謙虛的人往往能得到別人的信賴,因為謙虛,別人才認為你不會對他構成威脅。你會贏得別人的尊重,與他們建立良好的關係。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老虎面前莫稱王,魯班面前莫弄斧。做人不要得以不要忘形,趾高氣揚的人目光短淺、胸無大志。
晏子乘車外出,馬車正好從車伕的家門前經過。車伕的妻子就從門縫裡偷偷地往外看,只見自己的丈夫坐在車上的大傘蓋下,揮鞭趕著高頭大馬,神氣活現,十分得意。
車伕回到家裡,妻子就要跟他離婚。車伕大吃一驚,忙問什麼原因。
他妻子說:「晏子身為齊國宰相,在諸侯各國中很有名望。可我看他坐在車上,態度卻是那樣謙遜。而你呢,只不過是給相國趕趕車罷了,卻趾高氣揚,表現出一副很了不起的樣子。像你這樣的人還會有什麼出息呢?這就是我要跟你離婚的原因。」
車伕仔細琢磨妻子這番話,既受教育又感到慚愧,便向妻子認錯。自此以後,車伕變得謙遜謹慎起來。
車伕的這一變化使晏子感到奇怪,就問車伕原因,車伕把妻子的話如實地告訴了晏子。晏子認為車伕的妻子很有見解,也對車伕勇於改過的態度感到滿意,便推薦車伕做了大夫。
真正的君子就如同晏子,有謙遜的態度,有廣闊的胸懷。和晏子相比,我們中有些人有一點點本事就飄飄然,忘乎所以,結果只能是自找苦吃。
一隻貓頭鷹每到晚上才出來吃東西,白天就睡覺。
有一天,正當它睡得很香時,被一隻蚱蜢的聲音吵醒了。它沒法入睡,便懇切地請求蚱蜢停止。蚱蜢卻根本不理他,仍然叫個不停,聲音越來越響。貓頭鷹被弄得無可奈何,煩躁不安。
突然它想到一個好計策,便對蚱蜢說:「聽到你動聽的歌聲,我已睡不著了。你的歌聲如同阿波羅神的七絃琴一樣動聽。我將把青春女神赫柏剛送給我的仙酒拿出來,痛痛快快地暢飲一場。你若不反對,就請上來一起喝吧。」
蚱蜢被這讚美之辭弄得忘乎所以,什麼也沒想就急忙地飛了上去。結果貓頭鷹從洞中衝出來,把蚱蜢弄死了。
故事中的蚱蜢沒有正確認識自己的處境,受到吹捧就得意忘形,結果白送了性命。得意忘形是摧毀心智的利器,任何人要是被它沖昏了頭腦,就可能會遭遇不好的下場,得意者終必失意。
從前有一個農夫,他的地在一片蘆葦地的旁邊。那蘆葦地裡常常有野獸出沒,他擔心自己的莊稼被野獸毀壞了,就總是拿著弓箭到莊稼地和蘆葦地交界的地方去來回巡視。
這一天,農夫又來到田邊看護莊稼。一天下來,沒有什麼事情發生,平平安安地到了黃昏時分。農夫見還安全,又感到確實有些累了,就坐在蘆葦地邊休息。
忽然,他發現葦叢中的蘆花紛紛揚起,在空中飄來飄去。他不禁感到十分疑惑:「奇怪,我並沒有靠在蘆葦上搖晃它,這會兒也沒有一絲風,蘆花怎麼會飛起來的呢?也許是葦叢中來了什麼野獸在活動吧。」
這麼想著,農夫就提高了警惕,站起身來向葦叢中張望,觀察是什麼東西隱蔽在那裡。過了好一會兒,他才看清原來是一隻老虎,只見它蹦蹦跳跳的,時而搖搖腦袋,時而晃晃尾巴,看上去好像高興得不得了。
老虎為什麼這麼撒歡呢?農夫想了想,認為它一定是捕捉到什麼獵物了。老虎得意忘形,完全忘了注意周圍會有什麼危險,屢次從葦叢中跳起,將自己的身體暴露在農夫的視線之下。
農夫悄悄藏好,用弓箭瞄準了老虎現身的地方,趁它又一次躍起、脫離了葦叢的隱蔽的時候,就一箭射過去。老虎立刻發出一聲淒厲的慘叫,撲倒在葦叢裡。
農夫過去一看,老虎前胸插著箭,身下還枕著一隻死獐子。
老虎捕到了獐子高興萬分,卻沒料到中箭而死,真可謂是樂極生悲。所以我們應該謹慎從事,不要被一時的勝利沖昏了頭腦,喪失了對危險的警惕,否則就會埋下災禍的隱患。
關公面前耍大刀,得意的忘乎所以,就會給自己留下隱患。所以有本事、有志向的人,大都謙虛謹慎。聰明和智慧的人都會審視度勢,在適當的時候把握適當的機會,從而做出正確的事情。
不要在強者面前逞能
做人要懂得借勢發力,當自己的勢力不足時,不可螳臂當車,要懂得借助強者陽光,發展自己,以圖最後自立自強。千萬不要在強人面前逞能,自取滅亡。
