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了,協約國還要阻撓M國與D國達成貿易協定.問題是M國人既然拉開了架勢,就不會輕易放棄了,倒是D國人知道YF海軍一定會攔截從M國運來的物資.可是,D國更不會因此放棄,反倒將合同簽大大的,違約金訂高高的.因為,YF會攔截M國商船,卻不能與M國也撕破臉,只能按四倍市價收購.但是,M國人雖說可以就此獲取更多利益,可一是來得慢,二是心裡特別不舒坦.何況,西部自治區還對他們收買著,威脅著,慫恿著.要知道,獨立戰爭只過去百把年,南北戰爭剛結束十來年.M國白人被中華帝國捏住了七寸,報復心理難免轉移部分到歐洲去,心底裡頗為希望歐洲打爛才好.所以說,隨著YF的阻撓攔截,M國白人越來越惱火,半來不大情願,卻隨著時間推移,越來越來勁了.
可憐YF還要派部分艦船執行攔截任務,但這海軍第一章一強國確也歷厲害.中華帝國的戰列艦參戰不過六個月,Y國也造了出來.
有必要說明一點,原史的Y國在十九世界中後期開始末落,因為它有著廣闊的殖民地,不愁產品賣不出去,竟使其工業界不願更新設備了,結果就是M國在1883超過了Y國成為資本主義第一章一經濟大國,在十九世紀結束前,D國也超過了Y國並成為工業水平最高的國家.可現史裡卻是中華帝國的進步逼迫著Y國沒有保守.
本應該如此,重興皇帝改變了中華民族的命運,卻不可能將一切好處佔全.比如M國的崛起之路被堵住了,雖然D國崛起很快威脅到Y國,但相對原史同期,因為要對抗中華帝國和D國的挑戰,自甘墮落的工業界在政府的制約下進行了必要的技術加強與改造,使工人階級與資本家的巨大矛盾有所減弱.何況Y國的軍工業不是其它,製造萬噸級戰艦絕不是問題,原史中的Y國在此前就有了英佛來息白級戰列艦.而現史中,這種戰列艦沒有出現,因為現史的科技水平比原史提前了十幾年,英佛來息白級至少在速度與機動性上不能滿足作戰需求.哪知中華帝國先湊出了戰列艦,而且發揮了異乎尋常的作用,Y國人發現自己過於追求艦艇的全面性能了,於是趕造出了兩艘戰列艦.
Y國一定要當那個領袖.F國心思小點兒,要當歐洲陸地王者.E國知道歐洲國家不待見自己,卻又不願向中華帝國低頭.都是食肉動物,智商基本上沒有重大問題,明白D國的想法,換了自己也一樣.戰爭,必然要接著打下去.
為了贏得戰爭,協約國方面軍政精英盡出.在那將近半年時間裡,天性蠻橫強硬的E國都放下了架子和擴張死性,力求與周邊鄰居搞好關係,可惜沒誰相信.YF當然要幫忙了,一時間各式許諾滿天飛舞,可惜也都是空頭支票.不過也好,東北歐國家與雙方利害關係靠的太近,兩邊又都得罪不起.從來都不放心E國的他們要動手很快,但一時不會輕舉妄動.
在軍事上,YF加強了非洲的軍隊實力,以奪回並守住北非的海軍基地.之後,非洲戰場上的雙方就是圍繞著海岸線做文章.當然,肯定少不了襲用盟軍的後勤補給線.中華帝國已向中東戰場投入了七十多萬部隊,後勤補給相當困難.波斯做為盟友在這方面盡到了應有的義務,但直接消耗物資卻無法提供,主要是武器彈藥.
中華帝國自己的運輸線有三條,加上波斯的幫助,能夠稍有節餘的供應大軍消耗.這三條線一是海路,主要供應陳玉成所部.最大缺點是路途遙遠,靠近海岸線行駛安全倒是很安全,只是供給量不能保證及時充分.
第一章二條是經印度和巴基斯坦,以第一章七集團軍為中,再到波斯.這一條線雖也漫長,卻有三分之一強[1500公里]迅捷的鐵路線通車.此條線視實際需要分別供應任何一支遠征部隊.這條線是最穩妥的.
第一章三條線最短,由石達開部負責組織,物資全部供應聶士誠部.可這條線卻是最複雜的,不僅有很多國或奧斯曼的小股部隊,離聯軍主力也很近,而且沿途各勢力也敵友難明.中華帝國在中亞中東終究是新人,影響力很大,熟悉感缺乏,不少勢力習慣性偏向協約國,聯軍對中華軍隊後勤保障的破壞,絕大多數在這裡.如此一來,淪為輔助兵種的蒙古騎兵得到了更多戰鬥機會.中亞戰區也是中華軍隊騎兵最集中的地區,因而有兩個騎兵師在波斯騎兵的配合下,與E國的奧斯曼的同行展開了近乎不間段的戰鬥.
戰鬥結果表明,聯軍的襲擊的確起到了一定作用.在最初的兩個月裡,如果不是雙方更多處於對峙狀態,聶士誠恐怕需要撤退兩百公里.因為敵人的行動使西路遠征軍竟然無法發起大規模戰役.但這種情況在第一章三個月開始轉變,不說華波兩國騎兵增強圍剿力度.後勤部隊則盡量加大的物資供應量,擴大了搜索範圍.後勤部隊大多是些高不成底不就的士兵,什麼人才都有,就是不精通,主力部隊不願要,卻也不是沒有戰鬥力,那要看什麼情況.曾經發生過這樣一場戰鬥,一個後勤營被幾百奧斯曼騎兵帶著一千多協約國走狗包圍了,那幫後勤兵從運送物資中端出一百多挺機槍,一幫敗家子兒用暴雨一樣的子彈打的敵人無法靠近到一百米以內.這還不算,他們還將嶄新的步兵炮和迫擊炮架了起來一通猛轟.等打退了敵人後算算帳,半個小時裡竟然打出了八萬發子彈和五百發炮彈,創造了新的單位火力密度.不過,中華帝國不要求節約彈藥,有得他們糟蹋.
而杜克上將受命嚴防死守達達尼爾海峽和博斯普魯斯海峽,只是沒有多餘的兵力支持他.所以,只能命令杜克牢牢拉住奧斯曼帝國.隨著聯軍在中東戰場上收縮,在D軍準備好下一輪攻勢之前,中華軍隊的確不好突破聯軍的防禦,可中華軍隊既不願以軍人的生命為賭注,也無所謂立刻進軍歐洲.
但是,YF在中華帝國面前就是個處處漏的篩子.比如說非洲戰場,YF軍隊也就指望控制沿海地帶,內陸作戰的敵人太多.中華海軍的勝利已使各殖民地反Y反F運動風起雲湧了.何況,中華軍隊既然一時打不進歐洲,當然要向非洲插一槓子.吳成渙將軍統率的七個師抵達中東戰場後,將三個師放在了中間以聯接兩路遠征軍,其它四個師加強了聶士誠部,壓制著杜克不敢又任何小動作.吳成渙本人接替陳玉成坐鎮埃及,陳玉成則率三個師七萬大軍打進了北非與D軍聯合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