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凝:揭開中國帝王的身世疑團 第13章 娘胎中的原罪——魏明帝曹睿 (2)
    曹丕這個人,為了權力,可以無情無義。曹操多子,其中對曹丕的地位構成威脅的主要是與他同父同母的弟弟鄢陵侯曹彰、臨淄侯曹植、蕭懷侯曹熊。尤其是曹植,文才出眾,聚集了自己龐大的政治勢力,曹操甚至一度想立他為自己的繼承人。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曹丕先是指責曹彰在父親死後,帶兵前來洛陽,有爭位之嫌。在華歆等人的幫助下,曹丕嚴令曹彰交割軍馬,押往封地軟禁。

    隨即,曹丕以曹植、曹熊不來洛陽奔喪(估計兩人是害怕自投羅網)為由,派遣使者分頭問罪。前往蕭懷的使者回報:「蕭懷侯曹熊懼罪,自縊身死。」前往臨淄的使者回報:「臨淄侯每日都與丁儀兩兄弟酣飲,悖慢無禮。聽說我來了,臨淄侯端坐不動;丁儀還罵我說,先王曹操本來是想立曹植為太子的,卻被奸臣阻撓;現在父親剛剛過世,哥哥就來向弟弟問罪了,親情何在?臨淄侯最後發怒了,叫武士將我亂棒打出。」

    莽撞的曹植自授曹丕口舌。表面大怒心中大喜的曹丕馬上令大將許褚領虎衛軍三千,火速趕到臨淄擒拿曹植一干人等。曹植、丁儀兩兄弟以及侯府大小屬官都被押解鄴郡,聽候曹丕發落。曹丕下令,先將丁儀等人盡行誅戮。

    在處理曹植的過程中,成就了歷史上有名的「七步成詩」的典故。華歆等人勸曹丕殺掉曹植,若不早除,必為後患。曹丕在這時顯露出文人優柔寡斷的特質,難下決心。華歆建議曹丕以試才吟詩的方式殺掉曹丕,堵塞眾人之口。於是曹丕召見曹植說:「父親在的時候,常常拿你的文章向眾人誇耀,我懷疑那些作品都是你讓他人代筆的。現在,我限你在七步之內吟詩一首。如果能,就免你一死;如若不能,則從重治罪,決不寬恕!」曹丕接著說:「我們是兄弟,就以它為題,但不許出現『兄弟』字樣。」曹植略一思索,就吟成了千古名詩:「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丕聽完,默然無語,華歆等人也都鴉雀無聲。

    危急時刻,曹丕和曹植的生母卞氏聞訊趕到,呵斥曹丕:「哪有哥哥逼弟弟到這個地步的?」卞氏接著向曹丕哭訴:「我的曹熊已經被你害死了。你這個弟弟平生嗜酒疏狂,因此放縱不羈。你如果念同胞之情,保存曹植性命,我死了也能瞑目啊。」曹丕慌忙答應:「我也是深愛弟弟的才華,才這麼做的,我肯定不會為難弟弟的。」曹植這才被貶為安鄉侯,保全了性命,後來死在曹丕後面。

    曹丕最終創建了曹魏王朝,成了開國皇帝。曹丕統治時期是曹魏政權平穩發展的時期。曹丕本人文采出眾,落筆成章,也執行了一些利國利民的政策。比如在他剛繼承曹操爵位的時候,下令說:「關卡渡口是用來通商旅的,池塘林苑是用來抵禦災荒的。在這些地方設立禁令,課以重稅不符合便民的原則。因此要解除池苑的禁令,減輕關卡渡口的稅率,全部恢復為什一稅率。」同時他還派遣使者視察各郡國,懲罰那些違法和暴虐的人。

    針對漢末的歷史教訓,曹丕還下詔說:「婦人干政是國家動亂的根本。從今以後,大臣不能向太后奏事。太后和皇后家族的人不能擔任輔政的職位,也不能接受裂土分封的爵位。這個制度要流傳後世,如果日後有人違背,天下共誅之。」曹魏政權的確沒有出現後宮和外戚干政的情況。

    但是曹丕為人輕浮,按照現代幹部評議的標準,就是做事不夠穩重。他想建立自己的戰功,就調集主力發動對東吳的討伐。大臣們紛紛勸他,其中鮑勳力諫道:「王師屢次征討南方都沒有攻克。這是因為吳、蜀兩國唇齒相依,他們憑借山水險要難以被拔除。現在又勞兵遠征,每日消耗千金,會導致中原白白損耗國力的。」曹丕聽不進去,開始了巡遊般的南征,沿途犒賞軍民。來到長江邊上後,曹丕說了句:「嗯,東吳看起來果然是難以輕易拔除了,我們退軍吧。」倒顯得有幾分可愛。

    總的來說,曹丕還是位不錯的君主。他既是君王,也是文人。文人氣質讓曹丕做了些輕浮躁動的事情,好聲色享受,但尚能自抑,沒有帶來大的壞處。所以,曹魏在曹丕時期獲得了穩定發展。曹丕死後,曹睿即位,史稱魏明帝。

    三史籍中的曹睿身世之謎

    曹睿的身世之謎,主要是因為歷史典籍的記載有所衝突引起的。

    在古典文學金性堯先生的著作《三國談心錄》(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年8月版)中,首篇就是《魏明帝生父之謎》。金先生在文中提出了魏明帝曹睿並非曹丕親生的觀點。

    金先生的原文摘錄如下:

