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戰國我的策 秦策·貳拾玖 曾經有一個人才擺在我面前
    大王裂趙之半以賂秦,秦不接刃而得趙之半,秦必悅。內惡趙之守,外恐諸侯之救,秦必受之。秦受地而卻兵,趙守半國以自存。秦銜賂以字強,山東必恐;亡趙自危,諸侯必懼。懼而相救,則從事可成。臣請大王約從。從事成,則是大王名亡趙之半,實得山東以敵秦,秦不足亡。

    出自《戰國策秦策·文信侯出走》

    話說呂不韋因為嫪毐的事兒受牽連而被罷免相國回到封地,他的黨羽司空馬便逃往趙國,因為是大公司跳槽過來的,對秦這個大公司的內幕也比較瞭解,趙王覺得此人必是人才,於是就讓司空馬代理相國之事,此時,秦國正調動兵馬攻打趙國。看來,你逃到你敵人的敵人那裡是最安全的,因為你們有了共同的敵人。趙國也不能束手待斃啊,所以就得商議對策,這時候司空馬就得站出來了。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

    俗話說: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賢臣。上家老闆要打自己的現在老闆,司空馬自然要站出來說話,他對趙王說:「文信侯當年擔任秦相的時候,微臣是他的下屬,也做過秦國的幹部,所以知道秦國的一些情況。如今大王讓我代理相國,我是屬於刀切豆腐——兩面光。我對咱趙國的一些情況也有所瞭解。臣願意從軟件和硬件設施上作一番比較,看看誰的勝算更大些。大王您看,趙國與秦國哪一個更強大?」

    趙王心說,以為你有啥妙計呢,這不是禿子頭上的虱子——明擺著的嗎?但是或許這司空馬有以弱勝強之計策,於是就說:「那自然是秦國強。」說完有點垂頭喪氣。因為實力是不會騙人的,實力在那擺著呢。

    「那就人口而言,哪一國更多?」司空馬接著問。

    「比不上秦國。」人口就意味著有生力量,就意味著戰鬥力。那時候也沒有核武器,沒有迫擊炮,在冷兵器時代,人是絕對的戰鬥力。這也是白起為何坑殺四十萬趙軍降軍的原因之一。因為一場仗打過去,如果俘虜之後就立刻放了,這仗幾乎等於沒打。放回去的人很快又是一隻龐大的軍隊。所以最有效的辦法就是一個字:殺!四十萬啊,對趙國的人口是巨大的削減,估計那時候肯定要鼓勵多生猛生,一人生孩子,全家光榮!孕婦是最特牛的人,誰也得讓著。趙王說完,就開始懷念自己那四十多萬勤勞勇敢、物美價廉的人民了。可惜了,一隻羊領著一群獅子,也是餵狗的貨啊。

    司空馬接著問:「那糧食和貨幣外匯儲備呢?能不能跟秦國比?」

    趙王回答:「自然也是秦國強。」糧食就是人民的天,直到現在還要提糧食安全問題,厲害的表哥有個厲害的同學,初中時作文這樣寫道:「我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在奔向四化的道路上,我們再也不用吃饅頭了!」老師批道:「那你喝西北風去吧!」真是不知道那個厲害的同學咋想的。戰爭也是金錢的消耗,所以你仔細想,為什麼岳飛會被害死?原因之一就是他是個主戰派,打仗就得花錢,所以……所以在歷史上,很多名將在選擇戰法的時候是堅守不出,但是最後都會被懷疑,消耗不起也是原因之一。司空馬點頭表示滿意。

    「哪一國的政令更嚴明?社會更和諧?」司空馬接著問。

    趙王也真是有耐心,看來那時候的政治確實開明,這要是在現在,你跟領導面前唧唧歪歪,比唐僧還要命,估計你就是在要自己的命了。

    「秦國。」趙王回答。

    司空馬又問了哪個國家相國更能幹,趙王回答自然也是秦國。

    司空馬又問哪國的將軍更善戰,趙王回答仍是秦國。估計趙王的心裡也是五味雜陳。

    其實趙國也不乏名將。戰國四大名將,白起、王翦、廉頗、李牧,秦、趙各佔二位。要不是趙國自毀長城,撤掉廉頗,害死李牧,估計秦王嬴政一統天下的腳步會緩慢一些。冥冥中,似乎真的是有一種力量在推動著秦國前進的腳步。

