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松創辦了「中國人俱樂部」,激發起同學們的民族自尊心,是因為他具有健全的人格,強健的民族精神。李大釗在《艱難的國運,強健的國民》一文中反覆呼籲中國人要有強健的精神,時隔將近半個世紀,還有這類事發生,實在令人心痛。陳曉松最可貴的品質是敢於亮出自我,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
感恩箴言
我們讀書求學,首先要「立骨」。「人無骨不立」,讀書讀到留學,還滿身的柔骨、懦骨,還能叫做有人品有學問嗎?在世界日益多元化、開放化的今天,我們更應該增加「鈣質」,學做堂堂正正的有骨氣的中國人,繁榮祖國,報效祖國。
珍惜祖先的偉大創造
我們中國是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有著源遠流長的文化傳統。兩千年前的戰國時代,就出現過諸子爭鳴、學術繁榮的局面,各派思想家提出許多不同的政治、經濟和哲學等方面一向主張,互相爭論駁辯。大家都想在這場大辯論中擴大影響,獲取勝利,因此都在言辭和文字上狠下工夫。當時儒、道、墨、法四大學派中,儒家很重視文辭的作用,孔子就說過一句名言:「言之無文,行而不遠。」道家是反對文飾,崇尚信實的,老子認為「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莊子也認為「大辯不言」;可正是在《莊子》一書裡,容納著不少優美的寓言故事和精巧的論辯方法,直到現在還能贏取我們後人的驚歎。
中國文學的發展,包括作品和理論的產生、成長、豐富、提高,也有很悠久的歷史。特別重要的一點是,我們中國的文學是用漢字書寫的,這在全世界範圍內也是一種比較特殊的現象。我們祖先在造字的時候,採用了多種方法,就是所謂「六書」,即像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其中象形是最基本的,轉注和假借雖屬用字的方法,但也和前四種造字的方法有密切關係。在漢字裡,不僅一個字的本義和字形有聯繫,它的構造也有內在的邏輯,此外還有聲韻音節等等的屬性,這一切造就了中國文學的獨特面貌。人們都承認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家,唐代出現了很多位偉大的詩人,他們的詩篇在藝術上達到了幾乎可說是登峰造極的高度。
至於「詞」是被稱為「詩餘」的,出現在宋代的許多詞人,他們在這種體裁上所達到的藝術境界,也可以說是幾乎高不可攀。這種成就,就和它們的表現工具漢字不可分。其實,何止是詩和詞呢,散文作品也不例外。在我的童、少年時期,進入一所私塾式的國民小學後,有兩部必讀的教科書《唐詩三百首》和《古文觀止》,後者就是散文選集。當時有個重要的讀書方法是背誦,詩和文都是這樣。收容在《古文觀止》裡的兩百多篇文章,我們最喜愛的就是後面幾卷唐、宋文,覺得不僅內容容易理解,尤其是聲調鏗鏘,朗朗上口。正因為當時經過背誦,到現在已經過去了幾十年之久,有些名篇佳句還能夠鮮明地湧現在腦子裡,親切地吐露在口頭上。
從那時起,有個觀念一直深藏在我的意識裡:我們的漢字是祖先偉大的創造,它不僅結構多樣,含義豐富,具有特異的表現力,而且能夠超越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在民族文化的承傳上成為最有利的因素,值得我們每一個欣賞和使用文字的人珍惜它,愛護它。就我自己的情況來說,正如前面已經提起過的,從啟蒙上學時背誦唐、宋兩代的詩文名篇起,對漢字的珍惜可以說是與日俱增。啟蒙老師告訴說,文字是黃帝的史官倉頡造出來的,因為有了文字,才有「四書…『五經」,才有今天的文明世界,所以讀書人應該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珍惜文字,只要是寫了字的破碎紙頭都要撿起放入字紙簍裡,不能任意踐踏,字紙簍上就貼著一個題有「敬惜字紙」四字的條子。這種對漢字所持的敬重態度,到了自己從單純的欣賞者成為同時也是使用者,心情又有了不同。這時就不單是個敬重問題,而是更進一步的揣摸研究,使它在自己手裡怎樣發揮最大功能的問題了。
