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王神官II 小資料 已經出現的八級強者原型的資料
    炎系的大魔導士—拉瓦錫

    中文名稱:安托萬-洛朗拉瓦錫

    外文名:A.L.Lavoisier

    生卒年:公元1743∼1794

    洲:歐洲

    國別:法國

    省:巴黎市

    拉瓦錫1772年所進行的達101天之久的「燒乾了水不會變土」的實驗,是人所共知的。通過這一實驗,他推翻了物質不能互變的學說,並進一步證明了物質不滅的正確性。

    從1772年9月開始,拉瓦錫開始對燃燒現象進行研究,實驗發現了一種新的元素,這種元素除了助燃、助呼吸外.還能與許多非金屬物質結合生成各種酸,為此他把這種元素命名為酸素,現在氧元素的化學符號0就是來源於希臘文酸素:oxygene。1778年他進而提出,燃燒過程在任何情況下,都是可燃物質與氧的化合,可燃物質在燃燒過程中吸收了氧而增重。

    所謂的燃素實際上是不存在的。拉瓦錫關於燃燒的氧化學說終於使人們認清了燃燒的本質,並從此取代了燃素學說,統一地解釋了許多化學反應的實驗事實,為化學發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礎。根據氧化理論,1777年拉瓦錫發表論文,指出動物呼吸是吸入氧氣,呼出碳酸氣。他與法國科學家拉普拉斯合作,1782年設計了冰的熱量計,測定了一些物質的比熱和潛熱。同時證明動物的呼吸也屬於一種燃燒現象。

    研究領域:

    化學:拉瓦錫是現代化學的創始人。他的主要業績是將過去和當時的許多實驗結果,加以綜合,使之成為完整的學說

    作為推翻了燃素學說,明確了燃燒定義的大科學家,在本書中客串炎系的八級大魔導士,同時也是拉絲普汀所在魔導士家族的族長。

    水系的大魔導士,孤高的貴族之賢者—卡文迪許

    卡文迪許——最富有的學者,最有學問的富翁.是學者中的貴族,但是也是一位不怎麼為人知的學者.

    亨利卡文迪許是英國傑出的物理學家和化學家,他的一生為科學的發展作出了重要的貢獻。也許這位科學家在生活中不是一個出色者,但在科學研究中不愧為一顆閃亮的明星。1731年10月10日,卡文迪許生於法國尼斯的一個貴族家庭。他的父親是英國公爵的後裔,因為他的母親喜歡法國的氣候,才搬到法國居住。當卡文迪許兩歲的時候,他的母親就去世了。由於早年喪母,他形成一種過於孤獨而羞怯的習性。

    (一)科研歷程

    卡文迪許在十一歲那年進入了紐科姆博士在哈克尼辦的一所中學學習,這是一所主要招收上層階級的孩子的學校。1749年,他進入劍橋的聖彼得學院學習。在劍橋,他學習了四年。1753年,他離開劍橋漫遊歐洲大陸。這以後他與父親一起居住在倫敦馬爾特羅大街,他在家裡裝備了一間實驗室和工作室。

    開始,卡文迪許只是做父親的助手。他的父親查爾斯是一位傑出的實驗科學家,也是英國皇家學會的重要人物。查爾斯的實驗技巧非常卓越,備受富蘭克林的讚揚。他鼓勵兒子熱愛科學,並把自己的儀器設備供給兒子使用。尤其重要的是,父親把卡文迪許引進倫敦的科學界。1760年,卡文迪許成了皇家學會會員。

    1766年,卡文迪許發表了《人造氣體》一文,這篇論文紀錄了卡文迪許對氫氣的研究。文中指出,氫氣是做為一種獨特的物質存在的。並且他還用實驗證明了氫能夠燃燒。在化學的其他方面,卡文迪許也作出了重要的發現。他研究了二氧化碳的性質,指出由腐爛和發酵產生的氣體,與大理石受酸作用而產生的氣體是相同的。他還研究了空氣的組成,用實驗證明了空氣中有惰性氣體存在。他在化學方面最傑出的貢獻是研究了水的組成,並證明了水是氫和氧的化合物,這一偉大發現在化學史上開闢了一個新紀元。

    卡文迪許對物理學研究很感興趣,他最初著手研究的是動力學。1687年出版的牛頓的《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一書對卡文迪許的影響很大。他基本上贊成牛頓的觀點,但在某些問題上也堅持自己的觀點。1798年,卡文迪許通過扭秤實驗,驗證了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同時確定了萬有引力常數和地球的平均密度。

