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的午後 第1章 序言
    《筆無虛意寫真情》

    葛安榮

    其實,在每一個人的心裡,都有回不去的故鄉。

    這是青年作家徐雲峰在《禪的午後》出版之際的一聲長歎。話語清麗自然,卻又顯得那麼安詳沉潛;話語簡單樸實,卻又注滿無奈與失落。可能作家說這句話時臉上燦爛地笑著,但他的心裡卻蘊藏著無限的寂寞和感傷!

    這句話是作家心靈裡彈奏的顫音。

    這句話是否就是《禪的午後》的主色彩和基調?

    讀《禪的午後》,我的心弦又一次被撥動,我的心靈又一次回到永不厭倦的故鄉!

    故鄉影像在徐雲峰眼裡、心裡,有著永遠的珍藏,他把對家鄉的那一片深情種在字裡行間,任它蔓延,任它滲透,任它飄飛,任思戀之樹年年歲歲枝繁葉茂,清香飄逸。鄉村情結在作家心裡永遠解不開,對鄉村的依賴和守望,是他的精神的寄托。

    「小徑的盡頭還有一片竹園,那是竹子的天堂。印象最深的還是雨後春天的竹子園,濕漉漉的空氣中瀰散著竹葉的清香,雨洗後的碧園生機勃勃。落葉之中,箭簇一樣的筍尖爭先恐後地冒出鬆軟的地面……」作者抓住「天堂」的擬人化,「濕漉漉」的修飾,「箭簇一樣」的比喻等,繪出了一幅水鄉竹園圖。這一段文字鮮活而充滿泥土氣息。沒有對鄉村的熟悉的熱愛,不可能寫出如此生動的文字。無論是《故鄉和樹》還是《江南的雨》、《開滿香樟樹的日子》等篇,都讓人彷彿行走在肥沃而柔軟的田野裡,呼吸著故鄉香甜而濕潤的空氣,感覺到神清氣爽。作家對故鄉的風土人情、歷史文化情有獨鍾。他筆下的水西村、蘇園、天目湖、伍子胥和史貞女的傳說等,無不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和生活氣息,是江南鄉村的剪影,一篇篇,一件件,無不如行雲流水,輕盈舒適,透亮鮮明,是畫,是詩,也是歌,映著時代的品質和精神。

    徐雲峰的散文是真情散文,他崇尚和追求散文的品位美。面對散文無病呻吟,或煙火繚繞的鄙俗化狀態,徐雲峰堅持走自己的路,用心守護著散文這片精神家園;面對漫天遍地的「散文作品」放肆的粗製濫造,徐雲峰寧可不寫,也要維護一個散文作家的尊嚴。在《似水流年》這一輯中,作家寫現在或者回味過去,絲雨片風,雨滴雪飄,都有感而發,從有形的事件和境況開筆,努力使「形而上」的東西飛翔起來,真正進入情境交融,物我兩忘的境界。作家追求散文的意境,追求散文的畫面感覺,有寫實的,也有浪漫虛幻的;有詳盡的,也有空靈而飄逸的,許多年來,人們對散文的架構形式,總以「形可以散而神不可以散」為一體,而形不散而神亦不散,豈不也是一種作法?徐雲峰選擇了後者,並不是創新,但這種相對凝煉的寫法更適合他。他堅持「個性化」創作,一事一題,一景一篇,一人物一寫,猶如打井,口子開得小一點,挖得卻深一些。

    「許多童年的記憶就像電影一樣一幕一幕在腦海中掠過,如今青春開始散場,記憶裡的老電影也一去不復返了……

    青春開始散場,多少滋味在其中,難道僅僅是老電影的情結?不,作家在感歎一種大美的流失與衰落。那是沉在人們意識和血液裡的傳統精神。作家不露聲色地將字面上的淺層意義昇華了,拓展了,給讀者一個巨大的想像空間,填補的空間。這正是徐雲峰散文的精妙之處,新穎之處。

    《禪的午後》一輯溶進了一個智慧與大愛的境界。作家對佛學頗有研究。「善為至寶一生用之不盡,心做良田萬世耕種有餘」。這句話是這一輯的主調子。《生命中的綠燈》、《微笑的理由》、《生命的痕跡》等篇,無不反映出作家的人文關懷和「精神呵護」的內心世界,吟唱,勸誡,思考,鞭撻,都以善為魂,以真為根,哲理的思辨力量與情感的傾訴或合為一體,或美麗分流……

    「我不知道已經對朋友們講過多少次,我的要求其實並不高,我只要在向陽坡上搭起一片茅廬,我手頭上有一本詩經,一本聖經,當然更有一本佛經。我可以在清晨聽松竹的濤聲,也可以捏著一柄細細的鋤頭在夕陽的黃昏耕作,累了,困了便開始翻翻我的那些經書。『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這樣的生活感覺真好。」

    多麼詩化的畫面,超脫與空靈的感覺由此滋生;避開了人世間的煩惱與紛爭,選擇一個寂靜的桃園,聽天籟之音,看詩讀經,作家漫不經心的幾筆,卻餘味悠悠,此一番描述何等的禪意深深!

