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忒不靠譜兒Ⅱ 第22章 第五篇·低調奔小康 (2)
    因為隨時都有可能,掉進陷阱裡。

    為了應付這一局面,劉恆的做法,就是在「忍」字上,下足功夫。忍、再忍,繼續忍——在忍中暗施巧手。

    首先,他只帶六位跟班進京,這給了功臣集團,包括宗室勢力一個「謙和」的印象——他不是來爭奪勝利果實的,他是來協調工作的。只不過,有點兒不好意思,在進入未央宮的第一個晚上,便果斷下令,分別任命親信宋昌、張武為衛將軍和郎中令。

    這說得過去,皇宮的安全和京城的護衛,總得給予保障吧?

    殊不知,不顯山不露水,就把皇宮大內的兵權和京師最為精銳的南北二軍的控制權,輕鬆抓在手裡。並迅速回到前殿,頒布詔令,大赦天下。

    這顯然給了功臣集團、宗室勢力一個信號,餡餅,要砸下來了,仰起頭來,準備接吧。

    接著而來的,就是大砸餡餅。

    呵呵,不愧為劉邦之後。劉邦就是在實力對比遠遠落後於項羽的時候,把本不是自己的土地,分封出去,當然分封給能人——能幫助自己戰勝項羽之人。

    當革命事業成功之後,又大封功臣。

    人心不足蛇吞象。按當時劉邦的私慾,巴不得全天下的土地,都歸他老劉一人擁有,只不過那樣一來,他那把皇帝椅子,肯定坐不穩,他得忍。

    當忍到實力、權力都無限膨脹之後,不好意思,他得把分封出去的權力,收回來。

    當然,收回權力,他耍了一些權謀,也花了不少心思。

    但是,他所要達到的目的,無可爭辯地達到了。

    劉恆的做法,其實如同一輒。

    畢竟,他那身子板兒裡,繼承的正好就是劉邦的基因。

    政治家的手法,這位仁兄,不學就會。

    基因使然。

    反正,這皇位也是老天爺無緣無故砸下來的,為什麼不可以分成若干小塊,再大把大把地砸出去?於是,大封討伐諸呂功臣。周勃、陳平、灌嬰,這三位在平定諸呂和擁立劉恆的事件中,功勞最大,頒發左右丞相、太尉職務。

    先把最具有實力的三位**********常委,穩定住再說。

    然後,賞賜劉襄、劉章,包括淮南王劉長等宗室成員,封王封侯。先把劉氏集團的宗室成員籠絡再說。

    在治國方面,繼續推行「黃老學說」,崇尚「無為而治」,繼續高祖成法——休養生息。

    於是,功臣集團滿意,宗室成員滿足,廣大勞苦大眾興高采烈。

    朝堂上下,和諧而歡欣。

    劉恆鬱悶。

    老天爺,他是皇上呀。皇上是什麼?皇上就擁有至高無上的絕對權威。

    非常遺憾的是,他沒有。

    此時此刻的劉恆,離那至高無上的絕對權威,還多少有點兒距離。

    他怎麼辦?

    還是那個字——忍。

    他是皇帝啊,當然可以不忍,或者忍不住。不好意思,不忍或者忍不住的後果,就是他屁股底下的那把皇帝椅子要翹——七拱八翹。

    在忍的過程中,他再次給予功臣集團和宗室成員「好處」——讓他們通通都回到封地去。這一做法,叫拆分,把這些偉大的中央委員們的勢力,不顯山不露水地拆分出去。

    按漢初舊例,擁有封地的諸侯和親貴們,大多居於長安,而他們的日常費用,則由其封地提供。如此一來,就造成了巨大開支,而且,長安城也成了宗室功臣自由串通的場所。

    這樣不好,你們都是有功之人,得回到封地安享幸福的生活。

    給予功臣們封地,不就是要讓這些立有曠世功勳的同志,安享幸福生活嗎?

    到封地去吧,頤養天年。

    於是,劉恆在登基後的第二年,頒發詔令,以節省開支為由,命令列侯貴戚們,通通回到自己的封地,安享幸福,不得在長安停留。

    這下好了,不僅節省了開支,而且包括周勃、陳平在內的功臣宿將們的親信,都被調離身邊,羽翼大削,盤踞在長安城內的錯綜複雜的勢力,也被逐漸削弱。

    不好意思,功臣宿將們的勢力被削弱,皇帝的勢力卻在逐漸增長,皇帝屁股底下的那把椅子,也就逐漸穩固。到了這個時候,劉恆的底氣,也就逐漸充足起來。

    皇帝的底氣充足了,當然就得弄點兒事情出來。

    是什麼樣的事情呢?

