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想的事,要有信心去做
常言道: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沒有翻不過的山,沒有蹚不過的河,只是因為不相信自己能力的人多了,世界上才有了「困難」這個詞。
一般人經常害怕恐懼害怕被拒絕,害怕失敗。為什麼害怕因為覺得自己不夠好,因為他不夠喜歡自己。如果讓你喜歡你自己,你必須重複地念著:「我喜歡我自己,我喜歡我自己,我是最棒的,我是最棒的。」
如果我們展示給人的是一種自信、勇毅和無所畏懼的印象,如果我們具有那種震懾人心的自信,那麼,我們的事業就可能會獲得巨大的成功。
包玉剛就是以一條破船闖大海的成功者,當年曾引起不少人的嘲弄。包玉剛並不在乎別人的懷疑和嘲笑,他相信自己會成功。他踞「世界船王」寶座的名人巨富。他所創立的「環球航運集團」,在世界各地設有20多家分公司,曾擁有200多艘載重量超過2000萬噸的商船隊。他擁有的資產達50億美元,曾位居香港十大財團的第三位。包玉剛的平地崛起,令世界上許多大企業家為之震驚:他靠一條破船起家,經過無數次驚濤駭浪,渡過一個又一個難關,終於建起了自己的王國,結束了洋人壟斷國際航運界的歷史。回顧一下他成功的道路,他在困難和挑戰面前所表現出的堅定信念,對我們每個人都有很大的啟發。
包玉剛不是航運家,他的父輩也沒有從事航運業的。中學畢業後,他當過學徒、夥計,後來又學做生意。30歲時曾任上海工商銀行的副經理、副行長,並小有名氣。31歲時包玉剛隨全家遷到香港,他靠父親僅有的一點資金,從事進口貿易,但生意毫無起色。他拒絕了父親要他投身房地產的要求,表明了欲從事航運業的打算,因為航運業競爭激烈,風險極大,親朋好友紛紛勸阻他,以為他發瘋了。
許多人失敗的原因,不是因為天時不利,也不是因為能力不齊,而是因為自我心虛,自己對自己沒信心,最終成為自己成功的最大障礙。
但是包玉剛卻信心十足,把航運事業做大就是他一生的夢想。當然,他看好航運業並非白日做夢、異想天開。他根據在從事進出口貿易時獲得的信息,堅信海運將會有很大發展前途。經過一番認真分析,他認為香港背靠大陸、通航世界,是商業貿易的集散地,其優越的地理環境有利於從事航運業。37歲的包玉剛正下決心搞海運,他確信自己能在大海上開創一番事業。於是,他拋開了他所熟悉的銀行業、進口貿易,投身於他並不熟悉的航運業,當時,對於他這個窮得連一條舊船也買不起的外行,誰也不肯輕易把錢借給他,人們根本不相信他會成功。他四處借貸,但到處碰位朋友的幫助下,他終於貸款買來一條20年航齡的燒煤舊船。從此,包玉剛就靠這條整修一新的破船,掛帆起錨,躋身於航運業了。
要取得事業成功,實現自己的人生夢想,重要的是要有雄心,要敢於對自己說:「我行!我堅信自己!我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人!」
絕望的事,不能輕言放棄
丘吉爾說:我的成功秘訣有三個:第一是,決不放棄;第二是,決不,決不放棄;第三是。決不。決不,決不放棄!
有一種失敗,不是因為走的路太少,而是因為已經走了99步,卻在第100步的時候放棄了,這是一種最為愚昧的放棄。若總是過早地放棄一切,就等於放棄了一生的成功。要想成功,我們面對困難和絕望,就要堅持到底,永不放棄!
