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廣剛登基,萬事都需要以穩定為前提,如果不能在短時間內迅速平定漢王楊涼的叛亂,楊廣是極為不利的。
秦瓊的表章上,已經表現出了這種意圖,將所有能夠調動的力量都調動了,爭取在最短的時間內將漢王的叛亂平息。
而且從秦瓊的表章上可以看出,最適合此次平叛的還是秦瓊。因為另外兩路兵馬,不管是靠山王楊林,還是北平王羅藝,都不是他楊素可以指揮的動的。
而秦瓊與這兩位王爺都有著不淺的關係,可以最大限度的對兩位王爺施加影響,讓三路大軍默契配合,將此次叛亂平息。
看完之後的楊素眼神極為的複雜,因為楊素知道,自己對於楊廣來說,一個重要的作用已經沒有了。先前楊廣需要靠自己的威望壓制朝中的一干文武,也需要自己統兵作戰的能力,而現在統兵作戰已經不需要他了。
現在他只剩下了對朝中一眾文武的影響力還在,可是隨著楊廣登基時間的過渡。楊廣一定會使用自己的一些人,自己對朝中文武的影響力也就會慢慢降低了。
所謂「狡兔死,走狗烹。」當自己沒有用的時候,楊廣還會這樣的寵信自己麼?這一刻,楊素的心中充滿了危機感。
尤其是自己這麼多年來,結下了不小的仇敵,自己在的時候,楊廣或許念在自己幫助他奪得太子之位的份上,不會對自己的後人怎麼樣。
但是一旦自己身故,自己的敵人很可能會群起而攻之。自己地後人能不能頂住,真的是一件很難說的事。看來自己需要給後人找一個依靠了。
按照現在的情勢來看,秦瓊是一個最好地靠山,可是秦瓊這些年來一直對自己是不近不遠。不是很親近。雖然說秦瓊府中有紅拂女這個從自己府中出去的歌女,但是當時自己說地是紅拂女是晉王府中之人。也沒有落下秦瓊多少好。秦瓊會不會接受自己的囑托也是很難說的一件事。
楊廣見楊素在看完秦瓊的表章之後一直低頭沉思沒有說話,便開口問道:「楊卿,楊卿,楊卿!」見到楊素在自己面前發呆,楊廣也是不太舒服。
一連叫了三聲,楊素才回過神來,抱拳說道:「陛下,您叫老臣有事麼?」
楊廣將心中的不滿壓住,說道:「楊卿看叔寶的這份計劃如何?有沒有需要改動的地方?」
楊素言道:「叔寶的這份計劃將所有的事都考慮到了。已經很是完善了,不必再做什麼考慮了。陛下按照叔寶地這份計劃施行,一定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將叛亂平息。」
楊廣聞言心中也是極為的高興,笑著說道:「既然楊卿沒有修改的意見,那麼就按照這份計劃施行吧。傳旨讓叔寶帶著左右武衛出征,給靠山王與北平王傳旨,讓他們按照這份計劃施行吧。」
秦瓊得到旨意之後。便點起兵馬準備出征。等秦瓊出征的時候,才發現宇文成都竟然也在自己的軍隊之中。
左武衛的所有將領都是自己點頭才能進來,是絕對沒有宇文成都這個人地,那就只能是在右武衛之中。
