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譯人性弱點的密碼 第20章 依賴借口,扼殺成功 (1)
    失敗的借口有很多,但成功的原因卻只有一個,那就是為達到目標不懈地努力和奮鬥。因此,不管在今後的生活和工作中會出現什麼樣問題,我們切不可總是千方百計尋找一些主觀或客觀原因,因為依賴借口只會親自斷送了成功。

    借口只會使人變得懦弱

    對於生活和工作,我們總是抱怨、或者過於樂觀以至於膚淺;對於未來,起初我們有著美好的藍圖,但當現實逐漸暴露的時候,幻想漸漸破滅;於是我們妥協、放棄,變得懦弱。

    迷茫的我們,請記住:首先,不要找借口,不要用一些冠冕堂皇的理由去允許自己放縱的生活。或許,真的很累了;或許,該是為自己活動一下的時候了。但請記住,放縱之後的你一定不會快樂,那更不會是你想要的生活。其次,敗了也不能懦弱。結果並不是說不重要,只是與過程相比起來,他會讓你忽略很多重要的東西。不要太在乎結果,不要為了你人生的目標而習慣說不。

    生活中的問題就像一座雲霧繚繞的高山,山腳下的人們抬頭仰望,既不知道前面還有多遠的路要走,也不確定漫長的路途上暗藏著哪些危險。不給自己找借口的人,會勇敢地開始跋涉,他們可能遇到危險,但最終會登上勝利的頂峰。給自己找借口的人,因為內心對未來的恐懼,會告訴自己「我看不清前面的路」,「我可能因此喪命」,「我的體能沒有這麼好」,等等。給自己找借口的人,只能終生駐留在山腳下,直到白髮蒼蒼,依然不停地徘徊。

    借口讓人們把精力全部集中在未知的危險上,把潛在的危險放在顯微鏡下研究,最終造成了心理上的過分恐懼。怯懦的人被恐懼「劫持」,他們畏懼未來的一切,「萬一錯了,我會不會失去工作」,「就算我竭盡全力,也不一定會成功」,「如果我沒有成功,大家都會嘲笑我」……這些借口讓人失去了對未來的勇氣,同時也讓自己被惴惴不安的情緒壓垮。

    把我們嚇倒的通常是我們自己。借口助長恐懼的心理,借口讓怯懦者更加怯懦。而如果嘗試著勇敢起來,哪怕只勇敢地嘗試一次,人們就能發現勇敢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困難。

    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講述過對他影響最深的一段經歷,這段經歷告訴他,只要鼓足勇氣,令人膽怯的事物並不像他想像的那麼可怕:他5歲的時候去叔叔家玩,叔叔家的院子裡養了一對大鵝,大公鵝一看見他,就怪叫著向他撲來。他嚇得跑進了屋子,大哭起來。

    受了驚嚇之後,叔叔給他找了一個舊掃把,然後教他用掃把去打敗那只公鵝。艾森豪威爾很害怕,但在叔叔的鼓勵下,還是戰戰兢兢地走到了大公鵝面前,壯起膽子,向大公鵝打去。公鵝挨了打後,再也不敢對著艾森豪威爾怪叫了。

    在生活中,令人心生膽怯的事物非常多:因為害怕失敗,所以放棄嘗試;因為害怕受到他人的批評,所以放棄表達自己的觀點;因為害怕失去財產,所以不願嘗試新的生活方式;因為害怕失去愛,所以不願對愛人坦白自己的缺點……這些借口都讓我們最終成為怯懦的人,不敢嘗試、不敢創新,只能拘泥在已有的生活中,最終我們逼迫自己走向了貧窮和失敗。

    為什麼人們會用如此多的借口來偽裝自己的怯懦呢?因為人是依靠經驗對未來進行判斷的生物。每個人都有這樣的經歷,當我們還是孩子的時候,父母一句無心的責備,會讓我們傷心很久;上學之後,我們偶爾的一次尷尬經歷,都有可能成為同學們嘲笑的話柄;工作後,我們開始在意別人的評論,例如我是否太枯燥乏味、是否顯得過於愚蠢等。這些從小到大的經歷,都造成我們行動的阻礙,我們害怕再次被他人批評,再次遭遇失敗。而當我們成長為具有理性分析能力的個體,不再是依賴父母的孩子,就能發現,這些成長經歷中的不愉快,大多不是當事人針對我們故意為之的,絕大部分都是在一種無意的狀態下發生的。

