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待每一個人都要非常尊重。有時候麥肯錫人可能咄咄逼人,不那麼耐煩,那是因為他們難以理解為什麼他們得不到他們想要的東西。我的有些同事驚訝於我怎麼會得到提升,或者是飛機滿員後我還能加一個包,諸如此類的事情。飛機乘務員、門衛、客戶的助手,這些人所具有的職權比你意識到的要大,而且願意幫助那些對他們表示尊敬的人。而且這樣也可以降低你的緊張程度——態度友善總比與人關係緊張日子要好過一些,所以這是一種雙贏的情況。
順便說一句,那位對每個同事都非常尊重的小秘書,後來很快就晉陞了。
心理學中有一個羅森塔爾的「期望效應」,說的是周邊人對你的期待會潛移默化地改變你的發展軌跡。這種對別人尊重的人能夠獲得更多的幫助和發展機會,也符合這個規律。畢竟,誰都更願意幫助那些對他們表示尊重的人,這也是人之常情。
規矩力
最近,很多書的名字都是以「力」來結尾,比如《情感力》、《執行力》,甚至連渡邊淳一寫的雜文都叫做《鈍感力》,這裡我也趕一個時髦,給這一小節命名為「規矩力」。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這是植根於中國人血液中的一種體會,很多事不按照規矩辦,也許結果並不會很糟糕,但是我們依然會覺得很難受,彷彿有什麼地方不對勁。這只是規矩力的一種淺層的表現。更多的時候,規矩有時甚至會成為我們的底線,不守規矩就是在觸動我們的底線,當所有人都按照規矩來辦事時,就會形成一股強大的力量。
我有個朋友是香港人,他的兒子出生在內地,讀完幼兒園後才返回香港讀小學,相對於同齡的孩子,他兒子也算是見過一些世面的(在內地走了不少城市),於是就顯得特別活潑,這在我們大部分人看來,似乎是一種孩子天性的展現,是聰明的表現。然而,孩子的班主任找到我的朋友,一臉詫異地問:「你的孩子是香港人嗎,怎麼一點都不像呢?」原來,香港的小朋友在幼兒園就開始學習規矩,怎麼站,怎麼坐,甚至繫鞋帶時是左邊的在上還是右邊的在上都有規矩。也許,我們會覺得這過於刻板,但是當我們在香港看到所有的市民都會自覺排隊,生活不緊不慢但是十分有序,而在大街上大喊大叫跑步前行的都是內地人時——如同在看一場規矩力的生活秀,或許我們就會明白學習規矩的重要。
難不倒的女秘書
新東方集團總部辦公室有一位女秘書,每次我交代什麼疑難任務給她,從來沒見她覺得為難過,甚至包括解決電腦故障這種女孩子一般都覺得無從下手的事情。每次接到我交代的事,她總是一臉認真地說:「您稍等我研究一下,馬上來告訴您。」然後沒幾分鐘,她就把問題給解決了。我問她秘訣是什麼,她說:「不懂沒關係,我可以去請教前輩或者專家啊,他們會告訴我什麼事情該找誰。我們不是有那麼多部門的同事嗎?比如財務部的小湯哥,大家都說他是微軟派到我們公司的技術支持,關於Office的問題他都能解決;信息部還有那麼多帥哥,個個技術都很棒……另外,我還有那麼多來自各行各業的同學朋友,您問的其他行業的事情,我去班級的QQ群裡一求助,總是會有人蹦出來幫我出主意。實在沒人解答,我就去百度問問。」
後來我瞭解到,她已經建立了一個自己的小小知識資源儲備庫和搜索系統,就好像麥肯錫公司的PD庫和商業圖書館一樣,利用已有的知識資源精明地而不是艱辛地工作。據說,麥肯錫公司有一支強大的專家隊伍,為咨詢顧問們提供各種資源和研究的支持,並且利用一個叫做PD庫的平台讓大家可以分享別人做過的項目和內部研究成果。
