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帝王之死 第46章 荒淫而死的帝王 (5)
    第二,咸豐沒有政治韜略。咸豐戰和不決,小勝即驕。打了敗仗,簽訂《天津條約》;略獲小勝,又撕毀《天津條約》;再打敗仗,又拒絕妥協。沒有使天津談判就地解決,而支持肅順、載垣、穆蔭一夥,將英使巴夏禮等誘擒到北京,導致事態進一步擴大。咸豐帝沒有韜略,沒有格局,耍小把戲,玩小權術,使主動局面變成被動局面,又使被動局面更加被動。第三,咸豐沒有身守社稷。面對英法聯軍6000餘人侵犯八里橋,咸豐沒有動員兵民「勤王」,全力守衛京師,而是準備逃跑。當年,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原因之一是「天子守國門」,抵禦入侵。明朝的崇禎皇帝,在社稷危難之時,既不遷都逃跑,也不巡狩圍獵,而是發出「朕死無面目見祖宗,自去冠冕,以發覆面」的哀歎,登上煤山,自縊而死。可是,咸豐皇帝在大敵侵入之時,不盡職守,不守國門,卻帶領老婆兒子、軍機大臣、王公貴族,逃之夭夭,美其名曰「巡狩」。咸豐皇帝鑄成了歷史之大錯、特錯!

    咸豐皇帝逃到承德避暑山莊做了些什麼?是設法挽救國家危亡,還是關懷黎民塗炭?都不是。咸豐皇帝在避暑山莊裡貪女色、貪絲竹、貪美酒、貪鴉片!

    一貪女色。有書記載:奕置兵敗於不顧,攜妃嬪遊行園中,寄情於聲色既聊以自娛,又自我麻醉。他有所謂漢女「四春」:牡丹春、海棠春、杏花春、陀羅春。此外還眷愛「天地一家春」,就是慈禧。還有野史說咸豐養著一位民間寡婦。《野史叟聞》記載:咸豐鍾情於一位寡婦曹氏,山西人,長得秀美妖艷,嫵媚動人。入宮以後,帝最眷之。野史類似的記載還有:「山西籍孀婦曹氏,風流姝麗,腳甚纖小,喜歡在鞋履上綴以明珠。咸豐帝召入宮中,最為眷愛。」

    二貪絲竹。咸豐愛看戲,愛唱戲,有時粉墨登場。在熱河行宮,他都經常點戲、看戲。他有時指導太監演戲,如《教子》、《八扯》等戲,還演唱過《朱仙鎮》、《青石山》、《平安如意》等戲。他在熱河逃難,更醉心於戲劇。他把昇平署(宮廷戲班)招到承德行宮承差,親點戲目,欽定角色。他在避暑山莊的煙波致爽殿聽戲,幾乎每天都要戲班承應,有時上午剛聽過花唱,中午還要傳旨清唱。天暖之後,有時在「如意洲」看戲。「如意洲」有水上戲台,憑水看戲,別有情趣。薛福成《庸盦筆記》記載:咸豐帝在熱河不但圍獵,而且觀劇。「和議剛成,即召京師昇平署人員,到熱河行在唱戲,使咸豐帝樂不思蜀」。

    三貪美酒。咸豐貪杯,一飲即醉,一醉便鬧,大耍酒風。野史記載:「文宗嗜飲,每醉必盛怒。每怒必有一二內侍或宮女遭殃,其甚則雖所寵愛者,亦遭戮辱。倖免於死者,及醒而悔,必寵愛有加,多所賞賜,以償其苦痛。然未幾而醉,則故態復萌矣。」

    四貪鴉片。咸豐繼位不久,違背祖訓,吸上鴉片,並美其名曰「益壽如意膏」。咸豐北狩熱河後,京師被英法聯軍侵佔。他不親率軍民抗擊外敵侵略,卻以吸食鴉片來刺激自己、麻醉自己。