    卡文迪許在電學上的研究持續的時間很長,直到1781年才結束,這是他一生中最持久最艱苦的嘗試。他首先研究了兩個帶電體的相互作用,在多次試驗的基礎上,他明確地指出:同種帶電體的相互作用是互相排斥,不同種帶電體的相互作用是互相吸引,相互作用力隨距離的某次方(小於3次)成反比例變化。這為後來庫侖發現的庫侖定律奠定了基礎。他的關鍵性的實驗連同一個推廣的理論結果構成了一篇未發表的論文的綱要。

    卡文迪許先於法拉第證實了電容器的電容與兩極板間的物質有關,揭示了電介質極化存在束縛電荷這一事實。他還先於歐姆發現導體兩端的電勢差與通過它的電流成正比。更令人驚異的是,卡文迪許是在當時還無法測量電流雖弱的條件下,用自己的身體做為一隻測量電流的儀表面得出這一正確的結論的。

    他當時是用手指抓住電極的一端,根據僅僅是手指,還是手指到手腕,或者是手指一直到肘關節都感到電振,從而估計出電流強弱。遺憾的是這些成果當時沒有完全公開發表,書面發表的只有兩篇涉及的材料並不是最重要的文章。

    大約過了一百年,麥克斯韋用他一生中的最後五年的時間,整理了卡文迪許留下的大量的資料、實驗記錄和文稿,他在1879年出版了《亨利卡文迪許的電學研究》一書,至此人們才得以瞭解卡文迪許的工作和成果。

    卡文迪許還研究了熱的現象,他用硫磺、炭和玻璃等做實驗,發現給它們相同的熱量,溫度卻不一樣。從而他得出結論:各種物質加熱到一定溫度時,所需要的熱量各不相同。這一結論對後來

    發現比熱定律有著重要意義。

    (二)最古怪的科學家

    卡文迪許不善言談,很不喜歡那些慕名而來的客人打擾他的研究工作。在他奉陪客人時,常常眼睛盯著天花板,腦子裡思索著自已實驗中的問題,一言不發,為此常常使客人十分尷尬。他雖然喜歡孤獨的生活,但對於別人所作的研究工作卻不是不感興趣的。

    例如,他曾將一些鉑送給青年科學家戴維作實驗之用,有時還親自跑到皇家學會去參觀戴維的分解鹹類的出色實驗。

    卡文迪許在四十歲時,先後繼承了父親和姑媽的兩大筆遺產,於是他成為了一名百萬富翁。正如法國科學家比奧所說的:「卡文迪許在一切學者中最富有,在一切富翁中最有學問。」但巨額的財富並沒有使卡文迪許的生活方式發生絲毫的變化。他仍然過著儉樸的生活,不講吃穿,每天都穿一件褪了色的上衣。他的錢大部分都花在了購置科學儀器和圖書上。他利用自己繼承來的財富購買了一大批很有用的圖書,除自己用外,還慷慨地供其他學者使用。

    而且他對金錢毫無興趣,甚至不知道一萬英磅究竟是多大一筆財富。一次他的一個僕人病了,要花錢治病,他隨手開了一張一萬英磅的支票給他,使僕人驚訝得不知所措。

    另外,卡文迪許最厭惡和害怕兩件事物,一是奉承,他聽到奉承的話常常十分窘迫、不知所措:一是女人,他最怕和女人接觸,所以終生未婚,而且他每天和女管家之間都用紙條來聯繫。

    1810年2月24日,這位七十九歲的老人感到臨近死亡了,就吩咐身邊一位護理的僕人離開房間,而且非到規定時間不得擅自回來。當僕人回來時,卡文迪許已經孤獨的離開了人間。卡文迪許一生性情孤癖。他在科學界沒有形成一個學派;在民眾心中也缺少聲望。但他以學識廣博,推理清晰,才智罕見而在皇家學會會員中倍受崇敬。他在英國科學界的地位是牛頓以後最高的,他所具的數學和實驗才能可與牛頓媲美。可以說十八世紀的英國科學界任何人的智力都無法與他相匹敵。

    卡文迪許最讓人們所知道的研究大概就是發現了水是由氫和氧兩種元素所構成的,作為第一個清楚水之根源的智者,他在本書中成為水系的大魔導士當之無愧.以他的生平和心境來看,被稱為賢者也不以為過.因此,在本代的八級魔導士中,他是最有希望成為賢者的.

