搖地持續攻擊印軍的空軍基地,並對印軍戰機進行反覆的圍殲和壓制,牢牢地掌握戰區的制空權,我軍的天鷹在這場自衛反擊戰中發揮了突出的作用。

    我軍如此大規模地運用空軍是完全出乎印軍總參謀部的意料的,所謂「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沒有」,他們對我軍出動了戰略空軍實施高強度轟炸極為震驚。印度在二十世紀末從俄國租借了架著名的圖-22-M3「逆火」戰略轟炸機(最高時速2300公里,航程800公里,實用升限3300米,已裝上地形規避/跟隨雷達),成為亞洲第二個擁有戰略轟炸機的國家。問題是印軍已失去了制空權,出動這類防護能力很差的轟炸機是極為冒險的事。達維爾多上將決心出動圖-22實施遠程導彈攻擊,以鼓舞士氣。不過後來的轟炸效果極差,本來圖-22的主要武器是h-22反艦導彈(高空時射程400-550公里,衝擊目標時速度為3000-300公里/小時),現在只能使用減射程的h-5巡航導彈(最大射程000公里,戰鬥部400公斤高爆炸藥),價格極為昂貴,而且我軍也引進這種導彈,瞭解它的特徵,使用GS干擾機和S-7反擊,大部分未能擊中目標掉入峽谷中去了。這也是我軍大量使用被動制導的原因,只是印度無法派出那麼多的神勇的特種兵。

    我軍空地協同指揮機的協同指揮更是粉碎了他們「在印中邊境擁有空中優勢」的美夢。要命的是,他們可以吹噓首先從俄國得到-50預警機,可是他們知道俄國也是沒有E-8類型的空地協同指揮機的,那麼如此優秀的機型是中國人自己開發的了。印度自己是絕對沒有能力開發的,也不可能從美國人那裡引進。看來至少在這方面印度是沒有優勢可言的了。後來俄國軍方從印度人那裡得知了此事也感到震驚,這說明中國首次可以脫離他們自行開發一款重要的機型,並如此快速地就投入了實用,他們明白今後的武器交流將不再是單方向的了。

    曾上將很清楚,在這種複雜的地形要防禦印軍戰機的攻擊以5的力量都是不夠的,因為空中預警機的死角太多。所以後來在各個要害部位只是部署了少量的戰機在空中警戒,一旦發現進行偷襲的印戰機,立即上前進行纏鬥,並召集我執勤戰機迅速升空圍殲。甚至出動大機群一直追擊到他們返航的基地。因此除了一開始我後方基地受到些損失,後來印軍就很少敢來偷襲了。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