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奧地利,盟軍眾將幾乎沒有任何爭執就統一了意見:大軍不做停留,克服一切困難,於西歐戰場的聯軍還沒有完成攻防轉換之前發起大規模進攻.目標,率先擊敗F國,斬斷協約國三支柱之一.
數日後,遠在敖德薩東線盟軍司令部接到來自D國的電報,請石達開將軍給予E國足夠的壓力,以配合西線盟軍對F國的進攻.
石達開一接到電報即知盟軍的戰略方向已沒有保密的必要,西線盟軍就算沒動手也處於一觸即發狀態.因而他立刻召開本部高級將領會議,將這個戰略決策通報了下去.為此,有幾位將領十分不服氣,對給西線盟軍打下手頗有怨言.
對於立功心切的部下,石達開將軍不但溫言安慰,同時也做了解釋.事實上,能成為高級將領,對此戰略決策最起碼明白個大慨.雖說盟國與協約國都免不了兩線作戰甚或三線作戰,但能不那樣才最好,這個下手該打.
對信心十足的盟軍來說,擊敗任何一個對手都不是問題,但擊敗F國無疑是最有把握迅速結束的.
或許自傲了一些,卻有根據.普魯士能在兩個星期內擊毀F國,百萬盟軍更應該能.F軍的意志力很差是原因之一,卻不是最主要的理由.最主要的理由是F國的國土面積很小.要知道,E軍雖被中華軍隊逼退了數千公里,可E國光歐洲領土就有二百多萬平方公里,又是全歐洲最不愛投降的國家,與其發生全面戰爭必然長期化.而F國領土只有五十五萬平方公里,百萬大軍可以照顧到方方面面.
戰爭中的時機總是稍縱即勢,所以,必需以最快的速度抓住.西線的YF聯軍當然知道奧斯曼大戰已大敗,也知道盟軍很快會打過來.說實在的,盟軍將領明白先打F國的必要性,人家YF將領也能明白.
可問題在於,從明白到做出有效反應需要一定時間.所謂不見棺材不掉淚其實說中了絕大多數人,大人物與小人物同樣都有執念,不同於所固執的目標大小.協約國就是盼著奧斯曼戰役有奇跡發生,YF聯軍試圖逼迫D國放棄對中華帝國的支持,對D國展開了如潮攻勢.而百萬大軍從攻轉守絕對不簡單.他們面對的對手因有增有損,還是四十多萬,但攻擊性極強的D軍哪會讓敵人輕輕鬆鬆撤退.
1883年6月19日上午8時,無力親上戰場的毛奇將軍過了一把總司令的癮.在他一聲令下之後,西線盟軍百萬將士開始開進D國領土.一年來,D國政府不懈的宣傳著獲得中華帝國直接幫助的必要性.所以,許多D國民眾都在夾道歡迎盟軍凱旋於奧斯曼,又要歡送大軍開赴西線戰場.
當然,D國人真正歡迎與歡送的是本國軍隊,中華軍隊於此只能是陪襯.而且,也有部分人對中華軍隊懷有敵意,D國政府不可能讓國民萬眾一心.很正常,也無傷大雅,只要不太過份,中華將士只當沒看見.聶士誠還以此和施裡芬將軍開玩笑,搞得施裡芬很不好意思,為此答應了中華帝國一個不是要求的要求.
那是25號,在科布倫茨,六天急行軍四百多公里後,盟軍召開的作戰會議中.沒能趕上大部隊的毛奇將軍沒有參加此次會議,一切戰略戰術由中華帝國陳聶賴三人,D軍施裡芬和施特龍根,一共五位副司令做決策.
會議中,聶士誠和施裡芬談到了兩年前的右勾拳行動,聶士誠給予D軍高度讚揚,認為那是戰爭史上最經典的戰例之一.得到另一位世界名將的讚頌,施裡芬於自豪中也給予了中華軍隊以高度評價.不過,將軍對中華民族精到的戰略觀念尤其欽佩,卻感覺中華軍隊的戰術沒有特別鮮明的風格,而是十分雜亂.為此,他謙虛的向聶士誠請教起來.
聽施裡芬這麼一問,聶士誠還真不知道怎麼回答.因為華夏文明是一種最需要領悟的文化,兵法同樣如此.而D國人偏偏是個最講求標準的民族.有一個事實可以說明兩個民族的差異.說一個D國人和一個華夏人關係不錯,這個D國人特別愛吃華夏菜,就向朋友請教,結果卻十分麻煩.
華夏人說先把菜切成細絲,D國人就問菜絲該有多細?直徑是多少?可華夏人不管這些,一個廚子一個習慣或感覺.於是跟他的D國朋友說,你切塊也行.嘿,麻煩又來了,D國人就問該切多大體積的塊兒?
接著,華夏人說將切好的菜放進沸油中爆炒,D國人又問所謂沸油的溫度確切是多少?再之後,華夏人說放入適量鹽,D國人繼續問適量的鹽是多少?幾克?
