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靜黎、劉吉錄和余治清等人,得報後立即向省裡做了緊急匯報,並迅速趕赴武漢,請求省政府出面並提高接待規格。
過罷大年,上班頭一天,湖北省代省長張國光、常務副省長鄧道坤,迅即召開省長辦公會議,專題研究接待孫永福一行,確定由周堅衛副省長全程陪同考察,省委書記蔣祝平設宴接風,恩施州負責接待實地考察,一定要隆重而感人,不出任何差錯。鐵四院亦將全力配合。
業內皆知,孫永福先生是一位理政務實、言行低調的實幹家,又是一位工程院院士。此次出行,肩負重任,以科考為主,他並未打算驚動地方大員,下榻武漢鐵路賓館。剛剛過完大年,他更不願意給當地添什麼麻煩。不料想,湖北省代省長張國光和副省長周堅衛等多位省府大員齊來賓館探望,並且告知他周副省長將全程陪同他下鄉考察,省委書記蔣祝平明日還要專門設宴招待全體北京專家。這一來,孫永福便切切感受到湖北人的溫暖與重視了。及至他們沿著崎嶇難行的道路抵達恩施之際,土家苗寨鑼鼓撲面而來,各族百姓盛裝出動,夾道歡迎,一路上的寒氣一掃而光。一條條真誠實在的標語,一聲聲發自肺腑的口號,一場場百年盼路的演出,將孫永福和隨行專家們徹底打動了。
全程陪同此行的副省長周堅衛先生,後來回憶說:那一次孫副部長帶專家來,我們確立了「真情感人、實情服人」八字接待目標,最終扎扎實實達到了預期效果。孫副部長行至恩施,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他表示:這條鐵路雖然不長,卻很有必要,西邊接萬州,東邊接宜昌是比較合理的方案,它將是中國鐵路「八橫八縱」路網主骨架當中「沿江大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他甚至還說,修建這條鐵路已經是鐵道部黨組的意見,誰也改變不了它的走向!他感謝我們地方政府為鐵路做了大量前期準備工作,包括客貨運量等多方面的調查,是卓有成效的;他指示駐湖北的鐵四院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做好全路預案研究,以期盡快把項目確定下來。對於資金問題,他建議,一是地方政府應在征地拆遷方面再度提供優惠政策,二是鐵道部做出最大投資努力,三是爭取中央財政給予支持。這樣,通過三方面共同出資,爭取早日把鐵路建成。——孫永福的到來,把宜萬鐵路的立項切實向前推進了一步,他的講話很快被整理成《紀要》,使鐵道部和湖北省更緊密地聯結在一起了。
我想到了中國結,很奇妙很漂亮的中國結。
古人說書,講究層層剝筍,一波三折,咱們現在講的這個故事,又何止一波三折?我不過是揀出以上幾個關節來寫,就已經七折八折了。有許許多多的橫豎裉節,這裡根本無從展開,否則這部書就會太長太長。這磕絆小坎,在實際進程中同樣重要,不容忽視,我們卻只能作一綜述,以便給後人留下歷史簡賬:
孫永福副部長回京後,鐵道部方面大大增強了信心。但是仍有太多問題需要協商、解答。比如孫永福建議湖北省積極推出征地拆遷優惠政策,這可不是一句空話,省政府要籌集一大筆錢,而錢在哪裡呢?代省長張國光,在省長辦公會上發愁地對恩施和宜昌兩地幹部們講:省裡現在要保工資保吃飯,這條路十年八年也不會有明顯效益,哪裡有錢修鐵路呢?你們還是要多跑鐵道部,多做上頭的工作呀!面對此情此景,宜昌市長王振有,恩施州長郭大孝,還有徐靜黎、劉吉錄、潘幼成等一批人,只好咬牙決定,在爭取鐵道部進一步支持條件下,征地拆遷的不足部分,由宜昌和恩施補齊,就不要省政府再拿錢了。據當時市價測算,鄂西征地每畝需8000元,拆遷房屋每平米需200多元——鐵道部的最終答覆足以讓人感動得落淚:同意由部裡撥付征地費每畝7000元,拆遷費每平方米240元,這可是解決了大問題。湖北省政府也承諾,願舉全省之力,包幹完成征地拆遷任務,減免部分稅費,優惠供應電力和地材,共渡難關,全力支持鐵路建設。
