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6年二月二十三日,攻上蝦夷島的倒幕軍士氣越發低糜,作戰物資也將消耗一空.軍心大震的幕府軍開始了****.
不談原史,不說後世,倭國平民是很淒慘的,他們卻是炮灰式軍隊的主體.很顯然,明治體高了普通軍人的地位,維新改革也使這些人感到未來有些美好的味道.說實話,十年前的中華軍隊也一樣,都有點知道為何而戰的意思.所以,倒幕軍作戰很英勇,即便是在內無糧草而又冷又餓,外無援兵而越打越少的情況下,還是堅持了十餘日之久.可惜,無源之水無法持久,三月五日,陸戰二師煩於幕府軍戰鬥力低下,親自操刀上陣了.在幕府軍的震驚與羨慕中,由攻轉守的倒幕軍清水防線在陸戰隊強大的火力打擊下被突破.如果第一章一艦隊的封鎖戰沒有問題,那麼自倒幕軍敗局已定.
當時,德川慶喜也趕到了前線,親眼目睹了清水戰役始末.取勝後,首先無盡感謝中華帝國的[無私]援助,再對中華軍隊的戰鬥力大加讚揚.不過,指揮戰役的王敬山中將似乎並不給幕府將軍面子:」德川將軍閣下,我只想對您說,您的對手很值得尊敬.沒有我國出面,幕府被消滅完全在意料之中.我不是嘲笑將軍,中華帝國不會經常這樣幫你們.」
德川慶喜默然無語,反駁是沒有意義的,而是要幹點什麼,不做出改變就逃不脫被消滅的命運.後來,德川慶喜到中華帝國參見,重興皇帝也這樣說他,還指出明治政府不會容忍幕府存在了.日後的中華帝國根本不可能常有理由提供幫助,所以,靠自己才是最重要的.德川慶喜再次虛心受教.不過,請求中華帝國幫助時,他的確決心趁此機會做出改變.事實上,幕府這次真是破釜沉舟,將自身綁在中華戰車上了.
後來,在中華帝國佑護下的原德川幕府雖然一定程度上被控制,並失去了一些權益,但所得應該說更加驚人.因為,世界在巨變,自家小小列島也是如此.在時代大潮中,是繼續存在還是消亡?這必需填寫的選題迫使持落後思想的幕府必需開闊眼界.原史可以證明,德川慶喜並非是個沒有理想沒有抱負的幕府將軍,為了不成為最後代幕府將軍,他努力過.可悲的是,他代表著落後一方,被學習西方並在西方暗助下的倒幕軍消滅.
那麼,如果將原史中自身難保的腐朽清朝換成現在中華帝國呢?
結果決不難猜測,不管是誰執政,已國身邊的強國永遠是越少越好,最好一個沒有.所以,中華帝國不會讓倭國強大起來,必然會扶德川幕府一把.而德川幕府也必然會將求助眼光望向能將其拉出泥坑的中華帝國.
一切必然導致了逃脫消亡命運的幕府開始轉變.怎麼轉變自需千言萬語,此處不再細述,只要看後世歷史將慶喜變革與明治維新相提並論就知道了.只不過那已經叫東瀛列島史,而不是叫倭國史了,因為那裡有三個國家.是的,三個.為此,重興皇帝還說了一句所有人只能同懂一半的話:」狂妄的七塊論,現實的一國三瓣兒分.」
不過,欲知此中詳情,還請等到後面分解.現在,還是先回到戰場上.
做為引領風騷的人物,真正的志士英雄很少.或許美好的未來在絕大多數人心中沒有現在的命更重要.被斬斷後路的倒幕軍,怎樣勇敢也不過是最後瘋狂,當有傳聞說中華帝國的第一章一陸戰師從背後殺過時,倒幕軍終於崩潰了.其實,第一章一陸戰師並沒有抄倒幕軍後路,那不過是心理戰而已.
只是,第一章一陸戰師的確正在戰鬥,打著一場令軍人從心裡泛起敬意的戰鬥.一是因為這種敬意,中華軍隊沒有趕盡殺絕.二是倒幕軍的進攻更多在於象徵性.但是,軍人的敬意到了政治家那裡卻是更重的防備心理,中華帝國越發堅定了力挺幕府的決心.哪怕真正參與進來打一場正式戰爭,對集體變態的倭國,必需要接受被肢解的命運.
