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得高才看得遠。隨著社會的進步和企業的發展,競爭日趨激烈,適者生存、勝者為王是永恆不變的真理。企業不是學校,不能等著別人來教,應該主動去請教去掌握,通過學習達到做好事情的目的。
下面這篇「1200工程」員工集訓後的總結,或許更能說明他們從大學到企業、從天之驕子到明星員工、從激情理想到腳踏實地的轉變——
作為「1200工程」的新員工,之前熟悉的是課堂的授課模式,希望在企業中學到更多的知識和經驗;但作為公司員工,其根本職責就是做好工作為公司創造效益。因此,所有「1200工程」員工都必須盡快完成由學生到員工的角色轉換,擺脫學習觀念,樹立做事的思想。
首先,保留學生的實習心態是一種定位的錯誤。不可否認,在工作中,學習是必要的也是必需的。但「1200工程」員工不能一直把自己當成學生。企業最重視和尊重的人是那些能夠快速解決各種問題的人,而不是只會學習沒有實幹能力的人。因此,必須適應這種形勢,重新設定自己的角色,盡快融入部門和崗位,用工作表現得到領導和同事的認可。
其次,學會了再去做的想法是不可取的。有些「1200工程」員工畏懼接受新的複雜的任務,只肯接受輕易就能做好的事情,缺乏自信心,不敢接受挑戰,對於勉強才能做好的事情,總是擔心沒有能力去做;對於超過自身知識範圍的任務連做的膽量也沒有。業績是衡量一個人能力的唯一標準,只有做事才能出成績,沒有學會只是平庸者為自己開脫的理由。
做事講求結果,要對事情負責。只是抱著學習的心態工作,是一種既對公司也是對個人不負責的表現。蘇寧是高速發展的企業,這就要求每一個人必須有勤奮、敬業的精神才能力爭上游,為公司做出業績,為個人求得發展,否則只能被這種發展的加速度所淘汰。
當然,擺脫學習心態,樹立做事思想,並不是否定學習的作用,而是擺脫學校式的學習,實行工作中學習,在進步中工作;擺正學習和做事的位置,學習和做事是相輔相成、不能割裂的,但是做事是目的,學習是手段,絕不能本末倒置。而且在企業裡做事,出成績更為重要。現階段,要把學習的方向鎖定在企業發展和自身工作需要上面,避免盲目學習,以免浪費工作時間。一個在工作中表現優秀的人一定是一個愛學習、會學習、善於學習的人。要想留在蘇寧,首先必須做事;要想把事做好,首先要學習做事。這也是一種學習,而且是更重要的學習。
「1200工程」員工應該做到這一點,樹立做事的思想,認認真真地從小事、簡單的事做起、做好,才能做大事、做事業,對自己、對企業負責,完成公司下達的目標。當超出領導期望地做好一件事情時,哪怕是小事,也會令人刮目,讓領導放心。做事幹練的人才會被委以重任。
人人都盼望長大,何為長大?這就是長大。
優秀是錘煉出來的
金明,伴隨著公司的發展和每一次飛躍,從一名普通大學生走到今天集團總裁的崗位。1993年他從南京師範大學畢業後,從業務員做起,拜訪過海爾、長虹、美的、TCL等國內大型電器生產企業,不但在不同產品類別的銷售一線衝鋒陷陣,而且幾乎經過了蘇寧內部所有層級的歷練。
2005年以前,「1200工程」員工得到的認可,是因為肯干、上手快。當時,蘇寧通過社會渠道招了很多員工,也招了很多的大學生,這兩個群體一對比,在工作的投入方面,從社會上招聘的人員明顯比「1200工程」員工差很多。從這一點上,張近東意識到,從企業文化價值觀的統一和認可的角度看,「1200工程」員工比社會招聘人員要強。
2005年以後,「1200工程」員工得到認可,是因為對企業文化認同,敬業、投入,做事踏實。隨著信息化上線,計算機系統包括蘇寧自身經營管理的體系、流程、制度也越來越明確固化。以前工廠做業務的人員進入蘇寧,試用期三個月過後就能夠上手操作了,現在工廠一個業務員到蘇寧來做營銷,沒有一年根本搞不清楚蘇寧的體系、流程及其操作規範。這時,社會招聘人員在工作經驗上的優勢沒了。而且,因為他們在其他企業做過,思想意識上難免有固執己見的弊端,而大學生沒有這些人生經歷,服從性、統一性反而較強。通過綜合比較,蘇寧得出這樣的結論:大學生培養比社會招聘人員要划算,更快,更為合適。可以這麼說,在這場馬拉松式的賽跑中,最終,「1200工程」員工以他們巨大的潛能,獲得了勝利。
到2008年,全國各地的蘇寧子公司和部門對「1200工程」的認可度達到空前的統一。然而還沒來得及高興,張近東就隱隱感覺到,隨著「1200工程」員工的數量呈幾何級數增大,佔據了越來越多管理崗位,甚至有一些是很重要的管理崗位,帶給企業的負面的東西,也慢慢浮現出來。比如:
虛耗加班。「1200工程」員工非常敬業,加班絕不偷懶,但是當企業規模變大,層級越來越多,「1200工程」員工得到的有效指導督促越來越少,於是出現了虛耗加班。反正閒著沒事,沒有加班任務時,大家也都耗在辦公室不下班。因為晚餐有補貼,公司還規定晚上10點後下班報銷打車費,導致很多人到了下班時間還不回家,在辦公室磨磨蹭蹭耗時間。虛耗加班形成一種氛圍後,帶來不良風氣,搞成內部的一種攀比,貌似敬業,但其實質已變味了。
「80後」基本上都是獨生子女,在工作中跟團隊的溝通協作的意識和能力較弱,什麼事情都只想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80後」的這種自我,對團隊的破壞力極大。