在開始學習寫作的青年時代,我貪饞無厭地研讀中外文學先輩們的作品,認真學習他們運用文字的技巧,尤其注意他們那種對待文字的虔誠態度。關於這方面的事例很多,最使我感動的是十九世紀俄羅斯文學巨匠屠格涅夫,他在本國語言文字的運用上是個偉大的魔術師,出現在他筆下的俄羅斯自然風景的畫幅,具有無與倫比的藝術力量,使得同時代另一位文學巨匠托爾斯泰發出讚歎道:「在他以後,再也沒有人敢去接觸自然了。」他這種神奇的本領是從哪裡來的呢?不用說,很重要的一點是由於他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他在一篇為自己的長篇小說《父與子》作辯護的文章裡,雖然對作品遭受誤解而不安,但還是向年青一代發出了最後的一個請求:「請愛護我們的語言,愛護我們美妙的俄羅斯語言,這一寶藏,這一財富,是以光輝的普希金為首的我們的先行者傳給我們的!請珍愛這一強大的工具,它在巧手裡能夠創造奇跡!」
他還曾經在給朋友的書信裡發出「請像愛護聖物那樣愛護語言的純潔性」的呼籲。他晚年所寫的著名的散文詩,有一篇題為《俄羅斯語言》的,更滿懷激情地寫道:在疑惑不安的日子裡,在痛苦地思索祖國命運的日子裡,你是我唯一的依靠和支持。呵,偉大的、有力的、真實的、自由的俄羅斯語言呵!要是沒有你,那麼看到祖國發生的情形,怎能不陷入悲痛絕望呢?但是,如果說這樣的語言不屬於一個偉大的民族,那是無法令人置信的。
請看一看,這是一種怎樣真摯的感情,怎樣虔誠的態度!其實,熱愛祖國的語言文字,是每一個優秀作家的好品質。別看魯迅在回答「創作要怎樣才會好」的詢問時,只舉了幾條「自己所經驗的瑣事」,其中「寫完後至少看兩遍,竭力將可有可無的字、句、段刪去,毫不可惜。寧可將可作小說的材料縮成Sketch,決不將Sketch材料拉成小說」和「不生造除自己之外,誰也不懂的形容詞之類」這兩條,就屬於文字鍛煉的範圍,為了求得行文的簡練和保護文字的純潔性。只要想一想,寫作既是一種使用文字的藝術,怎麼可以不重視文字的性能以發揮它最大的效用呢?
在愛護和重視文字問題上,屠格涅夫和魯迅的例子都屬於使用方面。其實,使用和欣賞的關係很密切,有時甚至不可分。我們研讀名家作品,在讚賞它優美動人的描寫時,總要注意到作者使用文字的努力。從欣賞到使用,這個過程,我們幾乎每人都經歷過。我在閱讀《紅樓夢》這部偉大作品時,對第四十八回「慕雅女雅集苦吟詩」的情節特別感興趣,它描寫香菱向林黛玉學習做詩的情形。關於學詩,林黛玉自有一番頗為精闢的見解。
她告訴香菱說:「什麼難事,也值得去學?不過是起、承、轉、合,當中承、轉是兩副對子,平聲的對仄聲,虛的對實的,實的對虛的。若是果有了奇的,連平仄虛實不對都使得的。」又說:「詞句究竟還是末事,第一是立意要緊。若意趣真了,連詞句不用修飾自是好的,這叫做『不以詞害憊』。」又說:「你若真心要學,我這裡有《王摩詰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一百首細心揣摩透熟了,然後再讀一百二十首老杜的七言律,次之再李青蓮的七言絕句一二百首,肚子裡先有了這三個人做了底子,然後再把陶淵明、應、劉、謝、庚、鮑等人的一看,你又是這樣一個極聰明伶俐的人,不用一年工夫,不愁不是詩翁了。」林黛玉在這裡所說的學詩要點,首先是「立意」,即意趣要真;其次才是語句上的修飾和音調上的講究。但最重要的,還是研讀名家作品。大詩人杜甫在自述時,不就有過「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的名言嗎?不用說,讀書也需要對書的熱愛和虔誠的態度。《紅樓夢》裡寫了林黛玉對學詩的見解,接著就寫香菱研讀名家作品的苦心,例如對王摩詰詩「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日落江湖白,潮來天地青」和「渡頭余落日,墟裡上孤煙」等名句中「直」、「圓」、「白」、「青」、「余」「上」等字的商討。果然香菱就能寫詩,有資格參加大觀園裡的聯詩盛會了。
