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的成功、事業的輝煌,都需要積極的心態進取的精神作為前進的動力;消極怯懦只會讓自己變得愈發懦弱,而且還會捆綁銳意進取的雄心,進而牽絆大好前途。因此,只有積極向上,不怕失敗,勇於挑戰,敢於拚搏才是通向璀璨人生的大道。
態度積極,心存希望
心存希望,就是要我們心中充滿自信,相信自己一定能夠成功;心存希望,就是要我們擁有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只有態度積極,心存希望我們才能抵制一切絕望,用自己內心的自信自強戰勝一切,走向成功。
走在茫茫的人生之路上,人們似乎總想尋覓一份永恆的快樂和幸福,總希望自己付出的真心、真情能夠得到別人的理解,能過上值得珍惜的生活。然而,生活並不像想像的一帆風順。在殷切期盼中,人們難免會有失望。
那麼,當自己的努力被現實擊碎,當你的心靈走向麻木甚至絕望時,你該怎麼辦呢?
有一年秋天,文學家郭沫若到普陀山遊覽。在梵音洞賞玩的時候,他偶爾拾到一本筆記。為了尋找失主,他把筆記本打開來一看,只見扉頁上寫了一副對聯:「年年失望年年望,處處難尋處處尋。」橫批:「春在哪裡。」
郭沫若一見此對聯,不由心中一寒,歎道:「此聯未免太悲觀了吧?」
接著翻看下去,郭沫若大吃一驚,原來筆記中還有一首絕命詩,詩歌下款還署著當天的日子。
郭沫若看罷,心急如焚。他知道必須馬上找到失主,如果遲了,說不定那人就走上絕路了。於是,他立刻讓隨行的同志去尋找。
眾人四下裡尋找了好一陣子,最終把那個欲絕命之人找到了,原來是一位神色憂鬱、行動失常的姑娘。
郭沫若經過瞭解,知道這位姑娘因為考大學3次落榜,不久前,感情上又遭受了挫折,於是就產生了自盡的念頭。
郭沫若聽完姑娘的訴說,關心地對她說:「下聯和橫批太消沉了,這不好,我替你改一改,你看如何?」
姑娘低頭不語,郭老吟道;「年年失望年年望,事事難成事事成。橫批呢,就題『春在心中』。」
好一個「春在心中」!對聯經郭沫若這麼一改,頓時積極的力量倍增,消極之意盡去,姑娘聽後感動不已,加上郭沫若的一番勸導,遂斷了自盡的念頭,對人生的態度也從頹唐轉化成進取。
面對生活的不幸,有的人由於極度失望而陷入深深的痛苦之中,以致採取了「人沒有希望,也沒有痛苦」的消極態度,讓生活沿著這個態度和路線滑下去。這種人生態度是不可取的,要知道失望是生活中常有的現象,但是面對失望,需要有積極的心態,不可放任失望情緒,應該時刻保持希望。
希望是心中湧現的激情,是風雨不摧的願望。一個人有希望,就有無盡的追求。有希望就不會害怕貧寒與孤獨,如果心存希望,你就會看到前途的美好,只要你保持積極的態度,在黎明到來前整理好自己的心緒,希望就能給你帶來自信的陽光。
在不利中找到自己的優勢
人生有很多不確定因素。無論做什麼事,都要懂得思考,即使處在不利中也要始終相信自己,因為每個人有自己的優勢,只要在不利中找到自己的優勢,就能擺脫束縛,走向成功。
卡耐基剛進入瓦倫斯堡州立師範學院時對自己幾乎不抱任何希望,對自己笨拙的外表和破爛的衣服感到自卑。由於遭受洪水,卡耐基家的農場損失慘重,玉米和小麥幾乎顆粒未收。當時的卡耐基已經深深地體會到,如果不改變自己的生活,就會像父親那樣狼狽和辛酸。不能重蹈父親的覆轍,但怎樣改變呢?
卡耐基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中。他想起了一年前母親對他說的話:「你怎麼不想想在其他方面超過別人呢?」的確,每個人都有優勢和劣勢,避開劣勢發揮優勢是最佳的人生選擇。
最後,卡耐基選定了目標。決定以演說的方式來取得成功,因為他在學校裡覺得學院辯論會及演說家非常吸引人,勝利者的名字不但廣為人知,而且還往往被視為學院的英雄人物,他發現這是一個成名和成功的最好的機會,為此他也付出了自己不懈的努力。當然,要想在學院的演說賽中奪冠並非是一件容易的事。首先,參賽者必須加入一個社區,只有當他贏得了社區內的所有比賽後,才有資格參加社區之間的比賽。
卡耐基並非有演說的天賦,儘管當時曾有一位滿懷信心的文化講習會主講人斷定他將具有非凡的演說能力。卡耐基參加了十二次比賽,卻屢戰屢敗。經過一番寒徹骨,卡耐基最終取得了偉大的成功。
卡耐基認為,聰明人拿到一個檸檬的時候,會說:「我可以從這件不幸的事情中學到什麼呢?我怎麼樣才能改善我的狀況,怎樣才能把這個檸檬做成一杯檸檬汁呢?」而傻子卻正好相反,要是他發現命運只給他一個檸檬,他就會自暴自棄地說:「我完了,這就是命,我沒有任何機會。」
有位猶太作家認為:積極的自我形象是走出貧民窟、危機和不幸童年的門票。她認為只有在不利因素中尋找有利因素,從苦難中找到成功的動力,才是人類成功的原因,它最能給人們以動力。
