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波士頓,加裡森既沒有朋友的支持,也得不到任何有影響的社會勢力的幫助,於是,他長年累月地在那個城市孤軍奮戰。在身無分文的情況下,他在一間狹小的閣樓上開始了《解放者》的創辦。看一看這個飢寒交迫、「毫無機會」的年輕人在第一期報紙上的錚錚宣言吧:「我將像真理一樣嚴厲無情,像正義一樣不屈不撓。我的情感發自肺腑。我既不會含糊其辭、模稜兩可,也不會為自己尋找托詞;我將堅守陣地,不退卻半步:我相信,終有一天世界將聽到我的聲音並理解我。」噢,這是一個多麼勇敢的年輕人啊!他孤軍作戰,憑著個人的努力與那個時代最根深蒂固的偏見作戰。
南卡羅來納州的霍恩·海恩給波士頓市市長奧蒂斯寫了一封信,信中說有人給他送來了一份《解放者》,並要求他核查一下出版者的名字。奧蒂斯回信說,他發現是一個貧窮的年輕人「在一個光線昏暗的洞裡印刷了這份不起眼的報紙,他唯一的助手是一個黑人男孩,支持他的是一些有著各種各樣膚色的人,他們全都是無名小卒,不足掛慮」。
但是,這個貧困的年輕人,這個吃飯、睡覺和印刷都在那個「光線黑暗的洞裡」的年輕人,卻用他的努力、思想和文字,使得整個世界都開始思考。
但在當時的很多人看來,這樣的危險分子必須被鎮壓!南卡羅來納州的警戒機構懸賞1500美元,要求對所有被發現傳播《解放者》的人予以逮捕和定罪。有一兩個州的行政長官也懸賞捉拿編輯者。佐治亞州的立法機構明文告示對捉拿加裡森的人給予5000美元的巨額賞金。加裡森和他的助手到處受到人們的攻擊和指責,幾乎沒有人為他所從事的事業吶喊助威。
一個名叫洛弗喬爾的牧師因為支持加裡森的事業,在保護加裡森的印刷機時被一群暴民所殺。而在被稱為「美國自由傳統的搖籃」的馬薩諸塞州,所有的實業巨頭、權威人物和文化名流都聚集到了一起,憤怒地要求嚴懲這位「廢奴主義者」。在黑壓壓的人群中,只有一個人,一個名叫溫德爾·菲利普斯的大有前途的年輕律師,要求走上高高的講台發言,他發表了這樣一篇在法納爾廳聞所未聞的演說。
「當我聽說紳士們都確定了這樣一種原則,即把在奧爾頓殺害了洛弗喬爾的兇手的名字與奧蒂斯、漢考克以及亞當斯這些熠熠閃爍的名字相提並論時,」溫德爾·菲利普斯一邊說,一邊指著那些掛在牆上的肖像,「我想這些畫上原本緊閉的嘴唇一定會發出憤怒的聲音,譴責那些膽小懦弱的美國人,譴責那些對死者進行造謠誹謗的無恥小人。在我們所生活的這片神聖的土地上,到處都灑滿了清教徒和先驅者的鮮血,根據那個逝去的靈魂的所作所為,在這片美麗的土地上,每一片青翠的樹葉,每一片沙灘,每一小片耕地,每一隻鳴叫的昆蟲,甚至就連樹木中流淌的樹汁,也將滿載對他的記憶。」
整個國家都為那些火熱的心靈所激動,所振奮。
在北方的先驅者和南方的種植園主之間,一直存在著漫長而激烈的衝突,即便是在遙遠的加利福尼亞,兩種勢力的對立也是那麼的明顯,隨著內戰的爆發,這種衝突也達到了最激烈的程度。在戰爭結束之後,歷經三十五年不屈不撓英勇鬥爭的加裡森以國家貴賓的身份,受到了林肯總統的接見。他看到了星條旗重新在薩姆特要塞上迎風招展。一位被解放了的奴隸向他致了熱情洋溢的歡迎詞,而這個奴隸的兩個女兒,這兩個如今再也不是奴隸的姑娘,把一個美麗的花冠戴在了加裡森的頭上,以此來表示對他的無限感激。他的功績將永載史冊,他點燃了火炬照亮了其他人的心靈,並且這火炬代代相傳,直到最後亮徹人心。
大約正是在這個時候,英國政治活動家理查德·科布登——被壓迫著的又一位忠實正直的好朋友——剛好在倫敦逝世了。
科布登的父親很早就離開了人世,留下了九個嗷嗷待哺、一貧如洗的孩子。科布登在孩提時代就為一個鄰居放羊,以此來自謀生計。一直到他十歲那年,他都沒有機會來接受學校教育。後來,他被送到了一所寄宿學校,在那裡,小男孩備受虐待,每天都是處於半饑半飽的狀態,要經過漫長的三個月才能給家裡寫一封信。十五歲時,他到了倫敦,在叔叔的店舖裡做小職員。在這期間,靠著起早貪黑,他擠出了時間,爭分奪秒地自學了法語。很快,他坐著一輛馬車以商業人士的身份開始到各地工作。
