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節度 第449章 途中
    「放開行事手段不說,這效果倒是明顯的很。」一旁的施樹德自忖道,中國古代建立了統一王朝的帝國政府,除了二世而亡的秦帝國外,基本都是採用了「外儒內法」的手段,對於這些流民,無論是儒家還是法家,對其的評價都是「游墮不耕,嘻游生亂」,在這個問題上,兩者唯一的區別就是儒家的手段相對更柔和一些罷了。他自渡江以來,一路上便有仔細觀察,比起淮南所管轄的常、潤二州來,呂方這邊多了一股勃勃的生氣。

    兩人填飽了肚皮,又洗了個澡,自渡江以來,這是他們第一次住在有房頂的地方,倒下便呼呼大睡起來,次日那首領便派了個手下作為嚮導,領著他們二人往烏程去了。

    一路上兩人注意到每隔約三十里便有驛站,不但有提供茶水,如果聽到有外地口音的,還要查問來歷,防備的十分森嚴,如非那嚮導身上帶有信符,兩人只怕便被扣住了。施樹德低聲問道:「湖州這邊戒備的如此森嚴,倒是平生第一次所見。」

    「自然是防備敵軍探子啦!」李銳低聲答道,原來古時敵國對峙,雙方都會派出大量的探子到對方的邊境區域,探查地形道路,軍隊虛實,糧草積聚,甚至收買內應,發動突襲等等。像湖州這般佈置,無形之中就大幅度的限制了敵方細作的活動範圍和工作難度,也自然增強了己方的防禦力量。

    「原來如此。」施樹德點了點頭,趁著喝茶的功夫,小心打量起那幾個驛站裡的驛丁來,也許是心理作用,他越發覺得那幾人都在盯著自己,不由得打了個寒顫,低頭喝自己的茶水起來。

    兩人到了烏程,到刺史府一問,卻聽說范尼僧不在,去了下面州縣督促度田之事去了,幸喜府衙中有名校尉乃是丹陽人氏,認得李銳,趕緊吩咐招待二人。李銳暗想若是等范尼僧回來再將自己的情報說出來,只怕耽擱了軍情,便將廣陵戒嚴,楊行密垂危,淮南諸將不和的消息擇一二不那麼重要的告訴那校尉,那校尉也是軍中老人了,知曉輕重,趕緊一面稟明湖州司馬王許,一面準備快馬送李銳趕往杭州通報,至於施樹德,被當做李銳的隨從,便安排在館驛歇息了。

    施樹德被安排在驛館之中,便好似被遺忘了一般,一連呆了十餘日,都無人搭理他,只有每日裡老卒送來早晚兩餐,也不准出門閒逛,倒好似獄中的囚徒一般,幸好他是宮裡出身的,耐性早被打磨的十足,每日裡吃飽了便坐在屋中打坐養氣,在心境方面倒是進境了不少。

    這日他正在屋中打坐,突然聽到外間一陣急促的腳步聲,剛剛睜開雙眼,只聽得劃拉一聲響,木門便被推開,只見李銳站在門口,急聲道:「施公公,快隨我出發,呂相公召見。」

    施樹德站起身來,正摸不著頭腦,李銳已經一把抓住對方,逕直扯出屋來,三步並作兩步,到了驛館外面,早有車馬相侯,剛剛上得車李銳便急著催促上路。李銳這才向施樹德解釋,原來他趕到杭州將消息告知呂方後,呂方立刻與其他渠道的消息加以印證,確認消息無誤後,麾下諸將立刻分為兩派爭執起來,一派認為楊行密死後,淮南主弱臣強,正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如果聯合其中的一派,發起進攻,即使不能併吞全境,只要也要奪取宣、潤、常這三個位於長江以南的州郡,答道與淮南劃江而治的目的。而另外一派則認為雖然現在楊行密垂死,廣陵戒嚴,內部不穩,但是剛剛平定了田、安之亂的楊行密已經藉機將內部的不穩定因素消滅了不少,楊渥通過判點衙內諸軍和擔任宣州觀察使控制了相當一部分軍力,在短時間內還是可以控制淮南的,而且淮南作為一個總體來看,實力上是遠遠超過鎮海軍的,呂方現在在名義上還是楊行密的部屬和下級,如果去踩這趟渾水,並非明智之舉,不如持兵觀畔,等待機會為上策。眼下作為主君的呂方也還在保持沉默,這兩派勢均力敵,作為情報的提供者的李銳,自然便成了雙方的爭相拉攏對象,畢竟他剛剛來自廣陵,又是個新加入者,與兩派沒有利害關係。說出來的話自然更有說服力。李銳也不是傻瓜,知道自己此時說話的份量,沒有靠山的自己,若是說錯了話,站錯了隊,下場可就是萬劫不復,此時便想起了還留在湖州的施樹德,這人不但和自己一般都在廣陵呆了許久,而且還是個宮中的太監,說起勾心鬥角,站隊選邊,天下裡能和這些公公媲美的只怕還沒有第二類人了,再說他和自己一般都是孤身來投,在鎮海軍中沒有臂助,最好的選擇便是和自己抱成團,也不用怕他害了自己,想到這裡,李銳便一路趕回湖州烏程,接了施樹德趕回杭州。

