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沉默:此時無聲勝有聲 第7章 保持沉默,是一種韜光養晦的處世策略 (1)
    身懷絕學而又淡泊明志的人,往往會遭到來自熱衷名利之人的質疑;言行恭謹、處處慎行的真君子,常常會受到宵小之輩的嫉妒和誣蔑。所以,在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中,只有學會韜光養晦,適時的保持沉默,然後伺機而起,才能使自身所蘊含的能量徹底爆發,成就一番大事業。

    深藏不露是一種智謀

    鷹立如睡,虎行似病。表現低調些,做事情過於張揚就會洩漏事機,就會讓對手警覺,就會過早地把目標暴露出來,成為對手攻擊和圍剿的靶子。保護自己的最好方式就是不暴露,儘管這樣做會有損失,卻能避免更多不可預知的風險。

    1998年,華為以80多億元的年營業額,雄踞當時聲名顯赫的國產通信設備四巨頭之首,勢頭正猛。而華為的首領任正非不但沒有從此加入到明星企業家的行列中,反而對各種採訪、會議、評選唯恐避之不及,直接有利於華為形象宣傳的活動甚至政府的活動也一概堅拒,並給華為高層下了死命令:除非重要客戶或合作夥伴,其他活動一律免談,誰來遊說我就撤誰的職!整個華為由此上行下效,全體以近乎本能的封閉和防禦姿態面對外界。

    2002年的北京國際電信展上,華為總裁任正非正在公司展台前接待客戶。一位上了年紀的男子走過來問他:華為總裁任正非有沒有來?任正非問:你找他有事嗎?那人回答:也沒什麼事,就是想見見這位能帶領華為走到今天的傳奇人物究竟是個什麼樣子。任正非說:實在不湊巧,他今天沒有過來,但我一定會把你的意思轉達給他。

    關於任正非還有很多故事。有人去華為辦事,暈頭轉向地換了一圈名片,坐定之後才發現自己手裡居然有一張是任正非的,急忙環顧左右,斯人已蹤影不見。有人在出差去美國的飛機上,與一位和氣的老者天南地北地聊了一路,事後才被告知那就是任正非,於是懊悔不迭。這些多少有點傳奇的故事說明,想認識任正非的人太多,而真能認識任正非的人卻很少。

    近兩年來,華為的壁壘有所鬆動,出於打開國外市場的需要,華為與境外媒體來往密切,和國內媒體的接觸也靈活不少,華為的一些高層也開始謹慎露面。惟一沒有任何解禁跡象的,是任正非本人。

    在《我的父親母親》這篇文章中,又展現了任正非理性和激情背後溫情的一面。他在文中總結說:「由於家庭原因,文革中,無論我如何努力,一切立功、受獎的機會均與我無緣。在我領導的集體中,戰士們立三等功、二等功、集體二等功,幾乎每年都大批湧出,唯我這個領導者從未受過嘉獎。我已習慣了我不應得獎的平靜生活,這也培養了我今天不爭榮譽的心理素質。」

    正是由於任正飛的低調做人,才使得他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打理公司,每年花大量時間遊歷全球,在各個發達市場與發展中市場上尋覓機會,在通信設備國際列強間合縱連橫,尋覓可用的力量與資源。深刻領悟西式規則的同時,充分發揮東方的智慧,帶領著華為再創輝煌。

    過分的張揚自己,就會經受更多的風吹雨打,暴露在外的椽子自然要先腐爛。一個人在社會上,如果不合時宜地過分張揚、賣弄,那麼不管多麼優秀,都難免會遭到明槍暗箭的打擊和攻訐。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

    在不被人關注的崗位上工作,很少與別人發生矛盾,你的秘密也不容易被人知曉,你可以節省許多寶貴的時間,來靜心地做自己的事,而不會有人來妨礙你。

    當遇到不利的情況或者對自己可能造成傷害的情況時,萬萬不能憑一時衝動辦事,而應毫不猶豫地將自己隱蔽起來。切勿逞匹夫之勇,而毀壞自己的前程。所以我們要干一項事業,在實力和規模還不足以搏擊長空的時候,就不能與人家硬拚,而應該在不顯山、不露水中悄然發展。

    古時候,在我國北方邊陲,兩個部落之間發生爭戰。結果一個部落被打敗,勝利者決定殺死被打敗部落裡的10歲以上的所有男人,但有一個14歲的男孩卻倖免於難。

    當一個首領將矛刺向臥伏在草叢中的這個男孩的時候,卻被另一個頭目制止住了,原因是這個大男孩看起來很愚鈍,當矛刺向他的時候,他仍然傻乎乎地看熱鬧,卻不知求饒,更不知反抗和逃跑。於是,這個男孩倖存下來了,他與其他10歲以下的男童,被當作未來的奴隸倖存下來。

