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奮鬥史(四) 第250章 巔峰之巔峰[10]實力要全面
    該說我前後的描述頗有自相矛盾,我知道,這是因為一場大戰役的勝敗得失是那樣難以說個清楚明白.就像前文說聯軍士氣大有降低,可他們並沒被一擊而潰.事實上中華軍隊沒佔到多少便宜,最終勝利的代價也很大.

    不是給自己臉上貼金,於此我得說中華民族的道德思想是人類應該具備的.人類如果可以長久的茁壯成長,必須稟承中華民族的哲學思想.但與此同時,西方的叢林法則也有其生存的必要.因為,中華思想可以長久,西方思想卻是空間拓展的需要.

    鬥爭因何而來?

    這就是」對手」的定義了.沒有鬥爭實力的反對者,於政治上即可以看做不存在.蔣飛剛轉生時還是個純粹的憤青,成為監國王后也僅僅是感覺到政治很複雜.直到成為重興皇帝,才知道政治根本沒有對於錯.說到外在表現形式,真是以西方思想為準,拳頭大就是真理……對外,不這樣你就混不下去啊!

    被西方媒體形容為反獨裁反擴張反異教徒的英雄的高級將領們大多是沙場老將,最起碼不會時常犯下戰術性錯誤.純靠戰鬥力為所欲為的軍隊還沒出現過.

    所以說,一場戰爭的勝利歸根結底靠的還是實力.只不過實力於後世有軟與硬兩種.硬實力自然是拳頭的直接表現.有關於此,最自大自滿的中華帝國士兵的滿嘴狂言也不能掩蓋對手的可取之處.

    因此,趁著聯軍出現心理不穩之機,中華軍隊的進攻雖如排山倒海般發起.可是,聯軍的士氣雖然肯定大有降低,這是有無數戰士作了證的,其中聲明自己缺乏戰鬥慾望的聯軍士兵多如牛毛.也就是說,這是雙方官兵的共同認識.但士氣之說是精神因素,最偉大的哲學家也不能將它說個清楚明白,最傑出的數學家對它該是如何一個定量不敢給出任何說法.因為,生命才是最寶貴的,沒有命,一切都是他媽的臭狗屁.

    於是,士氣有所減少的聯軍並不甘心失敗,展開了兇猛的反撲.

    光用一張嘴談什麼勝利與失敗,很多人會無所謂,事實卻是失敗伴隨的是更多的死亡.叢林法則環境下成長的西方軍人也許比東方人更明白戰爭的殘酷性吧,士氣不士氣的確沒有東方那麼看重.

    還有軟實力的說法.於軍事上,東方民族也更為注重維護民族尊嚴,更強調必勝的鬥志,堪稱是取得勝利必不可少的因素.西方對此類精神因素自然絕非毫不重視,但程度上肯定不如東方.兩個思想體系,最大的區別或矛盾不就是思想嗎!

    所以,變了味兒的沙皇命令對不如東方那麼看重精神因素的歐洲聯軍而言,僅僅是個誘因,甚至可以說微不足道.

    於是,現實依劇才更為可信.從一次戰役的戰場空間來說,中亞地區有幾百萬平方公里,就是一千萬軍人在此撕殺也足夠寬大.不管是長遠的戰略價值或眼前的戰略地位都足夠重要.當然,680萬軍人也足夠顯現出敵對雙方的重視程度.

    足夠,足夠,足夠……

    就靠兩片嘴唇一碰就說什麼歐洲聯軍輸在士氣不足實在過於開玩笑了.

    重興皇帝一生沒有重大失敗,因此成為人們心中得分最高最高的偶像.但是,當那種狂熱成份隨著時間消失,照樣崇拜他卻更為理性的人們在剝除了一層層助力之後卻發現,重興皇帝的偉大僅有兩點,一是他始終領先世界一步甚至幾步的意識,二是他對人才的發掘與任用.除此之外,重興皇帝竟然無一處可稱卓越.當然,以哲學觀點來說,偉人與普通人沒有質的不同,同樣有眾多缺點,其偉大在於某些方面的突出.

    於此不是否認重興皇帝的偉大,只是談論一下他特定時刻賭徒性情的某些不該,比如在中亞逼著歐洲進行的那場終極決戰.僅以那場戰役而論,歐洲聯軍的確不是軟柿子.做為一個政治家,重興皇帝的民族意識過於強烈.冷血的政治家是最冷靜的群體,可重興皇帝卻於某些方面犯了五十年前YF聯軍的錯誤,過於高看了自己.

    就像不能否認對手的能力一樣,E國是個盛產名將的國家同樣是不能否認的.無愧於二戰名將之譽的亞力山大上將應該是識破了中華軍隊的打算,並且他沒有頭疼醫頭腳疼醫腳,而是力排眾議,放過了打穿越的中華軍隊先期主力,卻抓住了中華軍隊第一章一波攻勢和第一章二波攻勢之間的空擋,揮重兵阻截了中華軍隊的行動.