    司空馬提出最後一個問題:「哪一國律令更嚴明呢?」

    趙王心說,這大公司跳槽來的人才就是猛啊,簡直是「十萬個為什麼」,這廝怎麼這麼多問題啊?但是還是要耐心回答,畢竟七十二拜都拜過了,也不差這一哆嗦,馬都買了,還會在乎鞍子嗎?

    趙王說:「也是秦國。」

    司空馬說:「既然咱們趙國什麼事兒都趕不上秦國,那麼面臨的也就只有滅亡了。」

    趙王心說,我回答這麼多問題都白費了?你一再往我的傷口上撒鹽,撒孜然,撒辣椒面兒,痛苦得幾乎被你燒烤了一遍,就這麼算了?趙王還不好發作,就懇求說:「希望先生不要嫌棄趙國,請您不吝賜教!寡人願意聽從先生的謀劃。」

    司空馬其實早也知道趙國唯一的生機就是「割肉」自救。於是,司空馬獻策道:「如今咱趙國各方面都不如秦國,唯一的計策就是割肉自保,捨車保帥。假如大王能夠將國土的一半賄賂給秦國,秦國兵不血刃就得此利益,必定大喜過望。秦國一來也擔心把趙國逼急眼了,來個魚死網破,即便殺敵一千也要自損八百;二來又怕諸侯率兵來救,所以給他一部分土地,就可以暫退虎狼之秦,以圖喘息之機。雖然僅剩半壁河山,但足以自存。這樣做的後果就是,秦國收受賄賂日益驕橫,山東諸侯必定恐慌,因為趙國要是滅亡,就會禍水外溢,危及自己,所以諸侯為了自己的安全,也會出兵救趙。在形勢的推動下,合縱陣線必定頃刻即成。如此,大王雖然名義上失去了半壁山河,但是卻得到了諸侯的幫助,如此共同抗秦,那麼到時候收復故土,也就不是什麼難事了。」

    趙王一聽又是「割肉」,那心都有點疼,你們咋不要我的命呢?再說前一陣子,不是已經割了河間十二縣給秦國了嗎?趙王說:「前一陣子,秦國出兵,寡人為求自保,已經割了一部分土地給秦國了,滿以為可以鬆一口氣了,但是這秦國就好比大胃王,吃多少都不知道飽,再割地的話,只怕國土淪喪,兵力削減。如今先生您建議我割讓半數土地,秦國必定更加強大,趙國自保的能力就更弱了,那麼我們還是難免滅亡之災。到時候我就是哭都找不到調調了。請先生再給想一個辦法。」

    司空馬歎了口氣,剛才自己說得確實滔滔不絕,但是趙王的考慮也有道理。那就只有「出賣」自己了。

    於是,司空馬情真意切地說道:「臣雖然是個刀筆小吏,但是有一腔熱血,也算是有計謀,希望大王可以給我一個率兵抗秦的機會。」

    趙王似乎也知道槍桿子是不能隨便誰都給的,你沒有工作經驗,也沒有名牌大學畢業證,怎麼讓我相信你?所以,趙王心裡是一百個不願意。趙王不願意讓司空馬掌握軍權。司馬空無奈,知道自己在趙國待不下去了,只好說:「臣呢,也就只有這區區的愚魯計策了,大王您不採納,那麼臣也就沒有什麼作用了,臣請求離開趙國。」看來這司空馬是鐵心要離開了,不離開也沒什麼意思了。

