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遼殘照 第59章 張覺降宋 (2)
    但是,郭藥師與張覺是有區別的。郭藥師是遼國的將領,與金國沒有任何瓜葛,充其量只是一個遼國的叛徒;而張覺的情況與郭藥師完全不同,他是先投降了金國,目前身份是金國的官員,如果接納張覺,等於是違反了宋金之間的同盟協議。

    但是,北宋宰相王黼與童貫等人,認為不用一兵一卒,就能得到平州,這是自古以來從沒有過的好事,所以力勸宋徽宗接納張覺。

    甚至他們竟然天真地認為,如果惹惱了金國,假如金軍來攻,那麼依靠張覺就可對付金國的軍隊。

    而宋徽宗有他自己的想法。平州、營州、灤州三州乃是後唐末期,為遼太祖耶律阿保機所獲的州城,並不屬澶淵之盟時石敬塘割讓的燕雲十六州之地。除了收復南京之外,現在又能收回本不該屬於自己的土地,這可是光宗耀祖的千秋大業,如果真能成功,自己可以和秦皇漢武媲美。宋徽宗非常高興,欣然同意張覺歸附宋朝。

    有一個人卻極力上表堅決反對。

    "我朝與金結盟以來,兩國南北夾擊遼國,以使我朝得復祖宗舊地,而今若背信棄義,則會破兩國之盟,一旦金人來攻,敵強我弱,必招亡國之禍!故此,當殺宋朝使者,以明我朝立場。"趙良嗣可不是那種鼠目寸光的人,作為宋金"海上之盟"的重要參與者,趙良嗣深知金軍強大的戰鬥力和北宋軍隊的無能,兩國既然明確禁止在對方境內招降納叛,如今違背盟約,強大的金朝一定會和北宋刀兵相見。

    因為收復了南京等地,趙良嗣被宋徽宗封為光祿大夫。

    攻打南京,北宋兩次慘敗,最後只好借金國的兵力才得到了南京,而且金國遵守諾言,將南京城和幽雲地區的其它六州慷慨地交付給北宋。儘管與"海上之盟"的約定相比,北宋好像吃了虧,但是畢竟沒有付出那麼慘重的代價。

    如今遼國大軍剛撤走,北宋居然擅自接納金國的叛徒,這種行為絕對不是大國所為,簡直就是無恥小人的卑劣行徑。

    對宋徽宗這個引火燒身之舉,北宋朝內的其他大臣,只知逢迎皇上的心意,一味隨聲附和。宋徽宗不但不聽趙良嗣的勸諫,反而認為他是金國的奸細,將其臭罵一頓,並奪去他的光祿大夫一職。

    趙良嗣的噩運來了,幾年後,隨著北宋的滅亡,趙良嗣被列為"六賊"之一,宋欽宗即位後就派人到郴州,將貶謫於此地的趙良嗣殺死。

    於是宋徽宗對張覺厚加安撫,決定改平州為泰寧軍,任命張覺為泰寧軍節度使,總領三州兵馬,並免除平州、營州、灤州三年的租賦。

    張覺高興萬分,日夜在平州大擺酒席,飲酒作樂。宋徽宗封他為泰寧軍節度使,只是口頭上的冊封,所以他在等候宋徽宗的御筆詔書。

    誰知,詔書沒等到,卻等到了他斷頭的末日。

    完顏阿骨打新喪,金太宗吳乞買忙於料理後事,聽說張覺降宋,只好先派完顏闍母率三千騎兵前來討伐。

    金軍將領對北宋的背信棄義行為深惡痛絕,因為自從與宋結盟以來,金國一直堅守盟約。當年訂立"海上之盟",趙良嗣返回汴京,走到半路被金兵追回,回到完顏阿骨打的駐地,趙良嗣才知道金國出現了牛馬疫情,金國恐怕在約定的時間難以出兵。因為雙方約定在8月9日共同出兵,所以完顏阿骨打急忙派人把趙良嗣追了回來,待到明年再約攻遼。

    金國如此遵守約定,而北宋卻一再違約,現在又竟然敢公開接納金國的叛徒,是可忍,孰不可忍!

    張覺聽說金軍來攻,自已率兩萬大軍,在營州安營紮寨,準備抵抗金軍。完顏闍母帶著三千人馬,來到營州城下,見防守森嚴,敵軍勢眾,自覺不敵,遂命人在營州城門上寫上了"夏熱且去,今冬再來"幾個字,然後掩兵而退。

    張覺一見大喜,便上書宋徽宗,吹噓自己大敗金軍。宋徽宗信以為真,命人帶著數萬賞銀,帶著任命張覺為泰寧軍節度使的詔書,前來慰問。張覺手下的李石、高黨、張均、張謙、張敦固等人亦被各自封官。

    不戰而回的完顏闍母遭到了金太宗的嚴厲訓斥,而討伐張覺的重任則落在了能征善戰的完顏宗望的肩上。完顏宗望多年隨完顏阿骨打出兵征戰,作戰勇猛,頗有計謀,他和完顏宗翰等人,是完顏阿骨打的得力大將。

    張覺聽說宋徽宗的使者前來,非常高興,立即組織全體官員遠遠地出城迎接。不想,完顏宗望早就得到了這個消息,率精騎一千餘人向營州發動突然襲擊,猝不及防的張覺來不及回援,如同喪家犬一般逃進北宋鎮守的南京城中。