一直致力於打壓倭國的重興皇帝,在下面人大多正視了倭國後,要求大家去思考為什麼要重視倭國.
是啊,為什麼要重視這個以前總也瞧不起的國家?其實,這個國家再怎麼卑鄙無恥,可從來應該獲得重視.這是一個極其願意學習極端狠毒並擁有極端擴張欲的國家,它除了愛走極端的民族特性外,對自己應該幹什麼有著異乎尋常的堅持,同樣有值得中華帝國學習的地方,而且還不少.近幾十年來,兩國都有著喪權辱國的歷史,可實力弱小很多的倭國受到的損失卻比清朝小的多,還借此強大了起來.這裡有兩點例證可見反差之大,倭國一開始就嚴禁列強販售鴉片.反觀先天條塊好萬倍的清朝,收穫的是兩次恥辱之極的鴉片戰爭.另就是明治拿出私房錢增強軍隊,慈禧則佔用軍費建園子.
這絕對是委曲求全中的眼光與骨氣的問題.難怪曾有人說,華夏五千年,前三千年的先人不斷進步著,到秦始皇為止.之後一千年,是在維持著文明,只因為政治制度的先進,才有了強漢盛唐.但從唐朝之後,則是一代不如一代中不斷退步的一千年.宋朝,有著無與倫比的科技經濟實力,卻總打不過幾個少數民族.元朝,空有縱橫馳騁的武力,卻不會治國,不到百年即煙消雲散.明朝,僅僅前兩代皇帝奮發了幾十年,之後就從天上跌到地下,想改革都改不動了.清朝,從頭到尾只干兩件事,一是鎮壓奴役漢人,二是被動應付侵略者,從來沒有殺出國門的歷史.
不承認麼?反正重興皇帝這個只怪自家不爭氣,無意仇恨侵略者的現實主義者承認.仇一定要報,但首先自己要想清楚,人家憑什麼要侵略你?因為,人家在進步,你在退步.當人家進步到國強民富時,利益眼光當然要注視到境外,不侵略落後的侵略誰?就如明治,明知分裂局勢難逃,卻要表達出應有的勇氣.就如倭國的對外侵略,希望得到同情的被侵略者也就是嘲笑一下侵略者的某些戰略失策,仇恨一下侵略者的殘忍,其它還能怎麼樣?
無需猜測,戰鬥正是爭奪輕津海峽的控制權.從YF兩國徹底斷了倒幕派以強制強的心思,明治外表上還是那麼堅強,但心裡只剩下無盡的悲哀.如果,倭國是個政令統一的國家,再有一段時間的發展期,也許能夠抵擋中華帝國的直接進攻.可這個理想還遠遠沒能達成,倒幕派即使傾盡全力,能不能把國土上的中華軍隊趕走都是未知數,何況YF還有為長久利益扯後腿的可能.因而,倒幕戰爭的目標不可能達到,分裂萬難避免.
可是,就這麼逆來順受嗎?不,現實再怎麼難以抗拒,卻不能毫不抗爭.所以,明治決意要在輕津海峽上打一仗.他倒是算的清,中華帝國終究還是個講理的國家,不管是出於什麼目的而肢解倭國,卻不大會說本是打內戰的倒幕軍是誠心與中華帝國為敵.原史中的明治何以能佔據相當重要的位置?是個人物啊!
明治政府經過一番痛苦的考慮做出決定,根本不與YF商量,於三月八號發出了奪取輕津海峽控制權的命令.但僅一天之後,又發出了停止進攻的第一章二道命令.兩道命令之間,YF獲知倒幕軍要強渡海峽的消息,還跑了奉勸明治政府不要幹傻事,那純屬送死.可明治很清楚自己的決定是什麼,哪裡需要YF的虛情假意.在一支艦隊的眼中,輕津海峽是那樣狹窄.可是,要從這支艦隊的炮口下渡過,同樣一條海峽卻是那麼寬闊,何況還有幾千陸軍嚴陣以待呢.所以,當YF又想做調停人時,明治又拒絕了YF趁機撈一把的狼子野心.倒幕派只打算打兩天,要將大海臨時增加另一種顏色,卻絕無不斷將軍隊葬送在滔滔海浪中的打算.只不過,事後的明治心痛欲裂,因為,他猜到了無法取勝的結果,卻沒想到損失巨大到難以承受.當然,明治政府很想將蝦夷島上的敗軍接應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