    這些被嘲笑、被拒絕的經歷讓我們變成縮手縮腳的人,但是理性的力量完全能夠幫助我們戰勝這些心理陰影。當我們要發表言論,卻害怕被人批評時,應該回想一下上次發生這樣的事情是在怎樣的環境下,而現在自己要討論的問題和環境是否與上次相同。最重要的是,明確上次被大家否決的觀點存在哪些問題,然後告訴自己,只要在這次討論中避免這些問題,情況就會好轉。這些分析將幫助我們勇敢地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而不是在心裡對自己說「我說出去會被別人嘲笑」。

    克服了心理上的恐懼,我們還要樹立強大的信念:就算眼前是一座望不到頂的山,依然堅信自己能走到頂峰。成功的信念會驅散一切怯懦。拿破侖的名言是:「我成功,因為我志在成功。」如果沒有必勝的信念,我們就會被「我害怕失敗」的借口征服。

    不要給自己任何借口,就能擺脫怯懦,戰勝那些曾經困擾我們的經歷。做一個勇敢的人,向著人生目標不斷前進,並最終成功。

    借口有時會釀成大遺憾

    有這樣一個實驗:把一隻活蹦亂跳的青蛙扔到水沸騰的鍋,它會迅速跳出鍋逃生;而如果把它放在冷水鍋中,再對冷水緩慢地加熱,青蛙就會繼續怡然自得地待在鍋裡,直到水溫升高到足以致命,它再想逃生,卻為時已晚,只能坐以待斃了。小借口就是這鍋冷水,它縱容人的惰性,讓人忽視周圍潛在的危險,抱著得過且過的心態,等發現危機將臨的時候,再想要逃生已經來不及,只能慘遭淘汰。

    夏某在一家公司做銷售已經十幾年了,業績一直都不錯。有一天,他負責的一筆訂單突然被別的公司搶走了,上司來詢問情況,夏某推諉說,他腿上的舊傷復發了,比競爭對手晚到了一個小時。上司看他以往的業績都不錯,且腿傷也是幾年前出差時弄傷的,就沒有對他加以更多的責備。其實,夏某那天只是因為自己起晚了,耽誤了工作,他的腿傷完全不會影響到他的行動,也不會給工作帶來不便。自此,夏某發現了讓自己清閒起來的秘籍,只要一有比較艱巨的任務,他就以腿傷為借口,告訴上司自己不能勝任。此後的半年,夏某發現,不但腿傷是個借口,孩子生病,家裡裝修,等等,都可以成為遲到早退、不按時完成任務的借口。就在夏某暗自為自己「英明」的舉動高興時,公司的「裁員大潮」開始了。領導把他叫到了辦公室,對他說:「我知道你為公司負過傷,以前也幹得不錯,可是近一年來,你的業績幾乎為零,所以,你被解雇了,不要對我做任何解釋,這一年來,我已經聽得夠多了。」

    這就是夏某為每一天所使用的小借口付出的代價,那些看似不起眼的小借口,讓人覺得危害不大,因為並沒給他人製造更多的麻煩,但如果長此以往,小借口也會釀成大遺憾:它們會徹底改變上司、同事對他的看法,認為他是一個不能擔當責任、做事效率低下的人。這樣的印象不但會讓他錯過更多的發展機會,一旦出現危機,還會讓他首先遭到淘汰。

    借口可以幫助人們暫時緩解對自己的責備,降低自我要求,從而獲得短暫的自我滿足。然而,清醒的人都明白,這樣的借口只不過是自我麻痺的毒藥,如同醫生給病人治病,麻醉劑雖然能暫時緩解病人的疼痛,但並不能徹底根治疾病,如果長期使用,甚至會讓病人命喪黃泉。人的一生中,借口就好比麻醉劑,如果一個人習慣了依賴借口生活,為了獲取眼下相對舒適的生活,卻要付出永遠與成功無緣的代價。有時候,正是那些習慣性的小借口,會給人生造成無法彌補的遺憾。

    據美國心理學會的調查結果,在美國的心理診所,平均每個月每位醫生至少會遇到一位這樣的病人:他們已經人到中年,肩負著家庭的重擔,卻還在公司的底層掙扎。這些病人最常說的話就是:「為什麼我辛辛苦苦做了一輩子,依然沒有得到提升。那些比我小十幾歲的人,都已經成了我的主管。」這些病人不斷向醫生抱怨,他們在一個崗位上如何辛苦耕耘了幾十年,公司卻總是對他們的貢獻視而不見。難道這些心力交瘁的中年人真的就是命運不濟,才得不到公司的重視?讓我們來看看美國《讀者文摘》上登載的一位美國醫生的記錄,便能找到這些病人的人生悲劇的根源:

