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奮鬥史(四) 第154章 牽一全身動
    色當前線,讓.皮埃爾上將把戰報拍在作戰地圖上,強忍著失望告訴手下:」我不要傷亡數字.不是我不關心士兵的生死,而是無法關心.」

    Y國因為與世界各國的糾葛更多[第一章一強國的麻煩總要多些],YF聯軍司令通常由Y國人擔任.但這次戰役卻是在F國領土上,所以才由皮埃爾擔任司令.為此,皮埃爾也算是躊躇滿志加鬥志昂揚.十幾年前普法戰爭中的皮埃爾只是個小小的上校.地位使然,使皮埃爾有滿腹才華無處發揮之撼.十幾年後,他因家族與機遇,再就是確有才幹,得以突飛猛進成為上將.現又有百萬大軍在手,應能給予D軍以慘重打擊了.但等戰時一起,皮埃爾才發現既得利益者總有一些多餘的驕傲,一場普法戰爭也不能讓這種驕傲完全消失.

    D軍豈止攻擊力遠在F軍之上,他們的防禦戰實力也決不比F軍差.雖然攻擊型的D軍在防禦設施的發明創造上不如只出了拿破侖等少數幾個進攻型人才F國人,但D國軍人的獻身精神比F國人強多了,他們並不是拿色當防線為護身苻,而是以此為基礎,利用自身並非絕對劣勢的兵力時常主動出擊.再就是武器上,D國人的火炮和重機槍研製本就走在世界前列,中華帝國授權生產的輕機槍則發揮出了靈活機動的火力優勢.

    說起來YF聯軍在戰略上倒是不虧,總算是以己之短攻敵之短,但這兩個短的絕對長度卻是D國人佔優.

    「我似乎錯了,對D國人的重視還是不夠……」皮埃爾在軍隊的角色界於實戰派和學院派之間,稍顯有一點眼高手底.不過話說回來,F國人天生有眼高手底的毛病.這是一個提出了很多先進理論的國家,為人類的進步做出了卓越貢獻,聰明才智絕對無可置疑,但上了競技場就不行.萬幸出個實幹型天才也給自己害死,比如貞德.皮埃爾很不錯,感歎中對副手,Y國中將海德說出此言,對自己的錯誤不怎麼諱言.

    「是的,上將閣下,我們的確多了一些樂觀,以為110萬對40萬會很容易.」

    「貴國在三十年代[個人不大記得確切時間]曾經嘲笑D國的大學教育落後,可五十年後的D國擁有歐洲最好的教育體系,當然包括大學教育.而我國一直驕傲於國民對國家的熱愛與熱情,但現在看來,D國的危機動員機制同樣是歐洲最好的.聯軍在外部條件上幾乎沒有差距過大的地方,只是不能與D國軍人比較戰鬥意志.」

    對於F國人要拉著旁人一起認錯的習慣,海德中將只能聳聳肩膀,嘴裡卻要應和著,而且還要為戰事艱難進行解釋:」是的,您的分析很中懇……不過,D軍能夠這樣頑強,與他們一年前就準備防禦有關,而我軍沒有及時改為攻勢戰略……」

    色當戰線的聯軍正寸步難進,中懇的皮埃爾卻代表著YF被遠在烏克蘭的古比諾夫上將咒罵著.

    D國,受地域與周邊形勢所限,要以絕對實力計算,其實比YF還要稍遜一籌.也因為地域原因,打敗F國倒也很正常,卻很難奈何Y國.因而,如此一個三角關係,無論誰勝誰敗,免不了互相限制.

    E國所處的地位要危險很多很多,與東歐北歐國家關係不好,與奧斯曼帝國關係不好,與中華帝國關係不好,事實上與YFD的關係也不好,也就是說它不管真朋友假朋友,一個也沒有.如果沒有中華帝國,E國的處境也不那麼壞,YFD距離遠,其它國家沒有足夠的實力.可是,偏偏有一個方方面面在其之上的中華帝國在臨近,偏偏華E兩國堪稱仇深似海,越來越腐朽的沙皇政府也有了深切的危機感.

    所以,E軍的反應是最激烈最迅速的.中亞戰場立刻得到了三十多萬援軍,要不然謝羅廖夫根本沒有十幾萬炮灰去威脅高加索山.雖然E軍因其一貫的凶殘和深入骨子裡的統治欲而陷進了決不屈服的車臣游擊隊構成的泥潭,又被石達開將軍斬斷了後路,還有鮑超將軍所部的四個師越過了烏拉爾河.但增加的壓力也被E國援軍分擔了,謝羅廖夫為此繼續感到滿意,這幾年的沙皇陛下很看重他.

    E國也是一個從不缺乏人才的國家,沙皇政府再腐朽也知道生死一線時該重用有本事的人.所以,對謝羅廖夫的支援並不算什麼,真正的大手筆是用最快的速度拼湊了數十萬大軍,由頗具才幹的古比諾夫上將率領,經烏克蘭支援奧斯曼的YF聯軍.