科布登拜訪了約翰·布萊特,希望能夠得到後者的幫助,聯手反對殘酷的《穀物法》。因為他認為,這部不正義的法律是劫貧濟富的,其作用就是把麵包從窮人的口中奪走,並把它喂到富人的嘴裡。但他發現布萊特先生正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因為他的妻子剛剛離開人世。「在英國,有成千上萬的家庭跟您遭受了同樣的不幸,」理查德·科布登勸說道,「有多少妻子、母親和活潑可愛的孩子因為飢餓而瀕臨死亡。現在,在最初的巨大哀痛過去之後,請您擦乾自己的淚水,跟我一起並肩作戰。我們永不妥協,永不鬆懈,直到《穀物法》被廢止為止。」
科布登看到窮人那可憐巴巴的麵包被迫在海關接受檢查並被課以重稅,而這些稅收全部被富裕的大地主和農場主所佔有,他再也難以忍受,他感到全身的熱血都沸騰了起來,渾身都充滿了戰鬥的力量,怒不可遏地要對這種不公正的法律發起攻擊。「這並不單純是某一部分人的問題,」科布登說道,「社會各界都應該聯合起來進行抵抗。這是一個關係到我們衣食生存的問題——是涉及成千上萬的普通勞動人民與工人階層同少數貴族之間關係的問題。」
於是,他們組成了一個「反穀物法同盟」,這一同盟的行動得到了愛爾蘭饑民的大力擁護——正是飢餓本身衝破了原有法律規定的層層壁壘,並擊敗了頑固勢力。1846年英國的《穀物法》被宣佈廢除。布萊特先生曾經不無感慨地說:「英國所有的貧苦人可以吃上更大、更好、更便宜的麵包,這要歸功於理查德·科布登的努力和貢獻。」
約翰·布萊特本人是一個窮困潦倒的工人的兒子,在他所生活的年代,高等教育的大門對窮人是緊閉著的。但是,當看到英國和愛爾蘭無數的饑民在《穀物法》的壓搾下不得不忍饑挨餓、苦苦掙扎在死亡線上時,這個貴格會教徒那堅毅而高貴的心靈被深深地觸動了,他的內心中奔湧著對窮苦人無比深切的同情。
在愛爾蘭發生的可怕的大饑荒中,有兩百萬愛爾蘭人在一年內失去了他們的生命。目睹這樣慘絕人寰的悲劇,約翰·布萊特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積極地投入了戰鬥,他的名字比英格蘭任何社會名流和政治精英的名字都更有影響力。在他那不可辯駁的言辭、滔滔不絕的雄辯和堅忍不拔的品格面前,所有的貴族都為之戰慄。或許除了科布登之外,與他相比,沒有人在為勞動者爭取更短的工作時間、更便宜的麵包和更多的工資方面作出過更大的努力。
在倫敦一個破敗不堪的馬房裡,住著一個名叫邁克爾·法拉第的窮孩子。他每日裡背著一大捆報紙到街上叫賣,以一便士一份的價格將它們出售給路上的行人,以此來維持生計。他還曾在裝訂商和圖書出版商那裡當過七年的學徒。有一次,在裝訂大不列顛百科全書時,他的眼睛無意間看到了一篇介紹電的文章,這篇文章像磁鐵一樣吸引了他,直到他一口氣讀完為止。他找到了一個玻璃藥水瓶、一個舊的平底鍋,再加上幾樣簡單的工具,就開始做起了實驗。
一位顧客被這個小男孩的求知慾深深地感動了,他把法拉第帶去聽著名化學家漢弗雷·戴維先生的精彩講座。邁克爾·法拉第鼓足了勇氣,給這位偉大的科學家寫了一封信,並把自己作的講座筆記送給戴維先生本人審閱。
此後不久的一個夜晚,正在邁克爾即將上床休息時,漢弗雷·戴維先生的馬車停在了他那簡陋的住處前,一位僕人下了車並遞給他一封親筆書寫的邀請信——漢弗雷·戴維先生請法拉第在第二天早上去拜訪他。邁克爾讀著信上的內容,幾乎無法相信自己的眼睛。
次日早上,他如約拜訪了漢弗雷·戴維先生,戴維先生想請他做一些清洗實驗儀器和搬運設備的工作。戴維先生在用一些危險的爆炸性試劑做實驗時,臉上戴了一副用玻璃製作的安全面具,而法拉第則全神貫注地觀察著他的一舉一動,他那充滿了求知慾的眼睛始終沒有離開這位大科學家。