原來大隋出精兵的地方全部都是楊涼的屬地。但是在大興的一干大臣眼中,楊涼是絕對無法戰勝京師討伐地大軍的。
自己一方是一定會勝利的,都想把自己的子弟安插進這次的討伐大軍之中。可是等他們知道秦瓊這些年來作戰的經歷之後,都熄了這個心思。
秦瓊喜好用奇兵,如果自己的子嗣因為被秦瓊派去成為奇兵而被殺死,自己可就是哭都沒有眼淚。
可是宇文化及卻是沒有這個顧慮。自己地兒子宇文成都有怎麼樣地本事,宇文化及是很清楚的。在秦瓊沒有到大興之前。號稱天子六軍之中地第一高手。一身武藝那是沒的說,就算是被派去執行危險的任務。也不會出什麼問題。所以宇文化及動用關係,將宇文成都調到了右武衛之中,前去撈功勞。
秦瓊對於這位宇文成都也並不是很反感,雖然人有些剛愎,但是從後世的書中,秦瓊知道,這位宇文成都是少有的對大隋真正忠心耿耿的將領。
自己的義父靠山王對於宇文化及可以說是討厭之極,但是對這位宇文成都還是相當的欣賞的。現在的秦瓊還沒有自立的打算,所以對宇文成都也並不壓制將。大軍先鋒的職務交給了這位未來的天寶大將軍。
宇文成都也沒有想到秦瓊竟然會將先鋒這個位置交給自己,先鋒雖然說幸苦了一點,但卻也是最容易立下功勞的地方。
漢王楊涼起兵反叛之後,最難受的既不是漢王楊涼,也不是剛剛登基的楊廣,而是身在山西太原的李淵。
山西本來就在漢王楊涼的控制範圍內,李淵手中的權力也並沒有多少,手中的可用之兵幾乎沒有,根本就無法阻止楊涼的造反。
所以他只能眼睜睜的看著楊涼將太原的控制權拿在手中,可是李淵心中也很是清楚,楊涼本本就不是朝廷大軍的對手,自己若是加入楊涼一方,一定會拖累到自己。
現在李淵所面臨的問題就是:阻止,阻止不了。加入又是一定會失敗,拖累到自己,一天時間之內,李淵的頭髮白了許多,眉頭上的皺紋也多了不少。
竇夫人看到李淵的樣子,心中也是極為的心疼,便對李淵說道:「老爺,我們現在既然已經改變不了了,那就只能是聽天由命。
一面派人秘密送信到大興,告知陛下我們沒有造反,一邊在府中準備。一旦朝廷的大軍開始攻伐,便裡應外合將太原城收復。
至於漢王那邊,就只能是閉府不出,若是漢王怪罪。那也是我李家命中注定當如此,誰也沒有辦法。如果漢王不怪罪,我們就靜靜地等著朝廷大軍的到來吧。」
李淵苦思良久,也想不到比這個方法更好的辦法,只能是點頭說道:「也只能如此了。希望老天保佑我李家渡過此次大難。」
隨後李淵便將府門緊閉,稱病修養。
楊涼與楊廣相差不多,向來對這位表兄不怎麼看得起,看到李淵當了縮頭烏龜也不生氣,而且兩人畢竟也是表親,不好太過分。便笑著讓身邊眾人不要去理會李淵,就當沒有他這個人。李淵知道楊涼地反應之後,也是長出了一口氣。
楊廣在接到李淵的書信之後,也笑著對身邊眾臣說道:「朕這位表兄還算不錯,沒有跟著漢王造反,來信說自己在太原城等著天兵到來,然後與天兵一起裡應外合將太原城拿下。我京師大軍還需要他來相助?