    沉湎酒色,縱慾而亡

    咸豐生於公元1831年(道光十一年),死於公元1861年(咸豐十一年),可謂短命天子。咸豐的死因,一是咸豐自己體質過弱,二是縱慾過度所導致。

    關於咸豐的體弱多病,有種傳聞,說是咸豐的生母當時是皇后,在懷孕期間使用了催產的藥物,以便搶在其他嬪妃的前面生下龍種,使自己的孩子出生後作為長子而得到皇位繼承權。因為在中國古代,皇位一般要由大皇子繼承。至清朝,繼承製度雖有變化,但因道光的二子和三子都先後夭折,長子也在24歲那年死去,道光當時是膝下無子,所以誰先產下皇子,誰的兒子就有可能作為皇長子繼位。當時和皇后同時懷孕的還有其他的皇妃,為了使自己的孩子得到大阿哥的名分,皇后就讓太醫使用保胎催產的藥物,但太醫提醒她說胎兒早產怕對孩子的壽命有影響,可這位皇后當時為了一己之私並沒有在意太醫的話,堅持使用催產藥物。皇后最後如願以償,在皇五子出生前十天生下咸豐,咸豐自然也就有了皇長子的名分。咸豐自幼體弱多病,面如黃土。有一年咸豐到南苑打獵,從馬上摔了下來,傷及骨頭,御醫們想盡辦法,可由於咸豐體質差,摔傷始終不能痊癒,咸豐從此落下後遺症,連走路都不能正常行走。

    咸豐繼位之初,內有大規模的農民起義,外有西方列強的入侵,內外交困,清王朝危在旦夕。咸豐才識平庸,根本不能扭轉局面。太平軍建都南京,江南、江北大營被打垮,以及英法聯軍的入侵,清軍的潰敗,接踵而來的打擊使咸豐陷入恐懼和絕望,在呼天不應、喚地不靈的境況下,咸豐開始轉向淫樂以逃避現實。咸豐宮內已有妃嬪無數,可他仍不滿足,在宮外養了很多情婦供其玩樂。據說京城有一個叫朱蓮芳的伶人,不僅年輕美貌,歌喉婉轉,而且還擅長詩賦。咸豐很是寵愛她,經常與之幽會。有位姓陸的御史,也與這位伶人私下有染,看到皇上與朱伶人日夜縱歡,就上書咸豐,說皇上不該沉湎女色,咸豐看後大笑,說:「陸老爺子吃醋了」,不以為然。

    咸豐縱慾情色,身體非常虛弱,連走路都需要人攙扶。像祭天大典這樣的活動,咸豐都讓恭親王奕訢代表自己到天壇祭天,因為咸豐怕由於自己腿軟而登階失儀。即使身體這樣虛弱,咸豐也不肯停止縱慾,為了滿足自己,咸豐走到哪兒就把春藥帶到哪兒,以致咸豐又患上咯血的痼疾(大約是得了肺癆)。有位太醫想了一個辦法,建議咸豐飲用鹿血以作治療之用,我們知道,鹿血大補屬猛藥,不宜過多服用。可咸豐為了繼續追求情慾,哪顧得了這些,在宮內養了一百多隻鹿,每天取鹿血飲用,以支撐度日。咸豐不思改過,仗著鹿血的維持,仍然沉湎酒色,這樣的結果,只能加速生命的消逝。

    公元1860年(咸豐十年)七月,英法聯軍進攻北京,成豐驚恐萬分,倉皇帶著後宮嬪妃和親信大臣等逃往熱河,留下恭親王奕訢和英法談判。臨行前咸豐竟然要把鹿群帶上,在眾臣的勸阻下才作罷。一路上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由於受到驚嚇,咸豐到了熱河承德不久就病倒,之後病情或危或安,但只要病情稍好,咸豐照舊娛樂聲色。終於,油盡燈枯,咸豐再也支撐不下去了,咸豐十一年七月,病情惡化。十七日,咸豐咯疾大發,急命人取鹿血,但已無濟於事,遂駕崩。臨死前,咸豐立載淳為皇太子,並任命肅順等八人為顧命大臣。