    仗打到此時,雙方軍隊已是縱橫交錯,加上歐洲援軍,主力分為四道橫線.從東到西,分別是華軍`歐軍`華軍`歐軍.只不過前三道兵線被中華軍隊慣穿,歐洲聯軍的弱勢即在此處,但被夾在中間的歐洲軍隊也使中華軍隊的聯接不那麼保險.而且實際情況還不僅如此,兩路中華軍隊實力比較平均,被夾擊的歐洲聯軍卻實力極強.

    在軍事家的認識裡,此戰於雙方均有勝機.後來的歷史倒是確信,中華帝國能夠最終打贏純粹的中亞戰役.但那卻是一個數學家敢於計算的結果,因為其中最關鍵的定量是時間.也就是說,中華帝國能夠」拖」贏歐洲.

    呵呵,造假的歷史是經不住推敲的.所以,歷史雖然是勝利者書寫的,但一定要說地過去,否則就是個笑話.中華帝國完全知道自己能夠」拖」贏中亞戰役,穩守反擊也好死皮賴臉也好,和中華帝國慢慢玩兒,歐洲總缺了些什麼.但這個問題前面說過了,慢慢玩兒的結果是歐洲破產,中華帝國虧本兒.

    仗不能這麼打,這一切都在政治家的算計當中,也在軍事家的計劃之內.所以,中華帝國不願意拖出最最適宜進攻的時間到來.因此,擁有自己的優秀將領的歐洲人就可以與強大的中華軍隊爭奪勝利的機會.歐洲人當然不是光腳漢,但中華帝國的腳上也沒穿著高檔皮鞋.說什麼」光腳的不怕穿鞋的」就扯遠了.於是,亞力山大上將和小毛奇就是依此可以掌握在手中的戰略常識和中華軍隊拚命.

    雙方的軍隊糾纏不清,誰都沒有絕對的優勢.為了雄性的世界應該爭取的一切,幾百萬軍人不斷的阻截`反打`突破`包抄`穿插`圍剿……

    所有戰爭中會使用到的手段,對雙方都是那麼的公平.因為廣闊的中亞不是任何一方可以完全控制的……對本人而言,交待給讀者的有此一句也就夠了.因為,滿嘴胡言亂語的我總是不能闡明我軍的英勇無敵,也不能表達敵軍的懦弱無用.

    一個大洲啊,三下無除二就被打倒在地,那還叫世界大戰嗎?

    中亞戰役於雙方都很艱苦.想想吧,兩頭均被對手死死擋住,中間則絞殺成一堆.中華軍隊是佔著上風,只可惜打贏了也難有乘勝前進之力.

    但作者也提前交待了,中亞僅僅是中亞.能稱之為世界大戰的較量不可能集中於不到六分之一的亞洲.最終的勝利如讀者預料,屬於中華帝國.能取得世界大戰的勝利,絕對不會是純粹軍事上的勝利.中華帝國就是以全面而協調的政治與軍事手段把對手打慌了`打怕了`打亂了,勝利的天平由此偏向了中華帝國……

    行文至此,大家應該知道,所謂以點帶面於戰爭顯得那樣蒼白無力.中亞戰役是第一章二次世界大戰無可爭異的最重要組成部分,卻遠遠不能完全代表第一章二次世界大戰.所謂世界大戰,打的是政治家和軍事家的大局觀和全局觀啊!

    重興皇帝主政了幾十年,怎麼也是不缺乏相當程度大局觀與全局觀的,他的錯誤在於把中亞戰役打的太隆重了.或者可以YY一下幾百年之後哪場宇宙戰爭有幾千萬甚至幾億軍人參與,但中亞戰役的規模確是前無古人.

    在這場敵對雙方軍力相當的大戰中,歐洲的兵力投入比例其實低於中華帝國,也就是說歐洲的軍隊數量超過中華帝國.此點前文也說過,人口少的國家軍人比例通常較高.歐洲總人口比中華帝國少,可歐洲有幾十個國家,軍人比例卻比中華帝國高一倍.雙方又都進行了戰爭動員,中華帝國的軍隊絕對數量還是不如歐洲.雖然戰爭中的歐洲並非所有國家均與中華帝國為敵.

    可是,大國較量」實力才是關鍵」的說法太籠統了.確切的說,應該是全面而協調的實力.中華帝國和歐洲都很全面,但協調性對比歐洲就比中華帝國差遠了.就拿軍隊數量來說,中華帝國完全可以徵集千萬大軍,卻沒那個必要.因為中華帝國的經再難念也就一本兒,歐洲的經再好念也是幾十本兒.

    又是F國首當其衝.如果雙方實力沒有大的差距,談判桌的作用就顯得十分重要了.已與D國離心離德的F國擁有著極為廣闊的全球利益,於此僅此於中華帝國和Y國.D國卻是後起之秀,比F國還差了三分.

