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話裡的雄鹿喜歡它那兩支漂亮的鹿角而厭惡它的雙腳。但是當獵人過來的時候,它的雙腳讓它得救了。而後來在荊棘叢林中,漂亮的雙角卻成了逃命的絆腳石,它最終因為那美麗的雙角而喪命。
每個人在他的生命歷程中都應該感激自己的缺點。因為一個人只有在與現實抗爭的時候才會真正領悟到真理的內涵,所以,只有當一個人在經歷了自負與優越感的痛苦,或體會過逆境給自己所帶來的磨煉與成功的時候,他才能夠真正領會到順境與逆境的意義所在。性格上的弱點就一定不利於他在這個社會上生存嗎?並不是這樣的,我們要學會自得其樂並養成自我幫助的習慣,就像受傷的牡蠣,會用自己的珍珠來修復受傷的脊背。
其實我們的力量源泉就是我們自己的弱點。目標本身就帶有神秘的力量。但這一點只有當我們受到刀戳的刺激和最後的攻擊的時候才會領悟到。偉大的人物總是甘於做個默默無聞的人,但是當他坐在舒適的環境裡享受的時候卻開始打瞌睡了。當他被驅使、被折磨和遭受了挫折的時候,他也就獲得了新的學習機會;增長了智慧,同時也會使自己變得成熟起來;也懂得了現實,認識到自己的無知;也從自負的狂熱中得到醒悟;使自己得到了調試,從而獲得真正的技藝。聰明的人喜歡把自己投到攻擊者的一方,從對抗中找出自己的弱點遠比挑剔別人的毛病要有利得多。當自己有機會取勝的時候,就要抓住時機反敗為勝。
責備遠比表揚安全得多,只要別人所說的一切是針對我的,那麼我就有成功的信心。而當甜言蜜語和褒揚的詞句鋪天蓋地向我衝過來時,那也就意味著在我前進的道路上已經有了敵人的埋伏。總之,只要那些惡意不是讓我們去做犧牲品,那就是我們的恩人。而敵人的力量即使再勇猛,也只是用於戕害他們自己的武器而已。這樣我們就獲得了抵抗無謂的愚蠢和誘惑的非凡的力量。
任何事物都是具有兩面性的:有善意的一面,也有邪惡的一面。就像每次利潤的獲取同樣包含著稅收的義務一樣,我們得學會滿足,因為補償的教義並不是冷漠無情的教義。無論是善意還是邪惡,結果只有一個:如果我贏得任何好處我就必須付出相應的價值;如果我喪失某種利益,那麼就會從另外的地方得到補償。
在靈魂的深處其實還有一個比補償更為深層的事實,那就是機智,這是它的本質所在。靈魂的存在並不是一種補償,而是一種生命的所在。靈魂就是靈魂。在波濤洶湧的海面上,水流與波浪保持著完美的平衡,生命的靈魂就生存在那非宗教化的深淵裡,他們其實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存在就是廣泛意義上的肯定,即使是排除否定和自我平衡,也不可能包容一切的關係和組成部分。
利益的獲得是明顯的,而義務的承擔也是肯定的。但是,存在於補償法則中的真知是不需要承擔任何賦稅義務的,這種真知並不是掘地尋寶。我帶著寧靜而永恆的和平愉悅,享受著生活的平靜。我盡力壓縮著可能會傷害到我的界限。我明白了聖·伯納德智慧的內涵——「除了自己,沒有其他的人或東西可以使自己受到傷害,自己的弱點才是使自己成為受害者的根源所在。」靈魂的本質就是對不平等狀態的一種補償。
人性悲劇的根本似乎就在於對「更多」與「更少」這兩個概念的區分。為什麼得到「更少」卻不感覺痛苦,而失去「更多」又怎麼會不覺得義憤和敵意呢?看看那些缺乏能力的人,他們對自己的悲哀全然不知。為什麼會這樣?因為他們總是在逃避別人的目光,他擔心自己會責備上帝。那麼他們又應該做些什麼呢?表面上看起來似乎是很不公平的,但是當你能夠洞察到最深層的事實的時候,這一系列的不平等也就蕩然無存了。就像熾熱的太陽可以融化大海裡的冰山一樣,是愛的溫暖消解了人世間的不公。所有的人其實都有著共同的心和靈魂。他的不幸其實也就意味著我的苦難,而他的苦難也就是我的不幸。我就是我自己的兄弟,我的兄弟也就是我自己。即使你感覺到自己是生活在鄰居和朋友的陰影下或者極度的優越感中,你仍然可以付出你的愛心。這樣你也同樣能夠獲得他人的關愛。只有付出愛心的人才會擁有愛的華彩樂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