黑暗中的借光,當然要有點戰術。只有這樣,才不至於看不見東西被摔倒。斯大林時代的華西裡耶夫斯基將軍,便是這樣的一位高人。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作為前蘇聯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斯大林,由於受反常的「自我尊嚴」的驅使,變得很難接受別人的意見。「唯我獨尊」的個性使他不能允許別人比他高明。莫斯科保衛戰前夕,大本營總參謀長朱可夫將軍曾建議「放棄基輔城」,以免遭德軍的「合圍」。這本來是一個很有戰略眼光的建議,但斯大林聽不進去,當面罵朱可夫「胡說八道」,並一怒之下把朱可夫趕出大本營。不久,基輔城果然遭德軍合圍,守城的紅軍精銳部隊全軍覆沒。等到斯大林對朱可夫說「你是對的」時,已經是馬後炮了。但是,一度當了蘇軍大本營總參謀長的華西裡耶夫斯基,卻往往能使斯大林不知不覺中採納他的正確作戰計劃,從而發揮出巨大的作用。
在斯大林的辦公室,每當斯大林與華西裡耶夫斯基談天說地的「閒聊」時,華西裡耶夫斯基往往「不經意」地「順便」說說軍事問題,既不鄭重其事,也不頭頭是道。可是奇妙的是,等他走了以後,往往使斯大林想出一個好計劃。過不了多久,斯大林就會在軍事會議上陳述這個計劃。大家都驚訝斯大林的深謀遠慮,紛紛稱讚,斯大林自然十分高興。再看看華西裡耶夫斯基本人,也與大家一樣顯得驚異並且與眾人一道表示讚歎折服。這樣一來,再也沒有人想到這是華西裡耶夫斯基的主意,甚至斯大林本人也不這樣想了。但是,上帝最清楚,統帥部實施的畢竟還是華西裡耶夫斯基的計劃。
華西裡耶夫斯基也會在最高軍事會議上發表自己的見解,但那方式方法更是令人啼笑皆非。他首先講三條正確的意見,但口齒不清,用詞不當,前後重複,沒有條理,聲音含混,因為他的座位通常靠近斯大林,所以只要使斯大林一個人明白他的意思就行了。接著他又畫蛇添足地講兩條錯誤的意見。這會兒,他來了精神,條理清楚,聲音洪亮,振振有詞,必須使這兩條錯誤意見的全部荒謬性都昭然若揭才肯罷休,這往往使在場的人心驚膽戰。
等到斯大林定奪時,自然首先批判華西裡耶夫斯基的那兩條錯誤意見。斯大林往往批判得痛快淋漓,心情舒暢。接著,斯大林逐條逐句,清晰明白地闡述他的決策。他當然完全不像華西裡耶夫斯基那樣詞不達意,含混不清。但華西裡耶夫斯基心裡明白,斯大林正在闡述他剛剛表達的那幾點意見,當然是經過加工、潤了色的,不過,這時誰也不再追究斯大林的意見是從哪裡來的。這樣一來,華西裡耶夫斯基的意見也就因為已移植到斯大林心裡,變成斯大林的東西,而付諸實施了。事後,曾有人嘲諷華西裡耶夫斯基神經有毛病,是個「受虐狂」,每次不讓斯大林罵一頓心裡就不好受,華西裡耶夫斯基往往是笑而不答。只是有一次,他對過分嘲諷他的人回敬道:「我如果也像你一樣聰明,一樣正常,一樣期望受到最高統帥的當面讚賞,那我的意見也就會像你的意見一樣,被丟到茅坑裡去了。我只想我的進言被採納,我只想前線將士少流血,我只想我軍打勝仗,我認為這比討斯大林當面讚賞重要得多。」
當華西裡耶夫斯基把他的真實想法告訴別人時,人們這時才明白這位軍事天才的苦衷和「心機」。正是他的「小陰謀」和在斯大林面前的彎腰,才使得蘇聯紅軍得以用正確的方式擊敗了強大的德軍,取得了反法西斯戰爭的偉大勝利。
臥薪嘗膽,方能成大事
如果非要把歷史中能「低頭」的人物排個座次的話,越王勾踐理所當然的要排在第一的位置。身為敗亡者,勾踐屈身侍奉吳王夫差,為了低頭,他做出讓人噁心的非常理之事,噁心是噁心,但勾踐心裡明白,越是噁心,越能讓吳王放心,自己就有東山再起的時機。結果正好驗證了那句話「把頭抬得越高的人,不一定是最後的勝利者」。越王一低頭,吳王就喪了性命。
在勢力還不足以戰勝對手的時候,千萬要沉得住氣,一旦時機成熟,來日你們的地位可能剛好掉過來了。
臥薪嘗膽的故事,常被用來鼓勵人們刻苦發奮,忍恥吞辱,戰勝困難,爭取勝利。在變幻莫測的鬥爭中,每個人的情形時刻都有改變的可能,或由輝煌轉向暗淡,或由高山峰巔跌入萬丈深淵,如何在這強烈的反差中控制好自己的情緒,積累力量,企圖東山再起呢?
