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登山運動員,在一次攀登珠穆朗瑪峰的活動中,在6400米的高度時,他漸感體力不支,停了下來,與隊友打個招呼,就悠然下山去了。事後有人為他惋惜:為什麼不再堅持一下,再努一把力,就可以跨過6500米的登山死亡線啦。他回答得很干脆:“不,我最清楚,6400米的海拔,是我登山生涯的最高點,我一點都不感到遺憾。”
我不禁對這名登山運動員肅然起敬。現實中,我們往往不怕拔高自己,就怕自己的高度超越不過別人。其實,任何事情都存在臨界點,但不是任何人都能找到並穿越臨界點,抵達更高的層次。因此,學會停止,悠然下山去,至關重要。生命有自己的極限,超過這個極限可能就會遭到報復。學會停止,是對生命的尊重,尊重不就是一塊令人肅然起敬的碑石嗎!
放棄得當,是對捆綁自己背包的一次清理,丟掉那些不值得你帶走的包袱,拿走拖累你的行李,你才可以簡潔輕松地走自己的路,人生的旅行才會更加愉快,你方才可以登得高、行得遠,看到更多更美的人生風景。
放棄與回到當下,享受此刻的快樂,才是值得我們珍藏的。也許,我們並不了解什麼才是永恆的幸福,但,我們了解只要是努力的活著,做到心靈坦蕩蕩,並珍惜當下,就是幸福的人生。
6、心在凡塵,與世無爭
拋棄一些塵世的煩擾,留一份開闊的天空給心靈安個家。快樂與金錢、權勢、名聲、地位都無關,真正能給我們帶來快樂的是一份淡泊的心境!放下你該放手的東西,你便會擁有快樂的人生!何不每天陽光清新地過日子,洗練一份仁厚清靜的心境,無憾無悔走到生命盡頭。
心在凡塵,閒看庭前花開花落;與世無爭,漫隨天外雲卷雲舒。
落英在晚春凋零,來年又是燦爛一片;黃葉在秋風中飄落,春天又煥發出勃勃生機。具有豁達性格的人,即使在生命僵死之時,也能看到希望,他們眼睛裡流露出來的光彩會使整個人生都流光溢彩。在這種光彩之下,寒冷會變成溫暖;痛苦會變成舒適。這種性格使智慧更加熠熠生輝,使美德更加迷人燦爛,使人性更加完美。豁達是一種明智的處世方式,是一種人生態度,一種人生境界。
一位住在山中茅屋修行的禪師,有一天趁夜色到林中散步,在皎潔的月光下他突然開悟。
他喜悅地走回住處,卻見到自己的茅屋正被小偷光顧。找不到任何財物的小偷要離開的時候在門口遇見了禪師。原來,禪師怕驚動小偷,一直站在門口等待。他知道小偷一定找不到任何值錢的東西,早就把自己的外衣脫下拿在手上了。
小偷遇見禪師,正感到驚愕的時候,禪師說:“你走老遠的山路來探望我,總不能讓你空手而回呀!夜涼了,你帶著這件衣服走吧!”