    而張覺留在營州的母親、弟弟等人均成了金軍的俘虜。

    完顏宗望率大軍圍攻平州。數月後便被攻破,平州城內有數千州民不願為金軍所俘,死命突破金軍的包圍,奪路而逃。

    金軍攻進平州城內,宋徽宗封賞張覺的詔書和來往信件均落入金軍的手中,成了北宋接納張覺的鐵證。

    完顏宗望怒不可遏,派人向王安中索要張覺。此時王安中將張覺藏在北宋的軍營中,詭稱不知張覺的下落,而完顏宗望卻不依不饒,不抓到張覺誓不罷休。王安中經不起金軍的再三索要,無奈之下,只好在城中找了一個長相與張覺特別相似的兵士,割下他的首級,獻給金軍,妄圖矇混過關。

    但是這一拙劣把戲被完顏宗望識破。憤怒的完顏宗望投書王安中,聲稱張覺就躲藏在軍械倉庫裡,如果宋軍不交出人來,那麼自己親自帶兵去捉。言外之意,便是要對北宋刀兵相見,這下,可把宋徽宗嚇壞了,他再也不管什麼"君臣之誼",密令王安中將張覺殺死,並將他的首級浸泡在水銀中,專程派人恭恭敬敬地送到駐紮在平州的金營。

    張覺萬萬沒想到自己竟然落了一個身首異處的下場,臨死時破口大罵,但是為時已晚。

    在北宋營中,那些歸順投降的遼國官員們聽說張覺被殺,擔心自己也會成為"張覺第二",不免兔死狐悲,愴然淚下。他們心灰意冷,埋怨北宋寡恩薄情,過河拆橋。

    郭藥師氣沖沖地質問燕京知府王安中:"金人索要張覺的人頭,你就殺了他把人頭送去;假使有朝一日,金人也索要在下的人頭,難道你也把在下的人頭送去嗎?"

    王安中無言以對。

    殺了張覺,總算出了一口惡氣。但是,完顏宗望還不解恨,向吳乞買提出了一個新的戰略目標:攻打北宋。此次張覺事件,完全暴露了北宋的心態。並且完顏宗望得到可靠消息,童貫和郭藥師在燕京地區招兵買馬,大有陰謀攻金之勢。

    "我們有張覺與宋徽宗來往的信件在手,這是北宋背叛盟約的鐵證,我們以此興師問罪,只待戰局一開,我女真大軍揮兵南下,北宋如同綿羊一般不堪一擊,不費吹灰之力,便可盡得中原。"完顏宗望勝券在握。

    而完顏宗翰的想法更加直接,那就是不必興師問罪,乾脆發動突然襲擊,乘著北宋防禦鬆懈,直取汴京。

    但是吳乞買始終沒有表態。

    北宋趁大哥完顏阿骨打新喪,不顧兩國之盟,引發了張覺事件,給新繼位的吳乞買帶來了很大的麻煩,所以在他的心裡,比誰都恨北宋。再說,北宋答應給金國二十萬石軍糧,現在還沒有影兒。這不是戲弄金國嗎?

    可是,做為一國之君,吳乞買清醒地認識到,消滅北宋還不到最佳時機,他要忍!

    因為目前還沒有捉到天祚帝,他一天不到案,就是新興的大金國的心腹之患。

    吳乞買為了早日完成大哥完顏阿骨打的遺願,決心先消滅遼國,至於北宋,完全可以先放在一邊,等消滅了天祚帝,再作計議不遲。

    但要徹底消滅遼國,吳乞買還要解決一個問題,就是位於西北地區的西夏國。當金軍進攻遼國的南京、西京時,天祚帝兵敗逃亡到夾山,西夏皇帝李乾順派將軍李良輔率3萬騎兵到夾山接應,結果在宜水被完顏宗望所率的金軍打敗,只好退到陰山以北,觀望時局。儘管西夏一再出兵助遼抗金,完顏阿骨打生前為了集中兵力對付遼國,沒有大舉進攻西夏,而是主動與西夏議和。吳乞買繼位後,完全貫徹完顏阿骨打的政治方針,他決定對西夏採取聯合的方針,要求西夏國的李乾順向金國稱藩,不再幫助遼國。

    因為,西夏國王李乾順是一個比較有作為的皇帝,他自四歲登基,到十七歲時,設計除掉了垂簾聽政的梁太后而親政,從此西夏國開始走上了更加強盛的道路。

    如果此時金國同西夏開戰,那麼得利的只有天祚帝和北宋。金國完全沒有必要在這種關鍵時刻去招惹強大的西夏國。精明的吳乞買深諳"鷸蚌相爭,漁翁得利"之理。

    於是,吳乞買決定與西夏國做一筆交易。交易的條件是西夏國對金國稱藩,不再幫助遼國;而西夏國則可得到下寨以北、陰山以南的遼國土地。

    李乾順也是個聰明人,他認真分析金、遼雙方的形勢,清楚地看出遼朝大勢已去,金朝銳不可當,為了西夏的利益,李乾順答應了金國的要求。公元1124年(金國天會二年)3月,李乾順向吳乞買上誓表,願意對金國稱藩,並且配合金國的抗遼戰爭。

    李乾順表示,只要天祚帝逃到西夏,就會立即執送金國。

    吳乞買非常高明,此舉不但使天祚帝陷入孤軍奮戰的境地,而且在遼國出兵攻打北宋時,徹底消除了後顧之憂。

    金國在西北邊境的隱患終於解決,吳乞買可以專心來對付天祚帝了。

    此時的天祚帝又在忙些什麼呢?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