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師與主力距離畢竟不遠,既發現了主力部隊的異動,本身也有相似情況,配屬的波斯騎兵同樣脫離師主力很遠,只不過主力是在擴散,第一章一師是被拉長了隊形.接著,特別加以部分說明的命令到了.
能成為第一師師長,馮乾坤將軍自然一點即透,很快明白了自身處境.聶士誠告訴他:衡量再三,長遠利益更重,而我軍亦不懼敵人.因而,明知是計也要踏入,以全力應對十有八九提前爆發的大戰.大軍向土耳其境內移動中,因面對敵軍倍於我軍,壓力大至不能心分二用,側翼一切盡交你部負責,後勤部將盡一切努力提供給,卻不一定及時.第一師之安危及至西路盟軍安危,將繫於你師戰鬥力之發揮與第一章八師來援之速度——珍重.
聶士誠想說的是調個把團或者一個新編師出來協助第一章一師並不能改變太多,調一個主力師出來則對大戰局勢影響過大.再有就是前線指揮員必需明白的潛台詞,即不管有任何困難,第一章一師的任務不不但不能改變,而且還要增加任務.因為西路軍不怕正在土耳其境內嚴陣以待的聯軍,卻不能放開身後讓人打過來.阿拉伯人反殖民主義不錯,但指望阿拉伯抵抗力量檔住不以佔領為目的的聯軍是不可能的.也就是說,第一章一師原本兼具的保護主力部隊側翼安全的任務將成為首要任務.
戰爭,是智慧`力量`意志`勇氣`信心等等等等的綜合較量.國與國之間誰強誰弱,除了戰爭之外的其它任何對比都遠不如戰爭來的直接明瞭,但戰爭又過於殘酷了.所以,戰爭才成為解決矛盾並證明誰強誰弱的最終方式.
在某種特殊情況下會出現絕對的力量.所謂絕對力量,就是說一切陰謀陽謀都失去作用,就向成年人對付嬰兒.但現實中的地球上沒有這樣的戰略對比,任何一個強國對上任何一個哪怕最弱小的國家也不可能毫髮無傷.引申到盟軍與聯軍的對抗更談不上絕對力量,那是兩個勢均力敵的對手.
力量相當時,智慧就成為勝利的第一章一關鍵.這樣的較量中,揚己貶敵沒有任何必要,勝利者與失敗者都不缺乏智慧.智慧的鬥爭中,力量的充分發揮又成為第一章一關鍵了.因為,即便兩個智商相差極多的人之間進行較量,高智商者照樣不能知道低智商者在想什麼.當然,戰爭不是兩個人的事,但護相之間也只能是預估判斷,不會有肯定一說.雖然有情報的獲取與分析,但誰又敢肯定情報一定沒錯呢?
就如聶士誠,這位第一章一次世界大戰中的盟軍副總司令絕對是無可置疑的世界級一流名將,可他一樣沒能想到聯軍的細緻打算,也有當時的中華帝國稍有自視過底的原因.不是錯誤的錯誤,聶士誠從來沒有否認過:」我滿以為聯軍的首要任務是阻止我軍過博斯普魯斯海峽,的的確確沒想到聯軍的目標竟然放在第一章一師身上……」
並非聯軍因小失大,而是有自知之明.對手是叫盟軍,中華帝國那不斷與強勁對手交戰的軍隊卻佔了百分之八十以上,幾萬士氣高昂的波斯軍隊絕不是烏合之眾.倒是聯軍自己這邊的奧斯曼軍隊良璓不齊,就算是綜合素質很高的YF軍隊,鎮壓殖民地暴亂當然不錯,但大多也沒有經歷過旗鼓相當的戰爭考驗.有經驗也是失敗經驗居多,因為與YF敵對的正是華德兩強.所以,雖然兵力多了一倍,不過是調兵遣將時寬裕一些,綜合實力卻差不多.再者,聶士誠能猜出對手所想,聯軍一樣能看出盟軍穩紮穩打的打算.