這道坎總算是過去了,但種種問題仍然很多,有些問題的出現,真令人措手不及,比如說此路從恩施西面連接萬州沒有爭議,而東面到底與哪裡接軌最佳?有的說接宜昌好,有的說接枝城好,有的說接枝江好,一度時期這條線叫枝萬線,一度時期又叫萬宜線,各說各有理。甚至還有一種意見,要照顧一些局部地區,提出是否可以繞走黔江?如若解答不了這些問題,鐵路立項就無從談起;近些年來,地方上各個地市縣都在爭取鐵路項目光顧,其專門班底的力量不可估量;還有人節外生枝,提出鐵四院在勘測中,為什麼不拿先前有過的清江線路作出比較來?於是,鐵道部計劃司和鑒定中心,又將已近成熟的鐵四院鬍子平先生率隊搞出的方案擱在一邊,重新組織隊伍勘測清江方案,這一搞就是一年。鐵道部總工程師王麟書先生不得不幾赴恩施考察,總算否定了清江線,支持了現有方案。
另外,宜昌是個寶地,早已有水、陸、空三大交通樞紐,還有「兩壩」吸引世界眼球,你無論從枝城抑或從枝江接軌,哪一「枝」對我們宜昌百姓都沒有壞處,所以我們對於入川鐵路直接接軌到宜昌來,也並不需要積極申辦。而不把宜昌的積極性調動起來,征地拆遷誰來辦?你看,這麼一大堆老問題加新難點,亂紛紛拖拉著宜萬鐵路上馬步伐,不是驢不走,就是磨不轉,到處都在卡殼。幸虧,幸虧這當口宜昌市來了一位新市長,名叫王振有。王市長自己就是從省鐵路辦主任的位置上轉任宜昌的,對恩施鐵路早就傾注過心血,很熟悉情況,加上恩施劉吉錄等人反覆深入向他遊說,這才促使王市長下了決心;進而影響了宜昌市委書記孫志剛,鐵道部經規院副院長劉寶潤,又加盟推動此議,面向宜昌做了許多工作,最終理順了千頭萬緒,把宜昌黨政一舉推上前沿。一晃間,時光已到2001年9月下旬,宜昌人熱忱地歡迎鐵道部專家光臨此地,使宜萬鐵路「東端接軌論證會」得以舉行。經過好一番認真探討,專家們形形色色的各種意見總算趨於一致——西接萬州,經過恩施大片地區,東接宜昌!
當時,確立此路名稱並不叫做「宜萬鐵路」,而是叫做「萬宜鐵路」;一個月後,湖北省人民政府終於同國家鐵道部正式坐在了武漢東湖賓館的會議桌前,雙方懷著無比激動的心情,共同簽署了一份歷史性文件《關於建設萬宜鐵路有關問題的協議書》。這一天,是2001年10月14日。湖北省省長張國光、副省長鄧道坤和鐵道部副部長蔡慶華,高舉酒杯,一飲而盡,當時,大家還管這條鐵路叫做「萬宜鐵路」呢。
直到後來很久,鐵道部一位領導,每聽匯報時,總是聽到「萬宜萬宜」的,這不就是「萬一萬一」嗎?聯想到此地山重水復,地質條件無比凶險,修築期間風險極大,萬一出事呢?常言說不怕一萬,就怕萬一,照這麼叫下去,這條鐵路還有個好嗎?分明不吉利,很不吉利呀。咱們向中央領導匯報時,也總是「萬一萬一」的,實在彆扭甚至刺耳!在一次會議上,這位領導突然建議:乾脆顛倒個兒,把萬宜鐵路叫做「宜萬鐵路」吧,當年詹天祐先生修築此路,就叫做「川漢鐵路宜萬段」嘛!大夥兒一聽,一致贊成,「宜萬鐵路」這個名稱這才正式確定下來。可也是,按照我國不成文的慣例,公路鐵路命名,一般都是由北向南或由東向西取字,相反的情況較少。名為「宜萬」,是適當的。我想起山西第一條高速公路,從太原西出舊關到河北,結果叫了個「太舊公路」到現在大家都覺得不好聽,明明一條新路,上來就是太舊?其實,當時叫做「晉冀高速」也是可以的。好了,宜萬鐵路,距離正式立項,僅差一步之遙了。
你說說這中間的波折有多少?中國這台老機器,轉動起來難上難,並且要中央和地方恰恰轉動到同一個節怕,才能成事兒。
國家立項終告成功
逼近立項之際,宜萬鐵路還有一道大坎,周折更大。
眾所周知,凡是國家級大型建設項目,都必須經過中國工程咨詢公司審核批准,簡稱中咨公司。中咨公司是國務院正式委託的權威機構,這一關過不去,誰也立項不成。