也許會有人說,前面所指的都是詩人作家們的事情,和一般人的關係不太大。其實,求取一定程度的文字表達能力,並不單是學文科的人的任務,學理科的人也絕不能自居例外。就中國的情況看,先秦諸子以後,不僅優秀的詩人作家輩出,在我們的文學史上寫下光輝燦爛的篇章,即使是一些歷史和地理的科學著作,也由於它們的富於文采,同時成為文學名著而流傳後世。司馬遷的《史記》,酈道元的《水經注》和徐弘祖的《徐霞客遊記》都是人們十分熟悉的例子。至於外國的情況,法國昆蟲學家法布爾以畢生精力寫成的《昆蟲記》,還有另一位法國博物學家布封的《自然史》,對我們也並不完全陌生,他們的科學著作都被列入世界文學的史冊中。在提高自己的文學素質、努力追求文字表現的優美動人上,文學家和科學家應該是一致的。道理很簡單,無論你是抒情還是說理,目的總都是為了爭取讀者,進而征服讀者。
愛護祖國的文字,重視祖先的偉大創造,這本是我們的優良傳統。十分令人惋惜的是,這個優良傳統近來似乎有些被忽視,人們運用文字的能力似乎有下降的趨勢,在報章雜誌上經常可以發現令人驚訝的例證。這種現象,同時也說明了人們思維能力的貧弱,因為語言文字的貧弱,既是思維貧弱的原因,也是結果。怎樣才能改變這種情況,自然不只是個關於遣詞造句的文字運用的問題了。
漢語是炫目的先秦繁星,是浩渺的漢宮秋月;漢語是人生變數的篆隸楷草,是似字非字的仙風道骨。漢語是歷經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歷史的層層過濾沉澱出的精華。漢語之美,是夜空中那一片冰月。當它被古人創造之時起,它便命中注定要伴隨著這個幾千年的文明古國。漢語,是我們幼時的兒歌,少年的作文;漢語,是我們的生活習慣,生活方式。她是我們民族的根,生命的魂,美的化身,是炎黃子孫的共同標誌。漢語是我們這個民族的承栽者,是我們偉大祖國的象徵,是世界上最美麗動人的語言,現在,全世界人民都開始學說中國話,可見漢語的魅力所在。
感恩箴言
跟隨漢語的,還有我們古代眾多輝煌的創造,比如精美的唐詩宋詞,比如奇麗的民間文化,比如厚重的古跡建築。因此,在我們重新認識古代創造的優秀文化的同時,更要保護她、傳承她,齊心協力地將祖國文化發揚光大!
廢墟裡讀書的小姑娘
2008年5月12日下午2點20分,上課的預備鈴聲響了。午睡後的鄧清清像往常一樣走進教室。他們的教室在這個5層教學樓的第二層。下午第一節是地理課,是她最喜歡的課程。不過今天鄧清清感覺頭特別暈。是不是病了?她趴在桌子上休息了一會兒。
突然,教室劇烈地搖動起來。同學們的尖叫劃破了校園的寧靜一「地震了!地震了!」
不知誰喊了一聲:「快跑!」鄧清清抓起課本,撒腿就往外跑。剛到門口,就聽到「轟」的一聲,整個教學樓應聲倒塌。鄧清清感到一陣劇痛,眼前頓時漆黑一片。不知過了多久,她從眩暈和恐懼中慢慢清醒過來,意識到自己已經被埋在地下了。她伸手探了探四周,頭頂斜著一大塊樓板,雙腿被散落下來的廢渣埋了一大截,胸口被一塊石板頂著……除了雙手,她全身不能動彈。過了一會兒,她感到有黏黏的液體滴到身上,順著摸上去,竟是一個同學的腿。滴下來的自然是血。這時,鄧清清聽到了喊叫聲和呻吟聲。她矢口道,還有同學和她一樣活著。但是,外面沒有任何聲音。她害怕極了。
在恐懼之中,鄧清清撐到了5月13日凌晨0點48分。武警水電三總隊的第一批官兵此時趕到了鎣華鎮中學。
一些孩子很快被救了出來。這時,一塊大樓板下傳出一個小女孩的聲音:「叔叔阿姨救我!叔叔阿姨救我!」
「是鄧清清的聲音!」初一(1)班班主任陳全紅急切地說:「清清,是你一」還沒問完,「砰」的一聲,一個石柱從旁邊未倒塌的綜合樓上掉了下來。餘震又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