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聞善厚家者,取之於國;善厚國者,取之於諸侯。天下有明主,則諸侯不得擅厚矣。是何故也?為其凋榮也。良醫知病人之死生,聖主明於成敗之事,利則行之,害則捨之,疑則少嘗之,雖堯、舜、禹、湯復生,弗能攻已!
出自《戰國策秦策·范子因王稽入秦》
范雎每天都在希望中睜開雙眼,又在失望裡閉上雙眼,一睜一閉,每天如此,兩年時間就這麼過去了。
也不是王稽沒使勁,不給辦事,秦王也看了范雎同志的簡歷,但是就沒有要錄用的意思,連個面試的機會都沒給。范雎真有點著急了,於是就寫了一封特牛的自薦書。
他找關係托人把這份自薦書給秦昭王看,秦昭王看完後,十分高興,馬上賞賜了王稽,表揚他挖別的國家的牆腳有功,還馬上派車馬去迎接范雎前來一敘。范雎的自薦書是咋寫的呢?
一:您是明君嗎?
「秦王陛下,我聽說明君主政,賞罰分明。能打的就會得到封賞,能治理國家的官位就高,所以,沒有能力的人就不敢任職,有才華的人就不會被埋沒。假如大王認為臣說得有道理,就請大王給我個平台,依臣的計策行事,我很自信能夠給大秦帶來實惠。如果大王明知有利卻不去行其道,那我就是留在秦國也沒什麼大意思。常言道,人是感情的動物,一般的君主都是按照自己的喜好論功行賞,但是英明的君主卻是賞罰分明。如今臣的胸脯腰椎都難以承受刑罰之苦(看來那次茅廁逃生給范雎的身體機能造成了不小的傷害),我怎麼敢拿毫無把握的計策來忽悠大王呢?臣雖然卑賤不足聞,且命運多舛,大王難道認為舉薦臣的王稽膽敢欺詐大王嗎?」
假如你是秦王,你會怎麼選擇呢?人家的話都說到這個份上了,你就不能給個機會談談?再說,你標榜自己是明君,范雎給你機會了,你得把握住啊,再說,人吧,都圖利益,范雎說你按照我說的就會有大大的好處,什麼計策這麼靈驗啊?秦王肯定要抱著試試看的態度來一個療程的。范雎把王稽搬出來,一是證明自己確實有這個實力,否則怎麼敢這麼大包大攬?二是讓秦王更相信自己,三是自己成功了,秦王也不會忘記王稽的功勞,一舉多得,真是滴水不漏,牛啊。
二:我為什麼敢說這些?
「大王你是知道的,很多知名於天下的美玉,最初都是被璞所遮蔽的,歷盡波折才成為名器。臣不敢說是名器,但臣雖然被人遺棄,但是我自己不拋棄、不放棄,難道我就不能讓國家富強嗎?善於治國的明君,總是不知疲倦地舞動鋤頭,挖各個諸侯國的牆腳。目前什麼最重要?人才啊。所以天下的明君都搶著要人才。但是有些諸侯空有眼珠,卻是裝飾,不識人才,任其流動,這就是損失啊!大王洞若觀火,有利則為,有害不為,疑惑不定的話可以試一下。」
范雎的這段話給了秦王鞏固一個療程的慾望。敢說自己是被璞遮蔽的名器,必定是個有兩下子的人,如果不見這個范雎的話,好好的一雙眼睛就是裝飾了,秦王可不想讓自己鼻子上邊的那兩個窟窿眼是用來出氣的,所以范雎又進了一步。
三:想知道我的妙策嗎?
「大王你看了半天,也許覺得我是在吹牛,一點重要的事兒都沒說,淨在那裡誇自己了,重要的言語,我是不敢寫在奏章上,無關痛癢的話寫了也沒意思。我現在內心正在惴惴,我說的這些不合大王的心意?還是推薦我的人不夠級別,沒有力度和可信度?要不是這些原因的話,請大王給臣一點時間,我當面上奏於大王。」
其實范雎很好地利用了人都想知道事情結果的心理。范雎說的妙策秦王肯定感興趣,想知道是什麼妙策?好,那就給個機會,見面詳談。為什麼不寫在奏章上?不是不敢,而是不能。范雎如果一股腦地全倒出來,亮出自己的所有底牌,豈不是一點主動都掌握不了了?只有見了面范雎才可能說出來自己的策略。目前范雎有的,也只是這些了。
在推薦自己的時候,也拍著秦王的馬屁;說了自己有妙計,卻就是不說是什麼,這樣兩招配合使用,效果明顯,所以才有前文說的秦王看後很高興的表現。
我找工作的時候寫的自薦書就差很多了,很多單位看都沒看就給我扔了。唉,看來,他們裡面的很多人也是有眼無珠啊。記得當時大家都愛用這句「給我一個舞台,我給你一個精彩」,而我卻獨闢蹊徑,說的是「給我一個講台,我讓你們好看」這樣的華麗句子,竟然沒人賞識?怪哉!
范雎見到秦王之後說了些什麼?他協助秦王制定了怎樣的「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