嗨,D國人吃頓飯可比中國人麻煩多了.中國廚子一把刀幾乎解決一切,D國廚子要十幾把刀還加上天平才行.
這說明什麼呢?
說明了華夏將軍和D國將軍的區別.華夏講求戰略完美,卻知道實際行動中不可能沒有缺點.西方人講究戰術完美,想發現一切缺點並掩蓋起來.雖然孫武在西方軍屆快要和克勞塞維茨一樣出名了,但文化差異並不容易彌補……其實,最特別的原因卻是翻譯的原因.任何一個外國人只要精通漢語,他會發線名著的漢譯本都比原文本更貼切,可這世界上卻沒有哪種文字能完整意譯漢語,更何況是古漢語.當然了,因華德兩國關係密切了二十年,翻譯人才很多,出現在軍事會議上更是D國軍方專門培養.
所以,聶士誠」很不負責」的回答道:」水無常形,兵無常勢.隨著熱兵器的廣泛使用,無定勢戰術越來越明顯.」
「您似乎對方的戰術不感興趣!」
「不,那是兩個體系.就像沒有人能否認您是一位傑出的將軍.」
「謝謝,您能用更容易理解的話說明嗎?」
「真要用一句話總結,那就是所有軍隊的最終共同點……所需要的兵力及時出現在所需要的時間和地點.」
「那麼,您對計劃中的戰鬥怎麼看?」
「我們不是正在探討嗎?」
「我們五個人中任何一個都有必要知道另四個人的想法.」
「那好……您的右勾拳是根據貴國的政治需要和軍隊的現實而制訂.恕我直言,說到綜合實力,貴國僅比F國稍強少許,而且不耐久戰.因而,當時只能調集八十餘萬主力部隊的貴國必需集中全力打出最重的一拳……而現在,貴國的準備比兩年前充分的多,還有我軍五十餘萬.因此,盟軍如果還打右勾拳的話,我認為那是浪費實力.因為,雖然貴軍數十萬大軍在東線,但不算據守色當防線的軍隊,我們還是可以一次可調集120萬左右的兵力,完全能打出一套組合拳……是這麼說嗎?」
「是的,您對拳擊比較瞭解.但更應該回答您的是,我跟您的想法一樣.」
「幾天前您曾說過,對於貴國部分民眾的不友好行為表示歉意.我想請問,我是否可以因此提個要求呢?」
「當然,當然可以.但我知道您是在開玩笑.」
「聶某自然沒那麼小氣.您知道,我們雖稱之為盟軍,但兩國軍隊混編作戰也是不可能的.所以,我要求我軍負責右翼進攻.」
施裡芬楞了一下,他當然明白盟軍是政治結合的產物,在軍事上肯定是相互配合支持的前提下分別作戰.中路是纏住了聯軍的D國原守軍,此不可改變,而中華軍隊不管負責左翼還是右翼都正常,任務分配幾乎是隨機的,但專門要求負責右翼就不那麼正常了.不過,施裡芬也就楞了一下神,很快就明白過來.
「聶將軍,對您的要求我不贊成也不反對,但能夠理解.如果您與陳將軍賴將軍的意見一致,我個人表示同意,施特龍根將軍也應該沒有意見.」
軍人就是軍人,沒有政客那麼陰險.就像施裡芬,他能猜測到中華軍隊的用意,對政治這東西想的卻沒那麼細緻.要說政治這玩意的確陰險,中華帝國的報復屬於次要,破壞歐洲未來的團結才是最重要的.甚至可以說這次赴歐作戰的意義更多在此.因為,中華軍隊不打到歐洲也不會失敗.
後來有部分D國人因此說這是他一生最大的污點,施特龍根上將也跟著一起挨罵.問題在於施裡芬不服啊,他的反駁擁有眾多支持者,畢竟是為D國立下不朽功勳的名將.而將軍的反駁的確是事實:中華軍隊不管負責哪邊,即便是左翼,那麼印第一章安軍隊將得到更多支持,班西牙承受的損失一定更大.
又扯到後事了,且說盟軍的一套組合拳.
再次申明本書作者最不愛的就是吊人胃口.雖然Y國全心全意支持F國,但對於一場陸上決戰,Y國的發言權算是很好很不錯,卻實在不能站在世界的巔峰,從來都不是,不過是因為Y國的海軍太強大而蒙蔽了世界的眼睛.
所以,雖然因為普法戰爭中表現極差被世界各國嘲諷了十幾年,因而頗有些知恥而後勇的F國人聯合Y國軍隊拚死抵抗,但這次大戰終究是在二十四天內決出了勝負,結果是F國承認戰敗並投降.
書中數次提到了,重興皇帝特別奇怪F國憑什麼號稱陸軍第一章一強國.F國人的科技與工業都沒話說,但它的軍隊不但缺乏奮爭到底的氣概,而且總比對手慢半拍……哦,對了,作者很不喜歡F國,卻把它說的太下流了.此前,色當防線被圍攻了近一年的D軍放棄了堡壘殺了出來,匆忙應對的YF聯軍很混亂.隨著百萬盟軍從左右兩邊合圍上來,YF聯軍進要陷入重圍,退可能造成潰勢.就在這種進退失據狀況下,可歎又可悲的聯軍被一隊盟軍抄了後路,中華國防軍第一章一師和十九師加五個D軍精銳師,提前佔據了索姆河陣地.