    咸豐帝愛新覺羅?奕曠就這樣結束了其荒淫的一生,年僅31歲。

    難言之隱,同治死亡之謎案

    同治帝載淳,六歲登極,在位十三年,十九歲病死。十三年皇帝,十九年的人生,同治帝是有幸的:沒有兄弟和他競爭,順利地登上了皇帝的寶座。同治又是不幸的:和母后慈禧關係不好,婚姻又不如意,剛剛十九歲就一命黃泉了。同治的死因是一個歷史的疑案,他到底是死於天花?還是死於梅毒呢?同治之死與他的婚姻又有著怎樣的關係呢?

    辛酉政變

    同治帝載淳,6歲登極,在位13年,19歲病死。年號初定為「祺祥」。「辛酉政變」後改年號為同治,當時兩宮皇太后垂簾聽政,意為共同治國。

    公元1873年(同治十二年),同治皇帝親政,公元1874年(同治十三年)死去,實際親政只有一年多。同治6歲繼承皇位之後,對他影響最大的兩個人,一個是他的生母慈禧皇太后,另一個是他的皇叔父恭親王奕訢。這種關係很像順治皇帝同孝莊太后、皇叔睿親王多爾袞的關係,但有兩點不同:一是,當年孝莊太后是在後台懿訓輔政,而慈禧太后是在前台垂簾聽政;二是,當年睿親王多爾袞攝政七年就病死,而恭親王奕訢做議政王直到同治死。同治繼承皇位後,在位的13年間,主要發生了四件大事:第一件是即位當年發生的辛酉政變;第二件是清軍攻佔南京,太平天國失敗。第三件是同治新政;第四件是重修圓明園。同治繼位時,朝廷主要分為三股政治勢力:其一是顧命大臣勢力,其二是帝胤勢力,其三是帝后勢力。三股政治勢力的核心是同治皇帝,哪股政治勢力能夠同帝后勢力相結合,它就會增加勝利的可能性。

    當時朝廷大臣實際上分為兩部分:一半在承德,另一半在北京。即:前者是以肅順為首的「承德集團」,後者是以奕訢為首的「北京集團」。在北京的大臣,又發生了分化,一部分傾向於顧命大臣,大部分則傾向於帝胤和帝后勢力。從而出現錯綜複雜的局面。

    咸豐臨終前,將自己刻有「御賞」和「同道堂」的兩枚御印,分別賜給了皇后和懿貴妃,並頒詔說,此後新皇帝所頒的一切詔書,都要印有這兩枚御印才能有效。載淳繼位後,尊先帝皇后鈕祜祿氏為慈安太后,尊自己的生母懿貴妃為慈禧太后。載淳的母親懿貴妃葉赫那拉氏,是個陰險、貪權、又野心勃勃的女人,她剛剛坐上聖母皇太后的寶座,就迫不及待地攬權。慈禧先讓人建議,因為皇帝年幼,無法處理朝政,所以要由兩宮皇太后「垂簾聽政」,實際上是要掌握實權。她明目張膽的要權行為自然而然遭到了輔政八大臣的堅決抵制,載垣等以「本朝未有皇太后垂簾」的理由加以反對。雖然兩宮太后掌握著咸豐所賜的兩枚印章,在政治上與八大臣勢均力敵,但由於當時的熱河行宮全部都是輔政八大臣的勢力,慈禧費盡心思也未能得逞,只好虛與委蛇,暫時向八大臣妥協,但她始終也沒放棄垂簾聽政的想法。正好慈安太后對肅順等人的所做所為也是極不贊成,慈禧於是串通了慈安,並且使用苦肉計,將自己的心腹發回北京,與恭親王奕訢串通。

