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美洲輸入歐洲剩餘生產品,給歐洲大陸居民帶來了很多種類的商品,要不是因為美洲的發現和開拓,它們是不可能有這些商品的,之中有的是便利品和實用物品,有的是裝飾品,所以增加了它們的享樂用品。
顯而易見的是,美洲的發現和開拓,促進了下面各國的產業:(一)和美洲直接通商的國家,比如葡萄牙、西班牙、法國、英國;(二)不直接和美洲通商,然而通過他國為媒介,把大量麻布與其他貨物送到美洲的國家,如奧屬法蘭德斯和德國的幾個地區。所有這些國家,明顯都擁有比較廣闊的市場,以便來銷售他們的剩餘生產品,因而必然受到鼓勵來增加剩餘生產物的數量。
這類重大事件,對於那些從未把自己的生產品出口到美洲去的國家,比如匈牙利和波蘭,是否也產生了一定的促進作用,這一點儘管沒有那麼明顯,然而這類大事件可以起到這個作用,卻是無須懷疑的。美洲的生產品,其中有一部分是供匈牙利和波蘭人消費。在那裡,人們對於新世界生產的巧克力、砂糖、煙草,也有一定的需求。這類商品,一定要用匈牙利和波蘭工業品或用這些工業品交換的產品來購買。
美洲的這些商品,都是具有新價值的新的等價物;它們通過被輸出到匈牙利和波蘭來交換那裡的剩餘產品。這類商品運到哪裡去,就會給哪裡的剩餘產品開闢一個嶄新的廣闊的市場,提高它們的價值,從而促進它們產量的增加。所以,那裡的剩餘產品,儘管可能沒有任何部分出口到美洲,然而它們能夠運往其他的國家,由其他國家用一部分美洲剩餘產品來購買。這樣的貿易原本是由美洲剩餘產品引發的,通過這樣的貿易,匈牙利和波蘭的剩餘產品才能夠找到市場。
這類大事件,對於那些從來沒有把產品輸送到美洲,也沒有從美洲收到任何物品的國家,也可能起到享樂用品和增進產業的作用。那些和美洲通商從而讓剩餘產品增加的國家,有可能給這些國家帶來更多的其他商品。這些商品,必定會增加它們的享樂用品,也必定會增進它的產業。有更多新的等價物呈現在它們面前,來交換它們產業的剩餘產品了。這樣就給這些剩餘產品創造了更廣闊的市場,提高了它們的價值,從而促進了它們的數量上的增加。
每一年投入到歐洲商業系統,而且通過周轉,每一年分配給歐洲各國的商品總量,必定會因為美洲一切剩餘產品的出現而增加。這個總量增加了,那麼分歸各國的數量也會相應加大,這樣而來就會增加它們的享樂用品,從而促進它們產業的發展。
母國的壟斷貿易,多少會減少母國尤其是美洲殖民地的享樂用品和產業,至少起到一定的抑製作用,讓他沒辦法照常發展。這是在能夠讓人類非常大一部分商務運動起來的大發條上施放一個巨大的重物。這樣的壟斷貿易使殖民地產品在一切其他國家昂貴起來,這樣就降低了對殖民地產品的消費需求,從而限制了殖民地的產業技術,減少了一切其他國家的享樂用品和產業的消費。因為享樂用品的價格越高,人們對於這方面的消費就越少,同時,生產所能夠得到的回報越少,生產量也就越小。
這樣的壟斷貿易,同樣讓一切其他國家產品在殖民地昂貴起來,這樣也就縮減了一切其他國家的產業,而且縮減了殖民地的享樂用品和產業。這是一個很大的障礙物,某些國家,為了想像中的利益,妨礙了一切其他國家的享樂用品和產業,殖民地所受的妨礙尤大。它不僅竭力排斥一切其他國家,讓它沒辦法進入某一市場,同時盡量把殖民地限制在某一個市場範圍內貿易。封閉某一市場而開放其他一切市場,開放某一市場而封閉其他一切市場,這兩者之間的差別是非常大的。殖民地剩餘產品是歐洲人在發現和開拓美洲後能夠增進享樂用品和產業的源泉,然而母國的專營壟斷貿易卻可以大大損害這個富足的源泉。
各個殖民國家從所屬殖民地得到的特殊利益,也有兩種:(一)各帝國從所屬殖民地得到的通常利益;(二)那些由歐洲就像美洲這樣而來具有特殊性質的殖民地那裡得到的特殊利益。
各個帝國從所屬領地得到的通常利益有兩種:(一)各領地所帶來的保衛帝國的兵力;(二)各領地帶來了維持帝國政府的費用。