史泰龍出身貧苦,母親專橫任性,父親是個酒鬼。10歲時父母離異,他經常被同學欺侮,成了同學們的練拳對象,13歲便輟學在家。
工作了5年後,他決心成為一名電影明星,儘管他知道自己有口吃的毛病,人長得不漂亮,又沒有文化。但是,他有了想法和決心之後,就立刻行動了起來。他找來好萊塢電影公司的記錄本,開始一個一個去推薦自己。他遭受了1000次的拒絕,但這1000次的拒絕竟絲毫沒有阻止史泰龍去實現做明星的夢想和決心。
有了1000次行動全部遭到拒絕的經驗後,史泰龍根據自身體驗寫了《洛奇》的劇本,又開始走進一家又一家的電影公司。
在第1600次的時候,終於有人願意出錢買他的劇本了。這時,他身上只剩下40元現金,可是當他聽到電影公司不同意由他主演的時候,他第一次拒絕了別人。
直到在第1885次的時候,史泰龍終於如願以償。他主演了電影《洛奇》,並一炮打響,成為了一個超級巨星。史泰龍的片酬打破了好萊塢的新紀錄,達到2500萬美元。
做事執著的人都具有堅忍不拔的意志,在困難面前從不輕言放棄。1885次對於一般人而言,幾乎達到了一種絕望的地步,應該早就知難而退了,但1884次的失敗並沒有動搖史泰龍堅定的信念,他把每次的拒絕和失望當作激勵和鞭策自己的動力。一次一次的失敗與拒絕,給了他不斷完善的機會,也是這樣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成就了他的輝煌。
「塑膠大王」王永慶創業時才16歲。他借了200元開了一家小米店,可當時,各處米店都有各自的固定客戶,一般百姓也多去自己熟識的米店買米。王永慶的米自然難以在米市中立足,開展營業十分困難。但他並不氣餒,並沒有絕望,為了打開銷路,他將米中雜物、沙粒撿得乾乾淨淨,且不辭辛苦挨家挨戶去推銷,有時還冒雨將米送到顧客家裡,他總是想盡辦法滿足顧客的要求,甚至比顧客考慮的還周到。他給顧客送米時總是主動地把顧客米缸中原來的米先取出來,再放新米,然後再把舊米放在新米上,以便顧客吃完舊米再吃新米。
後來王永慶又成立了一個台灣塑膠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創立之初,一個化工專家預言王永慶難逃破產的命運。但王永慶並不放棄,仍義無反顧地走自己認準的路,不幸的是事態的發展似乎應驗了那個預言,一個又一個難關橫在他的面前,台塑公司生產出來的聚氯乙烯在市場上競無人問津。原來,這是對台灣石化塑料工業發展估計過快所致。面對這種困境,一些股東心灰意冷,紛紛退股,台塑剛建不僅就陷入死地。然而這並不是王永慶的絕路,這時王永慶也沒有退縮,他決心迎接命運挑戰。通過調查分析,發現產品之所以賣不出去是因為缺乏競爭力,價錢過高,並不是市場出現飽和。於是,他做出決定,賣掉了自己所有的產業,買下了台塑所有股權,並決定獨自經營。他重新規劃發展藍圖,決定採取兩項措施背水一戰。出乎意料的是他所採取的措施不僅不減產而且大量增產,為提高競價能力,同時注意產品質量,他投資70萬美元更新設備,使質量提高了,售價卻降低了。第二項措施是開發塑膠加工工業,興建工廠,利用台塑的聚氯乙烯為原料加工製造各種塑膠產品。這不僅能夠消化台塑的產品。而且還可以用塑膠成品賺取更多的利潤。
由於採取上述兩個措施,王永慶擺脫了絕境,打開了市場,使企業起死回生,後來擁有了世界上最大的塑膠企業,並被稱為「世界塑膠大王」,成為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之一。
任何成功的取得都是需要積累的,有經驗的積累,也有時間的積累,所以我們在困難和絕路面前不要輕言放棄,沒有生活的點滴積累和打磨,就無法孕育出炫人奪目的珍珠。
參觀過開羅博物館的人,都會為那些從圖坦卡蒙法老墓中挖出的寶藏歎為觀止。那些大理石英鐘容器、黃金珠寶飾品、戰車和象牙等巧奪天工的工藝至今仍無人能及。可又有誰知道,如果不是霍華德卡特當時決定再多挖一天,多打一錘,這些不可思議的寶藏今天也許仍埋在地下,而永無重見天日的機會。
1922年的冬天,卡特幾乎放棄了可以找到法老墳墓的希望,他的贊助者也將取消資助。卡特在自傳中寫到:「這將是我們呆在山谷中的最後一季,我們已經挖掘了整整六季了,春去秋來毫無所獲。我們一鼓作氣工作了好幾個月卻什麼也沒有發現,只有挖掘者才能體會這種徹底的絕望;我們幾乎已經認定自已被打敗了,正準備離開山谷到別的地方去碰碰運氣。然而,要不是我那最後的一錘,我們永遠也不會發現,這些超出我們夢想所及的寶藏。」
卡特最後一錘的努力成了全世界的頭條新聞,這一錘使他發現了近代唯一一個完整出土的法老墳墓。
最浪費時間的一件事就是過早放棄。人們經常在做了90%的工作後,放棄了最後那10%的可以讓他們成功的「最後一錘」。不但輸掉了開始的投資,更喪失了經由最後的努力而發現寶藏的驚喜。很多時候,人們會學習新的技藝、開始一個新的工作,然後就在成果顯現之前絕望地放棄。通常,任何新工作,都有一段自己懂得比周圍人少的困難階段。剛開始每件事情都要掙扎,過了一段時間後,最初有壓力的工作就會變得輕而易舉了。可人們一生中的許多時間,是在跨過乏味與喜悅、掙扎與成功的重要關卡之前就放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