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講授《中國現代文學發展史》這門課的許多年裡,林語堂是我比較喜愛的作家之一。我對林語堂這個作家的喜愛,最早應從20世紀80年代末開始,那時,我在臨沭新華書店買到了林語堂的《京華煙雲》和《紅牡丹》,讀後,林語堂從此在我的腦海中就有了一個抹不去的印記。我於20世紀80年代初在大學學習《中國現代文學史》這門課時,林語堂、周作人、梁實秋、沈從文、肖軍、丁玲、王實味等都是批判的對象。自從後來看了《京華煙雲》和《紅牡丹》(這些都是從英語翻譯過來的作品),我對林語堂的印象完全改變了,從內心感到林語堂不是一般的作家。這就是我對林語堂最早認識的緣起。
對於中西文化的交流,諸多先賢和大師都作出了巨大貢獻,如嚴復、辜鴻銘、林琴南等,一方面是把西方的文化(包括哲學、文學藝術等)介紹到我國來,另一方面是把我國的文化(主要是儒家的文化即傳統文化)介紹到西方去。前者以嚴復、林琴南等為代表,後者以辜鴻銘、林語堂為代表。20世紀中國作家在世界文壇上產生影響的並不多,魯迅主要是在日本,辜鴻銘主要是在德國,巴金在法國,沈從文在美國,有一些作家和作品雖然翻譯了諸多種文字,也傳播到了許多國家,但並沒有產生廣泛的影響。只有林語堂的作品不僅在美國,而且在西歐和東南亞及南美洲都產生了廣泛的影響,成為蜚聲世界文壇的中國作家。
諾貝爾獎從1901年首次頒獎開始,主要給本年度在物理學、化學、生理學和醫學、經濟科學、文學及和平方面對人類作出巨大貢獻的人。華裔科學家李政道、楊振寧、丁肇中、李遠哲、朱棣文、崔琦和錢永健七人獲此殊榮。高行健在2000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可因為他加入法籍,而不代表中國。中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提名的作家本來就不多,沈從文於1988年5月被選定為當年的獲獎提名者,可是他卻在5月10日這一天去世了(諾貝爾獎只獎給在世的人)。前幾年炒作的王蒙、羅先貴、羅清和和台灣作家李敖獲得諾貝爾獎"提名推薦",結果證明都是假消息。真正曾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提名的只有1913年的辜鴻銘(當年同時提名的泰戈爾獲獎)和1975年的林語堂。值得國人欣喜和驕傲的是,今年10月11日,莫言因其"用魔幻現實主義將民間故事、歷史和現代融為一體"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填補了我國沒有諾貝爾文學獎的空白。由此,辜鴻銘、林語堂和莫言代表了中國作家成為諾貝爾文學獎歷史征程上的佼佼者,儘管前二者沒有獲獎。
林語堂至今是一個有爭議的人物。隨著對林語堂研究的深入,人們越來越多地達成了共識:作為國學大師、語言學家和文學大師,尤其是在世界上產生了巨大影響的中國作家,則非林語堂莫屬。
在此書中,我盡量做到學術性、知識性和趣味性相結合,同時,我也參考了一些前人和當代學人的研究成果,在此就不一一列出,謹表示感謝!同時,我還要感謝巴蜀書社的責任編輯陳紅女士,感謝她為此書所付出的辛勤勞動!
由於水平所限和時間倉促,肯定會有不周之處,懇望專家、讀者批評指正,我將不勝感激和感謝!
2012年10月22日
厲向君
作者簡介:
厲向君(1961.09——),山東日照市人。日照廣播電視大學教授,教務處副主任。在《齊魯學刊》《河南師範大學學報》《前沿》《臨沂大學學報》《語文教學與研究》等期刊上發表論文40餘篇,並多次獲得省市優秀科研成果獎。主要有《略論無名氏與〈無名書稿〉》《當代無名氏研究的歷時性考察》《無名氏的文學創作與西方文化的影響》《對〈有權拒絕有權鄙視——從知人論世談無名氏〉一文的商榷》《論葉靈鳳小說中蘊含著人道主義的性道德》《〈邊城〉對愛與美的描寫》《漫話徐志摩詩歌的音樂美》《港台及海外的無名氏研究管窺》等。著作《人生悲苦命運的象徵——無名氏與其他中國現代作家作品論》、《文化使者生活智者的林語堂》(與人合作)等,另外參編教材多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