    別急,我們下回分解。

    賈誼獻策

    縱觀我洋洋灑灑上下五千年的封建文明史,英明的皇帝,其實少之又少,但漢文帝劉恆恰好就是其中的一位。當然,他的英明睿智,並不是如前所述,在政治上,玩弄一些權謀;在人事安排上,出台一些貌似冠冕堂皇的安撫政策。

    這些權謀和手段,不過是漢文帝為了屁股底下這把皇帝椅子,玩的一些小把戲。如同當今企業的董事長,為了屁股底下的椅子不翹,權謀與手段,自會層出不窮。目的,當然是椅子安穩。

    這並非稀奇事兒。

    真正令漢文帝功勳卓著並昂然屹立我光輝史冊的,其實,得力於一位小人物的奏疏。

    這個小人物,便是賈誼。

    這份令漢文帝昂然屹立於皇帝名冊熠熠生輝的奏疏,名叫《陳政事疏》,又名《治安策》。

    之所以有《治安策》的出台,還得追述到劉邦建國之初,他幹的一件自認為萬無一失,又沾沾自喜的蠢事。他在總結秦朝為什麼二世即亡的重要原因時,認為就是沒有搞分封。當然不是異姓王的分封,是同姓王的分封。

    異姓王的分封,是一定會引起戰亂的,因為在老劉的心中,每一個人的貪慾,都是無限膨脹的。只要實力到了那個坎兒上,其野心是無法用道德來約束的,所謂的「克己復禮」,不過就是癡心妄想。

    但是,如果同姓王不分封,一旦有人謀反,就沒有兄弟子侄的幫助。秦王朝最初建立的時候,那個博士淳於越就說過:「無輔拂,何以救哉?」

    沒有兄弟子侄的幫忙,誰來救嗎?

    他說的還真是事實,當秦末大亂的時候,就當真沒有兄弟子侄的救助——因為沒有分封,兄弟子侄都不具有「救民於水火」的實力,當然也就不存在力挽狂瀾於既倒的事實。

    這是教訓,得杜絕。

    劉邦杜絕的方法,就是分封。在他有生之年,把原來因時局和社會的需要,而分封的異姓諸侯王通通滅掉,然後大封兄弟、子侄、叔伯。在他老人家看來,如果有人膽敢起義造反,呵呵,不好意思,我有眾多的兄弟子侄叔伯,群起而挺我,然後集體消滅你們。

    殊不知,古代的人生孩子,可不比今天。今天的家庭,有一個孩子就是心肝寶貝。那個時候生的孩子,一生就是一大堆。更為要命的是,所謂的王侯,也不只有一個老婆,三五個、七八個,甚至十多個老婆也是司空見慣的事情,更有甚者,連老婆名分都沒有的婢女,也挺了王侯同志一不留神種大的肚子。劉恆本人,就是他老爸的一時心血來潮,無意來到人間的。

    可想而知,當時劉家的孩子,豈不成群?

    國土就那麼大,開始只有幾個封國,可傳到漢文帝的時候,兄弟、子侄、叔伯的封國,已經有二十多個,其土地加起來,已經佔有西漢帝國的一大半。說起來是大漢皇帝,其實直接管轄的地區,還不足十郡。更要命的是,所有的封國,都擁有自己的軍隊,都擁有自己的礦產。軍隊自己招募,礦產自己開採,官吏自己任命——儼然就是一個自成一體的獨立國家。

    那個時候的貨幣,就是銅錢、鐵錢,好傢伙,你只要有銅礦、鐵礦,自己開吧,多多益善。如此一來,很多封國,比大漢中央政府還要富有。

    漢文帝劉恆登基之初,玩弄了一些手段和權謀,貌似坐穩了那把萬人景仰的皇帝椅子。但眾多的封國自成一體,而且不把中央政府放在眼裡。

    這皇帝當得,就不是那麼有滋有味。

    他面對如此的局面,還不心急如焚頭疼欲裂?

    不好意思,老爸劉邦幹下的蠢事,做兒子的,得買單。

    甚至,到孫子那一輩的時候,還得買單。

    這中間,由於大漢王朝長期推行「無為而治」,對諸侯王勢力的惡性發展,不僅無法阻止,反而起到了催化作用。各封國諸侯王逐漸坐大——有錢、有糧、有軍隊,自然尾大不掉。

    底氣兒足了,腰桿兒硬了,說話嗓門就大了嘛。

    如此,儘管同為兄弟、子侄、叔伯,不好意思,在皇權和王權的分割問題上,咱們不得讓步。有錢有實力,誰怕誰?

    矛盾逐漸尖銳。

    這矛盾,其實從文帝即位後不久,就開始激化了。

    激化了的矛盾,多半無法調和。

    漢文帝三年(公元前177),匈奴入邊,已經獲封濟北王的劉興居,瞅準漢文帝親率大軍至大原,以阻截匈奴擾邊的機會,他乘機興兵叛亂,首開王國武裝反抗漢廷中央之例。

    漢文帝即刻派兵鎮壓,叛軍頃刻瓦解,劉興居被俘後自殺。

    只過了三年,劉恆的親兄弟,淮南王劉長又高舉叛旗。但尚未行動,即被朝廷發覺。漢文帝派人傳訊劉長入京,罷去他的封號,將他發配至蜀郡。途中,劉長絕食而死。

    哎喲,什麼事喲?