春秋時,越王勾踐被吳王夫差打敗,退守在會稽山上,越王要求跟吳國講和,吳國的條件是要勾踐夫婦到吳國給夫差當僕役,勾踐萬般無奈也只好答應了。
勾踐將國事委託給大夫文仲,讓大夫范蠡隨他夫婦前往吳國。到了吳國,他們住在山洞石層中,牽馬。有人指罵他,他也不在乎,的面孔,很討夫差歡心。夫差每次外出,勾踐就親自為他低頭順眼,始終表現出一副馴服
一次,夫差病了,勾踐在背地裡讓范蠡預測一下,知道此病不久就會好,他就親自去見夫差,探問病情,並親口嘗了嘗夫差的糞便,向夫差道賀,說他的病很快就會好的。夫差問他怎麼知道,勾踐就胡編說:「我曾經跟名醫學過醫道,只要嘗一嘗病人的糞便,就能知道病的輕重。剛才我嘗了大王的糞便,味酸而稍微有點苦,用醫生的話說,是得了『時氣症』,所以病很快會好,大王不必擔心。」
果然沒過幾天,夫差的病就好了。夫差認為勾踐比自己的兒子還孝順,深受感動,就把勾踐放回國去了。
勾踐歸國後,深為會稽之恥而痛苦,一心伺機報仇。他睡不好覺,吃不好飯,不近美色,不看歌舞,苦心勞力,唇乾肺傷,對內愛撫群臣,對下教育百姓,經過三年,百姓都歸順了他。
為了更好地籠絡群臣,每當有甘美的食物,如果不夠分自己不敢獨吃,有酒把它倒人江中,與人民共飲,勾踐自己耕種吃飯,靠妻子親手織布穿衣,吃喝不求山珍海味,衣服不穿綾羅綢緞。為了堅持鍛煉鬥志,不過舒服生活,連褥子都不用,床上鋪著柴草,還備一個苦膽,隨時嘗一嘗苦味,以不忘所受之苦。他還經常外出巡視,隨從車輛裝著食物去探望孤寡老弱病殘,並送給他們食物吃。
然後,他召集諸大夫,向他們宣告說:「我準備和吳國開戰,拼以死活,希望士大夫踏肝踐肺同日戰死,我跟吳王頸臂相交肉搏而亡,這是我最大的願望。如果這些辦不到,從國內考慮,估計我們的國力不足以損傷吳國,從國外結盟的諸侯也不能毀滅它,那麼,我將拋棄國家,離開群臣,自帶佩劍,手舉刺刀,改變容貌,更換姓名,去當僕役,拿著箕帚侍奉吳王,以便找機會跟吳王決戰。我雖然知道這樣做危險太大,要被天下人所羞辱,但我的決心已定,一定要想法實現!」
後來越國終於與吳國在五湖決戰,吳國軍隊大敗,越軍包圍了吳王的王宮,攻下城門,活捉夫差,殺死吳國宰相。滅掉吳國兩年後,越國稱霸諸侯。
勾踐臥薪嘗膽的故事之所以千古流傳,不但是因為勾踐最後洗雪了恥辱以報國仇,更主要的是他那忍辱負重的精神成為我們克服暫時的困難,知恥後進的楷模。這就是做人要懂得「低頭」,該「低頭」時就「低頭」。
由於勾踐被夫差打得大敗,他不得不屈服求和,向吳國低頭稱臣,如果此時勾踐只憑意氣與夫差拚個魚死網破,恐怕越國將會在歷史上消失。於是,他一方面在吳國君臣面前表現得忠心耿耿,卑躬屈膝,擺出一副「奴才相」,不管吳國的臣子如何羞辱他,如何考驗他,也不管自己的親人屬下如何不理解他,恥笑他,他都一概忍受下來。但另一方面,勾踐的復國之心未死,東山再起的志向未滅,他臥薪嘗膽,發奮圖強,任用范蠡、文仲等人,十年生聚,十年教訓,終於轉弱為強,滅掉了吳國。因此,勾踐的忍可以是幾年、十幾年,但這完全是策略性的,是一種瞞天過海的韜晦之計,是一種以屈求伸的雄才大略,這種人的謀略一旦成功,將一反忍的常態,變本加厲地對他所忍的人進行清算。
此外,勾踐臥薪嘗膽,以屈求伸的故事還告訴我們要「知恥而後勇」。一般說來,—個人從知恥、忍恥到雪恥,這個過程必然有一段歷史距離。大多數受辱者,皆因當時的力量或者環境處於劣勢,在與人或者命運抗爭的過程中,或由於力量懸殊,寡不敵眾,或由於天時地利,不如對方,致使自己被對方打敗而遭受屈辱,但又不能立即雪恥,只能將恥辱強忍吞下,銘刻心頭,經過養精蓄銳,日漸強大,時機成熟,再雪舊恥,正所謂「君子報仇,十年不晚」便是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