    但事實上,那個14歲的男孩非但不傻,而且智慧超群,他的名字叫關山,在他29歲的時候,他率領本族人最終殺敗了他的仇敵,報了血海深仇。當初若不是他裝出很呆滯、柔弱的樣子,早就被殺死了。可見,在處境不利於生存和發展的時候,讓自己不引人注意或者不使人關注,就能保全力量,以便東山再起,另謀大計。

    古今中外,一些過分張揚、鋒芒畢露之人,不管功勞多大,官位多高,最終多數不得善終,這是盡人皆知的歷史教訓。

    吳王箭射靈猴的故事留給人們的啟迪正在於此。

    吳王乘船在長江中遊玩,登上獼猴山。原來聚在一起戲耍的獼猴,看到吳王前呼後擁地來了,立即一哄而散,躲到深林與荊棘叢中去了。

    但有一隻獼猴,想在吳王面前賣弄靈巧,它在地上得意地旋轉,旋轉夠了,又縱身到樹上,攀援騰蕩。吳王看這獼猴如此逞能,很是不舒服,就彎弓搭箭射它,那獼猴從容地撥開射來的利箭,又敏捷地把箭接住。吳王臉都氣紅了,命令左右一齊動手,箭如風捲,獼猴無法脫逃,立即被射死了。

    吳王回頭對他身邊的人說:「這靈猴誇耀自己的聰明,倚仗自己的敏捷傲視本王,以至丟了性命。要以此為戒呀!可不要用你們的姿態聲色驕人傲世啊!」

    時常有人稍有名氣就到處洋洋得意地自誇,喜歡被別人奉承,這些人遲早會吃虧的。所以在處於被動境地時一定要學會藏鋒斂跡、裝憨賣乖,千萬不要把自己變成對方射擊的靶子。

    在人屋簷下一定要低頭

    民間有一句俗語,叫做「在人屋簷下,不得不低頭」。意思是說人在權勢、機會不如別人的時候,不能不低頭退讓。但對於這種情況,不同的人可能會採取不同的態度。厚黑之人,機會,借此取得休養生息的時間,以圖將來東山再起,而絕不一味地消極乃至消沉;那些經不起困難和挫折的人,往往將此看做是事業的盡頭,或是畏縮不前,不願想法克服眼前的困難,只是一味地怨天尤人、聽天由命。

    雖然「在人屋簷下,不得不低頭」這句話,可以說洞徹世事人情,相當有智慧。可是《厚黑學》卻仍然認為這句話有加以修正的必要。因為,「不得不」實在充滿了無奈、勉強和不情願,這種低頭太痛苦了,也太消極,因此這句話應改為「在人屋簷下,『一定』要低頭」!

    厚黑大師把「不得不」改成「一定」並不是在玩什麼文字遊戲,而是有很多考慮的。

    所謂的「屋簷」,說明白些,就是別人的勢力範圍,換句話說,只要你在這勢力範圍之中,並且靠這勢力生存,那麼你就在別人的屋簷下了。這屋簷有的很高,任何人都可抬頭站著,但這種屋簷不多,以人類容易排斥「非我族群」的天性來看,大部分的屋簷都是非常低的!也就是說,進入別人的勢力範圍時,你會受到很多有意無意的排斥和限制,這種情形在你的一生當中,至少會發生一次。除非你有自己的一片天空,你是個強人,不用靠別人來過日子。可是你能保證你一輩子都可以如此自由自在,不用在人屋簷下避避風雨嗎?所以,在人屋簷下的心態就有必要調整了。

    厚黑處世學認為只要是在別人的屋簷下,就「一定」要厚起臉皮低下頭,不用別人來提醒,也不用撞到屋簷了才低頭。這是一種對客觀環境的理性認知,沒有絲毫勉強,所以根本不要有什麼不好意思和放不下面子。這就是待人處世厚黑之道的基本宗旨。

    「一定要低頭」,起碼有這樣幾個好處:不會因為不情願低頭而碰破了頭;因為你很自然地就低下了頭,而不致成為明顯的目標;不會因為沉不住氣而想把「屋簷」拆了。要知道,不管拆得掉拆不掉,你總要受傷的,因為老祖宗早就有「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的古訓。不會因為脖子太酸,忍受不了而離開能夠躲風避雨的「屋簷」。離開不是不可以,但要去哪裡?這是必須考慮的。而且離開想再回來,那是很不容易的。在「屋簷」下待久了,就有可能成為屋內的一員,甚至還有可能把屋內人趕出來,自己當主人。