美國著名總統亞伯拉罕·林肯在當選國會議員時,有一次填履歷表,在所受教育一欄中填寫不全,因為在他的成長過程中,他受到的正規教育總共還不到12個月。他說他受的教育有限,在他年紀大了些時,他也僅僅會讀、會寫、略懂些算術而已。再後來便沒有上過什麼學。「我在受教育程度上是很小的,到後來我能有如此成就,完全是靠我後來日積月累起來的,我總是在不停地自學我所需要的東西來充實自己。」
由於家境貧困,林肯甚至到了15歲才開始識字,由於識字晚,他在閱讀方面很差勁,基本的寫作都不會,直到有一年的秋天,林肯居住的小鎮來了一位鄉村教師,並在當地建立一個小有規模的私人學校,讓當地居民的孩子們識字。那時,由於家離學校較遠,林肯總是和姐姐從四里以外的家裡走到學校。林肯身穿短小的皮褲,在冬天,小腿總是被凍得通紅,但是無論條件多麼惡劣,林肯每天都堅持來到這所簡陋的小學校上課。儘管他們上課的小屋又矮又破,課桌都舊得發黑,室內照明設備幾乎沒有,林肯仍然堅持來學。
由於家境貧寒,林肯根本買不起書本。每到發新書時,他都先向同學借一本書,然後拿回家,用同樣大小的紙工整地將課本抄下來。最後用線縫好,作為自己的課本。5年後,他又在另一所學校斷斷續續地上過學,後來就再也沒有受過系統的教育。
但是,在環境惡劣的情況下,林肯並沒有停止學習,儘管他不能像同齡人一樣受良好的教育,他卻更加勤奮地自學了許多課程。在他自學的過程中,培養了自己對知識熱切的渴望和刻苦鑽研的學習態度。他先後讀了《天路歷程》、《魯濱遜漂流記》,《伊索寓言》、《聖經》等經典名著。在他的閱讀世界中,他提升了閱讀能力,培養了寫作興趣。由於非常喜愛《聖經》和《伊索寓言》這兩本書,他把它們放在自己身邊,從不離手,一有時間,就拿出來拜讀,從中感悟人生。
林肯沒有足夠的錢買書讀,但他並沒因此而放棄他喜愛的書籍,反而使他比原來更加勤奮。沒錢買書,林肯就想方設法向別人借閱,這也提高了林肯的閱讀速度。一次,他向一位農夫借閱《華盛頓傳記》,每天傍晚都借微弱的日光看到不能再看為止,然後再把書放到枕邊。第二天,太陽一升起,他立即爬起來藉著晨光繼續閱讀。一天,由於他不小心將那本書淋濕了,物主看後大為不滿,要他賠償,由於貧困,林肯只好到農夫家做了三天農活來彌補那本書的損失。
由於家庭貧困,林肯沒有充足的時間閱讀學習,他總是抓緊一切時間學習。下地幹活時,他常隨身帶一本書到地裡,當人們休息時,他就坐在樹下,掏出書來細細口味,一點不像幹過繁重農活的人。
林肯就是在如此艱苦的環境中努力培養自己的閱讀和學習習慣的。在每次的閱讀中都積累自己的知識。儘管他面對生活帶給他的許多困難,但他絲毫沒有退縮,而是以實際行動面對不公平的人生,最終成為美國最偉大的總統之一。
可見,逆境本身並不是一種災難,只要我們不屈從於逆境,它就會成為我們向上攀登的階梯,成為人生的祝福。
拿破侖.希爾也是通過克服困難才走向成功之路的。在他還是孩子的時候,父親就給他找了個繼母。他的繼母出身較好,而他家卻很貧困。他的父親向他介紹完繼母的情況後,告訴他要尊重她。而希爾卻在心裡一點也不服氣。等到第二天,他的繼母親切地走到他面前,托起他的小腦袋,和藹地說:「你不要害怕貧窮,貧窮只是一時的,只要你對生活充滿信心,生活就會慢慢好起來的。」
希爾內心的反感頓時煙消雲散,衝著這句充滿信任的話,他與繼母友好相處。在此之前,沒有人像她那樣稱讚希爾。也就是繼母的這句話,幫希爾克服了貧窮造成的自卑的心理,成就了一位偉大勵志學家的誕生。
壓力可以轉換成動力,但是壓力變成動力,需要一個轉化的條件,那就是壓力的承受者有承受壓力的能力。若是沒有這個條件,壓力就會變成真正的阻力。只有面對困難不怕吃苦的精神,才能有明天的成功。
卡耐基說過:「生活中最重要的,就是不要以你的收入為資本,任何一個傻子都會這樣做。真正重要的,是從你的損失中受益。這就需要聰明才智,而這一點也正是聰明人和傻子的區別。生活中的快樂大部分並不是來自享受,而是來自勝利。這種勝利來自於一種成熟感,來自於一種得意,也來自我們能將檸檬做成檸檬汁。」
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不是利用你所擁有的,只有愚蠢的人才會那樣做。偉人之所以偉大,關鍵在於當他與別人共處逆境時,別人失去理智,他則下決心,將自己的不利因素盡可能轉化為克服困難的有利因素,進而去實現自己的遠大目標。
失敗了就別空手站起來
人生難免有坎坷,跌倒了是壞事,但如果你能從跌倒中得到一些啟發,從失敗中學習制勝的道理,你的跌倒和失敗就有了新的意義。
在哪裡跌倒就在哪裡站起來,但要記著站起來時不要空手,因為空手站起來的後果只能是失敗。跌倒沒什麼,只要站起來,吸取教訓,以後的人生會更加美好。
正如土光敏夫所說,讓失敗成為今後成功的根基,正確地看待失敗,以積極的行為方式和頑強的毅力去適應失敗,以飽滿的熱情和不懈的努力去改變因失敗引發的不良境遇,那麼我們不僅不會被失敗打倒,而且能學會駕馭失敗、征服失敗的本領,從而使我們逐漸成長為生活的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