與華德兩國打陸戰為什麼總是這樣?讓.皮埃爾上將因此成為又一個感到束手束腳窩囊透頂的聯軍將領.
不過,被抄了後路的皮埃爾倒發了狠,既然明白較多的兵力都打不過堪稱陸戰之王的華德軍隊,面對超出自己五十多萬的盟軍更不行了.可他手下這百餘萬軍隊是YF好不容易拼湊起來的精華,決不能一戰而盡毀.於是,YF聯軍不但像華夏說書人常說的那樣,後隊變前隊,後衛變前鋒,將索姆河一下子成為戰鬥最激烈的前線.而且,聯軍各部還向兩翼不斷發起突擊,使兵力不佔絕對優勢的盟軍頗有手忙腳亂之感.
第一章一師等都屬擅打阻擊的部隊,兵力也有十一萬多,可他們的敵人也太多了,而且是前後夾擊.YF高層清楚到極點,要是皮埃爾的部隊栽了,F國又要完蛋,Y國要獨自應對無比巨大的戰爭壓力.
Y國本土只有十幾個常備師二十多萬陸軍,因戰爭增加到三十三個師不到五十萬兵力,已經陷進F國二十萬人.這次又調出了二十多萬人,加上F國再次糾集的四十萬部隊,六十多萬大軍由Y軍上將德克爾克率領蜂擁而來.
雙方總兵力達到三百三十萬的大會戰就此開始,史稱西線大戰.其規模僅比東線大戰稍遜一籌,質量卻高了一個檔次……
剛剛十九歲,常常懷念因在幼法拉底河阻擊戰中傷重退役的老兵的葉繼志已經是排長了.這次,光榮的中華神盾師又一次站在了阻擊線上,形勢比上次更加危險.甚至可以說幼法拉底河阻擊戰比起這次來不算什麼,戰鬥打的慘烈無比,敵軍像蝗蟲一樣整群整群的衝上來又被打下去,接著又衝上來.
在阻擊時間的要求上,華德雙方有分歧.力求完美的D方要求阻擊部隊無論如何堅守兩天以上,而華方的要求比D方底很多,因為想要迅速殲滅聯軍太難了.事實證明,中華將領對形勢的判斷更勝一籌.盟軍完全可以緊收兩翼,但索姆河房線卻承受不住聯軍的輪翻攻擊.如果調重兵掐死聯軍退路,兩翼兵力將不充足.所以說,此戰要想速勝只能是擊潰而不是殲滅,畢竟是在別人的國土作戰啊!
失而復得得而復失的陣地前剛剛堆滿了陣亡軍人的屍體而血流滿地,既有聯軍也有盟軍.可是,隨後就被雙方的炮火打成碎塊.戰爭就是那麼殘酷,軍人沒有時間和精力為此傷心,比如葉繼志一個排四十多人已經陣亡七成了,活著的人個個帶傷.而戰鬥還沒打到一天,可見堅守兩天以上有多困難.
要說防禦能力,第一章一師天下馳名,十九師同樣是個中好手,幾個D國師的戰鬥意志也出類拔萃,但敵人十倍於己.說聯軍可歎可悲,打這場阻擊戰的盟軍何不可憐,十萬部隊真要抱成團,別說打兩天,堅持五天也不是問題.可是,他們的任務是阻止兩面聯軍匯合,擋住皮埃爾部的退路,隊形必須散開方可.如此一來,防禦厚度根本保證不了,除了拿官兵的命去拼,不然聯軍就跑了……這就是戰爭,人命就是冷冰冰的數字.
拎著步槍,默默的看著無言的士兵,幾乎每一個活著的人身邊都有陣亡戰友的遺體.而他們不知道什麼時侯會成為陣亡者中的一員.葉繼志心想,能留下遺體已算是幸運了,多少人都已屍骨無存了,我們的神盾能不能撐住……
小葉排長沒能想太多,敵人的進攻又來了.血戰中他被炮彈震暈了,正在戰鬥的士兵無法照顧排長,也許重傷,也許戰亡,多少人都是一樣的歸宿,戰場上從沒有誰更高貴.
葉繼志是被熟悉的沖峰號和戰士的歡呼聲喚醒的.自己艱難的爬到戰壕邊歎出頭,一眼看到那面迎風飄楊的紅色戰旗,一面是張牙舞爪的飛龍,一面是永遠向前.
又是第一章八師最先趕到.如果說第一章一師永遠身處被圍困的險地.那麼,永遠衝殺在最前面的,是第一章八師.正因如此,日後這兩支英雄的部隊,一支成為天生被圍困的空降師,一支成為披荊斬銳的裝甲師.
隨著第一章八師率先殺到索姆河畔,YF聯軍的末日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