    在中國歷史上,政治鬥爭、軍事鬥爭乃至權力鬥爭,極其複雜,有時更是瞬息萬變,忍受暫時的屈辱,厚臉低頭磨煉自己的意志,尋找合適的機會,也就成了一個成功者所必不可少的心理素質。所謂「尺蠖之曲,以求伸也,龍蛇之蟄,以求存也」正是這個意思。韓信忍胯下之辱正是這種「一定要低頭」的最好體現。因為他不低頭就會把自己弄到和地痞無賴同等的地步,奮起還擊,鬧出人命吃官司不說,很可能賠上一條小命。

    另一種更高層次上的「一定要低頭」,是有意識地主動消隱一個階段,借這一階段來瞭解各方面的情況,消除各方面的隱患,為將來的大舉行動做好前期的準備工作。隋朝的時候,隋煬帝十分殘暴,各地農民起義風起雲湧,隋朝的許多官員也紛紛倒戈,轉投農民起義軍,因此,隋煬帝的疑心很重,對朝中大臣,尤其是外藩重臣,更是易起疑心。唐國公李淵(即唐太祖)曾多次擔任中央和地方官,所到之處,悉心接納當地的英雄豪傑,多方樹立恩德,因而聲望很高,許多人都來歸附。這樣,大家都替他擔心,怕遭到隋煬帝的猜忌。正在這時,隋煬帝下詔讓李淵到他的行宮去晉見。李淵因病未能前往,隋煬帝很不高興,多少有點猜疑之心。當時,李淵的外甥女王氏是隋煬帝的妃子,隋煬帝向她問起李淵未來朝見的原因,王氏回答說是因為病了,隋煬帝又問道:「會死嗎?」

    王氏把這消息傳給了李淵,李淵更加謹慎起來,他知道自己遲早為隋煬帝所不容,但過早起事又力量不足,只好縮頭隱忍,等待時機。於是,他故意廣納賄賂,敗壞自己的名聲,整天沉湎於聲色犬馬之中,而且大肆張揚。隋煬帝聽到這些,果然放鬆了對他的警惕。試想,如果當初李淵不低頭,或者頭低得稍微有點勉強,很可能就被正猜疑他的隋煬帝楊廣送上了斷頭台,哪裡還會有後來的太原起兵和大唐帝國的建立。由此可見,李淵也是一位道行很高的厚黑之人。

    在待人處世中,「一定要低頭」的目的是讓自己與現實環境有和諧的關係,把二者的摩擦降至最低,是為了保存自己的能量,好走更長遠的路,更為了把不利的環境轉化成對你有利的力量,這是處世的一種柔性,一種權變,更是最高明的生存智慧。

    「在人屋簷下」是待人處世經常遇到的情況,它會以很多不同的方式出現。當你看到了「屋簷」,請不要「不得不」,而要告訴自己:「一定要低頭!」當然,「一定要低頭」,脖子也會酸,但揉一揉也就過去了。

    沉靜做人,不擺高姿態

    為人處世高高在上,俯視眾人,會失去朋友,受到大家的唾棄,進而遠離你,眾叛親離;平易近人,不剛愎自用,才能得人心,得人心才能幹大事。在人際交往中,人們更容易喜歡那些和善、平易的人,架子太大,傲慢自恃,必定會敗得很淒慘。而為人位尊而不自矜,權重而不自傲,名顯不炫,功高不居,才會贏得眾人的榜樣,人心歸向。

    袁術字公路,是司空袁逢的兒子,官至折衝校尉、虎賁中郎將。董卓進京,他逃到南陽;部將長沙太守孫堅殺掉南陽太守張咨,他便古據了南陽。

    公元195年冬,獻帝東出潼關,其護衛隊伍被李偏、郭汜打敗,袁術以為時機已到,便召集手下人商議,表示要做皇帝。他對手下眾人說:「現在劉氏天下很虛弱,海內鼎沸。我家世代做高官,得到老百姓的歸附。我想應天順民,稱皇帝,不知諸君意下如何?」大家都不願表態,只有主簿閻象認為時機不成熟。他說:「過去周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尚且服侍殷朝,將軍勢力雖然不小,顯然不如周文王那樣強盛,漢室雖然微弱,還未像殷紂王那樣殘暴,就更不應該取而代之了。」袁術聽了,儘管心中不高興,見手下人這麼不熱心,只好暫時作罷。

    後來,袁術想取得一些人的支持,對前來投歸的張承說:「以我土地之廣,士民之眾,倣傚漢高祖當皇帝不行嗎?」張承說:「這在於德,不在於強,如果有德,雖然開始實力不大,也可以興霸王之功,如果憑借勢力就稱帝,不合時宜,就要失掉群眾,想興盛是不可能的。」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