    協約方諸國裡,對這場戰爭最認真的是E國.YF有西歐那個小圈子周旋,D國勝了也不會把事情做絕,E國卻是仇家遍地開花,不認真不行……協約國的失敗,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這裡,不像華德兩大新興強國有著無數共同利益和幾個必須打敗的共同敵人,協約方最不認真的奧斯曼帝國怎麼可能讓大批E軍入境?

    後世軍史學家也曾分析過,如果協約國都有E國那樣的認真態度,第一章一次世界大戰的勝利者真不知道是誰.也有一個事實也很可笑,參戰前的E國比奧斯曼更不情願,是幾個智者爭取的結果.但E國有一個優點,那就是一旦動了手,比絕大多數其它國家都敢拚命.諸多缺點和無恥殘忍的特性除外,E國也是一個勇敢而不屈的民族,不可否認.當然,E國最後的結局是個明智的結果:拚命,是敢於打出去的中華帝國最強.跟別國拼可以,跟中華帝國拚命的結果只能是滅亡,哪怕傷亡比例是一比三.

    可也不能怪奧斯曼帝國,一群有矛盾的國家臨時組成的共同體怎麼也比不上華德兩國的同仇敵愾.E國對這場戰爭再怎樣真心實意,它的歷史注定不能得到信任.作者想說的是,E軍出兵的時機因為奧斯曼帝國的不信任晚了一步.不僅僅晚了,而且這次出兵還成為奧斯曼脫離協約國的理由,急切的E軍並沒接到邀請.

    1882年9月26日,聶士誠在給予杜克強大壓力同時,所部六個師十三萬部隊被陳玉成抽調走圍剿路易斯維爾中將.經過四天激戰,聯軍最精華部分被擊潰.路易斯維爾率部從第十師防禦方向強行突圍.合該著第十師倒霉,駐守的是伊茲密爾方向,與杜克之間有中華帝國重兵雲集,伊茲密爾的聯軍艦隊是路易斯維爾唯一的選擇.而第十師可不是以防禦見長的部隊,又是無法做出周密準備的突發野戰,選擇了與敵軍對沖作戰,讓路易斯維爾率四萬殘兵敗將逃過一劫.看來達達尼爾海峽這邊肯定沒有陸上聯軍的影子了,但也讓白瑞德對伊茲密爾的防禦充滿信心,也算是大失後有小得.

    27號,杜克都接到路易斯維爾被擊潰的戰報,那聲憋了很久的唉歎終於忍不住了.路易斯維爾雖然沒能匯合大隊,總算與杜克形成犄角之勢,中華軍隊想從側翼繞過要好好考慮考慮,捨不捨得在沒能取得必勝之前將一支部隊送進可能的死路.現在,杜克已成了真正的孤軍,中華軍隊會留給對手準備的時間嗎?

    當然不會.除了第十師和第一師一部不情不願的監視伊茲密爾之敵,陳玉成揮師直取博斯普魯斯海峽,無需將杜克放在眼中,因為聶士誠只用了六成兵力就拖住了杜克那點聯軍,十六集團軍則饒到了敵軍右翼,杜克眼看就要受到四面圍攻了.

    杜克一向就是個狠人,二十年前就讓中華帝國有了深切體會,第一師有今天,杜克所起的作用至關重要.他立刻捨棄了聯軍苦心經營的軍事樞紐安卡拉,全軍搶在陳玉成前面撤向博斯普魯斯海峽……最差也可以從海上撤退.

    不能說杜克打的好算盤,沒有比這樣更好的了,不見棺材不落淚的人除外.再說杜克將軍絕不是以逃跑為第一章一要務,而是海峽邊不但早有既成防禦體系,可能的支持也最多.富有責任心的白瑞德中將不會不管陸軍,那邊的伯恩斯將軍應該也會撤過來.

    不管杜克的打算怎樣,但他已餘九月底退到了海邊,苦盼著白瑞德到來,對伯恩斯還是有些奢望的.但第一章一次世界大戰中的雙方主要將領很少發生錯誤預計,都是少有的人才.1882年9月17日,還沒有與聯軍大規模交火的艾特龍根上將就提前留了十萬精銳D軍在羅馬尼亞抵禦E軍進攻.他決不會拿主力與E軍糾纏,D軍的根本任務是與中華軍隊一起打通歐亞大陸橋,並接應中華遠征軍踏進歐洲.

    隨著D軍的高歌猛進,聯軍自然是節節敗退.正如杜克所」期待」的那樣,伯恩斯被也被壓到了海邊,只是比杜克晚了兩天.倒是比背水一戰好一些,兩支聯軍還能隔著海峽互為依靠.而D軍並沒有攻擊伊斯坦布爾,給足了奧斯曼帝國面子,只派出了秘密談判代表潛入,當然要有奧斯曼帝國幫忙了.

    且說戰事.隨著中華軍隊將杜克逼到了博斯普魯斯,D軍的前進腳步也海峽逼近,到十月七日,隆隆炮聲傳到了對岸.僅剩唯一的天險,但兩岸都有聯軍,兩面都有敵人壓上來,地利是公平的.令杜克上將慶幸的是,他沒有看錯白瑞德中將,聯軍艦隊衝破重重阻撓,有自投羅網之嫌的為苦難的陸軍撐腰來了.