說著,就把衣服披在小偷身上,小偷不知所措,低著頭溜走了。
禪師看著小偷的背影穿過明亮的月光消失在山林之中,不禁感慨地說:
“可憐的人呀!但願我能送一輪明月給他。”
禪師目送小偷走了以後,回到茅屋赤身打坐,他看著窗外的明月,進入空境。第二天,他在極深的禪室裡睜開眼睛,看到他披在小偷身上的外衣被整齊地疊好,放在門口。禪師非常高興,喃喃地說:“我終於送了他一輪明月!”面對偷竊的盜賊,禪師既沒有責罵,也沒有告官,而是以寬容的心胸原諒了他,禪師的寬容和原諒也終於換得了小偷的醒悟。
豁達決定著一個人的幸福生活,我們要做到讓自己的心豁達起來,就得像老禪師那樣參透人生的真諦。
豁達,需要你控制自己的欲望。我們擁有官能,必然存在欲望。合理地覓食求偶無可非議,但欲望超出了一定的原則和范圍就成了罪惡了。恣意縱欲可以污染人群、腐蝕國家。克制你的欲望,使之合理適度,這是心歸於祥和平靜的一個重要法門。
豁達,讓你學會無私。每個人都有各自的工作和生活。如果他在工作和生活中,追求的是貢獻於社會,努力奮斗為的是民族和國家,並不是要博取功名利祿,那麼,他往往不會為時時都可能發生的不公而抱怨、牢騷滿腹、耿耿於懷。相反,他會因對同胞、社會、民族有所奉獻而坦然無悔。一個為自己打算的人凡事斤斤計較,一遇報酬不滿意,便會滋生被遺忘、被冷落、被否定的感覺,心裡平衡與安寧必蕩然無存。只索取不奉獻就會背棄自己作為社會成員應盡的責任。如此,雖然省了精力、圖了輕松、得了財富,但他卻會為良心恆久的虧欠和懊悔所折磨,甚至是遭人白眼唾罵,既損了人格,又失了尊嚴。
豁達,需要自知之明。人們能否做到心靈豁達,能否正確評價自我和確立自我追求是很重要的。一個人評價自我是通過認識自己的長處和短處來進行的。如果誇大長處,就會傲氣盈胸,自命不凡;如果誇大短處,則會自慚形穢,自暴自棄。而只要自我評價一旦失真,人們通常就不知道自己應該做什麼和能做些什麼,在追求目標的選擇上就容易陷入盲目。一個人只有自我評價恰如其分時才能心寧情暢、不驕不躁、不亢不卑。因此制訂生活目標要合乎實際。一種既能充分激發自己的潛力,經過努力又能達到的目標將使人們內心堅定踏實,永遠充滿樂觀、自信、自尊與自豪。追求豁達的人必然是一個積極了解自己和切切實實了解了自己的人!
豁達,讓你學會自省。人非先天就是聖人,心中難免會有這樣那樣的錯誤、暗淡、罪惡、虛偽等念頭。存有了這些念頭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放縱、任性和寬恕自己,從而造成惡性循環,永遠生活在黑暗中,最後被毀滅。人應該經常反省自己、警惕自己、告誡自己,使這些念頭不重復而逐漸把它克服。一個人只有不斷地清洗自己的心,掃除思想上的桎梏和精神上的煙霧才能擴大豁達的心。雨果說:“世界上最遼闊的是大海,比大海更遼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遼闊的是人的胸懷。”雨果所說的正是那些豁達的人。
心在凡塵,閒看庭前花開花落;與世無爭,漫隨天外雲卷雲舒。辟一方淨土詩意棲居,豁達便成為一種情操,一種修養。只有豁達的人才真正懂得善待自己、善待他人,生活才充滿快樂,這才是豁達的人生。
7、欲望無邊,一切適可而止
人的欲望像越滾越大的雪球,蠱惑著人們拼命向前。而有的人卻是在走一條不歸路,永遠與自己的初衷相偏離,為了欲望而引火自焚,最終落個身敗名裂。
我們都見到過賭徒在賭場中的情景,贏的人固然開懷大笑,輸的人亦是頓足捶胸,但是不管是輸是贏,總之是沒有誰願意輕易地離開。因為贏的人想贏得更多,輸的人想翻回本錢。最後贏的會輸光,輸的只會輸得更慘。
早在秦朝,宰相李斯可以說是聲名赫赫、不可一世。直到後來,他成了階下囚,臨行刑的時候,他對他的小兒子說:“我跟你還能夠牽著咱們那條卷尾巴的黃狗,穿過上蔡縣城的東門,到山上去追獵野兔嗎?”這正是一個“持之盈之”者,對於平靜恬淡的生活重新渴望的真實寫照。然而,此時才想到返璞歸真,為時晚矣!