    奕訢是咸豐的親弟弟,為人機智、練達,很有才幹,相比之下,身為皇帝的咸豐卻顯得平庸無能,這就招來了咸豐帝的猜忌,因此,咸豐在政治上疏遠奕訢,重用肅順等人。奕訢雖貴為親王,但卻沒有什麼實權,處處受到肅順等人的排擠。咸豐逃亡熱河,命令奕訢留在北京與侵略者議和,一同留下的還有軍機大臣文祥。文祥因為與奕訢關係較好,也受到肅順等人的排擠,不准他隨同前往熱河。後來的八個輔政大臣中,有四個是軍機大臣,只有文祥除外。所以,奕訢和文祥對肅順等人恨之入骨,不除不快。正是基於這些,在接到兩宮太后的求援信號後,奕訢和文祥決定要幫助兩宮太后除掉輔政八大臣。

    10月,奕訢經多次申請,才得以以「奔喪」的名義趕到熱河。在大行皇帝的靈前一番哭祭之後,他謁見了兩宮太后,和兩宮太后密謀了許久,最後決議在北京發動政變。奕訢回到北京後,籠絡駐紮在京、津一帶掌握兵權的兵部侍郎勝保,作好了發動政變的一切準備。在從承德回北京時,慈禧以皇帝年幼,不能全程護送先帝梓宮為由,隨靈柩走了一天,就決定和載垣、端華等7大臣由小路提前回北京。讓肅順護送咸豐的梓宮走大路。

    11月1日剛到北京,慈禧就迫不及待的接見了恭親王奕訢、軍機大臣文祥等。第二天一早,奕訢手捧蓋有玉璽和先帝兩枚印章的聖旨,宣佈解除了肅順等人的職務,當場逮捕了載垣、端華。又命令將景壽、穆蔭、匡源、杜翰、焦佑瀛等撤職查辦,嚴加看管。並派醇郡王奕譞在京郊密雲逮捕了護送梓宮回京的肅順。不久,慈禧發佈上諭,否認咸豐遺詔,下令將肅順斬首,讓載垣、端華自盡,另外五大臣則被革職或充軍。八大臣的第一個重要罪狀就是「不能盡心和議……以致失信於各國」,也等於向侵略者表示,她是「盡心和議」的賣國賊。接著宣佈廢除八大臣原擬的祺祥年號,改明年(公元1862年)為同治元年,東、西二太后垂簾聽政。

    加封恭親王奕訢為議政王大臣,軍機大臣領班。奕譞、文祥、勝保等人也得以加官晉爵。「同治」是指由兩宮太后共同治理朝政,慈禧之號也是從這時開始使用的。這一年是農曆辛酉年,故又稱「辛酉政變」。而發生此事的地點又在北京,故又稱「北京政變」。從此,慈禧作為中外反動勢力勾結的產物和他們的代表,在半殖民地的中國進行了47年的罪惡統治。她上台的第一樁罪行,就是「借師助剿」,和外國侵略者共同血腥鎮壓了著名的太平天國革命。中國歷史上許多不平等條約如中英《煙台條約》、《中法新約》、中日《馬關條約》、《中俄密約》、《辛丑條約》等都是在她統治時期與外國簽訂的。她的篡政和統治,使近代中國蒙受了無窮無盡的屈辱。

    慈禧太后操縱下的同治新政

    同治皇帝在辛酉政變後,內有兩宮皇太后垂簾聽政,外有議政王奕主政,從而開始了同治新政。

    同治朝遇上了難得的歷史機遇:在國內處於「太平天國」與「義和團」兩次重大社會動盪之間,在國際處於英法聯軍與八國聯軍兩次入侵之間,如同處在兩次大風暴中間的緩衝期。同治之前的道光、咸豐,之後的光緒、宣統,都沒有這樣的有利條件。這就給同治朝實行新政提供了難得的機遇。日本明治維新也正在此時。兩宮太后垂簾聽政、議政王奕主持政務,互相配合,推行新政。在奕集團的主持下,新政的主要措施是:成立總理衙門、設立同文館、辦新式學校、派人出洋、辦廠開礦、修築鐵路等,實行學習西方近代化舉措,開始走向開放、進步。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