    人在人情在,人走人情賣。見司空馬要辭職,趙王連虛情假意的挽留程序都沒走,直接就眼睛一閉,算是默許了。

    司空馬確實是個成熟的政治家,也是個人才。他不為清名所累,不會考慮到玉碎,他考慮的是實力的對比,考慮的是如何圖存。所以他才會不厭其煩地問趙王那些問題,無非是想要趙王清醒地認識到實力不如秦國。既然實力不濟,那麼暫時的忍辱退讓就是給自己留下發展空間和機會。如果頭腦一熱,受不了暫時的屈辱,那後果就不堪設想。勾踐的臥薪嘗膽,李鴻章的不主張甲午開戰,都是對自己實力的深刻認識。在夾縫中求生存,只要面子是不行的,還是要務實。東方不敗當年不就是這樣整垮任我行的嗎?此時,一味剛猛地使用「降龍十八掌」硬碰硬,只會加速滅亡,倒是「凌波微步」或者「落英神劍掌」輕靈機巧,進退自如,或許還有出路。

    司空馬離開國都邯鄲,經過平源津。平源津令郭遺聽說「中央」來幹部了,雖然目前人家已經不幹了,但郭遺還是熱情地接待了司空馬,跟他打聽一下前方的戰事情況:「聽說秦國又來攻打趙國了,客人自邯鄲來,請問情況如何啊?」司空馬就把他如何跟趙王對話、如何獻計策圖存而趙王卻不加採納的事兒跟郭遺訴說了一遍,並且斷言趙國滅亡只在旦夕之間。

    郭遺聽了也是一陣感歎。郭遺問司空馬:「那麼客人估計趙國能支撐多久?」

    司空馬說:「趙王若能堅持以武安君李牧為將,可支撐一年;如果妄殺武安君,滅亡之期,則不出半年。我聽說趙王臣子之中有個叫韓倉的,善於阿諛奉承、曲意迎上,甚得趙王歡心。這個人妒賢嫉能,每每出讒言為害有功之臣。如今趙國正是風雨飄搖之時,趙王非親勿用,必聽韓倉之言,武安君下場可想而知。」當時的李牧也是「武安君」,跟白起一樣。他的死也同樣悲壯。

    司空馬料事如神。

    韓倉果然向趙王大進李牧的讒言,趙王使人取代李牧統帥之位,令其速返邯鄲。然後派韓倉胡亂找茬數落李牧:「將軍得勝歸來,大王向你敬酒賀功,可將軍回敬大王時,雙手緊握匕首,其心叵測,其罪當誅!」這簡直就是「莫須有」的罪名啊!

    武安君急忙分辯說:「臣胳膊患了曲攣之疾,伸不直,而我的身軀高大,跪拜之時不能雙手夠地,臣深恐對大王不敬而觸犯死罪,便叫木工做了一個假臂,大王若是不信,臣可示之於王。」於是從袖中取出假肢給韓倉看。那假肢狀如木橛,纏以布條。

    李牧懇求韓倉向趙王加以解釋。韓倉卻不理睬,冷言道:「臣只是受命於王,大王賜將軍死,絕不容恕,我不敢為你多言。」

    無奈,李牧朝北向趙王遙叩感謝往昔知遇之恩,抽出寶劍準備自殺,可轉念一想:臣子不能自殺於宮中。於是他快步走出司馬門,當他前行走出門之後,右手引劍自殺,可是胳膊太短,寶劍無法刺透,於是以嘴含劍,將劍柄抵在柱子上自刺而死。將軍的熱血逐漸冷去……

    李牧於趙國來說無疑是「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秦國最難啃的骨頭被趙國親手給啃了。李牧死後才五個月,趙國就滅亡了。其實李牧之死,還有幕後原因,與好幾個人有關,這在下一章裡會有所提及。

    平源津令郭遺,每次見到朋友,總為司空馬嗟歎不已。而他又認為,司空馬為秦所放逐並非由於愚魯,離開趙國並非出於無能。趙國走了一個司空馬,致使國家滅亡,可見亡國滅族,並不是沒有賢才輔佐,只是君主不能用賢罷了。也許趙王會說:「曾經有一個人才站在我面前,我沒有珍惜……」那是一個人才的事兒嗎?李牧之死又是何其悲壯?為什麼這些戰功赫赫的武將都是這樣的下場?厲害的表哥也是欷歔感歎。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