    「今天我又遇到一位中年危機患者,他不停地抱怨公司不給他機會,我於是問他:『先生,您能把自己受到的不公待遇說清楚些嗎?』

    「『當然,前些日子,公司竟然要派我去海外營業部工作,您可以想像嗎?像我這樣的年紀,到遙遠的日本去?』病人情緒非常激動地說。

    「『可是,先生,去日本雖然很遠,也許還會水土不服,但您不認為這正是公司給您的一次機會嗎?』

    「機會?我這樣一把年紀,還要我這麼奔波,這些都應該是二十幾歲的小伙子做的事情,我可不認為這是機會,這簡直是對我的折磨。』

    「『那麼您又是如何處理的呢?』

    「『我告訴我的上司,我有嚴重的心臟病,不適合到這麼遠的地方去工作。』

    「『那麼,先生,我覺得如果您的身體狀況並不樂觀,或許您應該降低一下對自我的要求,做一些閒差也不錯,您知道,做公司的管理人員壓力很大,這或許對您的身體並不好。』

    「『醫生,我的病並不嚴重,這只是我的一個借口,這樣他們就不會派我去日本了。』

    「原來這位病人和我所見過的所有一事無成、牢騷滿腹的病人一樣,並沒有什麼真正的疾病,只不過他們總是為自己尋找借口,從青年開始找借口,一直找到中年,直至老年,他們並不知道,這些借口才是他們人生鬱鬱不得志的根源。」

    顯而易見,一個個看似不起眼的小借口,累積起來就會造成人生的大遺憾。當我們抱怨得不到公司的提拔、上司的賞識時,最先要反省的,就是在工作中,我們為自己找了多少借口。

    消極的人每天都會為自己找借口,有些借口看似微不足道,例如缺席一次會議,推卸掉一次出差的任務,把工作的難題推諉給同事,等等。但把這些小借口積累起來,人生就會變成醫生所描述的那位病人的樣子:人過中年,依舊碌碌無為,小借口雖然換來了幾日的舒適,不用出差、不用面對需要冥思苦想的難題,但最後的人生結局卻是一事無成。

    由此可見,借口不會使人走向成功,它只會在無形中慢慢地麻痺人的鬥志,讓人一次次地錯失良機,最終釀成莫大的遺憾。因此,我們要杜絕一切借口,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告別遺憾,走向成功。

    找借口有時就等於妥協

    任何一個成功的人士,他們絕不會向失敗和困難投降,更不會給自己的失敗找任何的借口;沒有打擊和困難的人生是不存在的,任何人面對困難和逆境,都可以傷心、悔恨,但唯獨不能用「我不行」作為借口,喪失繼續前進的勇氣和決心。相反,成功者往往在遇到困難時定會拋棄借口,總結教訓,奮力前行。

    為自己找借口,就是向困難屈服。在日常生活中,當我們遇到困難,如果先想到退縮,先對偉大的目標望而生畏,自我否定,那等待我們的只有失敗。「不可能」、「我不行」這些最常用的借口,恰恰是人生的枷鎖,它們禁錮我們的勇氣、信心和智慧,左右我們的情緒,最終讓可能的光榮永遠與我們無緣。在生活中,永遠沒有絕對的不可能,只有相對的不可能:那就是我們給自己找到的各種各樣的借口,借口讓我們變成怯弱和懶惰的奴隸。

    2002年,一位留學英國的年輕人看到《衛報》上的一則廣告,招募兩名年輕人進行環球旅行,報社支付3000美元的費用。沒有多少人認為這是一項可以完成的任務,「用3000美元環遊世界,這簡直不可能!」

    而這位年輕人就是不服這種「不可能」的說法,通過周密的安排,不但用3000美元完成了環球之旅,還有40%的夜晚是在星級酒店裡度過的。這個年輕人就是現在的暢銷書《3000美元環遊世界》的作者朱兆瑞。他在面對好奇的讀者時,曾這樣解答他是如何完成這個看似不可能的任務的:用勇氣去開拓,用頭腦去行走,用智慧去生活。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