羅馬殖民地,有時同時帶來了這兩種利益。希臘殖民地,有時帶來兵力,然而差不多從來沒有帶來任何收益。它們基本上承認隸屬於母市。在戰時,它們大多數時候是母市的同盟,然而在和平時期,它們並不是母市的屬民。
歐洲在美洲的殖民地,從來沒有帶來任何兵力來保衛母國。它們的兵力,不足以保衛它們自己;在母國加入戰爭時,它們沒辦法通過兵力提供幫助,而且往往讓母國要大大分散它的兵力,來保護所屬殖民地。所以,在這一點上,一切歐屬殖民地,無一例外,不僅沒有增強母國的軍事實力,反而削弱了它的實力。
只有西班牙和葡萄牙殖民地,帶來了一定的收益,用來防衛母國或是維持母國民政。至於歐洲其他各國,特別是英國,對殖民地所課的稅,可以和平時所付的費用同等,已屬罕見,若要支付戰時殖民地所增加的費用,無論如何是不夠的。所以,這樣的殖民地,對它的母國,只不過是負擔,不是財源。
所以,各母國從這些殖民地所得的利益,就只有從像美洲這樣的具有特殊性質的殖民地帶來了。大家又覺得,這一切特殊利益的唯一泉源就是壟斷貿易。
這樣的壟斷貿易讓那一部分被稱為列舉商品的英屬殖民地剩餘產品,只可以運往英國,卻沒辦法運往任何其他國家。這樣一來,其他國家,沒辦法不向英國購買。這類物品在英國必然比在任何其他國家的價格要低廉,所以和其他國家相比較,必定在更大程度上促進英國享樂用品的增加,也必定在更大程度上促進英國產業的發展。和其他國家相比較,英國在通過自己國家剩餘產品交換這些列舉商品時,必定得到更好的價格。舉例來說,英國的製造品,和其他國家同種製造品相比,能夠從它所屬殖民地換得更多的砂糖和煙草。所以,當英國製造品還有他國製造品都用以交換英屬殖民地的砂糖和煙草的時候,這樣的優越的價格,使英國製造業等於得到了一種補貼,然而其他各國,在同樣情況下,沒辦法得到這樣的補貼。因為殖民地壟斷貿易減少,至少能夠說受到阻抑,沒辦法經營這樣的貿易的國家的享樂用品和產業,所以可以經營這樣的貿易的國家,明顯比其他國家佔有優勢。
然而這樣的優勢,與其說是絕對的優勢,不如說是相對的優勢;實施這樣的壟斷貿易的國家,與其說是因為獎勵自己國家的產業和生產,讓它發展速度快於自由貿易下自然會有的發展速度,倒不如說是因為阻抑其他各國的產業和生產來獲取這樣的優勢。
舉例來說,馬裡蘭和弗吉尼亞的煙草,就因為在英國享有壟斷權,所以可以通過較低廉的價格輸入英國。至於法國,所需的大量煙草,大多數時候要從英國轉運,所以這些煙草在法國的價格比較高。假如法國與歐洲其他國家,都可以隨時和馬裡蘭、弗吉尼亞自由通商,那麼該殖民地的煙草,就不但可以通過比現在實際價格低廉的價格運往其他國家,而且可以通過更低的價格進入英國。煙草產品因為從來沒有遇到這麼大的市場,那麼這個時候產量也許會大大增加,使栽種煙草的利潤降到常規的水平,和栽種穀物的利潤基本一樣,據瞭解還稍稍高一點。煙草價格可降到略低於目前的價格。
因此,和今日比較,英國與任何其他國家,都可以通過同量商品,在馬裡蘭和弗吉尼亞,購買更大數量的煙草,因此可以在那裡,以更好的價格銷售它們的商品。這樣的煙草,假如因為豐富低廉,可以增進英國或任何其他國家的享樂用品或產業,那麼在貿易自由的情況下,就必定會在這兩方面比今日取得更大的效果。在這個時候,英國對他國而言就沒有任何優勢。它也許要以比今日略低的價格購買它殖民地的煙草,因此而以比今日略高的價格,售賣它自己國家的商品。然而和他國比較,它既沒辦法以較低的價格購買前一種產品,也沒辦法以較高的價格售賣後一種產品。它這時也許會得到一種絕對的優勢,然而必定會失去相對的優勢。
然而,我們有充分理由相信,為了要獲取殖民地貿易上這樣的相對的優勢,為了要實施盡量排斥他國分享殖民地貿易那一種遭人惡感的害人計劃,英國不僅放棄了它和一切其他國家原本可以從這樣的貿易中獲取的部分絕對優勢,而且讓它自己差不多在一切其他貿易部門形成一種絕對的劣勢和一種相對的劣勢。