    《那時花開》、《與愛為鄰》、《芬芳的心》三輯中,作家選擇的是自己熟悉的生活,所流露的情感是真誠與激情的燃燒,是心靈碰撞而綻放的絢麗的「人文花朵」!生命如歌,生活如歌,感傷如風,痛苦如水,深層文化心理在不同篇目中得到不同的解讀和描述。

    「踏踏實實,像無名指那樣貢獻出自己的一滴鮮紅的血,寫出與自己血肉相連的文字,那才是一件最有意義,最有價值的事情。」現在,徐雲峰還不是一個散文大家,但他不像食指那般好動,不像中指那樣突兀,也不像小指那樣嬌氣。然而在文學的世界裡,一切都在變化,長與短絕對不會鐵板一塊。剛剛出版了長篇小說的徐雲峰,又把《禪的午後》這部散文集奉獻給讀者。徐雲峰像一個運動員站在起跑線上,把一篇篇作品的孕育與誕生當作一次次新起點……

    藝術不到頂點。徐雲峰水不揚波,筆耕不輟,在文學的道路上不斷攀登,不斷出作品,用心血、汗水和智慧忠誠地守護著文學這方精神樂土!

    (作者系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國家一級作家)

    《心懷希望,追逐夢想》

    趙華保

    這是一個陽光明媚的春日。

    我坐在辦公桌前,雲峰捧著一大疊手稿很誠懇地對我說,「華保,這是我的散文集,抽空讀一讀,再拜託你寫個序吧。我瞭解你,你在骨子裡始終還是個文青。」

    那一刻我惶恐了,血一下子湧上了臉,辣辣的,熱熱的,彷彿一下子回到了少年時代。那時的我和雲峰一樣,我們有著同樣的文學夢想。我們一起,為著自己的片言隻語能變成小塊豆腐乾樣的鉛字而歡心、鼓舞和激動。在曾經年少的時代,寫序、出書該是一件何等榮光,又是那麼遙不可及的事情啊!而今,一切都那麼清晰地呈現在我的眼前。夢想實現了。簡單是結果,不簡單是追逐夢想的過程。在這裡,我尤其為雲峰感到快慰。

    翻開依然散發著油墨香味的手稿,讀著一篇篇雋永而又富含哲理的文字,我也讀到了雲峰那種在不經意中經營文字,一種淡淡的心境——不爭不念、不纏不妄,就像書的名字透著一種禪意。

    雲峰是個心中有愛的人。他熱愛生他養他的這片土地,在書中他有對於故園故土的深刻眷戀和逝去的青春的懷念和隱隱的感傷。他一直在努力探索人生的意義,他的文字中透著一種悲憫和人性的關懷,字裡行間透著一種赤子情懷和對於生命的守望。雲峰的根在故土,找到了故土就不會有心靈的漂泊,在書中除了有故鄉溧陽的描述,還有關於親情、友情和愛情的描述,探究人生和生命的意義,文字中的悲憫和人性的關懷,既不媚俗也不功利,對生命執著和守望,也有一種閱盡天下事的一種頓悟。

    閉上眼睛,再在腦海中過濾一遍這位老友的形象,憨憨的,對待每一個人謙遜,有時難免會被勢利的人看低,但他就是那樣。大音無聲,大隱於市。《禪的午後》是雲峰的第二本書。現在,雲峰的夢想真正實現了。「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歲月終於濾去沉沙,金子熠熠生光。他有資本驕傲。

    轉念之間,曾經一同追夢的兩個人,20年的風雨後卻在兩條不同的人生岔道上各自耕耘,不由得感慨萬千。20年前的兩個少年是如此相似,為了共同的夢想,為了心中的繆斯女神,我們駢頭跣足,徹夜長談。20年後的今天,我們卻有天壤之別。兩個最要好的朋友卻走過了兩條完全不同的人生之路。他憨憨地笑,我卻滔滔不絕;他堅守學問,追逐夢想,我卻多少玷染了一些商人氣息。真是造化弄人。

    其實,對於文學的追求,我得心裡始終有著一種不捨。儘管我得書架做得很大,書也在不斷地買,但我卻很少能完整地把一本書讀完。每次出差,包裡總是裝著幾本書,看到喜歡的書,也止不住衝動地要買。儘管我也知道,那些買來的書,我一定也不會有時間來讀的。現在,我終於一下子明白了,我這樣做,潛意識裡也不過是在填補我年少時的失落吧。

    現在,經過一段時間的商場打拼,我也積累了一定的財富。但是我也信奉財富取之於民也必將用之於民的道理。除了每年的捐資助學,去年,我還在新疆伊利州興建了一所希望小學。只是為了自己心中的那份不捨,為了那些追逐希望、心中擁有夢想的孩子,我願去做一個圓夢的人。既然夢想於我擦肩而過,那麼,我還是努力去做一個圓夢的人吧。就像雲峰在作品中寫的一樣——給夢一把梯子,在夢的邊緣。我將繼續盡力去幫助那些和我與雲峰一樣年少卻懷有夢想,追逐希望的孩子。

    現在,捧著雲峰的書,我似乎依稀地回到了過去的青蔥歲月。我分外懷念過去純真的生活。作為同學、好友,我也為雲峰感到欣慰。因為他能懷揣兒時夢想,默默堅守在象牙塔中,不放棄,唯有堅守才能嬗變。祝願雲峰一如既往,義無反顧,堅持本真,追逐我們當初共同的夢想;祝願雲峰作品越來越多,越來越好看,我會在一邊默默地關注你,一如既往地支持你。

    祝願雲峰永遠心懷希望,繼續追逐夢想。在文學的道路上奮發向前,越走越好。

    2011年3月20日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