「80後」還有一個問題是太急功近利。做商業一年的業績,是靠每天1000塊錢、2000塊錢賣出來的。蘇寧的許多部門在幹什麼?幹的是那種很簡單甚至有一些乏味的工作。很多「80後」認為自己是大材小用,於是耐不住寂寞,心態開始浮躁起來。還有的幹了一段時間,自認為工作已經幹得很好了,為什麼還不給升級?為什麼還沒有加薪?這種心態直接的體現就是急於求成和抱怨,造成「1200工程」員工流失率逐漸升高。
新人進公司一開始要融入公司文化,要去服從,如果沒有深入理解,隨著時間的推移,新鮮感消失,服從就會變成教條。當這樣的人成為一個部門負責人時,自身各方面的欠缺,就會使得他們不能正確地引導下面的員工,而只是簡單地教條地去做。有時教條不僅代替了思考,甚至也成為推脫責任的借口。
最近兩三年,在與「1200工程」員工溝通的過程中,張近東敏銳地發現,「1200工程」群體在發生一些改變。
作為備受期待的企業接班人,本應該談一談企業應該怎麼發展,事業應該怎麼做,工作應該怎麼做。作為企業領導人,張近東也希望大家談這些東西。但是在現實中,很多人問的是「我房子怎麼辦」、「我要結婚了怎麼辦」、「我的戶口怎麼辦」、「我的工資怎麼辦」、「我到底往哪裡去發展」這些問題,實際上任何一家公司都會有相應的、明確的制度,但是「80後」的員工喜歡不斷地問這些問題,所暴露的是「1200工程」在價值塑造上出問題了。
為此,在有一年的新春表彰大會上,張近東與「1200工程」員工溝通時,特別語重心長地說:「『1200工程』是蘇寧樹百年基業的跨平台工程,只許成功,不許失敗。對大家而言,選擇蘇寧是走向社會、自立自主的第一次擇業。第一次的成功,會給自己增添無比的信心,第一次的失敗則會給自己留下難以忘懷的陰影。大家選擇蘇寧目的是為了成功,成功就是成才,成為蘇寧適用的人才。怎樣成為蘇寧的適用人才,我代表公司,也代表我個人,談幾點期望:
「首先,大家要調整好心態。心態調整好了,行動就會自覺自願,工作就會有熱情有激情。對於『1200工程』員工,公司制定了四大終端為主要崗位,在崗位中掛職,在崗位中鍛煉的政策。不能在終端基層崗位凸顯,就不能成為優秀的人才。
「其次,大家要有鬥志,早日成才。蘇寧是一個有個性、有鬥志的企業,否則在競爭激烈的中國家電行業中就不會有蘇寧的機會和地位。在工作中甘於平庸,缺乏事業心,再有能力的人在蘇寧也待不下去。作為年輕人,大家就是要有野心、有抱負,要有出人頭地的追求。
「最後,希望大家融入蘇寧大家庭式的企業文化中,成為真正的蘇寧員工。我希望大家有野心,不是狹隘的個人野心,而是把企業做大做強的野心。」
從此,無論是入職培訓還是在崗培訓教育,蘇寧都不斷地給「1200工程」員工灌輸一個觀念——不能急於求成,不能急功近利,也不能浮躁。並進一步地明確了「1200工程」新人進蘇寧要集訓、下終端,從基層一步步做起。與此同時,對「1200工程」員工逐步增設大量的考評,從培訓的考試到終端的考察,再到述職、晉陞,通過各種各樣的綜合測試控制,主動淘汰不合格人員以確保成長質量。所有的這一切,都是為給「1200工程」員工提個醒:優秀的幹部一定是從一線,從最基層崗位,一步一個腳印、腳踏實地慢慢成長起來的。想真正地成長為一個接班人,必須要有付出,要達標,「蘇寧人」的優秀是錘煉出來的!
接班人計劃
英雄總有遲暮時。在蘇寧,以張近東為核心的領導層雖然尚年富力強,但在張近東的心中,企業的接班人計劃仍需要盡早啟動。從實際情況來看,接班人的問題不僅僅是簡單的領導人繼承問題,同時還關係到企業能否成功轉型。
正如《蘇寧之歌》所唱的:「蘇寧,你給了我成長的天空,讓激情展翅自由翱翔;蘇寧,你成就我事業的巔峰,平凡的人生因你而不同。」「1200工程」員工作為集團整體「接班人」的定位,在蘇寧內部得到廣泛認同與重視。相比從社會上招聘的人員來說,「1200工程」員工的整體素質,無論從受教育程度、知識視野還是與時代同步前行的能力,都要強很多。而且,在蘇寧,這一特殊群體從一開始就被寄予厚望,肩負了百年蘇寧發展的使命,在選人、育人、用人、資金、培訓教育、崗位實踐、人才梯隊構建等方面,蘇寧傾注了極大心血。
到目前為止,「1200工程」一期員工100%晉陞為部長級以上幹部,其中85%晉陞為副經理級以上幹部,10%晉陞為正經理級以上幹部。「1200工程」二期員工中15%的人員晉陞為副經理級以上幹部。「1200工程」三期員工22%的人員晉陞為正部長以上幹部。
從這些數據可以看出,蘇寧接班人計劃正在有條不紊地紮實推進,並且效果不錯。
梯隊式接班人計劃
企業的未來是遠大的,尤其是像蘇寧這樣處於行業領先地位的企業。但有一個事實不可否認,那就是企業的未來目標,不可能完全在今天的領導者的帶領下達到,不管今天的領導者和及其管理團隊多麼有才能,對他們來說,帶企業走進長遠的未來仍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企業的未來靠的是未來的領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