    聯軍在海峽兩側都有預設陣地,但應對大戰的能力絕對不足.而杜克和伯恩斯兩人的部隊卻丟掉了大部分重裝備.這不是背水一戰,聯軍沒有****的實力,沒有海軍艦炮支持的話,博斯普魯斯海峽肯定守不住.可是,有海軍幫助的協約方就能守住博斯普魯斯海峽嗎?

    同樣不能,不同之處在於盟軍的傷亡會大很多.特別是中華帝國,可能要將自己海軍最精華部分賠進去.所以,中華帝國不願意,因而又一次陽謀開始了.是的,陽謀,明知是坑也要跳,具備某種旁觀者角度的白瑞德中將看出來了,因為他的艦隊再困難也佔有一定優勢,不像狼狽的杜克上將那樣無心思考……

    「白瑞德將軍,謝謝您!謝謝您與您的艦隊及時趕到……我不氣餒,但我們的對手的確極其強大,沒有海軍支持,陸軍很可能……」

    「不客氣,上將先生,這是我的職責.只是,我有必要告訴您,海軍也許更困難.」此時此刻,最重要的是面對現實,剛剛上岸的白瑞德沒有一點樂觀.

    「中將先生,我相信您有困難,但怎麼會比陸軍更困難呢?我不是推卸責任,對手的陸軍的確比我們更強悍.當然,中華帝國的海軍很不錯,實力屬於世界前列,並以東方人最精通的戰略智慧給我們的海軍製造了很大困難,可雙方綜合實力對比還是我方佔優啊!」

    「是的,您說的不錯,我們的海軍是比對手強,現在也是我的艦隊更強.可我們的直接對手善於利用他們手中的一切資源,善於利用天時`地利`人和.僅僅是一支艦隊還好辦,載鑌和俾斯麥則是最善於利用政局的高手.這兩個人,一個擁有著可怕的洞察力,一個是最老道最善於鼓惑拉攏的政治家.他們使我們一進入直布羅駝海峽或駛離土倫港就陷入孤立無援,我必需與龐大的後勤船隊一起,極大的限制了戰鬥力……請您原諒,我沒有任何指責的意思,他們強大的陸軍可以配合海軍,還有該死的希臘人的幫助,再有奧斯曼人的不負責任,讓我的艦隊沒有一個可靠的基地補充修整.當我不得不繼續帶著超量的後勤船隊衝破層層阻截到了這裡,對手的戰列艦編隊緊跟著封鎖了達達尼爾海峽……我知道,可我有什麼辦法呢?」

    「……中將,我相信您一定可以奪回達達尼爾.」

    「很困難,那需要付出巨大的損失.您應該知道,戰列艦的威力太可怕了……」

    「我們不是也有戰列艦了嗎?」

    「上將先生,有並不代表能實戰.我國是為了不過多落後於中華帝國才趕造了戰列艦,可那事實上卻是擴大了的巡洋艦.當然,機動性比對手的戰列艦好,綜合評定也強於對手,可那是因為我們的工程師固執的設計一款勉強合格的戰艦,卻幾乎沒有任何突出特點,防護力大大不如暴風級.我國的炮管鋼並不比中華帝國更好,而在超大口徑鋼製艦炮的研製更落後了十年.比如暴風級裝備了210毫米大射程主炮,而我們的戰列艦裝備的卻是不倫不類的165毫米主炮.最大的問題是,暴風級在遠洋作戰中顯得比較笨拙,幾乎完全靠射程與防護取勝,但它絕對最適合於狹窄海域作戰……」

    「中將先生,您的專業分析我無可辯駁,但達達尼爾海峽一定要奪回來.」

    「上將先生,中華軍隊最少有50個小時的安全時間渡過達達尼爾海峽.如果他的艦隊全力阻止我,這個時間會增加到100小時.在這個時間裡,他們可以渡過十五萬以上的全副武裝的軍隊.那麼,他們為什麼不渡海?」

    可憐的白瑞德中將所知道的是,他很可能要在E國的支持下當海上游擊隊,甚至更多的聯軍艦艇要走上這條路.

    「哦,天哪!」

    杜克終是大將之才,此前是打仗打昏了頭.他知道,把E國打退數千公里並壓的E軍不敢輕犯的中華帝國是所有交戰國中最不急切的國家.所以,中華帝國在戰略上從來沒有急於求成過,不過達達尼爾海峽應是消耗協約國實力.

    還沒有完全想明白中華帝國的打算,杜克卻發現了協約國最大的戰略敗筆:

    YF根本就不該拉奧斯曼帝國加入協約方.它如果中立,中華軍隊必須在中東停住腳步.對等宣戰和受到侵略可是兩回事,中華軍隊要是悍然入侵,不說奧斯曼人的戰鬥力和反抗精神定然上一個檔次,侵略者也難以讓波斯人和阿拉伯人信任.

    這是否代表著沒有信心的表現呢?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