「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在這個知識爆炸的時代,沒人可以讀遍天下書,每個人窮盡一生也只可能成為某一個領域內的專家,那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百曉生」已經不可能存在了。所以,最大限度地發掘和維繫身邊的「能人」,建立屬於自己的知識庫,是我們提高工作效率的最佳途徑。
想要在現代公司的「熱帶雨林」裡走出一條自己的路來,有一個「嚮導」是非常有幫助的,比你有經驗的人可以指給你那些若隱若現的道路,引導你看清那些危機四伏的流沙。不管是什麼樣的問題,肯定有某些人在某些地方已經遇到過同樣的或者類似的問題。也許這個人就在你們公司,問問你的嚮導他是誰,然後,打個電話就可以解決你所有的問題。也許與你同在一個領域的其他部門或其他公司的人已經注意到了同樣的問題——弄清楚他們是誰,與他們建立聯繫,把他們變成嚮導,然後再進行你的研究,這會給我們節省許多時間和精力。
所以,可以這麼說,無論你正在幹什麼,我們都有這樣的機會,那就是總有什麼人在什麼地方幹過與你類似的事情,從別人的成功中學習經驗,在別人的失敗中吸取教訓,精明而不是艱辛地工作,珍惜你的寶貴時間,別去做無用功——放著寬闊的大橋不走,而偏偏想著去一個人摸著石頭過河。
加價的出租車
新加坡城市不大,但是交通並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通暢。城市中心建築特別密集,一旦有大型賽事在新加坡舉行,市內的交通就會特別擁堵,經常在繁忙的時候打不到出租車。
於是,新加坡政府就想了一個辦法,把市區劃分成幾個區域,當有大型賽事舉行的時候,場館周邊區域的出租車可以加收5元的費用,以作為堵車的補償,而不在這個區域的出租車不能收取這個費用。
按照我的理解,這個做法可能會出現問題。大型賽事舉行的時候,會有很多外地人湧入,他們並不知道哪裡是加價區域,哪裡是非加價區域,如果有些司機在非加價區域加收5元錢,很多外國遊客是很難知情的。
可事實上,我在新加坡坐過幾次出租車。每次上車的時候,出租車司機都會花一點時間,耐心地向我解釋加價還是不加價的問題。好幾次,我都掏出了5元的加價,但是司機卻衝我一笑,說這裡是非加價區域,不用加價的。
在我不知情的情況下,司機都能主動說明優惠政策,這一方面是素質問題,另一方面更是規矩在起作用。
分粥的故事
有7個人曾經住在一起,每天分食一大桶粥。要命的是,粥每天都是不夠的。一開始,他們抓鬮決定由誰來分粥,每天換一個人。於是每週下來,他們只有一天是飽的,就是自己分粥的那一天。後來他們開始推選出一個道德高尚的人出來分粥,每天都由他分。但強權就會產生腐敗,於是大家開始挖空心思去討好那個分粥的人,甚至在暗中用小恩小惠進行賄賂,搞得整個團隊烏煙瘴氣。然後大家開始組成3人的「分粥委員會」及4人的「評選委員會」,但他們常常互相攻擊,扯皮下來,粥吃到嘴裡全是涼的。最後想出來一個方法:輪流分粥,但分粥的人要等其他人都挑完後拿剩下的最後一碗。為了不讓自己吃到最少的,每人都盡量分得平均。從此之後,大家都快快樂樂、和和氣氣,日子越過越好。
公平是我們一直在追求的東西,也是全人類的目標。在沒有合適解決辦法的時候,規矩下的公平就是一種和諧。同樣是七個人,不同的分配製度,就會有不同的風氣。所以一個單位如果有不好的工作習氣,一定是機制問題,一定是沒有完全公平公正公開,沒有嚴格的獎勤罰懶。如何制定這樣一個制度,是每個領導需要考慮的問題。