    首先是對D國心懷恨意,華F密談的另一個前提是F國確信中華帝國有能力打壓F國的全球影響力.還有,中華帝國不會讓F國太不要臉,那就是強人所難了,行事要注意個度,F國人當然不願意三番兩次當叛徒.那樣的話,什麼影響力也禁不起敗壞.

    派往中亞的F國陸軍不少,國土`人口`實力,F國均是歐洲一流之列,兵派少了說不過去,而且也不至於假打.但是,F國那支歐洲第一章二的海軍卻守在家門口不出去,」大義凜然」的號稱防備Y國人反撲.話說回來,的確有此可能,曾經的世界第一章一,現今還是世界三強之一的Y國畢竟也是被侵略者嗎,D國無話可說.

    D國當然不是傻子,就是不清楚華法之間的交易,也定然聽到了風聲.可是,親兄弟都會因家產而成為仇人,何況兩國之間?

    中華民族同姓之間有句古話叫」五百年前是一家」.這話其實生疏了.同姓二人也許一百年前就是一家.

    所謂一代親二代表,三代不認識了.親兄妹各自的孩子是表親,但各自孫輩的關係就沒有確切的說法了.高盧人和日耳曼人也許是同一個祖先,這還要狠狠考證一番.即便是一個祖先又能怎樣?

    肯定是超出十八代的關係了.挖挖對方的牆腳,佔點兒對方的房基,小孩子因一塊餅乾吵吵架卻使兩家反目,富人瞧不起窮鄰,一家喜歡招朋喚友另一家喜歡清靜……偏偏兩家各有一班朋友.F國相比於鄰居的確膽小無用一些,D國也確實強一些.可真要玩兒起命來,D國也不好受.何況,D國正與強敵絕斗!

    所以,威廉二世堪稱有心也無力.

    對於與D國時常同樣心情卻很難共甘苦的意大利也是如此.如果歷史不改變,威廉二世又晚生幾十年,該感歎墨索里尼還沒成就事業.

    本書不論好惡與正邪,墨索里尼絕對是個人物,雖然不是納粹鼻祖,歷史卻證明他是希特勒的前輩.當然,意大利的綜合實力與軍隊戰鬥力不敢恭維,可墨氏卻野心勃勃,個人當願意和D國一起賭一把[或者說更願意和中華帝國合夥兒賭一把]…….

    作者要和大家說的是,於此戰爭之間,因為自身就沒有同心同德協商一致.於此,狂熱的戰前D國有信心.但是,不缺乏起碼的政治意識和理智的D國在仗打起來後自然發現不對頭,絕對不會主動挑起內亂…….哎,從根本上來說,國與國之間跟一家一戶的鄰里毫無區別.作者只能如此簡單敘述,勉為其難的千言萬語之後也只是說明」只要F國不扯後腿,D國必須接受現實」的觀點.

    於是,D國和他相對弱小的僕從國組織起的聯合海軍無力打破中華海軍對歐洲的封鎖.因為,F國和意大利均是世界級的海軍強國,雖然兩國聯手也不能在遠洋戰勝1895年之後可以令Y國海軍也要退避三舍的中華海軍,但兩國如加入D國組織的歐洲聯合艦隊,戰勝無法發揮全部實力的中華海軍一點不令人感到意外.逼退中華海軍幾乎是十拿九穩.

    要知道,雖然不願意幫助D國,但Y國之於中華帝國同樣不可能盡心盡力.因此,勞師遠征的中華海軍也就是在北非擁有可靠的補給能力.過了利比亞就是Y國或F國的勢力範圍了.而這兩強不管怎麼被利用,都是有著超級強國也不敢輕易得罪的實力,敢於希望華德兩強打個兩敗俱傷的資本的.

    既然Y國和D國反目,F國打起了自家的小算盤,意大利從來就是只有嘴沒有心.那麼,發生在亞速爾群島和葡萄牙之間海域的那場大海戰是以後援困難的中華海軍取得勝利而告終.因此,後來威廉二世親口承認自己的戰略錯誤,那場海戰則是他列舉的重要例證[注:出於政治原因,做為勝利者的中華帝國並未特別難為D國].

    那場海戰,一國實力佔了聯合艦隊一半以上的D國人英勇奮戰了.老大身先士卒,當小弟的基本上都盡了力.細算起來,因為另有任務,僅有兩艘航母參戰的中華海軍的損傷更大,兩艘航母一沉一重傷,重傷的航母無法接收戰機降落.激烈的戰鬥之後,倖存的艦載機只能飛向陸上基地,其中多架飛機掉進了大海.

    可是,這場海戰就像原史的日德蘭海戰.日德蘭大海戰,Y軍的損失比D軍多百分之二十,勝利者卻是Y軍.戰前準備不可謂不充分的歐聯艦隊甚至可以說取得了部分戰術性勝利,卻沒有完成戰略任務,D國沒能打通與非洲能源基地的聯繫.

    冒著失敗危險的中華海軍還有什麼任務呢?

    協助陸軍進攻東南部歐洲…….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