朕早就說過。朕這位表兄和老太太一樣,唯唯諾諾、瞻前顧後,不像個男人。
現在既不敢得罪漢王,又怕朕怪罪。躲在家裡當縮頭烏龜,真是和朕當初說的沒有區別。哈哈哈哈哈哈哈!」
朝中眾臣聽到楊廣發聲大笑,也隨著一起發出一聲聲的大笑。
只有楊素皺著眉頭說道:「陛下,不管這位太原安撫使為人如何,這眼光還是相當不錯地,知道漢王不是我朝廷大軍的對手。」
聽到楊素這麼一說,所有人都停下了笑聲想道:「我們都只看到了李淵膽小地一面。卻是忽略了李淵的眼光啊。」
楊廣揮手一笑。說道:「這件事不用去管了,現在我們最重要的是擊敗漢王的叛軍。李淵是否從賊,與我們的關係不是很大。秦瓊的大軍行進到那裡了?」
楊素出班奏道:「陛下,秦瓊的大軍已經向著蒲津關行去,應該很快就能到達蒲津關。」
楊廣正要說話,就見殿外的護衛將軍手持一封戰報,快步走進了兩儀殿。等楊廣看完戰報之後,一陣哈哈大笑,說道:「漢王果然不能成事,如此行事,如何能夠成就大業?」說完將手中的戰報交給了身邊地內侍,讓內侍傳給殿上的眾臣觀看。原來漢王在自己麾下的大軍已經開拔了許久之後,突然又改變了先前的作戰意圖,命令紇單貴拆斷黃河木橋,堅守蒲州(治今山西永濟西南蒲州鎮),召回裴文安。又任命以王聃為蒲州刺史,裴文安為晉州刺史,薛粹為絳州刺史,梁菩薩為潞州刺史,韋道正為韓州刺史,張伯英為澤州刺史,採取分兵把守的策略。
王與蕭摩訶得知漢王的打算之後,苦苦勸諫,想要讓漢王大笑這個念頭。
要知道軍中之事最忌反覆。隨意改變軍令容易讓士卒有無所適從的感覺,對大軍極為地不利,可是楊涼沒有遺傳到楊堅的什麼好的方面。楊家人身上的剛愎卻是和楊堅、楊廣一模一樣,沒有任何地區別。
既然已經決定了,就絕對不會改變,王與蕭摩訶看著眼前這個自己托付了一家老小的人,發出一陣陣的苦笑。
雖然早就知道漢王不是能夠成事的人,可是也沒有想到會發展成這個樣子。王與蕭摩訶很清楚楊涼這個樣子是因為心中還是有些害怕,害怕自己會敗在朝廷的大軍手上,所以想要堅守。可是現在堅守已經有些遲了。
王與蕭摩訶沒有能夠阻止漢王錯誤的決定,漢王的命令最終還是傳到了前線。而這時候裴文安、紇單貴、王聃、茹天保等人率領地大軍已經距離蒲津關只有不到百里地距離,眼看就要拿下防守薄弱的蒲津關。
而這時候秦瓊地大軍還沒有能夠趕到蒲津關,一旦楊涼的大軍拿下蒲津關,秦瓊將會陷入極為不利的境地。
他楊涼或許還有戰勝的機會,可是這最好的一個機會就被楊涼錯誤的命令給毀了。裴文安接到命令的時候,心中雖然不甘卻也只能收兵返回。
裴文安回到晉陽之後,先去見了王與蕭摩訶兩人,喝問這兩人為何不阻止漢王這個明顯的錯誤決定。
王與蕭摩訶苦笑道:「文安焉知我二人沒有勸阻?」說著兩人都齊齊歎了一口氣。裴文安也知道漢王的脾氣相當的倔強,一旦決定了的事,基本上沒有人能夠改變,之所以前來責問這兩人,也不過是心中鬱悶難耐而已。
隨後裴文安又去見了漢王楊涼,對楊涼說道:「王爺,所謂兵貴神速,本欲出其不意,打他們一個措手不及。王既不行,文安又返,一旦朝廷大軍到來,我軍大勢去矣。」
楊涼左顧而言他,並不正面回答裴文安的問題。
裴文安長歎一口氣,回轉晉州堅守去了。
而秦瓊在知道楊涼的大軍在距離蒲津關不到百里地的時候突然回轉,也是一陣大笑,對身邊的房玄齡、杜如晦說道:「漢王如此行事如何能夠不敗?」
遂一面將這件事派人送回大興,另外一方面讓宇文成都加快行軍,率五千輕騎襲擊蒲州,爭取在楊涼麾下大軍反應過來之前將蒲州拿下。
急於立下戰功的宇文成都加快行軍,等趕到黃河岸邊時,已是夜間,遂收買數百艘商船連夜渡河,清晨即發動攻擊,依靠宇文成都的勇猛,一戰就擊敗了蒲州的楊涼軍隊,使得紇單貴敗走,王聃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