2002年,「兩會」又要到來。會議前夕,湖北方面和鐵四院迎接中咨公司諸專家前來武漢,舉行「萬宜鐵路預可研評估會」。中咨公司並沒有否定這條路,只是該公司主要領導——屠由瑞董事長,卻不著急,無意在短期內作出評審報告,說是還要看一看,還要再論證。這可急壞了湖北上上下下全班人馬。原來,這位屠由瑞一向嚴格,人稱「一把屠刀」,這些年來把守中咨公司大關,毫不留情地砍掉了一大批不可靠的各地申辦項目,都說他冷酷無情極難通融呢。
州長郭大孝,嘴唇上急出了一溜兒燎泡,面對「一把屠刀」而束手無策,只好又到「兩會」上想法子。
3月5日下午,還是人民大會堂。江澤民主席再次來到湖北代表團座談。讀者當然記得,此前1995年,土家女曾向江呈圖一次,2001年,郭大孝也曾向江面陳一次。現在,湖北與會代表第三次向江主席呼喚宜萬鐵路。這時候,湖北省委書記已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俞正聲。郭大孝等人便積極協助俞正聲書記,向江主席重新做出詳細匯報。一連數年的不懈呼籲奔走,顯然在高層發生了作用。這一次,江澤民的態度十分明確,他一字一頓公開表態說:像恩施州這樣的地方,既沒有高速公路,又沒有鐵路,就應該興修鐵路!
俞正聲書記和省長張國光以及郭大孝等全體代表精神大振。郭大孝不失時機地向俞、張匯報當前情況,細說鐵道部與湖北省已經簽訂了協議,都遇到中咨公司要求特別嚴格,成為立項評估的關鍵環節,希望俞、張直接與中咨公司董事長屠由瑞陳情溝通,請求網開一面。張國光省長表示與屠不熟,一向聯繫較少。巧的是,俞正聲與屠恰恰是多年老友,交流起來卻很方便。在中國,政治局委員這個身份很高很高,宜萬鐵路的福音就要來臨。
次日一早,俞正聲見到郭大孝,高聲向郭喊道:土王啊,人家都管你這個州長叫土王,我也叫你一聲土王!昨天晚上,我跟屠由瑞同志認真通了電話,替你們訴苦了。我向他表示省委省政府的態度是迫切的,江澤民同志是明確支持的,希望他們中咨公司積極促進這條鐵路的建設。屠由瑞同志對我講啦,讓你們放手去工作,中咨公司這個環節沒有問題!
郭大孝一步上前,連連向俞正聲書記道謝,說最後一段道路總算鋪平了!
你看,離開大首長,能辦成大事嗎?
「兩會」年年開,今年沒白來,人人很激動,層層出大牌——
2002年5月初,在中咨公司刀下留情之後,鐵四院、鐵道部將宜萬鐵路可研報告層層上報。
5月底,國家計委主任辦公會通過了宜萬鐵路項目建議書並報總理辦公室。
7月,國務院正式批准宜萬鐵路立項。
寫到這裡,我為湖北人,為恩施人長長地舒了一口氣:奔波十載京鄂之間,到底修成了正果!
漫漫征程忙立項,十年磨劍放毫光。
宜萬鐵路即將在千里武陵山化作一個真正的現實。千呼萬喚始出來啊!國家立項終告成功,開工興建指日可待——這消息,在2002年秋天的艷陽惠風裡,傳遍了湘鄂渝川,震盪著巴山蜀水。從重慶到宜昌,中間一個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上千萬鄉親,競相傳告著這個絕不再是夢幻的真切消息。人們期待著,在即將到來的2003年,能夠聽到半個世紀以前,劉伯承、鄧小平、賀龍主持「成渝鐵路」開工那震耳欲聾的聲聲禮炮,能夠親眼看到現代化築路大軍開赴深山改寫歷史的壯麗詩篇。
盼路盼到兩眼滴血的恩施人,不會忘記他們的好兒女和老功臣。徐靜黎調往省裡工作了,劉吉錄辦理退休了,他們的名字依然響亮地流傳在鄂西南大地,成為新一任鐵路開拓者心中的典範。
2003年,還將有什麼故事發生?還會有什麼人物湧現?宜萬鐵路能不能如願開工呢?
我只敢在這裡向讀者預告一句話:一切都要比你的想像複雜許多。雖然二十四拜只剩下一哆嗦了,可是,這一哆嗦,卻必須撼動更加厚重的深府高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