聯軍可不願與盟軍磨牙,中東的[中]不是白叫的,所處位置正是雙方都無法放棄的中間地帶.因為波斯加入了盟軍一方,聯軍失去了曾經佔先的戰略優勢,如此一來,中華帝國無與倫比的戰爭承受力將慢慢凸顯.如果沒有D國,聯軍一方倒可以長期耗下去.正常情況下,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的事,想來中華帝國自己也不願意.
但是,對利益的認識高人一籌的YF與中華帝國打交道日久,也知道中華帝國不會全心全意為D國,同樣知道中華帝國不會讓YF壓制D國.中華帝國如沒有打到YF本土的決心,西亞就是拖住YF的最佳戰場,進攻`退守`相持,都在中華帝國掌握當中.不管怎樣不願再與中華帝國為敵,這樣的戰略優勢,YF不能不顧.
可是,聯軍敢於存下吞掉西路近三十萬盟軍的想法嗎?
杜克,承受了十年罵名的人,因為他不分彼此的殘殺成就堅守不退的解放軍十一師成為後來的中華帝國國防軍陸軍第一章一師,卻沒有協助威斯特法倫取得遠東戰爭勝利.於是,這位四十歲前即成為中將的優秀將領差一點兒黯然退役.不過,浪費人才總是要看在什麼時侯,特別是東方迫使列強越來越重視,YF兩國許多有著對敵中華軍隊經驗,卻受到國內指責的將領,某種閒置狀況居多,很少有被拋棄的.像斯特倫中將一直在重要崗位上,只是得不到晉陞.杜克則被[貶]到某軍校當了十幾年的副校長.當此兩強攤牌之時,沒被浪費的杜克中將成為中東聯軍司令的重任,並且晉陞為上將,有如破繭重生.
但破繭重生的杜克上將在二十年前最目中無人時,已無法輕視初創不久的解放軍了.否則,他無論如何不會為了搶灘登陸不惜與中華軍隊一命換一命.可就算那樣,保留數千火種的十一師還是從灰燼中重生,吳成渙將軍單臂從重興皇帝手中接過了令全軍將士無比嚮往的陸軍第一章一師軍旗,成為中華帝國第一章一支被正式承認的王牌.
二十年後,六十歲的杜克比之壯年時,在保持著原有的殺氣與闖勁的同時,性格也沉穩謹慎的多,而中華軍隊則比二十年前強大的多.前文說過攻防體系,所謂體系,第一章一要素是縱深.從戰略上說,只有國土人口大國才能保證自己不會徹底失敗,像中華帝國的戰略縱深就是對手不敢想像的.而戰術縱深要素則是兵力裝備了,一個團很難有什麼縱深可言,一個師都比較勉強.但三個集團軍呢?
三千對三萬,三十萬對三百萬,並不是個簡單的倍數慨念,何況聯軍只有六十萬,想吞掉平均素質與裝備質量佔優,並由沙場名將統率的西路盟軍,根本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所以,杜克的計劃是想辦法拖住盟軍主力,以奇兵吃掉對手一支落單的部隊.這支部隊要有足夠的份量,否則不足以打擊中華帝國,提高聯軍士氣.而現實就是聯軍利用了中華帝國必需解救波斯盟友的機會,以阿齊茲將軍率部入圍為標誌,中東戰爭最重要組成部分之一的西線戰役開始.
「我,絕不缺乏一個軍人應該具備的一切素質,但有些事我們辦不到.除非我們的對手只有這一個聶士誠……所以,目前這場大戰的目的在纏住敵軍主力……據可靠情報顯示,兩路敵軍的聯接由其卓越的王牌部隊負責,分別是第一章一師和第一章八師.有」飛翔之龍」稱號的第一章八師既不容易抓住,地域也不合適,所以,我們的打擊目標是……第一師.這一仗主要由拉塔基亞上岸的路易斯維爾將軍率YF聯軍負責,我們的任務是阻止聶士誠的援助或撤退速度,並調動部分部隊夾擊第一章一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