在英國依據航海條例而壟斷殖民地貿易時,原本投在這樣的貿易上的外國資本沒辦法不撤出。以前經營該貿易的一部分英國資本,現在要經營整個貿易。以前只要把殖民地所需的部分歐洲產品供給殖民地的英國資本,現在要把殖民地所需的一切歐洲產品供給殖民地。然而英國的資本沒辦法完完全全滿足一切需求,因此由英國資本供給的商品,必定通過極其高的價格在殖民地賣出。不僅如此,原先只購買殖民地部分剩餘產品的資本,現在要用來購買一切產品。
這樣的資本,絕不可能依照和原價差不了多少的價格,把一切貨物買去,所以它所買的物品,又必定是通過非常低廉的價格買來。然而在資本的利用方面,商人通過高價售出,通過低價購入,它的利潤必定不薄,大大多於其他貿易部門尋常利潤的標準。殖民地貿易利潤上的優勢,必定把其他貿易部門部分的資本吸引過來。資本這樣的轉移,必定漸漸增加殖民地貿易中資本的競爭,因此而漸漸減少其他貿易部門中資本的競爭;必定漸漸降低前者的利潤,因此而必定漸漸提高後者的利潤,讓所有的利潤,不同於或者超出原本的水平。
這雙重的結果,也就是說,把一切其他貿易的資本吸引過來還有提高一切貿易的利潤率,不僅是這樣的壟斷權初設時所產生的效果,而且是有這樣的壟斷權以來所繼續產生的結果。
第一,這樣的壟斷權,連續把其他的貿易領域裡的資本吸引到殖民地貿易中來。
自航海條例制定以來,英國財富儘管增加了很多,然而它增加的比例比不過殖民地的比例。一個國家的對外貿易,自然按它的財富增加的比例而增加,它剩餘產品又自然按它一切產品增加的比例而增加。英國吞併了差不多所有的殖民地對外貿易,然而它的資本,卻沒辦法依照殖民地對外貿易的比例增加,所以假如沒辦法從其他貿易部門連續地吸取一部分原先投在那裡的資本,而且吸取比原先投在那裡的更大的資本,這個遊戲就沒有辦法再繼續玩下去了。所以,自從航海條例簽訂以來,殖民地貿易連續增加,然而其他非常多的對外貿易部門,特別是對歐洲其他各國的貿易,卻連續萎縮。
我國以外銷為目的的製造品,不像航海法沒有簽訂以前那樣,適宜於靠近的歐洲市場,或適宜於較遠的地中海周邊各國的市場,然而卻有較大多數適宜於更遠的殖民地市場。換句話說,尤其不適宜於有很多競爭者的市場,而適宜於享有壟斷權的市場。德克爾爵士與其他作者,研究了其他國家外貿部門衰落的原因,說是賦稅過重、課稅方法不當、勞動價格昂貴、奢侈增加等,殖民地貿易的過度膨大,可以說是所有的原因。英國的商業,資本儘管很大,然而不是無限的;自航海條例簽訂以來,英國資本大大增加,然而沒有能夠和殖民地貿易以同一的比例增加;所以假如沒辦法從其他貿易部門連續地吸取一部分資本,其他貿易部門不衰落,那就無論如何也不可能繼續經營這樣的貿易。
應該指出的是,不僅在航海條例讓殖民地貿易的壟斷地位得到鞏固以前,而且在殖民地貿易尚沒有形成規模以前,英國就已經是個非常大的貿易國,它的商業資本已經非常大,而且,每天都在增加。在克倫威爾當政時期,在對荷蘭的戰爭中,它的海軍比荷蘭海軍強大。
在查理二世即位之初爆發的戰爭中,英國海軍的實力至少與荷法兩國海軍聯合起來的實力同等,也許還要強大。這樣的海軍力量優勢,就像現在我們都還沒有超過的,至少在荷蘭海軍假如能夠和它現在商業規模保持同樣的比例的情況下是這樣的。然而在這兩次戰爭中,這支強大的海軍力量的產生,還沒辦法歸功於航海條例。第一次戰爭中,這個條例還只是剛剛擬訂;第二次戰爭爆發以前,這個條例雖已經制定完成,然而執行時間不長,還不可能產生非常大的效果,條例中建立殖民地壟斷貿易的部分,效果就更小。和今日比較,那時的殖民地與殖民地貿易,都是無足輕重的。牙買加島還是一個不適宜居住的荒島,沒有什麼居民,更談不上什麼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