一部《紅樓夢》,寫的就是一個金玉滿堂的大家族,從有到無、由滿至損的變化過程。
“千古一帝”秦始皇,橫掃六國一統江山,天下財富皆歸於他,如果按照老子的觀點,他應當“功成名遂身退”了。然而,這位始皇帝卻偏偏沒有滿足。為了滿足自己的奢欲,他在首都附近大興土木,制造阿房宮,修造驪山墓,所耗民夫竟達70萬人以上。據記載,阿房宮的前殿東西寬達700多米,南北差不多115米,殿門用磁石砌成,目的是防止來人帶兵器行刺秦始皇。除此以外,秦始皇單在鹹陽周圍就建宮殿270多座,在關外的行宮竟有400多座,關內有300多座。
修建這樣龐大的工程當然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據估算,當時服兵役的人數遠遠超過200萬,占當時壯年男子人數的三分之一以上的龐大的工程開支加上龐大的軍費開支,造成了“男子力耕,不足糧飽,女子紡織,不足衣服,竭天下之資財以奉其政”的悲慘局面。民不聊生,百姓們過著“衣牛馬之衣,食犬口之食”的痛苦生活。最終,他的萬世皇帝夢只維持了短短十五年。
從古至今,人莫不愛財慕富、貪愛榮華,可是有誰能夠把金銀珠寶永久地保存在自己手中呢?無論是權傾天下的王公貴族,抑或是君臨天下的帝王,都沒有能夠做到。他們把自己與珠寶埋葬在一起,並設計了各種機關,以為可以永久享受。其結果卻是珍寶被偷盜一空,甚至屍骨也被棄之荒野。錢財權勢永遠是流轉的,它不會是某個人的私屬品,沒有誰能夠長久獨占。如果我們的品行道德能夠與財富權勢相得益彰的話,才算是擁有天大的財富。
人的欲望與現實之間存在著巨大差距,往往永遠無法逾越。人在旅途,功名利祿只是一種身外之物,只要我們努力地創造財富,真實地面對我們所擁有或將要擁有的一切,你會發現,能滿足一個人的可以很多,也可以很少,只是人的心境問題。欲望是無法撲滅的火,是無法堵住的水。欲望的放縱,可能燃起焚身大火,欲望的壓抑,卻往往造成精神痛苦。看重名譽的人,自己不希望態度驕傲,但驕傲的情緒會自然而然地產生;追求財利的人,自己不打算貪得無厭,但是貪婪的欲望難以克制。這些人如同采尋蜂蜜,雖然嘗到了少許的甜頭,但難逃被螫的結果。名譽和財利是裝飾人們表面儀容的,善良與邪惡才是人們的真正面目,只有品德高尚、才學出眾的賢人才能心念與行為相一致。如果世上的人們總是沉溺於漂浮的名聲和空虛財利之中,談話辦事雖然循規蹈矩,但未必出於自己的真實心態,或者是為出名、或者是謀財利,或者是作為餌料釣取捕獵自己想獲取的東西。但那些為滿足人們的需求,為社會進步去流血,去奮斗,是人生不斷進取的本能和對善良的企盼,是通往幸福生活的階梯,是正常且合理的欲望,不但無可非議,而且是我們應該鼓勵和提倡的。但,人對名譽和財
利的種種欲念,其產生的根源相當久遠,開始於人類和精靈的祖先時代,發生在天地剛剛開辟的年月,由此滋生出所有過失和差錯的根苗,可以侵蝕一切善良的果實,因此,我們當謹慎,並對種種欲望有所限制。
有追求是好事,欲望更是人性天然的一部分,雖然人的客觀需要也是有限度的,但欲望卻可以無限膨脹,當它超越了生命個體的客觀限度,發展到無邊無際,也就違反了天然,恐怕只能落得迷惘和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