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上將,不算其它損失,最少要全面退出亞洲……其實,從某種意義上說,中華帝國更不願加入這場倉促的戰爭,只要十年時間,他會明顯的比現在更強大.」
溫斯特上將何嘗不明白這一切,Y國人希望能統治全世界每一角落,野心是沒有限制的,所以,那並不代表無知,身處戰爭中的軍人對形勢的判斷遠非控制他們的政客可比.可是,溫斯特無論如何不能主動,就因為他也是被控制者.
「拉希德將軍,我真誠的向您表明,我是支持您的.但是……」溫斯特輕輕搖了搖頭.
「我很明白上將閣下,我們決不能主動退卻.」
「是的,不能主動.」
「但我也不可能拚死防衛根本守不住的地方,除非您立刻將我撤職,否則我不會白白流盡小伙子們的血,然後什麼也得不到.」
「我倆……都是那樣悲觀!」
拉希德中將沉默了幾秒鐘後反駁道:」不,不是悲觀,是……事實.」
清醒的溫斯特和拉希德都看到了事實.而駐印度的Y軍中高級將領或多或少都與中華軍隊交過手,從來佔不到便宜的他們一樣清楚事實.所以,這次會議不可能是一次樂觀的會議.此時的Y國,在面對中華帝國時,面對雙方核心部隊4:7的比例,除了心底對二十年前的前輩的羨慕外,沒有所謂少壯派表露於外的年輕氣盛了.最後定下的陸地戰略決策就是防禦,對此結果,沒有誰覺得那是在丟大Y帝國的臉面.
溫斯特上將的總結充滿了歐洲人的現實:」……沒有更好的辦法,我軍只能防禦,哪怕我軍的戰鬥力超過對手一倍也不行,因為這是印度……是的,我們經營這裡有兩百年了,不用擔心作戰物資的缺乏,可我們缺人……對手喊出了趕走侵略者的口號,最少會獲得一半土人的支持,還不算本來就反對我們的本土勢力,所以,我軍根本承受不起大規模攻勢作戰的兵力消耗……最重要的是,我們軍隊的戰鬥力能強過中華帝國主力部隊一倍嗎?沒有,大家都知道,沒有.在這項指標上雙方幾乎相等,有差距也很小.當然,大家還知道,我們曾經可以一個打敗他們十個甚至更多,但那還是我當准將師長的時候,那是1861年之前.可我現在是上將,是諸位的司令,年齡增加了十八歲,十八年前的歲月……不再有了……不,我更想對大家說的是,不要再回味從前,而要正視現在了.」
正視現在的溫斯特與拉希德無疑是明智的,整個印度總共只有十二萬兵力的Y軍的確無法與中華軍隊從戰爭一開始就爭奪每一城每一地,如果不收縮防禦,越打越少的Y國人將守不住哪怕一寸土地.就如緬甸的曼德勒和密支那,古往今來都是兵家必爭之重地,卻均只駐紮著區區兩個團不到三千Y國正規軍,根本無法擋住奇正戰術結合的中華軍隊進攻.而數萬僕從軍,不是在同胞的規勸下掉轉槍口,就是在中華軍隊的特種戰和排山倒海般的正規戰中一轟而散.
這其中原因倒是十分明了,可以說Y國國內都知道氣候~地形~路程等等均無困難的緬甸不可能繼續在Y國控制之下,否則Y軍要將所有駐印部隊調進緬甸才能夠與中華帝國決戰一場,偏偏失敗的可能性更大.因而,Y軍雖怎麼也不願放棄印度,對緬滇則想得開多了,事實上,Y軍官兵都不願到緬甸叢林與中華軍隊拚命,合該著楊岳斌輕輕鬆鬆立功.
與第一章四集團軍相比,進攻德裡門戶的第一章七集團軍要困難的多.三個原因,一是第一章七集團軍單獨主攻一方,壓力本身就大於緬甸方向.二是Y建軍在拉合爾方向的兵力相對要比緬甸雄厚很多.三是第一章七集團軍終是有阿富汗Y軍的後顧之憂,不可能全軍出動.阿富汗Y軍雖難以自顧,但如果克什米爾沒有對手,Y軍怎能不去糟蹋一番?