    同時,這也是我相當喜歡的一位學者,有著公爵後代的高貴身份,也有著巨大無比的財產(在當時一百萬英磅是難以置信的巨大財富,去查查當時的貨幣價值就知道了),卻依然保持著平和而自然的心態,在本書的中後階段,他大概會出場給尤里西斯以指導。他的個性,也是最適合做尤里西斯導師的人,從某方面來說,他應該是和尤里西斯一樣的人。

    雷系的大魔導士;安培

    法國物理學家。對數學和化學也有貢獻。1775年1月22日生於里昂一個富商家庭,1836年6月10日卒於馬賽.

    安培最主要的成就是1820∼1827年對電磁作用的研究。1820年7月,H.C.奧斯特發表關於電流磁效應的論文後,安培報告了他的實驗結果

    :通電的線圈與磁鐵相似

    ;9月25日,他報告了兩根載流導線存在相互影響,相同方向的平行電流彼此相吸,相反方向的平行電流彼此相斥;對兩個線圈之間的吸引和排斥也作了討論。通過一系列經典的和簡單的實驗,他認識到磁是由運動的電產生的。

    他用這一觀點來說明地磁的成因和物質的磁性。他提出分子電流假說:電流從分子的一端流出,通過分子周圍空間由另一端注入;非磁化的分子的電流呈均勻對稱分佈,對外不顯示磁性;當受外界磁體或電流影響時,對稱性受到破壞,顯示出宏觀磁性,這時分子就被磁化了。

    在科學高度發展的今天,安培的分子電流假說有了實在的內容,已成為認識物質磁性的重要依據。為了進一步說明電流之間的相互作用,1821∼1825年,安培做了關於電流相互作用的四個精巧的實驗,並根據這四個實驗導出兩個電流元之間的相互作用力公式。1827年,安培將他的電磁現象的研究綜合在《電動力學現象的數學理論》一書中

    ,這是電磁學史上一部重要的經典論著,對以後電磁學的發展起了深遠的影響。為了紀念安培在電學上的傑出貢獻,電流的單位安培是以他的姓氏命名的。

    主要成就:(1發現了安培定則、2發現電流的相互作用規律、3發明了電流計、4提出分子電流假說、5總結了電流元之間的作用規律——安培定律)

    在本書中,他友情客串雷系的大魔導士。

    破壞之王:諾貝爾

    諾貝爾(Noble,AlfredBernhard),瑞典化學家。1833年10月21日生於斯德哥爾摩,1896年12月10日卒於意大利聖雷莫。諾貝爾1842年隨家去俄國聖彼得堡居住。1850年去巴黎學習化學一年,後又在美國J.埃裡克森手下工作過4年。回聖彼得堡後,在他父親的工廠裡工作。

    1859年諾貝爾開始研究*,但在1864年工廠爆炸。為了防止以後再發生意外,

    諾貝爾將*吸收在惰性物質中,使用比較安全。諾貝爾稱它為達納zha藥,並於1867年獲得專利。1875年諾貝爾將火棉(纖維素六硝酸酯)與*混合起來,得到膠狀物質,稱為炸膠,比達納zha藥有更強的爆炸力,於1876年獲得專利,1887年諾貝爾發展了無煙zha藥。他還有許多其他的發明,在橡膠合成、皮革及人造絲的製造商都獲有專利。

    諾貝爾經營油田和zha藥生產,積累了巨大財富。他逝世時將遺產大部分作為基金,每年以其利息(約20萬美元)獎給前一年在物理學、化學、生理學或醫學、文學及和平方面對人類作出巨大貢獻的人士的獎金,即諾貝爾獎,於1901年第一次頒發。1968年起,增設諾貝爾經濟學獎金,由瑞典國家銀行提供資金。

    這位科學家大概沒有人不知道的,作為發明了*zha藥的科學家,諾貝爾可以說是歷史的推動者。在新類型火yao出現後,以往所有的戰爭方式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人類進入了更加殘酷的戰爭時代。而被他的zha藥破壞的東西,大概比任何自然災害都要多,被稱為「破壞之王」是再適合不過了。

    PS:這些資料大多來自網絡上,這些為人類作出了巨大貢獻的科學家們是值得我們所有人敬仰的。

    夢想文學網www.mx99.cc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