    《魏志·明帝紀》:景初三年春正月,「帝崩於嘉福殿,時年三十六。」如果由景初三年上推三十六年,明帝的生年應是建安九年,但曹丕之納甄氏,也在建安九年八月,甄氏怎麼會生下明帝呢?如果確是曹丕所生,至早應是建安十年。裴松之就說過:「魏武以建安九年八月定鄴,文帝始納甄後,明帝應以十年生,計至此年正月,整三十四年耳。時改正朔,以故年十二月為今年正月,可強名三十五年,不得三十六也。」近人冒鶴亭先生《疚齋日記》因而說:「則明帝為袁氏血胤矣。」盧弼《三國誌集解》也說:「竊謂承祚(陳壽)此文,實為曲筆,讀史者逆推年月,證以甄夫人之賜死,魏明之久不得立為嗣,則元仲(曹睿之字)究為誰氏之子,可不言而喻矣。」

    原來曹睿的史載年齡和推斷的真實年齡不吻合。盧弼《三國誌集解》的意思是陳壽是知道曹睿死時只有35歲的,但是偏偏寫上「時年三十六」,這就是典型的歷史學者的「曲筆」。陳壽故意給讀者暗示:曹睿是袁家的孩子,甄宓是帶著身孕嫁給曹丕的。冒鶴亭先生《疚齋日記》則明確認為曹睿是袁家的孩子,也就是袁熙的兒子。冒鶴亭先生系近代著名學者,而盧弼,在三國學界更是享有盛譽,這二位均認為魏明帝並非曹丕親生,而是甄氏前夫袁熙之子,其論斷顯然有相當的權威性。

    但是「曹睿是袁熙兒子」的觀點並沒有足夠的史料作支撐,因此並不能讓讀者信服。因此有人認為陳壽寫作「三十六,是承祚誤記,別無深意」。也就是說,這是陳壽或者之後的抄寫者的筆誤而已,並沒有深意。金性堯在文章的末尾也承認,對於曹睿的身世質疑只是「一家之言」,並非定論。

    關於「筆誤說」的觀點一般是這樣的,如果曹睿果然生於建安十一年二月至五月間的話,那麼筆者再作一個大膽的推測:因為「三」字第一筆為一橫,誤看做「一點」是極有可能的,第二筆為與「六」字第二筆同,而第三筆又是一橫,誤看做「兩點」也是有可能的。即所謂的「年三十六」很有可能是「年三十三」之訛,古人將「三十三」誤抄成「三十六」,這或許才是造成曹睿身世成疑的真正原因。古代的歷史典籍在宋朝出現大規模印刷之前,是靠人們一筆一筆地抄寫才得以流傳的。人的能力、精力有差別,出現筆誤是可能的。

    僅僅憑借典籍中的錯誤來推翻曹睿是曹丕親生子的論斷是困難的。相信在不短的時間裡,曹睿的身世問題還需要存疑。

    曹睿小的時候就顯得特別聰明。史載:「生而太祖愛之,常令在左右。」曹操經常將這個心愛的孫子帶在身邊,曹操每次宴會時,曹睿與侍中近臣並列坐於軍營帷幄中。史書載曹睿好學多識,特別留意於法理。曹操還說:「我要讓你做我的三世繼承人。」這種情景就好像康熙之於乾隆,曹丕就好像雍正。雍正能夠稱帝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康熙屬意於他的兒子乾隆,想通過傳位雍正來確立乾隆的帝位。如果曹睿的身世的確存在疑問,曹丕無疑是知情的。但是因為曹操對曹睿非常欣賞,有意培養為隔代繼承人,曹丕自然不能將這樣的「家醜」宣揚出去。尤其是曹丕還要與弟弟曹植、曹彰爭奪繼承權,鬧得不可開交,他不得不考慮曹睿在這其中的份量。這個曹操喜歡的孫兒,無疑是影響曹丕繼嗣的「秘密武器」。

    如果曹睿的身世的確有問題,曹操可能也知道一些,但曹操在子孫方面比較開通。他自己也有很多「假子」,如杜夫人(原呂布部將秦宜祿妻)的兒子秦朗,尹夫人(原何進兒媳)的兒子何晏,曹操都養育成人,並不歧視他們。曹操甚至坦率地對賓客說:「世有人愛假子如孤者乎?」

    甄宓個人的品行和得當行為,為曹丕和曹睿在政治繼承權的爭奪中也得分不少。建安十六年七月,曹操征討關中地區。曹操的妻子、武宣皇后卞氏隨軍出發,留在孟津,曹丕和甄宓留守鄴城。當時武宣皇后身體出現了小病,甄宓不能定期探望婆婆的病情,心裡過意不去,於是常常晝夜涕泣。左右侍從不定期地向甄宓報告卞氏的病情,但是甄宓還是不相信,說:「夫人在家的時候,生病的時候都歷時很久。現在的病情怎麼能像你們所說的那樣,恢復迅速呢?這肯定是你們用來安慰我的話。」甄宓更加擔憂了。最後還是武宣皇后卞氏親自寫書信,說自己的病已經康復了,甄宓才喜笑顏開。第二年正月,曹操大軍還鄴,甄宓去朝見婆婆,悲喜交加,感動左右。卞氏見了也哭起來,說:「媳婦還以為我的病總像以前那樣啊?我只是生了小病,十幾天就好了。甄宓真是孝婦啊。」

    曹睿得以成為皇帝的第三個有利因素是他和繼後郭氏的良好關係。曹丕新立的郭皇后無子,曹睿就由她撫養長大。而曹丕膝下九子中,除曹睿外,年歲較大的曹協已早亡。

    據說,曹丕即位後很久都不立太子,曹睿曾跟曹丕出獵,遇到子母鹿。曹丕射殺了母鹿,命令曹睿射殺小鹿,結果曹睿不從,說:「陛下已殺其母,臣不忍復殺其子。」曹睿說得流涕哭泣。曹丕由此想到被賜死的甄氏,內疚起來,下定了立曹睿為太子的決心。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