不過,中華帝國還真沒想到Y軍有絕不會說出來,事實上卻是稍做抵抗後讓出半個印度的戰略企劃,所以不管是東線西線,中華軍隊都沒有深入印度腹地的打算.第一章四集團軍初步計劃是打進尼泊爾,形成對駐印Y軍的包圍之勢.後面的第一章五集團軍的初步計劃是佔領加爾各答,獲得優良的印度洋出海口.這麼說吧,中華帝國沒想過剝奪尼泊爾獨立的權力,但加爾各答絕對不想還給誰.
此中有重興皇帝一偉大一錯誤的認識.偉大的認識是中華帝國需要所有四大洋的出海口,完全不是虛榮心做怪,而是為了不受任何限制.還有,後世的中華民族即便又出了敗家子兒……哎,也有得敗.
他的錯誤認識是受網絡小說所影響,所有重生到清朝的小說中,任何一個侵略者都是為了一切爭得到爭不到的利益與主角的軍隊玩兒命,似乎敵軍根本不考慮是否划得來.幸好,黑社會出身的重興皇帝經歷過很多黑幫爭鬥,他很清楚的知道,能成為對手的對手決不可能是笨蛋.其實,肉食動物的智商的確更高.像Y國,比本土大一百多倍的殖民地怎麼可能是拚命拼來的呢?絕對是依靠欺騙手段得到的更多.用一個褒義詞,就是——智慧.
Y國人如果是一群莽夫,那麼它將是人家的殖民地,肯定當不成殖民主義者了.就是這樣,狼遇到虎,是知道主動躲避的.
至於第七集團軍,更不會孤軍深入.前文說過,中華帝國對肢解別國很是上癮,繼M國和倭國之後,這次戰爭的目標是拆散印尼和印度.對印度,最少要肢解成三部分,國號只要重興皇帝隨手拈來,一個叫巴基斯坦,一個叫孟加拉.就拿第一章七集團軍來說,打下了拉合爾之後不會繼續前進,而是支持信奉依斯蘭教的穆斯林獨立.
孟加拉?那是第五集團軍的任務.
所以,印度之戰中的中華軍隊既沒想到也沒理會Y國人的某種妥協,兩國在戰爭的前半段裡完全照著自身的想法部署著.中這樣說:」印度戰爭前期,世界看到的是進取的中華帝國和倍受煎熬的大Y帝國…….」
像科希馬和因帕爾的Y軍,他們竟然希望中華軍隊早點打來,好在一場表達Y軍意志的戰鬥後撤退.結果,科希馬駐軍的願意達成了.無可否認,為保持大Y帝國幾百年的無上榮光,科希馬守軍證明了Y軍是一支能戰鬥的軍隊.同時,當時的第一章四集團軍也沒對科希馬形成合圍之勢,一場正面攻防戰中,Y軍與主攻的國防軍第一章二師一部在兵員損失上相當,卻在第一章六師準備發狠時及時撤退.
可因帕爾守軍就沒那麼幸運了,十月七號,左等右等沒等到第一章四集團軍的因帕爾Y軍卻被運動到位的第一章五集團軍包圍,Y軍成了籠中困獸,沒有任何退路了.戰鬥也沒有任何懸念,第一章六師以一個整師對上Y軍一個團[兵力只有中華軍隊一個團的一半],因帕爾於當天就落入了中華帝國控制之中.
因帕爾一戰中被俘的傑克少校在日後他的回憶錄中坦露了當時許多官兵的真實想法.他說:」……坦白的說,當我們接到科希馬失陷的消息前就對守住因帕爾不報有任何希望.此後只想著早些戰鬥以結束那種難言的壓抑……被圍困的絕大多數官兵並沒有喪失軍人的榮譽,我們勇敢的戰鬥到失敗不可挽回……其實,我最應該承認的是,失敗是一種解脫.」
傑克少校的回憶錄是後世暢銷書之一,與柯林斯將軍的回憶錄不同.柯林斯做為一個獨當一面的高級將領,其作品的賣點是許多較高等級機密的披露,而傑克少校則用他相當不錯的文筆表達出了一種淡淡的卻使人感受深刻的遲暮美人的失落.
特別有意思的是,十九世紀六十年代到二十世紀二十年代以前這六十年裡,可以稱之為傑出的文學作品中,作者大部分來自三個國家,中華帝國~Y國和M國,而且這些傑出作品作者中,軍人出身的作家又佔了相當大的比例.因為,這是三個有著足夠巨大的影響力,又發生了最大變化的國家,中華帝國從末落到強盛,Y國從強盛到萎縮,M國無休止的戰亂,強烈的思想感受催生了作家,特別是軍人作家們強烈而深刻的創作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