    待到李銳將詳情一股腦兒說完,施樹德不由得沉吟了起來,正如李銳方纔所言,自己和他來投,對於鎮海軍來說本來不過時間無關緊要的事情,若自己是呂方,李銳這等有經驗的軍官倒也罷了,像自己這等文不成,武不就的老太監,最多也就丟到府中當個書吏管理文書,權當養個閒人而已,自己對於這些也有心理準備,所以前些日子被關在驛館裡也是平心靜氣。可偏生他們兩人來的時間頗為湊巧,恰巧夾在兩派當中,說錯了話站錯了隊自然是死路一條,可就算說對了戰對了隊也未必前景光明,輸了的那邊自然是懷恨在心,贏了的這邊也只會把他當做已經沒有利用價值的渣滓踢到一邊去,只怕下場也未必比站錯了隊強到哪裡去,在皇宮裡呆了二十餘年的施樹德像這種情況實在是見得太多了。

    想到這裡,施樹德看了看前面的車伕,壓低了嗓音問道:「李兄弟,你在杭州時可有曾表態?」

    「怎麼可能!」李銳的腦袋搖得跟撥浪鼓一般:「某家又不是傻子,若是說錯了話,那下場可是慘得很,你放心,我只是將廣陵的情況照實說了一遍,其他的連一句實在話也沒說。」

    施樹德臉上露出一絲笑容,道:「那就好,那就好。那李兄弟這裡可否給我一句實在話,依你的心意,是該與淮南交兵嗎?」

    李銳稍一猶疑,笑道:「你我是一根線上的螞蚱,還有什麼虛的,若是按我的意思,就應該乘著這個機會跟淮南打一仗,否則,你我這些江北逃人只會被扔到角落裡當個微末小吏,哪天才有出頭的機會?」

    施樹德點了點頭,李銳的話也有他的道理,如果繼續和淮南保持和平的狀態,此時鎮海軍內部逐項都已經上了正軌,李銳一個外來者,要想出頭實在是難上又難,唯有與淮南交兵,他才有用武之地,至於打贏打輸,後果如何,那就不是他去考慮的事情了。

    隨著車輛在道路上的顛簸,車內靜了下來,李銳看到施樹德問了自己兩個問題後,便只是低頭思索,不再說話,也不再發問,畢竟從湖州到杭州路上時間還多得是,像這麼重要的事情,也絕不是一下子便能有結論的,便也不再開口,只是看著道路兩旁的風景。

    兩人經過兩處驛站,換了船,沿水路前往杭州,施樹德突然問道:「李兄弟,你說你昔日與呂相公曾是舊識,可知他是個怎樣的人?」

    李銳聽了一愣,沉吟了片刻方才答道:「嗯,我初次與他相遇乃是在淮上時,他指揮流民圍攻淮南的商隊,我在商隊中指揮一隊騎兵,他擊破商隊後,縱橫捭闔,反而暗中投靠吳王,作為內應攻破了濠州。當時的感覺就是此人機變無雙,而且極有膽略,什麼都能豁得出去。後來相交日久,才發現他平日裡是個極為小心謹慎的人,而且很能忍,當年董昌之亂時,他隨安公下江南,屢建戰功,可吳王卻對其明升暗降,委任到實際已經被錢繆控制的湖州當刺史,他便將大部分手中實力交與安公,自己領著千餘心腹淮上募兵,去取湖州,一點一點的拿下這麼大的地盤。說實話,我到現在也不明白他到底是個怎麼樣的人。」

    「能顯能隱,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登天,秋分潛淵,呼風喚雨,無所不能!」聽到李銳這般說,施樹德臉色凝重,口中喃喃低語,好似在思索什麼一般。一旁的李銳卻是滿頭霧水,弄不懂對方口中好似謁語一般的到底說的什麼,正要開口發問,施樹德突然道:「若是你舊主像呂相公一般能忍,只怕便不會落到那般下場了。」

    「不錯!」聽到施樹德的話,李銳臉上露出一絲悲慼之色,點頭歎道。

    「李兄弟,呂相公這人心思高深莫測,切不可以尋常武將相視,我們若是貿然表態,只怕結局不妙,如今之計,只有到了杭州後見機行事,說不定還能有個好下場。你若是信得過我,到了杭州後便看我眼色行事。」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