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和學習,法拉第自己也做起了實驗。很快,因為法拉第超凡脫俗的悟性和突飛猛進的成績,許多一流的科學研究人員邀請這位當初沒有任何「機會」的窮孩子為他們做講座。這個自強不息的男孩終於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攀登上了科學的巔峰。
由於其卓越的成就,邁克爾·法拉第被任命為伍爾韋奇皇家學院的教授,成為了他所在時代科學園地中最瑰麗的一棵奇葩。英國物理學家廷德爾對法拉第曾有過這樣的評價:「他是迄今為止最偉大的實驗哲學家。」法拉第的導師漢弗雷·戴維先生更是以他為榮,當被問及他一生中最大的發現是什麼時,戴維自豪地說:「我一生中最大的發現就是邁克爾·法拉第。」
「前人能做到的我照樣也能做到,」在常人眼裡沒有機會的男孩迪斯累利這樣說,他後來成為了英國首相,「我不是一個奴隸,我也不是一個俘虜,憑著我的精力,我可以戰勝和跨越一切障礙。」作為一個猶太人的子孫,迪斯累利的血管裡流淌著猶太人頑強不屈的血液。儘管整個世界似乎都在和他作對,他卻牢牢地記住了那些不朽名字的光輝業績:約瑟,他在四千多年前是埃及的最高主宰;丹尼爾,他在基督誕生前的五世紀是世界上最偉大帝國的元首。少年壯志猶如燎原之火,夢想成為一種激情,深深扎根於迪斯累利的現實生活之中。通過不懈的努力和抗爭,迪斯累利從社會的最底層跨入了中產階層的行列,接著又雄心勃勃地躋身於上流社會,直到最終登上了權力金字塔的頂峰,成為身居廟堂之上的主宰者。
當然,在他通往成功的道路上遍佈荊棘和坎坷,世人的指責、白眼、蔑視、嘲諷以及眾議院裡的噓聲,他都一一領教了。然而,什麼都阻擋不了他前進的腳步。面對所有的挑戰,他只是冷靜地回答:「總有一天你們會認識到我的價值,這樣的一刻終會到來。」是的,這樣的一刻真的到來了,這位世人眼裡根本沒有機會的人,終於出人頭地了。在整整四分之一世紀的時間裡,他主宰了英國政治的沉浮。
亨利·克萊的母親是一個寡婦,除了他之外,家裡還有六個兄弟姐妹。由於家境貧寒,克萊無法到較好的學校去讀書,只能在一個普通的鄉下小學接受教育,在那裡他學到的只是一些最簡單枯燥的拼寫知識。但是,他並沒有因此而止步不前;相反,他利用了所有課餘的時間,在沒有老師指導的情況下,進行了自學。
這樣,多年以後,他最終成為了自學成才的佼佼者,自力成功的典範。當年那個在畜棚裡練習演說,只有一頭奶牛和一匹馬作為聽眾的男孩,如今已變成了美國最偉大的演說家和政治家之一,成千上萬的聽眾一邊聽著他的演說,一邊給予如雷的掌聲和喝彩。
讓我們再來看一看開普勒的故事吧。終其一生,他都在不停地與挫折作鬥爭。由於當局的命令,他的著作在公共場所被焚燒,他的圖書館被耶穌會人士查封,他本人則為公眾輿論所譴責。在整整十七年的時間裡,他孜孜不倦地終日伏案,進行著緊張的思索和運算。他最終得出了著名的開普勒行星運行定律。這個沒有什麼機會的男孩最終成為了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天文學家之一。
「當我認識到自己是一個黑人時,」亞歷山大·杜馬這樣說,「我就下決心要像白人一樣生活,並迫使那些人不是看重我的膚色,而是我的格調和內涵。」
我們再試想一下這樣一個畫面吧,當出身貧寒、名不見經傳的赫歇耳把有關天王星運行軌道、運行速率以及土星的運行狀況的發現寫成報告,並遞交給英國皇家協會時,這個默默無聞的年輕人引起了多麼大的震撼啊!赫歇耳也是一個沒有得到幸運之神垂青的人。為了維持朝不保夕的生活,他不得不到街頭演奏雙簧管,然而,他卻用自製的望遠鏡發現了同時代那些設備最為精良的天文學家都沒有發現的科學事實。據說,為了能夠得到一塊理想的反射鏡,他最多一次竟然磨碎了兩百多塊鏡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