無力的制度
老王躊躇滿志地率先制定了全勤月末追加獎金1000元的新制度,希望能一掃以往總有員工拿著早餐踩著上班鈴聲晃悠進來,而一到下班前幾分鐘,就有員工到打卡機前排隊的懶散情況。
不料,在新制度宣佈幾天以後,員工們好像沒有任何變化,依然我行我素。無奈之下,老王向管理經驗更豐富的老張請教。
老張問完情況後,給他講了一個故事:「戰國時期,秦國來了一位人才,叫商鞅,要行新令,得到了秦孝公的支持,但是怕在下面實行的時候走樣,怕老百姓不信任他。於是,他在城門口立了一根木頭,說如果有人能把那木頭從城門口扛到另一個城門口就賞50兩黃金,這在當時是非常大的一筆錢了,而那木頭基本所有的成年人都能扛起來,所以圍觀的人多,卻沒有一個人去嘗試。直到有一個人表示即使得不到也沒什麼,如果萬一給了,就賺大了。於是他就真的把木頭扛到了另一個城門,結果商鞅還真賞了他50兩黃金。人們立刻就信任了商鞅,第二天,商鞅就對聞訊想來賺一票的人宣佈了新令。有了第一天的經驗,大家都信任了商鞅,新令也就實行了。你現在最大的問題也就是信任問題,這麼高的賞金,讓員工都不信任了,等下個月,你真的按照此金額獎賞了全勤員工,就一定可以把這個制度推行下去。」
第二個月,老王真的獎勵了全勤員工每人1000元。於是,遲到的人真的少了很多。但是財務部開始向老王問難,說這個全勤獎相當於給每個員工都漲了1000元工資,這哪行啊。老王一想也對,就宣佈,第一個月為試行,比較高,第二個月開始正式施行,額度降為100元。
結果,不少員工覺得放棄睡懶覺不過得到這麼一點,更多的人無意遲到了一次,覺得反正沒了,不如我行我素。於是,遲到早退的人又開始多了起來。
在推行新制度的時候,直接獎勵是一種簡單而有效的方式,但獎勵的程度要控制好,領導者切忌言而無信,承諾了必須要做到,因此用重獎的方式來吸引員工不能算是一種好的方式,在員工做到後又收回承諾的做法更是要不得。我們不妨接著看下面的這個例子:
無力制度的重生
這天,老王面對惰性重生的員工們暗自發愁。突然,助理小李打了電話進來:「老闆,有一位張先生來電,是否幫您接進來?」
張先生?老張!老王激動起來:「快接進來。」
一個久違的聲音從電話裡傳出來:「老王,怎麼樣,最近還好嗎?那個制度推行還順利嗎?」
「別提了……」老王鬱悶地把後來發生的事情都告訴了老張。
「呵呵,我早料到會出現這種狀況,上次你太急了,沒等我說完就掛了電話。你的獎勵太高了。所謂懲罰措施,要有獎有罰才行啊。」
「懲罰?」
「對,我再給你講一個故事吧。春秋時期,孫武帶著13篇兵法去見吳王,吳王對他的能力還有點懷疑,於是孫武表示,給他一隊嬪妃也能將其訓練成合格的戰士,並要了兩個最受寵的妃子做隊長。那些嬪妃自然認為這是大王的新遊戲,都沒有當真,結果犯了軍法,孫武堅持將兩個隊長斬首了,而此後就真的把她們訓練得有模有樣。」
「你的意思我大概明白了,就是要對遲到早退的進行懲罰,是吧?」
「沒錯,不過這次你別太激進,上次的1000元就有點過,讓你陷於被動,這次要有一定的尺度。」
於是,老王在經過與財務部的討論後,宣佈了全勤獎勵制度的另外一半:每個月全勤的員工月底獎勵100元,在一個月內遲到早退共計達到3次及以上者扣除工資100元。
一個月後,公司裡遲到早退的人真的變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