    同室操戈。

    其實說白了,親情、友誼、恩情和道德,通通都不如利益。

    在利益面前,連爹媽都不認,別說兄弟、子侄、叔伯了。

    鳥為食亡,人為財死。那個利益的誘惑不得滿足,咱們就高舉義旗——起義。

    儘管對方的奶奶,也許正好就是自己的親奶奶,但在利益面前,也無濟於事。

    劉恆狂暈。

    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治安策》應運而生。在《治安策》中,賈誼其實指出了兩個問題,以及一個解決的方法。這兩個問題是:同姓諸侯王不比異姓王可靠,只要實力到了豺狼虎豹那個份兒,都是要咬人的;其順序是,強者先反叛,弱者後反叛。在劉老兒建立並分封的同姓諸侯王的條件下,無論強弱,最後都是要威脅中央集權的。

    解決的方法,其實並不複雜,當然不是開戰。一來都是兄弟、子侄、叔伯,一旦開戰,多半就傷及親情;二來大漢王朝正在休養生息,打起仗來,生靈塗炭,既破壞生產,又傷害國體,民不聊生。

    不是說,搞破壞就是一「扳手」嗎?一旦國體被破壞,就算勝利者是「正義」一邊,那也得重建家園,豈不又是幾代建設者的心血?

    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眾建諸侯而少其力」,把諸侯王的封地,盡可能地拆分,分封給他們的子子孫孫,逐漸其單一的封國就會越來越小,勢力也就逐漸被削弱,天長日久,就被削弱到沒有一點兒的實力。那個時候還想對抗中央政府,門兒都沒有。

    咦,這個好。

    正在為諸侯封國尾大不掉而傷透腦筋的漢文帝,即刻開竅。

    什麼叫「心有靈犀一點通」嘛,這個就是。

    但是,漢文帝沒有立刻就運用此方法。他那個時候,首先要解決的事情,還是穩定政局,至於恢復和發展社會經濟,形勢還不允許,他即刻便與諸侯王公開對抗。還有,他還得等一個合適的機會啊。這方法,「朕」記著呢。

    所以,我們常說,漢文帝不愧為成熟的政治家。無論做什麼事,他都要按照一定的步驟並遵循一定的軌跡,急功近利,不僅事情做不好,恐怕還事與願違。

    他還得忍。

    不過,這一次,他並沒有忍得太久,因為機會來了。

    我們不是常說,機會,總是給有準備的同志準備得嗎?

    漢文帝早就在摩拳擦掌,就等機會來臨。

    這個機會,其實是齊王劉安過世。這一年,已經到了漢文帝十六年(公元前164年)。

    齊國,是當時最大的諸侯封國之一,老齊王擁有七十多座城池,漢文帝一口氣將它拆分成七塊,分封給齊王諸子。這樣的做法,只有一個貌似的王世子鬱悶,其他的王子通通興高采烈。

    之所以是貌似的王世子,是因為這位老齊王,沒有兒子。本來應該在宗室中選立王世子,儘管有貌似的人選,可不承想漢文帝已經有了賈誼獻策,自不會將齊國這麼大一塊地盤,交到一人手裡,為自己再樹敵人。

    所以,貌似的王世子鬱悶,本來這七十多座城池為他一人所有。

    其他的王子通通興高采烈,因為他們不具有封地的份兒,卻分得了差不多十座城池的地。這還真是老天掉的餡餅,連彩票都沒有買,其實也買不到,但是卻中了大獎。

    當然欣喜若狂。

    一個大國,被分成七個小國,齊地的勢力已經在漢文帝的恩德之下,被輕鬆削弱。別人的勢力都被削弱了,豈不是自己的勢力就逐漸強悍了?

    這不顯山不露水的舉動,看似平常,並不是什麼壯舉。但十年後,漢文帝的繼任者漢景帝,會為他老爸的這個舉動,感動得痛哭流涕。十年後的那場著名的戰爭,七國之亂,正是因為漢文帝把當時實力最為強大的齊國,分成了七塊,一方面降低了大漢王朝平叛的難度,另一方面,也減少了封國反叛的實力。

    這位漢景帝的老爸,當真有先見之明。

    當然,此為後話。

    另一個被漢文帝拆分的,就是淮南王國。淮南王劉長的反叛,漢文帝也採取了寬容的政策,把淮南王國一分為三,分別分給淮南王劉長的三個兒子。

    到這個時候,漢文帝稍稍鬆了一口氣。

    至少,他屁股底下的那把皇帝椅子更加穩固了。

    賈誼的第二個貢獻,是《過秦論》。

    《過秦論》為漢文帝提出了治國的根本方針,為「牧民之道,務在安之」。這股要求安民的社會思潮,是惠帝以來朝野共同的要求,也是鞏固西漢統治的需要。

    在「安民」方針的指導下,漢文帝採取了一系列利國利民的措施。在這裡,我無意描述那些具體措施。歸納起來,無外乎幾個方面:減省租賦、減輕徭役,以及前文提到的令列侯歸國;另外有弛山澤之禁、廢除過關用傳制度、入粟拜爵、躬修節儉等。

    在這一系列政治經濟措施的實施下,我中華民族第一個封建制度下的盛世,逐現雛形。

    另外,因為篇幅的需要,我為大家簡單介紹一下賈誼。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